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茶树花资源综合利用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叶种植大国,茶树花资源丰富,近年来研究得出茶树花在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美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活性,如今茶树花已经成功运用到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未来茶树花将会是茶行业发展的一大契机.综述了茶树花资源利用及保健功效,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树花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茶树花利用价值和产品的综合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茶树花的资源容量、营养成分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茶树花产品开发的方向和综合利用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研究其加工工艺,以期为茶树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茶树花干花感观品质进行评定,筛选出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考察不同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对茶树花干花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确定优质茶树花干花加工工艺参数.[结果]广西主要栽培的茶树中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品种有:六堡茶、台茶12号、八仙茶、福云6号、南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凌云白毛茶和龙胜龙脊茶等9个茶树品种.其中,六堡茶、南山白毛茶、台茶12号可加工成花蜜香型干花;龙胜龙脊茶、八仙茶可加工成高花香型干花;凌云白毛茶可加工成清高优雅型干花;福云6号、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可加工成花香型干花.在自然萎凋6.0 h、微波杀青后90℃干燥2.0 h的条件下,茶树花干花品质最佳.[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树花品质差异较大,可根据不同品质加工成不同风格的茶树花干花.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是影响茶树花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应作为茶树花实际加工的首选参数.  相似文献   

4.
茶树花是茶叶生产产生的附加产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为提高茶树花资源利用效率,本文综合文献资料,总结分析茶树花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其中成份包括水溶性糖、茶皂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讨论不同茶树花之间有效部分的差异及其潜在的研究应用价值,包括水浸出物、茶多糖、茶氨酸和茶多酚,并对不同茶树花在食品领域、日用领域和医疗领域的选择性深度生产加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树龄3200年的香竹箐茶树王为基础,应用27对引物对包括香竹箐茶树王在内的22份古茶树资源、44份野生茶树资源和18份栽培品种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27对引物共扩增出190个基因型,91个等位基因,Shannon平均值为0.92。观测杂合度平均值0.52,期望杂合度平均值0.54,均大于0.50。PIC值在0.10~0.73,平均0.54,大于0.50。说明供试材料遗传差异大。香竹箐茶树王与古茶树、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中遗传相似性系数低于0.50的资源在每个群体分别占9.1%、29.6%和44.4%,说明香竹箐茶树王与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远。聚类分析表明,84份材料按亲缘关系和地理来源分成了17个组,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香竹箐茶树王与其他供试茶树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对香竹箐茶树王等宝贵茶树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以广东省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法揭示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特性,结果表明: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EGC和GCG为高含量组分,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EGCG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最小。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小于非酯型儿茶素。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酯型儿茶素和EGCG/酯型儿茶素比值低于大叶种茶树种质。因子和聚类分析显示,EGCG、ECG和EGC可作为不同茶树种质儿茶素的表征性成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区别于大叶种茶树资源,可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儿茶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以广东省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法揭示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特性,结果表明: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EGC和GCG为高含量组分,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EGCG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最小。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小于非酯型儿茶素。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酯型儿茶素和EGCG/酯型儿茶素比值低于大叶种茶树种质。因子和聚类分析显示,EGCG、ECG和EGC可作为不同茶树种质儿茶素的表征性成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区别于大叶种茶树资源,可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都匀毛尖原生(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初步调查,明确了都匀毛尖原生茶树分布的主要特点、状况及都匀原生茶树资源类型,提出了都匀毛尖原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综合评价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花器的矿质营养品质差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法测定了23份茶树种质资源花器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种质资源花器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为11.86%~48.96%,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19~2.19;钾、钙、镁、磷、硫、铝、硼、钡、铬、铜、铁、锰、钛13种元素含量呈正态分布,钠、钴、镍、锌4种元素含量呈正偏态分布,硒含量呈负偏态分布;聚类热图分析将23份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分为3个类群;经主成分分析,矿质营养品质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茶树种质资源花器材料依次为‘平阳特早茶’‘巴渝特早’‘黄金芽’‘名山早311’和‘大红袍’,可作为优先开发利用的材料。研究结果可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茶树花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茶树花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利用价值。研究茶树花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是开发利用茶树花的必然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良种的选择,生态条件的优化,栽培技术的组合,茶树生理调节与定量化配方施肥的运用是茶树花优质高产的重要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赵旭  顾亚萍  钱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24-2925
[目的]填补茶饮料市场的空白。[方法]以茶树干花为原料,通过浸提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茶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结果]当固液比为1∶60时,茶花汁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低温萃取时,茶树花汁呈透明的土褐色,放冷后也不易产生冷后浑的现象,而高温萃取时茶花汁颜色较深且有沉淀产生。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6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 min,用茶花汁配制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为:浸提液20 ml+蔗糖5 g+柠檬酸0.5 ml+薄荷香精0.5 ml+适量VC。均质压力在27MPa以上时,产品在室温下长期存放基本不产生沉淀。[结论]该饮料符合质量要求,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2.
茶树花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茶树花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花性状品种内表现稳定,品种间变异幅度大,中国栽培品种的多样性比日本栽培品种丰富。茶树花百花重的变异度大,多样性更加丰富。茶树花的生化成分含量也呈现丰富的多样性,茶树花的水浸出物含量为(53.78%±4.57%),茶多酚含量为(10.78%±2.25%),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60%±0.51%),咖啡碱含量为(1.42%±0.22%),水溶性糖含量为(3.80%±1.07%),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水溶性糖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与茶鲜叶比较,茶树花的水浸出物含量和含水率较高,水溶性糖含量略高于鲜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鲜叶相当,咖啡碱含量低于鲜叶,茶多酚含量明显低于鲜叶。  相似文献   

13.
农志荣  黄夏  陆璐  梁雅婷  黎义凤  曾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00-10602
[目的]研究窨制工艺对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产品质量的影响,为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的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鲜的木棉花落花为原料,经75℃恒温干燥制成干花后作为茶坯,以香水月季的鲜花作为赋香花,按传统花茶的窨制工艺制作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产品。[结果]单因素试验筛选了在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窨制工艺中的适宜的香花配花量、窨制温度、窨制时间和窨花次数,正交试验得出了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的最佳窨制工艺条件为香花配花量70%,窨制温度40℃,窨制时间12 h,窨花次数为二窨一提。[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感官指标均较佳。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利用火龙果花,提高火龙果农户收入,以大红龙品种火龙果花以及脱水火龙果花浸提液为主要原料,研制满足大众口味的蜂蜜火龙果花茶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浸出液、蜂蜜、冰糖、柠檬酸、纯水、花干质量以及均质时间对蜂蜜火龙果花茶饮料感官评价分数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浸出液、蜂蜜、柠檬酸比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蜂蜜火龙果花茶饮料的最佳配比为浸出液体积342.15mL,蜂蜜质量79.73g,柠檬酸质量1.62g,冰糖质量25g,纯水体积450mL,火龙果鲜花质量60g,均质时间0min,在此条件下蜂蜜火龙果花茶饮料的感官评价分数为84.79。制得饮料酸甜爽口、风味独特、生津止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茶树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比较有无花芽和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中茶108为材料,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有花芽未采摘,T2为采摘花芽,T3为无花芽。在春茶期,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和3月25日进行采样,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开花会显著降低春茶产量,与有花芽的T1相比,T3处理前3次采摘分别增加了114.3%、55.1%和76.5%。可采摘芽头数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各个时期鲜叶芽头数分别增加了100%、55%、31.6%和9.9%。T2摘花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可采摘芽头数量。茶树开花与采摘花芽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百芽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次采摘时,T1处理百芽重最低,T3处理的百芽重最高,达到3.1 g。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无花芽的T3处理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花芽的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摘去花芽后T2处理的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鲜叶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磷(P)、钾(K...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为提高黔江区及其他相近地区开发利用野生草本花卉资源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渝东南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特点,采用Delphi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及Yaahp 10.1构建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结果]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由3个子系统的约束层和11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层构成,利用该评价系统对黔江区80种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菊、千里光、紫花地丁和酢浆草等野生草本花卉可作为黔江区乡村旅游示范带的园林绿化植物资源首选;龙芽草、鼠麴草、箭叶秋葵和圆叶牵牛等野生草本花卉也得到较高评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可用于黔江区城市及景区的绿化美化.[结论]构建的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可操作性强,符合地方实际,可作为黔江区及其他相近地区的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评价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17.
茶叶和茉莉花中八氯二丙醚的残留动态及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八氯二丙醚(S421)在27种农药中的残留量及其在茉莉花和茶叶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喷施农药的部分茶叶中有检出S421;S421在茉莉花中的残留期较长,半衰期为3.78 d,而在茶叶中降解较快,半衰期为1.90 d;S421在绿茶加工过程中呈降解趋势,降解率达46.54%;用含有S421的茉莉花窨制扁针茶,窨花后S421残留量上升;烘干可促使S421降解,以140℃烘干0.5 h的烘箱烘干法与中火烘干4 min的微波烘干法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李云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278-278,280
从窨制方法、窨次、窨花时间方面,探讨柑橘花茶窨制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柑橘花茶窨制采用茶箱拌匀窨制效果较好,柑橘花茶窨制采用二窨一提品质尚佳,柑橘花茶窨制采用头窨时间为10h的花茶品质为最优。  相似文献   

19.
增湿连窨工艺对茉莉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增湿连窨工艺探讨茉莉花茶窨制过程茶坯含水量的变化动态以及不同配花量对茉莉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花量处理之间的外形、滋味、汤色得分差异不显著;(2)增湿10%和增湿15%处理间香气、滋味、汤色得分差异不显著,而外形得分差异达显著水平;(3)在窨制茉莉花茶过程中,茶坯含水量控制在15%-25%,其香气明显优于传统工艺,配花量可减少24%-32%;(4)配花量与香气得分之间呈多项式正相关,当配花量超过96%,茶坯吸香已趋于饱和;(5)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VC和叶绿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增湿连窨工艺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