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独特型抗体(Ab2),探讨Ab2模拟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用MDV免疫SPF鸡,分离提纯鸡抗MD-IgG(Ab1),Ab1免疫BALB/C鼠,用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制备Ab2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经克隆、纯化2×株抗MDV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株(6E5,7A12),其中6E5培养上清、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4000×、10000×,免疫20 d攻毒,具有抗MDV感染保护.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感染鸡后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抗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周龄接种MDV超强毒株RBIB和7日龄接种MDV强毒株GA的鸡HI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鸡,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尚未发现MDV感染对法氏囊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几个养鸡业发达地区的主要呼吸道疾病,且会造成鸡的免疫抑制。马立克氏病毒(MDV)是鸡的常见免疫抑制病毒。MDV免疫可防制肿瘤形成,但不能抵御野毒感染。IB产生的免疫抑制可能是因为继发MDV病毒血症,但相关的研究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鸡马立克氏病毒(MDV)野毒株,确定分离株毒力,为抗MDV独特型苗制备标准抗原作准备。方法:采集新疆鸟鲁木齐某鸡场大量死亡、伴有典型眼型、神经型马立克氏临床症状的海兰蛋鸡血清、羽囊和脏器做琼扩,电镜及免疫电镜,病理切片,细胞接种,SPF鸡胚回归试验。结果:发病鸡琼扩血清阳性率57.12%,羽囊阳性率100%;而免疫电镜观察到形态呈椭圆形裸露粒子带有囊膜,中空形,直径273-400nm的MDV病毒;肝、脾、神经组织的病理切片观察到大量、多型性淋巴细胞;细胞产生病变;鸡胚死亡率69.23%,死胚肝脏萎缩呈土绿色。结论:分离株为强毒力MDV。  相似文献   

5.
对1日龄非免疫鸡分别接种马立克病病毒(MDV)Ⅰ型国际标准强毒GA株、国内标准强毒京-1株及Ⅰ型MDV疫苗毒CVl988株后第5d起,用改进的TRAP法和Bandscan软件测定分析、计算感染过程中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自接种MDV Ⅰ型强毒GA株和京-1株后,在鸡尚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之前端粒酶就可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感染鸡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在20~25日龄时其相对活力达到最高值;接种MDV CV1988后,整个试验期端粒酶活性均呈阴性。试验结果表明,MDV CV1988疫苗株具有较可靠的免疫效果,PBMC端粒酶活性与马立克病的发病进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鸡抗马立克氏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加上MDV的感染可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因此它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鸡业中最具经济意义的疾病之一。MD的有效控制措施应包括三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但长期以来,养禽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由于MDV的普遍存在及其毒力的不断增强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B基因插入鸡痘病毒中,构建了含有MDV-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用rFPV、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疫苗、rFPV HVT二联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AA肉用雏鸡,8日龄攻毒后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3种疫苗均诱导了免疫应答,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9%、69%和85%。该重组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与HVT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当,二者联用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 or CA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 s dis-ease virus,MDV)人工单一和共同感染1日龄的SPF鸡,感染后分别于14、21、28、35日龄检测鸡体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检测鸡群疫苗免疫3周后的抗体反应,以探讨CAV与MDV共感染对鸡体的免疫抑制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血液分析方面,CAV与MDV共感染组较病毒单一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共感染不仅加重了鸡群贫血现象,而且延长了贫血的病理症状;而在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5/H9疫苗、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疫苗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疫苗免疫后3周的抗体检测中,CAV与MDV共感染组较其它各实验组差异极显著,抗体滴度大大低于其它实验组;此外,CAV与MDV共感染组,鸡体生长状况明显差于实验各组,有6只鸡只死亡(6/25),比病毒单一感染时的死亡率大大增加。综上研究证明,CAV与MDV共感染在免疫抑制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立克病毒(MDV)属于疱疹病毒,有3个血清型。血清Ⅰ型(MDV-Ⅰ),包括致病性的强毒株和非致病性的弱毒株。血清Ⅱ型和血清Ⅲ型(MDV-Ⅱ,MDV-Ⅲ)为非致瘤病毒,临床上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多用抗MD的致弱血清Ⅰ株或HVT免疫鸡。1983年开始使用双价和多价疫苗,以保护鸡体抵抗毒力较强的MDV毒株。尽管疫苗免疫是相当有效的,但由于MDV毒力的不断增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三价苗。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于疱疹病毒,基因组巨大,编码百余个基因,绝大多数的基因功能未知,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MDV致病机理的研究。MDV在鸡体内的增殖不受母源抗体干扰使其作为理想的重组疫苗载体一直备受关注。CRISPR/Cas9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具有高效、快捷优势。本文针对近五年利用CRISPR/Cas9系统研究MDV基因功能及重组MDV的进展进行总结,对于MDV的致病与免疫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为其它家禽病毒基因编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鸡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和增生及肿瘤的形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归属于疱疹病毒科。MDV在流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变异毒株,其共同特点是毒力比一般毒株强,有极强的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MDV分3个型,Ⅰ型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Ⅱ型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立克氏病毒型内。  相似文献   

1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并以淋巴细胞性肿瘤为特征的病毒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70年代初应用火鸡癌疹病毒(HVT)疫苗成功防制MD,但8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屡屡发生HVT免疫失败,致使由MD引起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上升。1996年收检鸡病例348例,鸡马立克氏病78例,占22.41%,为鸡各类疫病之首。1病原及临诊特征MD的病原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鸡疮疹病毒科、鸡瘤疾病毒1型,HVT为鸡疤疹病毒D型。MDV及其相关的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I型包括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及由它们致弱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未经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患病后死亡率一般在25%~30%不等,最高可达70%~80%,严重时甚至全群覆灭。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来,本病造成的损失已大大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免疫失败屡有发生,给本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人现将对MD的一些新认识提供给同行,以供参考。1MD免疫失败的原因1.1MDV的早期感染鸡的日龄越小,对MDV敏感性越高。据测定,1日龄雏鸡对MD…  相似文献   

14.
鸡的马立克氏病 ( Marek’s Disease,MD)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性病毒病 ,其病原为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 ,MDV是一种细胞结合型疱疹病毒 ,过去一直将其归类于 γ-疱疹病毒 ,但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 ,其基因组 DNA与α-疱疹病毒更类似。 1 967年 ,英、美学者首先分离到 MDV,不久即研制出相应的疫苗。此后 ,一系列以 MDV为基础的疫苗被成功研制与应用 ,使 MD一度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但由于 MDV毒力一直呈增强趋势 ,加上 MD自身免疫与免疫抑制共存等免疫机理的复杂性 ,使得 MD疫苗免疫失败仍时有发生。目前情况下 ,要有效防制…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与其毒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MDV毒株的毒力越强,其在宿主体内的病毒载量就越高.MD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动力学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有:MDV的组织嗜性及毒力、宿主的免疫情况及马立克氏病(MD)遗传抗性、MDV的基因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MD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情况.本文就MDV在鸡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复制动力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将表达鸡γ干扰素基因、表达MDV gB基因、共表达MDV gB和鸡γ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进行组合免疫观察在SPF鸡、狼山鸡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在狼山鸡中随rFPV-gB剂量的减少,保护效力逐渐下降,而在SPF鸡中10^4与10^6PFU的rFPV-gB提供相同的保护效力,但存在减缓增重的副反应;在所有的疫苗组合中,由10^6PFU的rFPV-gB、10^5PFU的rFPV-IFN-Ⅱ和4000PFU HVT组成三价疫苗的保护效力最高且不影响增重,表明鸡γ干扰素既或降低重组鸡痘病毒的减缓增重的副反应,又具有免疫佐剂作用,与重组鸡痘病毒及HVT配合成疫苗是预防MD有效的冻干制剂。  相似文献   

17.
自100多年前鸡马立克病(MD)首次报道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病原体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近几年来,由于马立克氏病毒(MDV)的不断进化,引起诸多地区屡次暴发MD,如何改进预防措施显得刻不容缓,因此,必须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宿主的免疫系统与病毒的入侵与扩散息息相关,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应对病毒入侵,作为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的天然防御机制包括可溶性因子的分泌以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参与,天然免疫反应促使免疫系统形成特异的抵抗MDV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除免疫系统外,遗传和表现遗传机制有助于鸡应答MDV感染。本文综述了目前对MDV诱导的免疫应答的理解以及免疫应答的遗传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鸡羽髓上皮细胞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本研究以MDV强毒GA株人工感染SPF鸡,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后4 d、7 d、14 d和21 d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分别有2个、8个、25个和9个;而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29种蛋白质,其中包括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信号传导蛋白、转录相关蛋白、免疫相关蛋白和其他功能蛋白质.本实验首次对鸡羽髓上皮细胞感染MDV后各时期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研究,鉴定了多种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揭示MDV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感染性病毒粒子的成熟和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MD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禽类肿瘤病,它以外周神经、性腺、各内脏器官、虹膜、皮肤和肌肉等处组织器官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其中机体的免疫器官组织也受到影响,由于MDV以淋巴细胞为靶细胞,引起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溶解和转化,从而造成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在MD的发病过程中,在潜伏感染期出现短暂的早期免疫抑制。在第2次溶细胞感染期则出现持久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282-1288
为了探讨Meq基因簇microRNAs(Meq-clustered miRNAs)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将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缺失株GX0101ΔMeq-miRNAs感染1日龄SPF鸡,并于感染后90d内进行毒株致死率、致肿瘤率、鸡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和鸡血液中病毒含量等方面的检测。结果显示:1日龄SPF鸡在接种GX0101ΔMeq-miRNAs后90d内累计死亡率和眼观肿瘤发生率分别为4%和8%,与亲本株GX0101BAC相比分别下降了23.5倍和2.5倍;与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fibroblast cells,CEF)阴性对照相比,GX0101△Meq-miRNAs感染鸡在整个试验期间体质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感染后14~21d,GX0101△Meq-miRNAs组的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亲本株相比,GX0101△Meq-miRNAs在血液中的含量及导致的显微肿瘤发生率均下降。结果表明: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的缺失降低了MDV的致病性,Meq-clustered miRNAs具有调控MDV致病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