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例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查清广西某牛场1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病例的病原,指导牛场进行疾病防控。采取现场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等方法对病例病原进行分析,根据病原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从病例的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支原体和1株革兰氏阴性致病杆菌。支原体分离株在PPLO固体培养基上可见典型的"煎蛋样"菌落,PCR扩增出牛支原体oppF基因特异性的448 bp目的片段,其oppF基因序列与美国分离的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4%。革兰氏阴性细菌分离株生化特性符合黏质沙雷氏菌特性,其16S rRNA基因PCR扩增出1 400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黏质沙雷氏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0%,对小鼠具有致病性。牛支原体和黏质沙雷氏菌分离株均对壮观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用高敏药物壮观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等相关措施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引起这次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为牛支原体和黏质沙雷氏菌。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2020年冬季云南省昆明市某山羊场持续发生的羊呼吸道疾病病因,从该场采集病料,经样品DNA提取、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观察、病原分离纯化和16S rRNA PCR扩增鉴定,确定病原为绵羊肺炎支原体,并将分离株命名为YN-2020。随后设计引物,扩增YN-2020株延伸因子(TU)和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全长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相关参考菌株构建遗传进化树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TU及HSP70基因进行体外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YN-2020分离株TU基因与绵羊肺炎支原体菌株MoGH3-3亲缘关系较近,在不同支原体种间,其与牛殊异支原体亲缘关系较近,与禽滑液囊支原体亲缘关系较远;HSP70基因与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 117株亲缘关系较近,在不同支原体种间,其与牛殊异支原体亲缘关系较近,与猪鼻支原体亲缘关系较远。TU及HSP70基因原核表达结果显示,两种蛋白均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分泌性表达,TU重组蛋白大小约48 kDa,HSP70重组蛋白大小约68 kDa,且能与康复期绵羊血清发生反应。本研究可为进一步认识绵羊肺炎支原体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诊断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牛支原体(M.bovis)贵州株GZ1、GZ2 TU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试验对牛支原体贵州株TU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应用DNAStar软件对TU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蛋白亲水性、表面可及性、骨架柔韧性及抗原指数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TU基因克隆测序基因片段长度为1 009 bp,与预期相符。TU基因序列分析显示,牛支原体GZ1株与PG45标准株同源性为99.1%,与GZ2株同源性为99.0%。基因变异性显示,参考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GZ1株在第55,134,191,257,389,512,674位发生了突变,在第178,951,962位发生了缺失,GZ2株仅在273位发生了突变。进化树分析显示,GZ1株与国内分离株属同一分支,进化关系近。GZ1株与GZ2、PG45株属不同分支,并且与国外的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远。TU基因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亲水性、表面可及性、骨架区柔韧性都较好,抗原指数高,且分布相对均匀。该蛋白整体区域抗原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说明牛支原体TU基因相对保守,各地区分离株存在一定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疑似牛支原体(Mb)肺炎病例病原种类,试验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对牛支原体贵州流行株oppD/F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引物从支原体分离培养物中扩增出大小约为1 912 bp基因片段,与预期oppD/F基因片段的大小相符,其测序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参考株核苷酸同源性为42.6%~99.8%,与标准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6%,与从发病动物中分离得到的内蒙株和湖北株同源性最高(均达到99.8%),与其他途径分离得到的参考菌株同源性都很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牛支原体贵州分离株与标准参考株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与临床易混淆的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此次从疑似牛支原体肺炎病例中分离培养的支原体确为牛支原体。  相似文献   

5.
凌晨  郝成武  何海  张飞  候凤  贺笋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5):1466-1473
为调查新疆规模化奶牛场病牛死亡原因并确定病原,本研究无菌采集7份肺炎病死牛病变肺组织样,通过牛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分离到1株支原体,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该分离株,采用支原体特异性引物和牛支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基因序列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6.0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煎蛋样",菌落中心凹陷深入培养基,周边菲薄而透明,经Dienes染液染色后,菌落中心呈深蓝色。该分离株不分解葡萄糖、尿素、不水解精氨酸,血细胞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均呈阴性,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反应呈阳性,产生膜和斑。PCR反应扩增出大小为1 911 bp的牛支原体特异性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的序列同源性为99.8%,与牛支原体地方株(Mb NM2012、Mb HB0801、Mb Hubei-1、Mb Ningxia-1、Mb CQ-W70和Mb 08M)的同源性为99.3%~99.7%。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与Mb Ningxia-1株和Mb 08M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引起病牛死亡的病原为牛支原体,为新疆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新疆规模化奶牛场病牛死亡原因并确定病原,本研究无菌采集7份肺炎病死牛病变肺组织样,通过牛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分离到1株支原体,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该分离株,采用支原体特异性引物和牛支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基因序列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6.0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煎蛋样",菌落中心凹陷深入培养基,周边菲薄而透明,经Dienes染液染色后,菌落中心呈深蓝色。该分离株不分解葡萄糖、尿素、不水解精氨酸,血细胞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均呈阴性,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反应呈阳性,产生膜和斑。PCR反应扩增出大小为1 911 bp的牛支原体特异性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的序列同源性为99.8%,与牛支原体地方株(Mb NM2012、Mb HB0801、Mb Hubei-1、Mb Ningxia-1、Mb CQ-W70和Mb 08M)的同源性为99.3%~99.7%。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与Mb Ningxia-1株和Mb 08M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引起病牛死亡的病原为牛支原体,为新疆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对一起引起奶牛关节炎的病原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病原菌落形态为"油煎蛋样",牛支原体16S r RNA和uvr C均扩增出相应的片段,且16S r RNA和uvr C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牛支原体在同一分枝。说明引起该奶牛关节炎的病原菌为牛支原体。  相似文献   

8.
无菌采集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牛血液,抽提E.wenyoni基因组DNA,参考GenBank发表的E.wenyoni 16S rRNA基因序列(AF016546),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并克隆E.wenyoni 16S rRNA部分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1 005 bp.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所测序列与参考序列(AF016546)同源性最高.达97.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测序列与支原体属病原代表种的序列接近.同源性约为70%,而与无浆体科病原代表种的序列相差较远,同源性约为50%.可见,E.wenyoni应归为支原体属,而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  相似文献   

9.
为确诊某鸡场肉鸡发病死亡的病因,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病原S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综合诊断。结果:(1)病鸡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跛行及无法站立、关节肿大等症状,剖检发现肿大关节内有大量黏液。(2)鸡滑液囊支原体RT-PCR扩增出现207 bp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3)病原S1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GenBank公布的鸡滑液囊支原体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9%,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与GenBank公布的参考株聚为1支。综合诊断为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0.
牛支原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牛支原体是一种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病原,能导致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国外已证实,该病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牛支原体的毒力因子及免疫机理均不十分清楚,缺少其相应的有效疫苗和检测方法,而且,牛支原体对许多常用抗生素不敏感,从而,给临床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我国自2008年首次报道了牛支原体肺炎,但对牛支原体病危害的认识还很不全面,妨碍了对该病的有效防治。论文分析归纳了牛支原体病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毒力因子、免疫与疫苗、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我国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