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年伊始,中国再次重拳严打非法经营利用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行为。1月9日,中国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和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联合在广州启动"打击非法经营利用黄唇鱼及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专项执法行动",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针对非法经营利用黄唇鱼及加湾石首鱼鱼鳔(市场名"金钱鳘鱼胶")的市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2017,(2):50-51
<正>本刊讯新年伊始,我国再次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行为。1月9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和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联合在广州举办"打击非法经营利用黄唇鱼及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专项执法行动"启动仪式,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针对非法经营利用黄唇鱼及加湾石首鱼鱼鳔的市场清查与宣传教育活动。国家濒管办孟宪林常务副主任、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刘宏伟副司  相似文献   

3.
正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是中国特有种,属石首鱼科,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与东海。过去,珠江口海域是黄唇鱼的主产区,但由于环境污染以及渔船过度捕捞,黄唇鱼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06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4.
黄唇鱼寄生“鱼蚤”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闽南、潮汕人称金钱鳘(鲵)、温州人称黄甘,东莞称为大欧、白花。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品种。目前对黄唇鱼驯化养殖过程发生的病害的研究及报道甚少,本人在驯养黄唇鱼过程中发生的黄唇鱼寄生的"鱼蚤"病害,进行检查、药物敏感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为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又名大鸥、白花鱼、金钱鳘和黄甘等,分布于中国南海和东海,为中国特有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据报道,黄唇鱼成鱼一般个体重为15~30千克,体长为1.0~1.5米,大者重达100千克、长1.8米,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16,(12):17-17
正本刊讯12月1日,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工商总局市场司联合在广州举办"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履约执法培训研讨会"。会议详细解读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有关加强石首鱼保护的决议,讲授了加湾石首鱼鳔及其干制品识别技术,并发布了手机适用的加湾石首鱼膘快速视觉鉴定电子指南。来自美国鱼类与  相似文献   

7.
正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等海域,是中国特有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报道,20世纪60-70年代,珠江口海域是黄唇鱼盛产区,特别是东莞海域,还是黄唇鱼幼鱼的索饵场。2005年,东莞市政府设立黄唇鱼自然保护区,面积为663公顷,位于珠江口虎门海域。开展黄唇鱼人工繁殖研究、实现黄唇鱼鱼  相似文献   

8.
针对部分养殖石首鱼种质资源存在命名混乱、物种鉴定不准确的问题, 本研究在形态学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 利用 DNA 条形码技术对 3 种养殖石首鱼类进行了物种鉴定。测序获取待测样品 DNA 条形码序列 15 条, 在 GenBank 中对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 同时在中国重要渔业生物 DNA 条形码信息平台验证了比对结果的准确性; 结合已报道的 18 条石首鱼类 DNA 条形码序列对全部样品进行分析, 运用 Kimura 2-paramater (K2P)模型构建其系统进化关系, 进一步确定待测样品的种类及分类地位。研究结果将 3 种养殖石首鱼分别定种为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 (Herre, 1932)]、元鼎黄姑鱼(Nibea chui Trewavas, 1971)和双棘原黄姑鱼[Protonibea diacanthus (Lacepède, 1802)], 厘清了 3 个物种的有效种名及分类特征, 证实了石首鱼外部形态、鳔、耳石的典型特征可作为其物种鉴定的重要证据, 对 DNA 条形码物种鉴定具有辅助作用, 表明 DNA 条形码技术可解决石首鱼类幼鱼由于形态特征尚不明显等问题造成的定种困难。研究结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唇鱼的繁殖驯养报备和登记提供了科学证据, 也为石首鱼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其开发和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俗名排口白花鱼、尖头白花鱼,隶属石首鱼科、黄唇鱼亚科、黄唇鱼属。黄唇鱼体形较大,一般体长100~150cm,体重大约为15~30千克,大者可达50多千克,是近海大型暖温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尤以珠江口较为常见,为我国特有种,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0.
李柯懋  高桂香 《河北渔业》2012,(6):18-19,25
厚唇裸重唇鱼为黄河上游大型鱼类。近年来由于人为捕捞、涉水工程修建、水域污染等因素,厚唇裸重唇鱼的天然资源量急剧减少,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濒危物种。目前在黄河上游青海段的泽曲河、洮河及大通河尚有一定的资源量。本文介绍了厚唇裸重唇鱼生物学特性、致危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波纹唇鱼为肉食性大型珊瑚礁鱼类,头额凸出,体色深蓝,喜好单独在珊瑚礁区觅食。世界上的波纹唇鱼由于被大量捕捞,数量急剧减少,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波纹唇鱼列为濒危物种。"波纹"指的是鱼体上弯弯曲曲的纹路,它游动时,看来就像波浪般迷人,而叫"唇鱼",则因为它有丰厚的嘴唇。在东南亚海洋保护区内,有些个体因为与长期喂食的潜水人员亲近,还会跟人玩"亲亲"呢!波纹唇鱼属大型隆头鱼,  相似文献   

12.
黄唇鱼     
黄唇鱼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海鱼,其分布仅限于我国东南沿海,故为我国的特有种。属鲈形目,石首鱼科。外形与(鱼免)鱼相似,故福建有金钱(鱼免)之称。其主要鉴别特征是背鳍只有8鳍棘,是石首鱼类中数目最少的,背鳍鳍条也偏少,臀鳍第二鳍棘粗长,约为头长之半,颏孔仅2个,且不明显。鳔的形态独特,圆筒形鳔的前端两侧向后延长  相似文献   

13.
正黄唇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保障驯养黄唇鱼的正常生存和生长,避免因水温较低时,影响黄唇鱼正常摄食和生存及生长,以及因冬季寒冷天气导致养殖水体水温较低时,出现冻伤甚至冻死黄唇鱼,在冬季来临之前,驯养黄唇鱼池塘应搭建保温大棚,保证养殖水体维持一定的水温,一般不低于12℃,给黄唇鱼正常生存和生长创造一个相对合适的环境,必须做好黄唇鱼的越冬工作。1黄唇鱼驯养池塘越冬大棚的搭建由于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地处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275种石首鱼类中仅有极少数终生生活在淡水中,北美洲特有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是其中一种,其形态学和内部解剖学特征研究对探讨石首鱼类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较系统地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外部形态学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测量,对内部主要器官结构及矢耳石特征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除了吻端、颐部和峡部外,淡水石首鱼体被两种鳞片,头部两侧的鳃盖及眼睛周边覆盖小圆鳞,头后身体包括喉部均被栉鳞,且在头背交界处存在两种鳞片的过渡类型;侧线鳞从头后一直延伸至尾鳍的1/2处。腹鳍第一鳍条膜稍延长形成特有的鳍丝。黏液孔主要分布在颐部,为五孔型;具有犬牙状的颌齿和咽齿,所有齿尖均向口腔内部方向弯曲,上咽齿盘分为左右对称的2个咽齿盘,而下咽齿盘愈合为一体;消化道主要由口咽腔、较短的食道、卜形胃、具有2个弯转的肠道及肛门组成,在胃与肠交界处具有7个环状排列的指状幽门盲囊。矢耳石的形态特征与中国的黄唇鱼相似。基于外部形态学和内部解剖学特征,讨论分析了淡水石首鱼与中国石首鱼物种的亲缘关系。淡水石首鱼归属于低级底栖肉食性鱼类,这与其特定的生态习性和摄食特性等相符合。本研究旨在为中国淡水石首鱼人工驯养和紫黑翼蚌的规模化寄生繁育奠定基础,也为探讨石首鱼类在海淡水区域地理格局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波纹唇鱼染色体制备及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于对波纹唇鱼这一濒危物种资源调查和保护的目的,探讨了活体状况下波纹唇鱼染色体制备的方法,并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剪取1龄波纹唇鱼的微量尾部鳍条及对应部位的愈合增生组织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波纹唇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为2n=4M+10SM+32ST+2T,因所取鱼的条数有限,且均为雌性,所以尚不能确定是否有异型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正>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俗称"石板",属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福建省三明市主要分布在沙溪河、尤溪、金溪等水系的中上游、支流水域流水环境中,喜生活于水流湍急、水质清澈、石砾底质的山区溪流及江河的常集小群活动,是当地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小型淡水鱼类,野生半刺厚唇鱼食性以着生藻类为主。近年来,野生半刺厚唇鱼原产栖息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物种的种群数量和质量严重衰竭,捕捞产量大幅度减少,市场一直供不应求。2012年笔者开始进行池塘套养野生半刺厚唇鱼生产试验,以期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6日,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组织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广州地区黄唇鱼资源调查"项目进行会议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黄洪辉研究员的工作汇报,查阅了项目材料,经质询和审议,认为该项目较好地收集和积累了珠江口黄唇鱼分布基线信息,初步掌握了近年来珠江口黄唇鱼主要栖息地分布及水域特征情况,完成了项目合同工作任务和指标,项目成果对珠江口黄唇鱼资源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最后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于2005年成立,继而进行了黄唇鱼的救护工作,是目前已知池塘驯养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黄唇鱼最多的单位。本文是对黄唇鱼救护、驯养工作的小结,在驯养黄唇鱼的池塘选择、水体消毒、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此期待社会的重视,通过共同努力,使黄唇鱼种质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石首鱼科鱼类种类繁多,形态相似,难以确定种属界限,一些种类的归属尚未确定。本文获得了中国沿海石首鱼科9属13个种合计48个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长约484 bp,共检测到28个单倍型,170个变异位点。结合来自GenBank的5种石首鱼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通过模式验证后构建最大似然进化树。根据所得分子生物学数据并结合已知形态学理论,分析得出如下结果:银牙鱼或和红牙鱼或同属于一个亚科,而尖头黄鳍牙鱼或不属于牙鱼或亚科,并推测尖头黄鳍牙鱼或可能属于拟牙鱼或属或者黄唇鱼亚科;叫姑鱼亚科和石首鱼亚科是石首鱼亚科中较早分化的种类;黄姑鱼属有可能不属于白姑鱼亚科,而可能归于一个新的亚科。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石首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黄唇鱼救护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改进和完善救护方法,并总结了多年的救护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救护方法,大大提高了黄唇鱼救护的成功率,在近3年中,共救护黄唇鱼380条,成功救护303条,通过改进救护技术,使黄唇鱼的救护成活率提高了44%,从最初的40%提高到84%,对保护黄唇鱼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