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24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对照组小鼠鼻腔接种正常尿囊液,感染组小鼠鼻腔接种含有1.2×105 PFU H9N2 AIV的尿囊液.收集对照组小鼠在第0、33天和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第4、8、21和33...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本研究选取了2009年~2010年从我国南方地区分离到的6株H9N2 AIV,测定分析了其基因组序列及在小鼠体内的复制能力。HA基因分析显示:6株病毒均属于A/CK/BJ/94谱系,HA均含有人样受体结合位点Leu226。PB2基因分析表明,6株H9N2 AIV分离株均具有AIV低致病力的分子特征(Glu627和Asp701)。对BALB/c小鼠感染试验显示:感染组无任何临床症状及增重;病毒仅局限于小鼠呼吸道复制。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近年我国H9N2 AIV分子进化情况,并对评估H9N2AIV对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BALB/c小鼠和IFN-γ~(-/-)小鼠为研究对象,应用病理组织学方法,HE和IHC技术,观察研究TgTigerCHn2(Chinese1,ToxoDB#9)弓形虫感染后急性期死亡小鼠主要器官的组织细胞损伤和虫体分布特点。病理和组织学检查显示,10~6个TgTigerCHn2速殖子腹腔感染的BALB/c和IFN-γ~(-/-)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约为9.8 DPI(days post infection)和7.7 DPI (P0.05)。BALB/c小鼠病理表现为脾脏和淋巴结淋巴细胞坏死,弓形虫虫体抗原弥散性分布;间质性肺炎;肝细胞空泡变性及坏死,淋巴细胞弥散性浸润;大脑可见严重的脑膜炎和血管袖套现象。IFN-γ~(-/-)小鼠主要表现为肝脏有坏死灶,脾脏和淋巴结实质细胞的坏死和减少。IHC显示,BALB/c小鼠大脑的虫体抗原显著多于IFN-γ~(-/-)小鼠(P0.01)。结果表明,TgTigerCHn2感染BALB/c小鼠后,虫体主要分布在大脑、肝脏、脾脏、淋巴结和肺脏,而IFN-γ~(-/-)小鼠各器官表现为炎症反应较轻的坏死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诱导小鼠肺急性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100 μLA/swine/HeBei/012/2008/(H9N2)猪流感病毒(H9N2 SIV)经鼻腔接种6~8周龄的BALB/c小鼠,通过定时称量小鼠的采食量和体质量、观察肺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测量肺系数、肺湿质量/干质量、动脉血气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炎性细胞等拟建立H9N2 SIV感染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结果显示:(1)感染后第2天试验组小鼠出现精神沉郁、被毛松乱、采食量和体质量下降.感染后的第3天开始感染小鼠采食量和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2)试验组小鼠在感染后的第3天末出现死亡,死亡率约为62.5%,剖检可见肺部明显水肿、出血,肺泡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渗出;肺系数和湿质量/干质量比显著增加(P<0.01);(3)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动脉血中氧分压从第2天开始降低,第4天出现明显的差异(P<0.01),第6天最低时仅为(6.79士1.27)kPa,呈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同时,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上升;(4)支气管灌洗液(BALF)内炎性细胞在感染后第4-8天增加显著,尤其以肺泡巨噬细胞和多核型白细胞增加最为明显(P<0.01).本研究证实采用A/Swine/HeBei/012/2008/(H9N2)病毒感染小鼠引起肺组织弥漫性急性渗出性炎症为主的病理过程和严重的低氧血症,表明成功建立了H9N2 SIV诱导小鼠的肺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哺乳动物肺损伤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模型中肠黏膜屏障和肝脏功能的动态变化,采用头孢曲松钠复制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分别于造模处理的第3天、第6天、第10天取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基因测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回肠组织紧密连接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回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阳性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肠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同时检测肝脏功能指标,包括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头孢曲松钠处理3、6或10 d后,模型组小鼠肠道中除金黄杆菌属、普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步上升外,芽孢杆菌属、Lo-tus、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步下降。模型组小鼠回肠组织中ZO-1阳性表达和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随着头孢曲松钠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含量在菌群失调初期(头孢曲松钠处理3、6 d时)无显著变化(P0.05),菌群持续失调(头孢曲松钠处理10 d时)后其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同时,菌群持续失调会累及肝脏,表现为模型组肝组织匀浆中ALT、AST活性较正常组极显著上升(P0.01),肝细胞肿胀,肝索结构紊乱。以上结果提示,长时间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稳态被破坏,表现为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加重,肠道中炎症因子的含量逐渐上升,同时肝脏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讨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损伤的修复作用。选用24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DSS模型对照组、DSS+EGF组。正常对照组小鼠饮用自来水;DSS模型对照组小鼠在试验第1~7天饮用5%DSS水溶液,第8~10天饮用自来水;DSS+EGF组小鼠按照DSS模型对照组处理,同时每天皮下注射EGF 2次,共注射10 d。结果表明: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长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小鼠结肠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2)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可见典型溃疡,结肠损伤程度评分(CDS)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SS+EGF组小鼠结肠组织未见溃疡,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CDS极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小鼠结肠Occludin浓度显著升高(P0.05)。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肠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SS模型对照组相比,DSS+EGF组结肠IL-2和IL-4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IL-10浓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EGF可能通过提高肠道Occludin表达水平,调节肠道细胞因子浓度趋于正常水平,从而修复受损肠道组织,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富硒益生菌对小鼠血液硒含量、总抗氧化水平(T-AOC)、体液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KM小鼠(雌雄各半)60只,随机分为1组、2组和3组,每天分别灌胃纯化水、富硒益生菌和益生菌各0.5 m L,连续28 d。试验结束时测定全血硒含量、血浆T-AOC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和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2组小鼠全血硒含量和血浆TAOC水平均极显著高于1组和3组(P0.01);2组小鼠空斑形成细胞溶血能力极显著高于1组(P0.01),显著高于3组(P0.05),3组显著高于1组(P0.05);2组小鼠血浆IL-2含量极显著高于1组(P0.01),显著高于3组(P0.05);2组和3组小鼠肠道中葡萄球菌数量极显著低于1组(P0.01),2组小鼠肠道中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1组(P0.05),3组小鼠肠道中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极显著低于1组(P0.01);2组和3组小鼠肠道中乳酸菌数量极显著高于1组(P0.01);2组和3组小鼠肠道中葡萄球菌、肠球菌、肠杆菌、乳酸菌和双歧菌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富硒益生菌可提高小鼠血液硒含量、总抗氧化水平和免疫能力,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河北分离株Z1对哺乳动物小鼠的致病性,试验采用H9N2亚型AIV Z1株感染Balb/c小鼠后,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测量体重、体温、采食量,检测禽流感病毒靶器官肺脏内病毒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应血清抗体水平的情况。结果表明:小鼠感染后表现为采食量和体温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体重减少等明显的临床发病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为肺部严重的淤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渗出。14 d后感染小鼠能产生相应的病毒抗体。H9N2亚型AIV Z1株无需适应就能感染哺乳动物小鼠,说明Balb/c小鼠可作为研究人-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A/Chicken/GuangDong/S1311/10 (W-CKGD)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W-CKGD的8个重组质粒,拯救出AIV A/Chicken/GuangDong/S1311/10 (R-CKGD).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救获病毒R-CKGD与野生病毒W-CKGD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R-CKGD与W-CKGD具有相同的受体结合特性和对BALB/c小鼠均呈低致病性,以106 EID50剂量鼻腔感染BALB/c小鼠,病毒仅在小鼠的呼吸道复制,可以引起小鼠体重下降但均不造成死亡.实验结果表明,R-CKGD与W-CKGD保持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6亚型AIV的致病机理及跨宿主传播机制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从湖南省某活禽市场分离的一株鸭源H10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A/duck/Hunan/S10078/2015(H10N1)(简称Hu N/78/15)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遗传演化分析,并对其进行BALB/c小鼠的感染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基因的裂解位点只含有一个碱性氨基酸,为低致病性AIV (LPAIV)的分子特征。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HA基因与NA基因分别来源于H10N7与H5N1亚型AIV,内部基因来源于H7N9、H4N6、H3N2、H11N7亚型AIV,呈现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Hu N/78/15能够在小鼠的鼻甲和肺脏中有效复制,但仅引起小鼠轻微的体重变化,表明其对小鼠呈低致病性。本研究结果为H10亚型AIV的持续监测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015年分离自我国四川省野鸟粪便中的两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Wild Bird/SC/S1264/2015(H9N2)(WB/SC/264/15)和Wild Bird/SC/S1411/2015(H9N2)(WB/SC/411/15)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基序均为333PSRSSR↓GL340,符合低致病性AIV(LPAIV)的氨基酸序列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处的第226以及228位氨基酸残基分别为谷氨酰胺(Q)和甘氨酸(G),具有结合禽源AIV受体的分子特征。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复杂,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样性。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这两个分离株只在小鼠的上呼吸道鼻甲中有效复制,小鼠体重变化轻微,未见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1月本实验室从家禽监测样品中分离鉴定到一株低致病性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命名为A/chicken/Hebei/S1/2019(H5N6)(简称CK/HeB/S1/19)。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点,本实验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2.3.4.4h分支,碱性裂解位点为PLRESR↓GLF,属于低致病性AIV(LPAIV)。对其各基因节段分别经BLAST比对后发现,其外部基因来源于H5N6亚型AIV,内部基因完全来源于H9N2亚型AIV,推测该分离株为一株重组病毒。将CK/HeB/S1/19病毒株接种SPF鸡及BALB/c小鼠研究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病毒虽然能够感染鸡,但不能在鸡体内有效复制,而该病毒未经适应就可在3只小鼠的鼻甲和肺中进行复制,对小鼠呈低致病性。本研究为H5亚型AIV的检测和其感染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或H9N2禽流感病毒(AIV)对坦布苏病毒(TMUV)继发感染宿主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DV或H9N2 AIV预先感染鸭单核-巨噬细胞和HD11细胞后再感染TMUV 12,24小时时的TMUV基因组拷贝数,分析是否可用HD11细胞替代鸭单核-巨噬细胞进行后续试验;分别通过高分辨率活细胞共聚焦显微镜和ELISA检测NDV和H9N2 AIV感染12,24 h对HD11细胞中活性氧(ROS)和Ⅰ型干扰素(IFN)含量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PMA、外源Ⅰ型IFN与细胞共孵育后,感染TMUV 12,24小时时ROS和24小时时Ⅰ型IFN对TMUV基因组在细胞中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12,24小时时,在鸭单核-巨噬细胞中,NDV混合感染组的TMUV基因组拷贝数极显著低于TMUV单独感染组(P<0.01);感染12,24小时,H9N2 AIV混合感染组的TMUV基因组拷贝数分别显著和极显著低于TMUV单独感染组(P<0.05,P<0.01)。在HD11细胞中,NDV混合感染组的TMUV...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以差速离心法纯化H9N2亚型AIV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和HAT选择性培养;以H9N2亚型AIV感染MDCK细胞建立异源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对杂交瘤细胞的IPMA筛选和连续克隆化筛选鉴定抗H9N2亚型AI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胶体金标记HA单克隆抗体,配对HA单克隆抗体和羊抗小鼠IgG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H9N2亚型AIV快速检测试纸条,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获得了11株稳定分泌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单克隆抗体腹水IPMA效价在1.28×10-4至2.56×10-5之间。单克隆抗体3A2、5H6、6B8、7E10和9G12血凝抑制试验(HI)显示血凝抑制活性,其(HI)效价在6log2~9log2之间。单克隆抗体3A2、6B8和9G12在病毒中和试验中对H9N2亚型AIV有显著病毒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1∶6 400、1∶25 600和1∶25 6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该中和单克隆抗体识别HA蛋白线性抗原表位。利用配对单克隆抗体3A2和9G12研制的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检测H9N2亚型AIV尿囊液的效价为9log2,灵敏度与经典血凝试验(HA)相当,与其他亚型AIV (H1、H3、H5、H7),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了具有病毒中和活性的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并初步研制了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为H9N2亚型AIV新型疫苗研制和快速检测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家猫对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IV)均易感,感染后可以导致肺炎的发生,而其易感机制无相关报道。本研究利用H3N2亚型AIV家猫分离株(FIV)为模型,分析了感染后对IFN-β应答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H3N2 FIV可以很好的在猫肾细胞(CRFK)上复制并导致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在感染48h后病毒滴度达104±0.25TCID50/mL;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发现该病毒感染后不能激活IFN-β应答,反而能够抑制SeV介导的IFN-β通路激活。机制分析发现病毒能够抑制IRF3通路进而阻断IFN-β应答。本研究首次发现猫源H3N2亚型AIV能够抑制Ⅰ型干扰素应答,为理解H3N2亚型AIV如何跨种感染家猫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海藻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algae,SPA)及中药复方提取液(compound extracts of Chinese medicine,CECM)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作用,将SPA及CECM以3种不同加药方式作用于接种了H9N2亚型AIV的10日龄SPF鸡胚中,无菌收集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检测2种药液对H9N2亚型AIV的预防、治疗及直接灭活作用。结果显示,SPA及CECM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50和200mg/mL;3种不同加药方式下,不同浓度SPA及CECM均能极显著降低鸡胚尿囊液中H9N2亚型AIV的血凝效价(P0.01),以直接灭活作用组的血凝效价降低幅度最大,预防作用组和治疗作用组次之。预防作用组,CECM高剂量组(200mg/mL)的抗病毒效果显著优于SPA各剂量组(12.5、25和50mg/mL)及CECM低、中剂量组(50和100 mg/mL)(P0.05);治疗作用组,SPA高剂量组(50 mg/mL)及CECM中、高剂量组(100和200mg/mL)抗病毒效果显著优于SPA低剂量组(12.5mg/mL)(P0.05);直接灭活作用组,SPA及CECM的抗病毒效果均佳,CECM各剂量组的抗病毒效果与SPA各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SPA和CECM对10日龄鸡胚几乎无毒副作用;SPA及CECM均能显著抑制H9N2亚型AIV在鸡胚尿囊液中的增殖,以直接灭活作用组的抗病毒效果最佳,其抗H9N2亚型AIV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用药和病毒的感染时间顺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三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主要分布于小肠黏膜固有层,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IL)-17、IL-2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γ干扰素(IFN-γ)在维持肠道菌群稳定、抵御病原体感染及保护肠黏膜屏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IL-17、IL-22、GM-CSF和IFN-γ等异常活化时还可加重肠道炎症,破坏肠黏膜免疫。本文就ILC3来源及其对动物肠黏膜免疫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为动物肠道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H11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20年在福州市某活禽市场鸭中分离的一株H11N3亚型AIV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和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HA裂解位点为PAIA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分子特征;HA蛋白226L和228S突变显示病毒具有结合人源受体(SAα-2,6 Gal)的特征性氨基酸。PB1、PA、NP和M1蛋白均出现对哺乳动物致病性增强的特征性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11N3 AIV的8个基因节段均属于欧亚分支,其HA基因与A/duck/Fujian/SD061/2017 (H11N3)株H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而NA基因与A/EN/Fujian/02754/2016 (H3N3)株N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该病毒内部基因分别与浙江、福建和云南等地鸭和鸡体内分离的H7N9、H7N7、H1N2、H7N2、H7N7和H9N6等亚型AIV相关基因高度同源。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未经适应即可在小鼠鼻甲和肺脏中高效复制,表明该病毒株具备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9.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于1966年首次在美国火鸡中发现,它在禽类之间的有效传播使其在全世界家禽中流行。H9N2亚型AIV也能够感染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狗、水貂、蝙蝠),中国于1998年报导了第一例人感染H9N2 AIV的病例。血清学研究发现具有家禽接触史的人(特别是从事家禽职业的工人),H9N2 AIV抗体的阳性率比普通人要高,说明H9N2 AIV可以从家禽传播感染人。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抗H9N2禽流感病毒(AIV)单克隆抗体的确切用途,试验用纯化后的H9N2禽流感病毒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后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获得2株能够稳定分泌抗H9N2 AIV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E7和3D6,2株单克隆抗体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25 600和1∶12 800;应用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H9N2亚型AIV发生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3D6可以与H9N2 AIV中的NP蛋白结合,使得表达NP蛋白的MDCK细胞显现出绿色荧光。说明3D6是一株针对H9N2 AIV N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