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新疆草原糙苏的抑菌活性,对新疆草原糙苏最佳提取溶剂进行筛选并对其抑菌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新疆草原糙苏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效果,并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疆草原糙苏95%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强的抑菌效果。95%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25 g/mL,MBC为0.25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625 g/mL,MBC为0.125 g/mL;对变形杆菌的MIC为0.0625 g/mL,MBC为0.125 g/mL。新疆草原糙苏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效果,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以鲜榨哈密瓜汁为原料,研究超高压(压力100~500 MPa,时间10~20 min,温度35~55℃)对哈密瓜汁中的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并采用透射电镜、平板计数等方法,考察大肠杆菌的结构特征变化和哈密瓜汁中的微生物总数,建立超高压处理哈密瓜汁中的大肠杆菌的杀菌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大肠杆菌死亡速率越大,降低一个对数级所需要的时间越短,500 MPa,45℃条件下保温保压20 min,大肠杆菌的死亡数量可达到5.95个对数级;说明超高压对哈密瓜汁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同时发现超高压处理破坏了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内含物结构紊乱、泄漏、出现大片透电子区,哈密瓜汁中微生物总数由1.30×105 CFU/mL降低至8 CFU/mL,符合GB 19297-2003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的标准要求,说明超高压杀菌对哈密瓜汁中的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鲜榨哈密瓜汁为原料,研究超高压(压力100~500 MPa,时间10~20 min,温度35~55℃)对哈密瓜汁中的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并采用透射电镜、平板计数等方法,考察大肠杆菌的结构特征变化和哈密瓜汁中的微生物总数,建立超高压处理哈密瓜汁中的大肠杆菌的杀菌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大肠杆菌死亡速率越大,降低一个对数级所需要的时间越短,500 MPa,45℃条件下保温保压20 min,大肠杆菌的死亡数量可达到5.95个对数级;说明超高压对哈密瓜汁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同时发现超高压处理破坏了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内含物结构紊乱、泄漏、出现大片透电子区,哈密瓜汁中微生物总数由1.30×105CFU/mL降低至8 CFU/mL,符合GB 19297—2003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的标准要求,说明超高压杀菌对哈密瓜汁中的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粗茎鳞毛蕨萃取物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选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粗茎鳞毛蕨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并测定各相萃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三种体外抗氧化体系即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2.63±2.64)mg/g、(98.46±1.73)mg/g。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1.75±1.36)mm、(10.50±0.68)mm、(8.37±0.81)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 mg/mL、25.00 mg/mL、25.00 mg/mL。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0.14 mg/mL、0.33 mg/mL、0.05 mg/mL。综上所述,粗茎鳞毛蕨萃取物具有开发成为天然抑菌剂及抗氧化剂的潜力,本研究将为粗茎鳞毛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芥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芥菜作为杀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为芥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葡萄座腔菌和烟草黑胫菌等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有机溶剂获得的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以95%乙醇提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提取物的抑菌率可达90%以上。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0.5、1.0 g/mL,通过毒力方程的测定,它的半抑菌浓度(EC50)为0.2212 g/mL。通过试验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表明:芥菜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葡萄座腔菌、烟草黑胫菌、辣椒菌核病菌等4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其EC50分别为0.0898、0.1265、0.1679、0.1685 g/mL,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弱,EC50为0.5833 g/mL。芥菜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半夏乙醇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常见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抑菌效果,以得出抑菌谱。分别用75%、95%乙醇对生半夏进行回流提取并用琼脂扩散法和液体混合法测定了半夏提取液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75%乙醇提取半夏的提取率为5.24%,而95%乙醇提取半夏的提取率为2.73%;75%乙醇半夏提取液对供试细菌和真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25 mg/mL,恶臭假单胞菌12.5 mg/mL,藤黄微球菌1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12.5 mg/mL,枯草芽孢杆菌10 mg/mL,酿酒酵母10 mg/mL,裂殖酵母20 mg/mL,黑曲霉菌12.5 mg/mL,甜瓜枯萎霉菌25 mg/mL。半夏醇提液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的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对真菌的抑菌作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种生姜腐霉茎基腐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Pythium myriotylum进行了9种除草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供试除草剂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5%精喹禾灵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6.3816μg/mL和4.5091μg/mL。33%二甲戊灵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分别为255.5604μg/mL和105.0190μg/mL。供试2个菌株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宁夏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精油成分、抑菌功能及安全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精油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对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通过cck-8法检测大籽蒿精油对于2种皮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宁夏大籽蒿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母菊薁(29.61%),樟脑(4.80%)、桉叶油醇(4.32%)、异木香酸甲酯(4.02%);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781 μg/mL,最低杀菌浓度为0.3125 μg/m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0195 μg/mL,MBC为0.078125 μg/mL;当精油浓度小于100 μg/mL时对角质细胞(HaCaT)和皮肤成纤维细胞(NHSF)均无毒性。综上,宁夏地区大籽蒿精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安全性较高,以上结果为宁夏大籽蒿精油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研究开发了7种新型稀土配合物。使用差热热重和红外表征了配合物,采用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对4种(番茄溃疡病菌、向日葵菌核病菌、尖孢镰刀菌和胡萝卜黑斑病菌)农作物病原菌的敏感性;采用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考察其急性毒性。7种配合物均为低毒性药物,并且抑菌效果好。对向日葵菌核病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125 mg/mL。对番茄溃疡病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Ce(NO3)3(B)3、Gd(NO3)3(B)3,最低抑菌浓度是0.125 mg/mL。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性最好的是La(NO3)3(B)3、Gd(NO3)3(B)3和Y(NO3)3(B)3,最低抑菌浓度是0.5 mg/mL。对胡萝卜黑斑病菌抑菌性最好的是Gd(NO3)3(B)3,最低抑菌浓度是0.5 mg/mL。结果表明7种新型稀土小檗碱配合物是一类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子蒸馏技术加工冷压甜橙精油,分离得到轻相与重相两个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鉴定出甜橙精油轻相组分中含22种化合物,重相组分中含40种化合物。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甜橙精油轻相和重相组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78~3.125μL/m L。抑菌活性受不同p H和温度条件的影响,酸性环境下轻相组分的抑菌效果较好,碱性环境下重相组分的抑菌活性更强。在高温处理下,轻相组分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重相组分的抑菌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枣汁、茶汁、白砂糖、柠檬酸作为影响饮料感官特性的四大因素,设计正交实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枣汁100mL、茶叶20mL、蔗糖10g/100mL、柠檬酸0.15g/100mL配比时,枣茶饮料色泽、风味最佳,组织形态浑浊均匀,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从江西省各地采集分离获得108个辣椒疫霉菌株,通过菌丝生长法等测定了辣椒疫霉菌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氟吗啉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氟吗啉对辣椒疫霉菌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明显,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对氟吗啉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范围为0.07852~0.38622 μg/mL,平均EC50值为0.18159 μg/mL;游动孢子囊形成对氟吗啉的敏感性更高,EC50值范围为0.00251~0.03943 μg/mL,平均EC50值为0.01588 μg/mL;游动孢子萌发对氟吗啉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范围为0.00156~0.00965 μg/mL,平均EC50值为0.00515 μg/mL。正态分析表明,辣椒疫霉菌108个菌株的3个发育阶段对氟吗啉的敏感性符合正态分布,江西省内目前还不存在耐药性的辣椒疫霉群体。  相似文献   

13.
为得到较佳植物抑菌物质的配方比,以丁香、肉桂等7种植物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对植物提取物及其复配物进行抑菌(葡萄座腔菌)活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肉桂、丁香、黄芩、菖蒲等7种植物提取物抑菌效果均较好,半抑制率IC50在0.91~1.41 mg/mL,在处理浓度为0.1~1.5 mg/mL时,各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与浓度呈正比关系。黄芩、丁香、肉桂、皂角刺、广藿香、菖蒲、油茶粕的最佳配方比为1.375∶1.125∶0.45∶0.5∶1.35∶1.25∶2.8,此配方下所得复配物的IC50为0.489 mg/mL,当浓度达到0.8 mg/mL时,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5%以上。该复配物抑菌效果好且经济实惠,为今后绿色、有机果蔬保鲜剂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地区4种野菜营养及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磊 《保鲜与加工》2018,18(3):97-100
以秦皇岛地区常见的4种野菜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扫帚草(Kochia scopari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为材料,对其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及抗菌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野菜的VC、膳食纤维、总酚含量范围分别为24.41~113.50 mg/100 g、1.13~3.78 g/100 g、8.22~73.71 mg/g,蒲公英中的VC、膳食纤维、总酚含量均最高。4种野菜均有不同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扫帚草的清除率最高,达58.4%,荠菜清除率最低。马齿笕和蒲公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扫帚草和荠菜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蒲公英表现出更高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果冻是一种西式甜食,由食用明胶或卡拉胶、水、白砂糖和果汁配制。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玫瑰花茶果冻制作最佳配方为卡拉胶添加量1.2 g,柠檬酸添加量0.2 g,玫瑰花茶汁添加量30 mL,白砂糖添加量14 g。此时,玫瑰花茶果冻口感细腻、弹性和韧性良好、酸甜适口,具有自然的粉红色和玫瑰花清香。经微生物检测,玫瑰花茶果冻中的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mL,符合GB 19299果冻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近年来引起甘肃大棚甜瓜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生长速率法,对甜瓜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物学特性和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将引起甜瓜叶斑病病原菌病原菌鉴定为多隔链格孢(Alternaira peponicola( Rabenhorst ) simmous)和瓜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Ell.et Ev.)Elliott.);这两种链格孢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光照、适宜培养基分别为完全光照、甜瓜煎汁培养基和完全黑暗、PDA;室内药剂筛选发现不同药剂对不同病原菌抑菌率不同,其中10%苯醚甲环唑、40%氟硅唑、50%福美双、70%代森锰锌对多隔链格孢菌抑菌率均在84%以上,分别为96.66%、94.46%、90.82%、84.37%,其EC50分别为17.89μg/mL、3.41μg/mL、44.27μg/mL、42.34μg/mL;50%醚菌酯、43%戊唑醇、40%腈菌唑对瓜链格孢抑菌作用较好,抑菌率均在85%以上,分别为98.20%、90.82%、85.43%,其EC50分别为3.45μg/mL、21.35μg/mL、5.21μg/mL。【结论】研究结果为甜瓜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荣华  刘龙  郭庆元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18-123
研究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旨在为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打孔法测定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和紫外线照射对绿茶提取物茶多酚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壳寡糖,茶皂素没有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MIC为40 mg/mL。绿茶提取物茶多酚10~60℃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经高温80~100℃处理后,抑菌活性略有下降;在pH 2时抑菌活性增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减弱;经紫外处理10~50 min后,抑菌活性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减弱。茶叶活性物质对梨火疫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具有较稳定的抑菌活性,为其作为天然的农药防治梨火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酱油等食品中总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作为前处理样品,再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含量。在选定的条件下,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62 5 ng/g(或ng/mL),在0~20 ng/m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2,回收率为90%~100.2%,相对标准偏差1.98%。该方法较简便、灵敏度较高、精密度和准确性均较好,可以满足新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鹿蹄草、功劳叶和地榆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时间段菌液吸光值和电导率值;将大肠杆菌在带药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0 h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大肠杆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中草药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中草药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鹿蹄草的MIC值为31.25 mg/mL,MBC值为62.50 mg/mL;功劳叶和地榆的MIC值均为62.50 mg/mL,MBC值均为125 mg/mL。加药组的大肠杆菌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增加。扫描电镜显示大肠杆菌细胞出现变长现象,表面出现许多凹坑。三种中草药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鹿蹄草的抑菌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MRS为基础培养基,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各0.05%,研究了改良MRS培养基和在发酵期间添加缓冲剂对乳酸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液体MR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的胡萝卜汁、1.5%的麦通过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分析,为田间高效的防治药剂筛选及配套的田间防病技术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戊唑醇等10种杀菌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对两种病原菌的防效好,EC50分别为0.952 μg/mL和0.411 μg/mL,但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90值93.836 μg/mL明显低于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90值487.738 μg/mL。50%异菌脲WP和70%代森联WG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586 μg/mL和10.650 μg/mL,但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而250 g/L嘧菌酯SC和75%百菌清WP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814 μg/mL和7.313 μg/m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