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利用PK-15细胞从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症状的病死仔猪肠系膜淋巴结材料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对该病毒进行病毒形态学、PCR检测与动物回归试验等系统鉴定后,证实该分离株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命名为TGEVJL。利用PCR方法克隆出其S基因部分片段,并将该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7个不同来源的TGEV毒株进行同源性和亲缘关系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毒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3%~99.3%和94.8%~98.8%;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TGEVJL株与日本分离的TQ14毒株和西班牙分离的TOY56-165毒株亲缘较近,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毒株的S基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调查河北省邢台市及周边地区猪流行性腹泻(PED)分子流行病学情况,试验于2022年1月—12月从河北省邢台市及周边县(市、区)采集疑似感染PED猪肠道病料或新鲜粪便共206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率;同时采用RT-PCR法扩增部分PEDV阳性病料S1基因序列,根据S1基因序列特征分析毒株基因型和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共47份样品为PEDV核酸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2.82%,其中腹泻仔猪、育肥猪和母猪样品PEDV检出率分别为27.05%、15.15%和20.83%;采用RT-PCR法共扩增6份PEDV阳性样品S1基因部分序列,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5个毒株属于PEDV变异株,1个毒株属于PEDV经典株。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邢台市及周边地区PED流行情况较严重,且同时流行PEDV经典株和变异株,但PEDV变异株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病例进行确诊,并掌握致病原与其他流行毒株的基因差异性,试验采用病毒分离与细胞病变观察、PCR检测、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S1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病料接种Vero细胞盲传至18代后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临床病料样品及各代次分离株病毒的PCR检测均为阳性,该毒株的TCID_(50)为1×10~(-6.61)/mL,该病毒可被PEDV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可见明显的特异性绿色荧光,该病毒的S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PEDV S1基因序列同源性在65.2%~100%之间,遗传进化关系中该病毒与近几年新分离株属于同一个大分支,与CV777等经典毒株亲缘关系较远。说明分离株病毒为国内近几年流行的新型PEDV。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2019年河南焦作某猪场哺乳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因,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该发病猪场送检的5份仔猪肠内容物样品进行仔猪腹泻相关病毒检测,对检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的PEDV S基因和ORF3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分析这两个基因与GenBank中的PEDV参考株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的5份猪肠道内容物样品PEDV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将随机选取的1份PEDV阳性样品接种Vero细胞并经传代培养,对培养5代的病毒经PCR检测表明分离到一株PEDV,并将其命名为jiaozuo1012/2019株;基于S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河南分离的PEDV CH/HNLH/2015株同源性最高,为99.3%,与近期河南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6.4%~99.0%,与经典PEDV CV777株的同源性较低为93.4%。分离株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aa59~aa62位存在4个氨基酸(~(59)QGVN~(62))的插入,在aa140和aa163~aa164分别存在1个和2个氨基酸的缺失(~(140)N和~(163)NI~(164));ORF3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PEDV与江苏分离的PEDV JSCZ1601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9.7%,与近年来河南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5%~99.6%,与经典株CV777的同源性较低为96.6%;S基因与ORF3基因的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目前国内流行株遗传关系最近。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PEDV具有近年来新流行PEDV株的序列特征,与经典PEDV株具有相对较远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EDV在河南地区的变异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RT—nested 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离株HLJ02,经过胰酶处理后,在Vero细胞上增殖。利用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M基因引物。应用RT-PCR和RT-nested PCR检测分别扩增出HLJ02的854bp的M全基因片段和412bp的M基因部分片段,而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中和Vero培养液中未扩增出上述产物。结果表明,RT-nested PCR检测可用于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相似文献   

6.
对黑龙江省某猪场腹泻仔猪的粪便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命名为LJ-12株。在原代猪肾细胞上盲传8代后细胞出现病变,用TGEV S基因的1段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方法检测,扩增出与预期结果相一致的约48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核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段基因与TGEV TH-98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5%,氨基酸同源性为98.8%;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等方法确定该分离毒株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仔猪腹泻的病原,试验采用了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EC)对流行病学调查中检测到的3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阳性病料进行了培养、连续传代、PCR扩增、测序以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过5代以后可以分离到1株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的病毒,其TCID50可达1×10-5.33/0.1 m L,经过多种病原PCR检测证实该病毒为TGEV,并命名为T04株;对其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可知T04与TGEV其他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7%~99.8%,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6.0%~99.5%。说明该分离毒株为典型的TGEV毒株,且从进化树可以看出T04与FJ株的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四川地区流行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生物学特征及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从四川某地采集了发病仔猪小肠,病料处理后在Vero细胞上进行盲传,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鉴定(IFA)验证,成功分离出1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X-6/2021株。对X-6/2021株S1基因进行RT-PCR扩增,获得的分离株S1序列与国内外PEDV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EDV-X-6/2021毒株与Ⅰ型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0.6%~93.2%,与Ⅱ型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7.6%~99.0%。试验成功地从四川省分离鉴定得到1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该地区PEDV防控及候选疫苗毒株的筛选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9,(5)
试验对临床上可引起腹泻的部分病原进行了检测,并对河南部分地区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进行了分子流行性病学调查。对从河南地区5个规模化猪场获得的10份腹泻病料进行了反转录PCR,并对检出的8份PEDV的S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的腹泻病例部分为混合感染,作为主要病原的PEDV、猪A群轮状病毒(PoR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检出率有所不同。将8株PEDV的S基因与参考毒株CV777进行比较,S基因存在不同位点和不同程度的氨基酸突变。S基因的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河南地区的8株PEDV毒株属于不同的分支,且181737-1、181737-2和180278-1为流行株,180276-3、180276-6、180435-1和181753-1更接近于经典株,181212-1更接近于疫苗株。结果表明,河南地区现阶段流行的PEDV毒株复杂多样,优势毒株可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R-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的N基因自行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可扩增长度为 641bp目的片段的引物 ,成功地建立了检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RT PCR方法。对猪轮状病毒 (P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的RT 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PEDV JS株的RT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 ,与CV777株的同源性为 97 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