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涛  陈建武  张林  周剑光  何力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2):2281-2287
[目的]从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层面上丰富赤眼鳟种质资源研究数据,同时为筛选出鉴定赤眼鳟种群的生化遗传标记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测量观察赤眼鳟的形态特征,并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不同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两种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果]赤眼鳟的眼上缘可见一红斑,鳃耙短而疏,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D.iii-7,胸鳍P.i-14,臀鳍A.iii-7~8,腹鳍V.i-8,其齿式2·4·5/4·4·2或2·4·4/4·4·2.从赤眼鳟的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等5种组织中共检测到7条LDH酶带和6条MDH酶带,不同组织中的酶带数目和活性各不相同,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且同一组织不同个体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除了受遗传基因调控外,还与各组织的生化代谢活动相关,其中心脏LDH可作为鉴定赤眼鳟种质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两个角度丰富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筛选出蒙古红鲌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为其种质标准制定、种质资源保护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蒙古红鲌的可数和可量性状,并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蒙古红鲌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肾脏及肝脏等5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表达情况.[结果]蒙古红鲌的主要形态特征:头部背面平坦,口端位,下颌略比上颌长;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身体上半部浅棕色、下部银白色,胸腹鳍浅黄色,尾鳍下叶鲜红色;鳍式为背鳍D.ⅲ-7和臀鳍A.ⅲ-19~22;齿式为2·4·5(4)/5(4)·4·2或2·4·4/5·3·2: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18~20.从蒙古红鲌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肾脏和肝脏组织中均能检测到LDH和MDH,但不同组织中的酶带数目和活性各不同,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LDH酶带条数分别为6、6、6、7和8条,MDH酶带条数分别为3、3、5、5和4条.各样本蒙古红鲌眼睛晶状体的LDH酶带数及其活性基本相同,均呈单态,表达稳定,且分离效果好.[结论]LDH和MDH在蒙古红鲌体内分布较广泛,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眼睛晶状体LDH表达丰富且活性稳定,可作为鉴定蒙古红鲌种质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双须叶须鱼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双须叶须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须叶须鱼LDH同工酶和MDH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双须叶须鱼的MDH分为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生化遗传3个层面评估人工养殖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种质资源状况,为探讨种质鉴定在黄河鲤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测定30尾人工养殖黄河鲤样品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检测其肌肉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情况,并借助肾细胞滴片—空气干燥法对人工养殖黄河鲤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人工养殖黄河鲤体形呈梭形,头小而腹部圆,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体侧鳞片呈金黄色,腹部色淡而白,臀鳍、尾柄及尾鳍下叶为橙红色,胸鳍和腹鳍呈桔黄色;鳍式为背鳍D.ⅲ-16~20、臀鳍A.ⅲ-5;齿式为1·1·3/3·1·1;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19~25条.人工养殖黄河鲤肌肉LDH酶带条数分为2条和5条两种类型.人工养殖黄河鲤染色体数目2n=100,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在1.20%~2.96%,其染色体核型公式为18m+38sm+22st+22t,臂数(NF)=156.[结论]人工养殖黄河鲤肌肉LDH出现与种质标准SC 1041—2001《黄河鲤》中不同的条带类型,推测黄河鲤人工养殖群体已出现种质混杂现象.因此,在黄河鲤品种改良或增殖放流前必须对其种质状况进行系统鉴定和评价,原良种场在制种保种过程中应加强不同类养殖群体的隔离或防止混杂,以确保黄河鲤种质纯正.  相似文献   

5.
刀鲚不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DNA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工酶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了刀鲚肝脏、眼睛、肾脏、肌肉、鳃和血清6个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及尾鳍、鳃、肌肉、性腺和肝脏5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旨在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技术参数。结果显示:(1)刀鲚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呈现一定的组织特异性,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除肌肉和血清没有LDH2条带外,其余组织均出现了5条同工酶酶带,并且相对迁移率一致,各组织中均未见LDH-c基因的表达。(2)刀鲚鳃、肌肉和肝脏3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低于尾鳍、卵巢细胞DNA含量(P0.05);测定的鳃、肌肉和肝脏组织细胞核的DNA含量与单倍体的精子细胞的比值依次为2.16、2.19和2.22,即刀鲚为二倍体鱼类。此外,肝脏细胞容易从组织上脱落,较易制成单细胞悬液,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如果要保持生物体健康存活状态,则剪取小部分尾鳍进行倍性分析为宜。研究亮点:首次报道了刀鲚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带相对迁移率、组织分布、活性扫描及细胞核DNA含量。研究发现,刀鲚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刀鲚是二倍体鱼类,肝脏细胞是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这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n)的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特性,为其制定种质标准和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31尾匙吻鲟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匙吻鲟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脾脏和肝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进行了分析.【结果】匙吻鲟的主要形态特征:体表裸露无鳞、光滑,背部灰黑色,常有一些斑点夹杂于其中,两侧逐渐变灰,腹部灰白色.头部有一大而长、形如匙柄的吻,眼小.口大,位于吻末端腹面.尾鳍歪形,上叶长于下叶;尾柄披有梗节状甲鳞.鳍式为背鳍D.37~46、胸鳍P.23~28、腹鳍V.27~34和臀鳍A.25~39.体内骨骼大部分由软骨组成,鳃耙长且排列细密.鳔为一室,呈梭形.2)匙吻鲟的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脾脏和肝脏中的LDH酶带条数分别为3~4、3~4、1~2、4~5和5条;EST酶带数分别为2、0、1~2、2和4~5条.【结论】匙吻鲟形态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其种质鉴定和制定种质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匙吻鲟的2种同工酶系统具有组织特异性,心脏组织EST同工酶可作为鉴定匙吻鲟种质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拉萨裸裂尻鱼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了拉萨裸裂尻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并比较了拉萨裸裂尻鱼和黄河裸裂尻鱼乳酸脱氢酶的差异。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的LDH同工酶和MDH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所测样本鱼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LDH酶带数分别为12条、12—13条、14—15条、11—13条和10条; MDH酶带数分别为1条、1—3条、1条、1—3条和5条,拉萨裸裂尻鱼的MDH分为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的脑、眼、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6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3种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3种同工酶均存在比较明显的组织特异性。Ldh-AB3和Ldh-B4在脑、眼、心脏和肾脏4种组织中均优势表达,Ldh-A4和Ldh-A3B在肾脏和肌肉中优势表达;EST同工酶在肝脏中酶带条数最多且活性最强,在眼和肌肉中活性最弱;MDH同工酶在肝脏和肾脏中只存在上清液型(s-MDH),但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同工酶技术,对淇河鲫不同个体、不同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淇河鲫肾脏组织中含有LDH同工酶的5条主带.心脏组织仅含有MDH4,其他4种组织中含有MDH同工酶的4条酶带,肝脏和肾脏组织中MDH同工酶含量较高.酯酶同工酶表达出6条酶带,肝脏和肾脏组织的酶带较清楚.SOD同工酶共表达出3条酶带,其中SOD1在淇河鲫各组织中均有表达,SOD同工酶在肝脏组织中活性最强.不同淇河鲫个体的肾脏组织中LDH同工酶、MDH同工酶可以相对稳定地表达,这2种同工酶可作为淇河鲫种质资源鉴定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病原菌感染对鲫鱼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谭妮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25-26
通过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研究了鲫鱼成体不同组织(肝脏,肾脏,鳃,肌肉,心脏)里LDH同工酶的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鲫鱼乳酸脱氢酶在不同组织里存在着较大的表达差异。病原菌嘘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感染鲫鱼后对各组织里LDH的表达有较大影响。这种特异性变化可以作为鲫鱼疾病早期诊断及病理分析的生化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旨在了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的种质特性,为其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观测样品形态特征,借助肾细胞滴片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大口黑鲈眼晶状体乳酸脱氢酶(LDH)。结果表明:大口黑鲈体呈纺锤形,口裂大,斜裂;背部黑绿色,体侧青绿;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鳃盖上有3条呈放射状的黑斑;背鳍鳍式 D.VIII~XI-11~14;臀鳍鳍式A.III-9~12;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6~7,鳔1室,脊椎骨总数30~32。染色体数目2n=46,核型公式为2m+2st+42t,臂数NF=48,未发现带有随体、次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性染色体,大口黑鲈进化上符合高位类群核型特征;眼晶状体中的LDH酶带5条,观察到LDHA、LDHB和LDHC 3个基因位点。综上所述,在对大口黑鲈进行种质鉴定时,建议采用多种种质鉴定技术手段系统化地考察和评价其种质状况。  相似文献   

12.
王冰寒  吴少伟  黎祖福  张以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27-4029,4040
[目的]研究花鳗鲡8种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分布的生理意义。[方法]对花鳗鲡7种组织或器官(心脏、肝脏、肌肉、肾脏、鳃、眼、鳍)中8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花鳗鲡的EST、MDH、LDH、POD、SDH、SOD、ADH 7种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EST在肝脏中活性最强;MDH在心脏、肝脏中染色较深;LDH在心脏和鳍中含量最高;POD在肾脏中活性最强;SOD在肝脏和肌肉中的含量最高;ADH在肝脏中含量最高。[结论]除ME外,花鳗鲡的7中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且不同组织中酶的活性大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尾鲴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方法]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对黄尾鲴的肝、肾、眼、心4种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酶谱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酶带由3个基因座位(LDH-A、LDH-B、LDHC)编码,在4种组织中共检测到14条带,其中,心和肾7条带,眼6条带,肝14条带。在PAGE胶趋向阴极侧检测到6条肝脏组织所特有的LDH-C基因编码带。在各组织LDH酶带表达活性上,心中LDH-2、LDH-3和LDH-5表达占优势,肾中LDH-2、LDH-7和LDH-3表达占优势,肝中LDH-13、LDH-9和LDH-12表达占优势,眼中LDH-5、LDH-2和LDH-7表达占优势。[结论]该研究为丰富黄尾鲴遗传学基础研究、遗传育种种质标准的建立和种群生化遗传结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昆明裂腹鱼的眼球、心脏、肾脏、性腺、脾脏、肝胰脏、脑、鳃和肌肉等9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裂腹鱼LDH共有15条酶带表现出特异性,在不同组织中检出的LDH酶带数量不同,以肝胰脏中最多,共检出9条;在酶活性方面,LDH在脑、鳃、肌肉和肾脏等组织中活性最强,而在眼球组织中最弱。  相似文献   

15.
美洲鲥鱼消化系统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美洲鲥鱼消化酶的理化特性,为人工养殖美洲鲥鱼的饲料配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福林-酚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分别测定美洲鲥鱼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试验数据用SI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37℃、pH值7.34条件下,美洲鲥鱼蛋白酶活性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胃〉幽门垂〉肠道,其中,肝脏和胃盲囊没有检测到蛋白酶活性。除肝脏和胃盲囊、胃和幽门垂蛋白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组织间蛋白酶活性差异板显著(P〈0.01);在37℃、pH值5.68~8.85条件下,美洲鲥鱼淀粉酶活性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肝脏〉幽门垂〉肠道〉胃〉胃盲囊,其中,幽门垂和肠道、胃和胃盲囊淀粉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织间差异极显著(P〈0.01);美洲鲥鱼幽门垂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8.48,最适pH值范围为8.10~8.85;幽门垂和肝脏中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8.10;肝脏中淀粉酶的最适pH值范围为8.10~8.48。  相似文献   

16.
用LKB水平电泳仪,4.4%聚丙烯酰胺凝胶,对10—11月龄团头鲂(全长14—16cm)的11种组织——白肌、晶体、脑、脾、肾、性腺、心、肝、鳍、红血球及血清的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作电泳,再用LKB激光光密度计对同工酶的迁移率及活性作定性定量分析。在不同组织中,同工酶的迁移率和活性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貉直针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貉毛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及犬科各属间的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偏振光显微镜,对貉背部和腹部的直针毛的毛髓质指数和鳞片类型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了貉颈部和臀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结果]貉背部直针毛的髓质指数为65.7%,腹部为52.3%,颈部为35.1%,臀部为36.4%,4个部位的髓质指数区间为34.5%~66.7%。貉背部、腹部的直针毛的鳞片排列顺序基本相同,背毛的主要鳞片类型是杂波型和杂瓣型,腹毛的主要鳞片类型为杂波型,背毛、腹毛的毛尖均为冠状型,毛根均为扁平型,与其他犬科动物同部位的直针毛鳞片类型相比,差别明显。[结论]动物毛发的鳞片类型及髓质指数可为动物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平平板电泳法研究了大口鲇、鲇及其杂种F1的血清蛋白、肌肉蛋白以及肝、肾、脾、心、眼和肌肉等6种组织的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分析了杂种F1及其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LDH和ADH上,杂种F1与母本大口鲇相近。对比发现,肾脏和脾脏的EST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作为鉴别别大口鲇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