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A66弱毒苗免疫产生期及免疫持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鸭肝炎A66弱毒疫苗,经不同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结果,皮下注射组在免疫后2天即对ATCC强毒攻击达100%的保护率,口服组和滴鼻组在免疫后5天才能全部保护;一次饮水兔疫组和二次饮水免疫组在6日龄时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60%和90%,用该弱毒苗免疫1日龄雏鸭和成年鸭,免疫期分别至少达45天及6个月。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388只含有母源抗体雏麻鸭和118只无母源抗体雏北京鸭分别进行了早期免疫接种。前者进行了不同日龄(1、5、10、15)、不同免疫途径(肌肉,皮下、点滴、饮水)鸭瘟弱毒疫苗的一次性免疫,后者进行了1日龄、不同途径(肌肉、皮下、滴鼻、喷雾)鸭瘟弱毒疫苗的首免和二免。无母源抗体雏鸭可采用肌肉和皮下途径免疫,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首次免疫,免疫3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对含母源抗体雏鸭也可采用肌肉、皮下途径,最佳时间从10日龄开始免疫,经过对含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免疫雏鸭2个月的观察,前者经得住鸭瘟强毒10~(-8)的攻击,后者经得住10~(-3)的攻击;免疫效果高,免疫期达2个月仍保持着令人满意的免疫力,保护率达100%。含有母源抗体雏鸭,采用饮水和点滴途径免疫,前者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免疫,后者从10日龄开始免疫,其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免疫期达2个月,保护率达100%。用肌肉和饮水途径接种鸭瘟弱毒苗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接种,更为简便易行。 在试验中,还对早期免疫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1、5、10、15日龄含鸭瘟母源抗体雏鸭,用鸭瘟弱毒疫苗按1∶5(1个免疫量溶于5ml水中)进行饮水免疫。分别于免疫后30和60天,用鸭瘟强毒1000LD_(50)/ml攻击;90天时再与人工发病鸭混养。结果,均安全健活,保护率83~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作者提出,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可采用饮水免疫方法进行鸭瘟弱毒苗的免疫,免疫期可达90天以上。  相似文献   

4.
鸡痘弱毒苗几种免疫途径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鸡痘弱毒苗分别以饮水、滴鼻、点眼、肌肉注射、刺翼等5种途径各免疫7日龄非免疫鸡10只,剂量为10羽份/只,免疫后观察14d,检查不同免疫方式对鸡只的安全性;同时,用1个羽份的鸡痘弱毒苗采用上述5种途径各免疫32日龄非免疫鸡20只,接种后28天,连同对照鸡只,用鸡痘强毒攻击,观察21d,比较不同免疫途径鸡痘弱毒苗对鸡只的保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种途径免疫的鸡只均安全;饮水、滴鼻、点眼、肌肉注射、刺等5种途径对强毒的攻击保护率分别为60%,60%,50%,60%和100%。  相似文献   

5.
将分离的一株DHv—Ⅰ野毒株经鸡胚传代,培育出DHV—Ⅰ的80代鸡胚致弱毒GFS99株。该弱毒株对1日龄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也未出现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鸭免疫100倍稀释的尿囊液弱毒GFS99后7天攻强毒GQY07株,保护率高达100%,且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后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易感期的3周内抗体保持较高水平;另外该弱毒的外源病原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良好。综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GFS99株无外源病毒污染、特异性强、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以作为制备DHV—Ⅰ弱毒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6.
将从有关单位引进的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毒株连续通过8日龄鸭胚绒毛尿囊腔传5代,由此而得到VF33种毒。VF33种毒对8日龄鸭胚的半数致死量为10~(6·25)/0.2ml,中和指数为3.25,最小致死量为10~(-4)/0.2ml。将VF33弱毒疫苗作1:100稀释,每只产卵母鹅肌肉注射1ml,免疫后110天收集种卵育雏,每只以0.5ml强毒攻击,其保护率为90%;将种毒原液5ml接种产蛋母鹅,1ml接种3~6日龄雏鹅,均表现安全。  相似文献   

7.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50为10^-7.32/0.2ml~10^-3.5/0.2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为新型DHV,有2株为1型DHV。对实验室早期分离的新型鸭肝炎病毒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鸭胚尿囊液毒稀释成不同倍数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0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20株在20倍稀释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8.
将实验室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抗体稀释为中和抗体效价1:512,分3批皮下注射1日龄雏鸭,0.5ml/只;5日龄雏鸭,1.0ml/只。在注射后1、3、5、6、7、8、9日分别用鸭病毒性肝炎SDWF株强毒0.2ml(含100LD50)进行攻毒。结果,1日龄攻毒对照组雏鸭8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全部健活;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90%-100%、90%-100%、70%-80%、40%-60%。5日龄雏鸭攻毒对照组8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全部健活。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0%-100%、80%-90%、50%-60%。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是用克隆化N_(70)型Lasota系新城疫弱毒疫苗简称N_(70)型疫苗)和法氏囊弱毒疫苗(简称IBD细胞苗),按一定配比对雏鸡联合饮水免疫。试验分4组:1组是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对14日龄雏鸡1次联合饮水免疫,间隔21天再用IBD细胞苗单独饮水1次,免疫后66天,免疫鸡HI抗体为2.2~3.8(Log_2),IBD琼扩试验4/5出现阳性;2组为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经二次联合饮水免疫,第一次在4日龄,然后间隔3周进行第二次联合免疫,免疫后61天HI抗体为2.2~6(Log_2),IBD琼扩9/10出现阳性;3组是N_(70)型疫苗和马立克疫苗对1日龄雏鸡联合免疫(皮下接种),间隔21天用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联合饮水免疫;4组为对照组仅于1日龄鸡注射马立克疫苗。试验进行二批,这二批试验鸡分别在80日龄和75日龄时,每组抽取10~12羽免疫鸡用新城疫强毒株攻击,结果保护均为100%;二周后再用法氏囊强毒株攻击,结果全部保护。试验表明,这两种疫苗同时免疫对新城疫免疫力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这两种疫苗联合饮水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同一宿主细胞—鸡全胚细胞(CE)上同步增殖培育了鸡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囊病三株细胞弱毒,并研制成三联细胞弱毒疫苗。通过连续12批计200万羽份室内外各项性能指标测试,表明该三联苗安全性能可靠,免疫效果确实,使用方法简便。用20倍超大剂量接种5~15日龄雏鸡无任何不良反应;以常规量滴鼻,点眼或饮水免疫后7~10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后15天抗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民囊病三株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 96.96%、86.25%、及84.06%;对15日龄雏首免,其免疫期至少为30天,35~40日龄时再作二免可维持至65日龄以上;该苗(暂为湿苗)-15℃保存期达半年以上,4℃为1个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疫苗免疫剂量及次数对鸭病毒性肝炎(DVH)母源抗体的影响,将2月龄体质量均等的枫叶种鸭120只平均分为3组(A1、A2、A3)。A1组在留种蛋前3周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0.5 mL/只,A2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各免疫0.5 mL/只,A3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分别免疫0.5 mL/只和1 mL/只。雏鸭孵出后,用ELISA方法检测1日龄雏鸭的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A1、A2、A3组种鸭免疫后收获的第1周种蛋孵出的雏鸭(B1、B2、B3)抗体效价分别为0.52~0.57、0.54~0.59、0.56~0.63,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73.3%~93.3%、86.7%~100%、90%~100%;免疫后收获的第4周种蛋孵出的雏鸭(C1、C2、C3)抗体效价分别为0.40~0.46、0.42~0.47、0.45~0.50,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0.0%~56.7%、50.0%~60.0%、56.7%~70.0%。结果表明:种鸭DVH疫苗的免疫次数和剂量,均可影响雏鸭体内抗体水平的高低,进而直接对雏鸭保护力产生影响;母源抗体会随着种鸭免疫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从而降低对雏鸭的保护力;对种鸭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能够对孵出的雏鸭提供较高的母源抗体。本研究为通过种鸭免疫来预防雏鸭DVH发生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鸭瘟鸡胚化弱毒活疫苗与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同时接种21日龄健康易感肉鸭,检测两种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将两种活疫苗同时免疫雏鸭,免疫后14d检测血清抗体值,并在14d时采用鸭瘟强毒和鸭坦布苏病毒强毒株同时攻毒,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活疫苗联合免疫健康易感雏鸭后,血清抗体上升快,可同时抵御鸭瘟强毒与鸭坦布苏病毒强毒株的攻击,保护效果良好。结论:鸭瘟与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联合免疫,对雏鸭安全,免疫保护效果好,避免多次免疫对雏鸭带来的应激反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广东新兴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广东新兴地区分离的I型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优良SS毒株,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Ⅰ型鸭肝炎病毒79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SS79.按弱毒疫苗规程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10-5.16个EID50/只.接种1日龄雏鸭后第3天可检测到抗体,7 d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1次免疫抗体可维持4周以上.疫苗在-20℃保存6~12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新城疫病毒Lasota、B1、Clone30对鸭免疫保护的强弱,我们用Lasota、B1、Clone30弱毒疫苗分别接种非免疫雏鸭,在7、14、21、28、35、45d分别测定其血清效价,比较它们的抗体效价高低,并在45日龄进行强毒攻击,比较它们的免疫保护效果强弱。试验结果显示以NDLasota系对鸭的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从雏鸭流行病群的病料,获一分离物。它致死非免鸡胚和无母源NDV抗体一日龄来杭雏鸡100%;免疫中雏,11天后NDVF_(48)E_8强毒攻击得安全结果。也能致死一日龄实验雏鸭50~100%;分别与NDV和DHV阳性血清中和,各自接种10只一日龄雏鸭,前中和组死雏鸭50%,后中和组全健活。最终实验证明该分离物,乃NDV自然弱毒株和DHV强毒株的混合物。发人兴趣的是以上混合毒在鸭胚繁殖时无鸡红细胞血凝,转接鸡胚一代,血凝度为1:16,二代为1:32~64。这一现象当以鸭胚分离时,易导致两者混合感染的忽视。  相似文献   

16.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培育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续传代至第53代以后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继代不出现毒力返强.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5×105.9ELD50的第54代病毒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免疫后4 d对强毒感染的保护指数为81.4%,免疫后6天的保护指数为100%.3日龄雏鸭免疫后5 d攻毒保护率为100%.1日龄雏鸭免疫后1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0-3.29,至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试验结果表明,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株第54代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毒力稳定,雏鸭接种后诱导产生的免疫力完全可以保护小鸭渡过鸭肝炎易感期,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取3批实验室试制的卵黄抗体,按0.5 mL/只接种3日龄SPF雏鸭,1.0 mL/只接种6日龄SPF雏鸭,分别在注射抗体后1、3、5和7 d攻毒,观察攻毒保护情况。结果显示,3和6日龄雏鸭接种抗体后1~5 d注射1型和3型鸭甲型肝炎强毒,攻毒保护率均在90%以上;雏鸭接种抗体后7 d注射鸭甲型肝炎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仅在70%~76.7%之间,攻毒对照组9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说明注射抗体后5 d抗体仍能产生良好地保护作用,而7 d后保护作用大幅减弱。因此,确定鸭病毒性肝炎二价(1型+3型)卵黄抗体(JS株+SD株)被动免疫保护期为5 d。  相似文献   

18.
将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蛋黄抗体分别按中和抗体效价1:512稀释后,皮下注射4日龄和10日龄易感雏鸭。4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1、0.3、0.5、1.0ml;10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3、0.5、1.0、1.5ml。抗体注射后24h采用0.2ml(含100LD50)强毒进行攻毒,同时设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4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3ml,保护率90%~95%;10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5ml,保护率90%~95%。  相似文献   

19.
将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蛋黄抗体分别按中和抗体效价1:512稀释后,皮下注射4日龄和10日龄易感雏鸭。4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1、0.3、0.5、1.0ml;10日龄雏鸭注射剂量为0.3、0.5、1.0、1.5ml。抗体注射后24h采用0.2ml(含100LD50)强毒进行攻毒,同时设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4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3ml,保护率90%~95%;10日龄雏鸭最小预防剂量为0.5ml,保护率90%~95%。  相似文献   

20.
Ⅳ型鸭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株Ⅳ型鸭肝炎病毒(DHV)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Ⅳ型鸭肝炎病毒63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E63。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2.5×105.12个ELD50/只。用E63免疫1日龄雏鸭,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此后中和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可持续至4周龄。疫苗在-20℃保存3~6个月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