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玻璃缸、水泥池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关键技术,为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方法]设置不同克氏原螯虾投放密度(40、30、20尾/m2)、雌雄配比(4∶1、3∶1、2∶1及全部投放雌虾)二因素对比试验,通过"强化培育、冲水刺激、遮阳控光"等诱导手段,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结果]经过59 d的试验,各试验池亲本虾成活率在50%~93%,总体成活率为71%;各试验池亲本虾抱卵率在64.0%~84.7%,总体抱卵率达76.9%。二因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亲本虾投放密度以40尾/m2、雌雄搭配比例以4:1较为适宜。[结论]在玻璃缸、水泥池等无土水体中,克氏原螯虾可以正常产卵、抱卵、孵化虾苗,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套养卡拉白鱼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放养克氏螯虾苗15万尾/hm2、卡拉白鱼苗7.5万尾/hm2的塘口效益最好,达61 530元/hm2,卡拉白鱼规格较大,养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环境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适宜的养殖密度,在伊乐藻覆盖率约为60%的环境中,采用不同养殖密度(10、15、20、25、30尾/m2)养殖初始体质量为(4.35±0.95)g的克氏原螯虾45 d,比较了各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食源贡献度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及增重率最高,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养殖密度高于15尾/m2时小规格虾(10~15 g)的占比明显增多;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平均食源贡献度范围为12.8%~26.9%,且对大规格虾(20~25 g)的食源贡献度高于小规格虾;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仅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组,说明保障一定的伊乐藻覆盖度能有效降低密度带来的胁迫,并且摄食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具有积极作用。综上表明,伊乐藻(约60%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2015年对安徽省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经济效益为30 000元/hm2、混养经济效益为19 500元/hm2。制约该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虾规格、上市时间、销售模式和虾苗繁育技术。通过推广秋繁新技术和分类销售,稻田克氏原螯虾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20.16%。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的稻田种养结合是当今朝阳发展产业,也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了较大作用.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方式已由池塘养殖转变为稻田综合养殖,约占克氏原螯虾产量85%.本研究通过对南京江宁和东台两地稻田克氏原螯虾的实践调查,对水稻-克氏原螯虾共生的种养规模、减肥减药和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养结合农户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面积宜在3.33~13.33 hm2,单个田块在1.33~3.33 hm2间易于管理;稻田克氏原螯虾的水稻产量7 650~7 950 kg/hm2,克氏原螯虾产量3 500~4 200 kg/hm2,稻田的克氏原螯虾净效益2.0万~5.4万元/hm2;稻田克氏原螯虾化学氮肥投入节省30%左右,化学农药节省60%以上;并对稻田克氏原螯虾受疫情影响、产业存在问题及关键技术需求进行展望,以期为稻田克氏原螯虾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克氏原螯虾太湖群体为基础群体,采用1雄对5雌进行定向交配,研究克氏原螯虾家系建立技术。共配48组,获得105尾抱卵虾,抱卵率(30 d)为44.2%,单个配组最高抱卵率为100%,孵化率为72.74%,幼虾培育成活率为96.25%±2.58%,建立了77个全同胞家系,其中父系半同胞家系有66个。以构建的家系为基础,进行雌雄亲本体长、体重和头胸甲长与幼虾数的相关性分析,分析虾苗2月龄养殖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相关性,选取23个家系在温室内进行标准化养殖和幼虾生长情况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雌雄亲本的体长、体重和头胸甲长与幼虾数的相关性不显著;2月龄养殖成活率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温室内幼虾培育成活率为39%±8%,多数家系间幼虾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家系内的体长差异系数较体重差异系数小。本研究积累了克氏原螯虾家系构建的相关技术,为进行克氏原螯虾家系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设60000、75000、90000和105000 ind/hm24个密度,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周期为50 d,每月测定1次水质指标。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0尾虾,测定各项生长性能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克氏原螯虾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终末体长和体长增长率降低,而残肢率、饲料系数、产量和体长变异系数升高;水质指标(总氮、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随放养密度增大而升高。结果表明,提高放养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量,但高密度会抑制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并造成养殖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8.
放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设60000、75000、90000和105000 ind/hm24个密度,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周期为50 d,每月测定1次水质指标。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0尾虾,测定各项生长性能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克氏原螯虾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终末体长和体长增长率降低,而残肢率、饲料系数、产量和体长变异系数升高;水质指标(总氮、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随放养密度增大而升高。结果表明,提高放养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量,但高密度会抑制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并造成养殖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对克氏原螯虾进行育种和养殖,对江苏省淮安区南闸镇水产养殖基地中夏季和秋季的克氏原螯虾作生物学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其中,有效试验龙虾共90尾,体长范围在6.48~12.88 cm,其中夏季和秋季克氏原螯虾体长、体质量、头胸甲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克氏原螯虾δ~(13)C值范围为-28.97~-19.03(n=90);δ~(15)N值范围为4.86~14.30(n=90)。按不同体长将克氏原螯虾进行分组,发现体型较小的组与体型较大的组之间稳定同位素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性别之间的克氏原螯虾稳定同位素值不存在差异。不同季节之间雌性克氏原螯虾δ~(13)C值之间没有差异,而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季节雄性克氏原螯虾δ~(13)C值和δ~(15)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δ~(15)N值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对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养殖环境中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情况以及摄食状况,从而能够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长习性和生活习惯进行养殖改进,为克氏原螯虾的育种和养殖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染色体数目众多、形态短小的特征,增大了染色体研究的难度。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克氏原螯虾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一种改进的染色体制备方法,从克氏原螯虾的触角腺中获得了高质量的染色体中期相,并比较了雌雄克氏原螯虾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数目、染色体配对及分组上是一致的,即雌雄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8,核型公式为n=94=61m+19sm+7st+7T。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核型数据上有所差异,雌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72%~1.61%,雄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58%~1.89%;雌雄克氏原螯虾最大的染色体均是sm型,而雌雄最小的染色体不同型,雄性最小的染色体为T型,雌性最小的染色体为st型;雌雄克氏原螯虾的st型染色体的形态差别最大,但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成年银杏雌雄株非花果期形态学差异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成年雌雄银杏形态学差异,调查了成年银杏雌雄株花芽发育形态,短、长枝叶片形态指标,春、秋季叶片叶绿素质量比的变化以及气孔密度的表观特征.结果表明:银杏雌花芽呈尖锐圆锥形,雄花芽呈饱满半球形;同性别银杏单株间形态特征差异不显著,具有相对稳定性;雌株短枝、长枝叶片叶长、叶宽、叶基夹角、叶面积和叶形指数都分别显著小于雄株对应枝条上相应叶片形态特征,而叶柄显著大于雄株叶柄;春季,雌株短枝、长枝叶片叶绿素质量比分别高于雄株17.48%,31.03%;秋季,雌株短枝、长枝叶片叶绿素质量比分别低于雄株6.25%,21.82%;春季雌株较雄株浓绿,秋季雄株较雌株晚黄;雌株短枝、长枝叶片的气孔密度都分别显著高于雄株相应的短枝、长枝上的叶片气孔密度.研究结果证明:银杏叶片表观特征与性别分化关联密切;非花果期鉴定成年银杏性别,可依据花芽形态特征、银杏叶片叶色、叶绿素质量比、气孔密度的差异来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12.
拟利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对女贞高颈网蝽几何形态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研究该技术在其雌雄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扫描仪获取到女贞高颈网蝽雌雄各50头成虫的图片,利用Bug Shape V1.0软件自动获取该昆虫的面积、周长等10个几何形态特征参数,并使用该软件手动测量其体长和体宽,计算体长和体宽的比值,比较不同分辨率下各参数的差异和雌雄个体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女贞高颈网蝽图像长轴长度、叶状性和圆形度不受分辨率高低的影响,虫体面积、等效圆半径、偏心率、球状性和圆形度在两性别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利用面积、等效圆半径、偏心率、球状性和圆形度进行两性判别时,不同分辨率下的交叉判别正确率为84%~87%;使用手动测量参数时(1 200 dpi),交叉判别正确率为86%;而使用软件自动获取的10个参数进行判别时,交叉判别正确率为88%~90%。因此,利用该技术不但可以成功获取女贞高颈网蝽几何形态特征,而且初步实现了女贞高颈网蝽成虫雌雄个体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紫云县贵州矮马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紫云县境内现存的贵州矮马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全县12个乡镇中,贵州矮马存栏1 421匹,其中公马611匹,母马810匹;其毛色以骝毛和栗毛为主。雌雄矮马的体高、体长、胸围、头长和颈长没有明显差异,但雄性个体的管围明显较粗。雄性矮马的红细胞数量较多但体积较小,血小板和中间细胞数量较高,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雌性的低;雌性矮马妊娠时血小板数量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代偿性下降,但中性粒细胞数量和CO2结合能力升高。雄性矮马与雌性矮马的使役能力没有明显差别。目前贵州矮马混养、无序买卖及疾病预防不足是其死亡率高、体高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08只普通卷甲虫2 000多个数据的测定和分析,发现普通卷甲虫雌雄虫在体长、鲜重、体内水分和干重等主要生物学特征之间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体宽这一生物学特征存在雌雄差异,即雌虫的体宽大于雄虫。雄虫体内水分含量(62.28%)高于雌虫(61.03%)(p<0.05),体内水分同鲜重的比、干重同鲜重的比以及体内水分同干重之比也都存在性别差异。除体长和鲜重之间的关系为指数回归关系外,雌虫和雄虫其余各自的生物学特征指标之间都为直线回归关系。研究发现,除体长和体内水分的回归关系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外,其余的回归关系都存在性别差异,所有的回归关系经相应的假设性检验后都给出了相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草地贪夜蛾作为我国一种来势凶猛的入侵害虫,其形态学、生物学和防治措施等近年来研究较多,而关于其同类相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观察了其2-6龄幼虫在1、10、20、30、40头/瓶下的存活情况,统计存活率研究密度对草地贪夜蛾同类相食的影响,继而又通过观察其在恢复0h、24h、48h后的活动路程,分析其健康恢复情况。旨在通过此研究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温度为(174-1)℃和盐度为16±1的条件下,研究了培养密度(0.1、0.2、0.3个/mL)和容积(20、50、80、150mL)对西藏拟涵Daphniopsistibetana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低种群密度比高种群密度更有利于西藏拟淹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为0.1个/mL时,最有利于溢体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达到0.3个/mL时,水体中开始出现雄体(CV3组除外);在容积试验中,容积为20—80mL时,西藏拟潘的体长随着容积的增大而增大,容积为80mL时,最适宜潘体的生长和生殖;西藏拟涵的生殖量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群体的生长性能,在广东佛山对来自长江水系的监利、石首、宁乡草鱼群体和来自珠江水系的清远、佛山、肇庆草鱼群体的繁殖后代进行生长对比试验,从每个群体随机选择300尾样品,注射电子芯片标记后同塘养殖,并分别在4、8、12月龄时测量样品的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结果表明:4月龄时,6个群体间体质量和体长差异均不显著(P0.05),8月龄时,群体间体质量和体长差异逐渐增加;12月龄时,佛山群体平均体质量最大(671.59 g),比其他群体平均体质量大1.25%~16.79%,清远群体平均体质量最小(82.92 g),监利群体平均体长最长(31.11cm),比其他群体长4%~16%,清远群体平均体长最短(26.92 cm),显著短于其他群体(P0.05);12月龄时,珠江水系3个群体草鱼肥满度为2.55~3.30,长江水系草鱼肥满度为2.07~2.52,珠江水系草鱼群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长江水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快速生长草鱼新品种基础种群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粤西电白县滩涂土池对虾养殖区设置试验组(养殖过程每10d施用芽孢杆菌,用量103CFU/mL)和对照组(不施菌),养殖设施与其他管理相同,全程监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体质量和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研究芽孢杆菌对养殖对虾数量生长特性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Von Bertallanffy方程可较好拟合其生长关系,体长增长速度呈对数递减趋势,而体质量则为递增,日龄50d前的体长生长速率高于体质量的;试验组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自日龄56d即超过对照组,收获虾的体长、体质量极显著增大,饲料系数降低了41.41%,产量提高了6.07%。结果表明,养殖过程合理施用芽孢杆菌可改善对虾的生长数量性状,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在长白山头道白河上游捕捞北方条鳅样本846尾,对其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捕捞群体的体长为2.2—14.6em,平均8.8cm,以10-12cm体长组和2-4cm体长组的数量最多,两者所占的比例合计达75.3%,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格局.雌性和雄性群体的体长组成相似;捕捞群体的总体性比接近1:1,但不同体长组的性比不同,个体小者(体长小于8cm)雌性所占比例较低,个体大者(体长大于13cm)雌性所占比例则明显偏高;春季迁移过程一般是大个体在先,小个体在后.  相似文献   

20.
水丰水库大银鱼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报道了1998-2000年间对水丰水库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繁殖生物学的调查研究结果,内容包括性成熟规格,生殖腺发育,副性征、繁殖力(个体繁殖力、相对繁殖力、群体繁殖速度、人工采卵量、成熟卵巢卵子组成及卵子的大小和质量),群体结构(体长体重频率分布、性比组成、日龄结构和生态年龄),产卵习性,胚胎发育。最后,讨论了其产卵类型,认为水丰水库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和分批产卵的混合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