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禽腺病毒4型分离株Y17215-1的体外增殖特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以LMH细胞为模型,摸索Y17215-1株最佳接种剂量和收获时间;通过活毒滴鼻接种和灭活疫苗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SPF鸡,测定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Y17215-1株0.1 MOI接种LMH细胞,培养48~72 h病毒滴度达到峰值108.625 TCID50/mL。该病毒经肌肉注射对42日龄SPF鸡具有较强致病性,LD50为103.000 TCID50/0.2 mL。以107.676 TCID50的Y17215-1株滴鼻免疫21日龄SPF鸡,免疫后7 d 100%试验鸡产生中和抗体,14 d达到高峰。以Y17215-1株制备灭活疫苗肌肉注射免疫21日龄SPF鸡(107.676 TCID50/羽),免疫后7 d 70%试验鸡产生中和抗体,21 d达到高峰。在免疫后21 d用1000LD50的Y17215...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筛选最佳的复合佐剂和口服疫苗诱饵组方,并将筛选出的复合佐剂口服免疫试验小鼠,检测免疫小鼠血清IgG和肠道IgA抗体效价。采用牛肉粉、鸡肉粉、鱼肉粉、奶粉、血粉为主要原料,以细菌脂多糖、氢氧化锌、枸杞多糖、甘露低聚糖为疫苗免疫佐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将复合免疫佐剂和口服疫苗诱饵与狂犬病SRV9病毒混匀后口服免疫试验小鼠,并对免疫动物血清IgG抗体效价进行检测。优化的复合佐剂组方是细菌脂多糖100 μg、氢氧化锌0.8 mg、枸杞多糖50 mg、甘露低聚糖10 mg,免疫小鼠血清IgG抗体含量为3.24 mg/L,肠道IgA抗体含量为1.56 ng/mL;在疫苗诱饵的投喂试验中,狼、狐狸、犬、猫对鱼肉味诱饵的采食率最高,其次是血味和奶味诱饵;诱饵与狂犬病SRV9病毒混匀后口服免疫小鼠28 d后,血清IgG平均值为1.20 U/L。本试验筛选出口服疫苗复合免疫佐剂,经筛选制备的鱼肉味诱饵具备高采食性,适合野生食肉类动物口服疫苗的制备。可增加狂犬病SRV9病毒的免疫效应,为进一步研发重组减毒狂犬病口服疫苗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黄芩多糖的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小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将40只(雌雄各半)SPF小鼠随机均分为高(5 000 mg/kg)、中(2 500 mg/kg)、低(1 250 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按体重0.1 mL/10 g灌胃纯化水),每天灌胃2次,连续9 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临床症状、体重及采食量,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40只(雌雄各半)小鼠随机均分为高(2/25 LD50)、中(1/25 LD50)、低(1/50 LD50)剂量组和对照组(按体重0.1 mL/10 g灌胃纯化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35 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临床症状、体重及采食量,最后1天采集小鼠血液及器官,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黄芩多糖经口给小鼠灌胃,LD50大于5 000 mg/kg。根据WTO有关外源性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本药物属实际无毒。黄芩多糖各剂量...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禽巴氏杆菌活菌数较高范围的致病力及白头翁汤对禽巴氏杆菌的抗感染作用,综合应用分光光度法和平板计数法绘出禽巴氏杆菌生长曲线,确定禽巴氏杆菌活菌数较高的菌液OD600nm值范围。序贯法测定禽巴氏杆菌半数致死量(LD50),急性毒试验检测白头翁汤中药方剂安全性,体外药敏试验检测白头翁汤对禽巴氏杆菌的抑菌作用。研究发现菌液OD600nm值与活菌数存在的相关性不高,仅在稳定期以前存在增长趋势的正相关。试验筛选出禽巴氏杆菌活菌数较高的OD600nm值范围是0.30~0.55。序贯法测出禽巴氏杆菌的LD50值为5.0×10~7CFU/mL。急性毒试验发现白头翁汤中药方剂LD50大于5 000 mg/kg,说明该中药方剂无毒。白头翁汤对禽巴氏杆菌体外最小抑菌浓度为3.91 mg/mL,表明禽巴氏杆菌对白头翁汤中药方剂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以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对象,以白头翁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做为评价依据,判定白头翁提取物的安全性。预试验选取50只小鼠,分成五组,每组10只,经口给药后测得白头翁提取物0%致死量(LD0)及100%致死量(LD100),以此计算等比级数r为1.35,急性毒性实验1~9组分别为20.00 g、27.00 g、36.45 g、49.21 g、66.43 g、89.68 g、121.07 g、163.44g、220.65 g。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9个给药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后观察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项毒理指标,根据各组小鼠死亡数,按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结果白头翁提取物对小鼠LD50为175.5 g/kg;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取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1、2、3组为白头翁提取物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LD50的1/4、1/10和1/25剂量灌胃,4组为对照组,每日定时灌胃等量蒸馏水。各组连续灌胃14 d,停药后再持续观察14 d。亚急性毒性试验结...  相似文献   

6.
用伪狂犬病抗体阴性健康猪,以不同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多次免疫接种伪狂犬病强毒S株,制备伪狂犬病病毒高免血清,试验表明,用本方法制备的伪狂犬病病毒高免血清特异性强、抗体效价高达256倍以上,完全符合诊断用血清标准要求.并将高免血清在中和试验、ELISA、免疫胶体金等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7.
将制备的狂犬病rSRV9减毒口服冻干脂质体活疫苗配合以自制的复合佐剂,免疫小鼠、犬、猫,根据ELISA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对免疫后小鼠血清IgG、小鼠粪便IgA、犬和猫血清IgG、犬和猫唾液IgA的ELISA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与注射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复合佐剂+rSRV9病毒口服免疫后70d,小鼠血清抗狂犬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4 214.00U/mL,小鼠粪便中SIgA抗体水平为137.00U/mL;复合佐剂+rSRV9病毒口服免疫犬120d抗体水平最高,犬抗狂犬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1 420.00U/mL,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为1 199.00U/mL;猫抗狂犬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2 088.00U/mL,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为1 896.00U/mL。狂犬病疫苗口服组与注射组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狂犬病rSRV9减毒口服冻干脂质体活疫苗的抗体产生水平已接近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能够达到对动物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乙型脑炎重组伪狂犬病病毒TK-/gG-/NS+1的安全性及免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有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SA14 - 14 - 2株 )非结构蛋白 NS1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 TK- / g G- / NS 1 免疫BAL B/ c小鼠和断奶仔猪。结果表明 ,该重组病毒对 BAL B/ c小鼠和断奶仔猪是安全的 ,免疫的 BAL B/ c小鼠能抵抗伪狂犬病病毒 (PRV )强毒 (Ea株 )的致死性攻击 ,免疫的断奶仔猪能产生乙型脑炎病毒 (JEV)特异性抗体和 JEV特异性 CTL 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抗鸡球虫病药物常山口服液的安全性,本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和剂量递增法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并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来明确常山口服液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取60只昆明系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给药组,给药组分别按1.00、1.40、1.96、2.74和3.84 g/kg体重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过程,并运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LD50的95%可信限。结果显示,小鼠经口灌胃LD50为2.0961 g/kg体重,LD50的95%可信限为1.7414~2.5429 g/kg体重;剖检可见1.96、2.74和3.84 g/kg体重剂量组部分小鼠的肝脏、肾脏出现较严重的水肿、充血和明显的白色坏死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小鼠出现急性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细胞退行性改变,病变主要是小叶周边变性、坏死及崩解,而肾脏损伤表现为肾淤血、间质水肿、肾曲小管上皮浊肿和广泛变性,各主要脏器以肝脏损害较为严重,可确定常山口服液损伤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结果表明,常山口服液按常规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临床用于抗球虫病安全性较高,但大剂量、长疗程的用药会出现毒性反应,由于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时间较短,故还应结合长期毒性试验的毒性表现及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其毒性。  相似文献   

10.
为做好非洲马瘟疫苗的储备性研究,以更好应对我国周边地区非洲马瘟疫情传入风险,对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一株1型非洲马瘟病毒鼠脑组织毒进行了复壮和细胞适应性培养,并对其病毒含量、特异性、对小鼠毒力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毒种在Vero细胞连续传代至F10代后病变产生明显,病毒含量可稳定在106.5 TCID50/0.1mL以上;对小鼠毒力表现稳定,细胞适应毒也可达106.5 LD50/0.1mL。根据OIE参考引物进行RT-PCR鉴定,序列比对证实该毒株为血清1型,与泰国毒株THA2020/01拥有99.7%的同源性。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可被非洲马瘟1型特异性血清中和。本研究获得了一株Vero细胞适应毒,可作为良好的疫苗毒株候选株,适用于规模化生产,为疫苗储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构建粪肠球菌人工感染小鼠脑部损伤模型,以清洁级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将实验室保存的致羔羊脑膜炎粪肠球菌进行复苏,用寇氏法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并以LD50剂量、1/2 LD50的剂量、2/3 LD50剂量感染小鼠,观察临床症状,选择2、4、8、12、24、36、48、60、72、84 h共10个时间点,无菌取其脑部、内脏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粪肠球菌的LD50为7.59×10^8CFU;感染小鼠后,其致死率1/2 LD50剂量组为3.7%,小于2/3 LD50剂量组的13.0%;1/2 LD50剂量组脑组织开始出现病理变化是在感染后12 h,晚于2/3 LD50剂量组(6 h),病理变化与后者相比较轻。结果表明,选择以2/3 LD50剂量为小鼠感染模型的最佳剂量。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粪肠球菌感染小鼠导致脑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和田羊和策勒黑羊遗传规律的不同,筛选优异基因及其分子标记,推动新疆南疆绵羊品种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分别选取健康、成年和田母羊84只、策勒黑羊41只,采集耳组织,放入75%的酒精.基于酚氯仿法提取DNA,经电泳和核酸仪检测,制备Illumina Ovine SNP50芯片.用Plink1.07对基因组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新疆喀什地区绵羊包虫病流行情况,为包虫病净化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2014—2017年,采用屠宰场抽查和血清检测方法,对喀什地区绵羊棘球蚴感染情况、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抽查屠宰羊群的肝脏和肺脏各9 000份,发现棘球蚴感染1 120份,平均感染率为12.44%(1 120/9 000);肝脏感染956份,感染率为10.62%(956/9 000);肺脏感染164份,感染率为1.82%(164/9 000);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叶城县、莎车县、疏附县、巴楚县和麦盖提县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县/市(P<0.05)。2014—2017年,共检测羊血清样品6 287份,发现包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33%、17.92%、18.42%和9.87%,2017年出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当地居民和养殖户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在30%以下。调查表明,喀什地区绵羊包虫病感染形势仍然很严峻,但流行状况正在逐步好转;该地养殖户和牧区居民对包虫病认知率偏低,包虫病防范意识不强。调查结果提示,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犬只管理和驱虫,全面推行定点牛羊屠宰,有效控制包虫病流行,保障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TLR4(Toll like receptor4)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具体的分布与表达,从而构建TLR4真核表达载体,为TLR4在细胞水平上的功能研究提供一种技术手段.选择早期妊娠绵羊(9d、13d、17d、21d、25d)子宫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免疫学抗体着色法检测各阶段子宫组织中TLR4蛋白的分布与表达,确定受体蛋白的表达部位.同时将构建的pcDNA3.1-TLR4质粒转染到确定的受体细胞,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LR4蛋白在子宫内膜各部位均有表达,呈一定的动态时空模式,且第17d胚胎附植后主要表达于内膜基质细胞;重组质粒转染到基质细胞后,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此研究成功构建pcDNA3.1-TLR4表达载体,为TLR4在生殖细胞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疆地区奶牛场建设与粪污处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奶牛养殖场建设与粪污处理现状,对9个规模化牛场的牛群规模、牛舍与运动场结构、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新疆北疆地区奶牛场粪污处理方式趋于无害化且粪污处理机械化程度较高,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式多样化。研究结果提示,养殖场应重视粪污处理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粪污处理的问题,该研究可为今后畜牧场建设、粪污处理方式及方向等工作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疆南疆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virus,BVDV)感染情况,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规模化奶牛场2358份牛血清样品、35份新生犊牛耳组织样品进行BVDV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该场有9份血清样品为BVDV抗原阳性,阳性率为0.38%;对阳性样品的来源牛间隔21d后采血复检,检出1份阳性血清样品,确认该样品来源牛为持续性感染牛;在新生犊牛耳组织中,未检测出BVDV。本次抗原检测证明,新疆南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一定的BVDV流行和持续感染,建议督促牛场积极开展BVDV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羊场出现呼吸道症状死亡羊的细菌性病原,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细菌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从病变肺组织分离鉴定细菌,利用5个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确定其血清型,扩增分离株的16个毒力相关基因,分析分离菌致病性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病羊的病变肺组织中分离鉴定到一株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携带8个毒力相关基因,其片段序列与NCBI上己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同源性在99%以上;分离株对青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其他23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金川牦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差异。[方法]试验选取成年的金川牦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进行屠宰性能比较分析。其测定指标包括:脂肪、水分、蛋白质、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压力失水率、肉色(L^*、a^*和b^*值)、氨基酸、脂肪酸。[结果]结果表明:金川牦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的辣椒条、外脊和小黄瓜条在脂肪、蛋白质、L^*值、a^*值、氨基酸、脂肪酸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分、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b^*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川牦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相比具有较高的脂肪、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L^*和b^*值,其营养价值更高、肉色更加鲜红易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旨在寻找细粒棘球绦虫发育相关基因,为预防和治疗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包虫病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文库,对Unigene进行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一个脂肪代谢通路,并筛选出该通路中主要的调控基因脂肪酸去饱和酶1。通过对Eg-FADS1基因的PCR扩增,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全量组织原位杂交检测Eg-FADS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cDNA全长为819bp,编码272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质量为30.98ku,等电点为7.1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Eg-FADS1基因在原头蚴及成虫阶段均有表达,并且该基因在成虫阶段极显著高于原头蚴阶段的表达量。全量组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Eg-FADS1mRNA在原头蚴及成虫阶段分布广泛。提示Eg-FADS1具有生物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在动物内脏中的异常表达与某些疾病相关。应用RT-qPCR技术分别检测2岁~3岁健康公、母新疆驴内脏器官心、脾、肾、肝、小肠、大肠和肺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H-FABP、PLIN1、LPL、HSL、PPARγ和FASN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新疆驴内脏器官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性别对基因的差异表达影响较小;在各组织间,H-FABP基因在心脏、PLIN1基因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的高于其他组织;LPL、HSL基因在心脏、肾脏的表达量较高;PPARγ基因在脾、肺中表达最高,而FASN基因在心、脾中表达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驴内脏器官有关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