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核仁成分及其相关性,为其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皖南华东野核桃资源为对象,测定其鲜果单果质量、果皮厚度与坚果单果质量、壳厚度、出仁率等果实性状及坚果核仁成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变异系数大于10%,其中,坚果壳厚度变异系数最大为43.92%。对坚果核仁成分的测定表明:核仁中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次之,总糖含量较低;对脂肪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达92.68%。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坚果单果质量与核仁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及核仁成分的综合分析及评价发现,单株编号10和8的鲜果大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所受试单株中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遗传资源。[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华东野核桃果实核仁成分,发现其核仁脂肪酸含量高于薄壳山核桃、山核桃,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表明其核仁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新食品资源。该研究结果为华东野核桃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鸡爪绵核桃坚果质量与坚果三径变异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鸡爪绵核桃坚果质量和坚果三径的变异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爪绵核桃果实形态在采样点间及采样点内均存在着显著差异。3个采样点间果实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坚果质量10.55-21.05g(变异系数CV为13.44%),其次是纵侧径比3.03~4.44(变异系数CV为8.31%),侧横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0.92~1.23(变畀系数CV为4.50%);采样点内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坚果质量,最小的是侧横径比。不同采样点间坚果横径与侧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坚果的质量与坚果3径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可根据多元回归方程对坚果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核桃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推动核桃产业持续发展。【方法】以陕西省3个特异核桃品种和1个地方主栽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坚果表型性状、核仁营养品质和功能性成分等51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6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核桃坚果的各项主要指标差异显著。‘安康紫仁核桃’的坚果表型性状表现更好,其三径(纵径、横径、侧径)均值、单果质量、核仁质量及出仁率分别为36.44 mm、14.95 g、8.67 g、58.0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核仁粗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4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商洛紫玉’核仁的多酚、黄酮、花色苷、维生素E等功能性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含量分别达到170.53 mg/g、229.82 mg/g、1.80 mg/g、57.80 mg/k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6项主要指标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126%,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核仁功能性成分含量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坚果表型性状及核仁营养品质有关。各品种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商洛紫玉’‘香玲’‘红...  相似文献   

4.
对民和地区4个乡镇的106份地方核桃开展了坚果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该地核桃坚果隶属于薄壳中型果范畴,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普遍较高。4个分布区地方核桃坚果性状的遗传变异差别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选择潜力较大。脂肪含量、坚果三径均值、露仁情况、缝合线紧密程度几项指标变异系数最小,具有十分稳定的遗传能力。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隆治乡地方核桃坚果在性状上相对优良,该结果与各项性状指标单独评价及实际调查数据趋于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5时,民和地区的4个乡镇在坚果性状上聚为了3类。  相似文献   

5.
测定7个澳洲坚果品种的果实性状,并对其相关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多重比较和变异分析表明,7个澳洲坚果品种的果实数量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变异系数介于4.26%~19.74%,带皮鲜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74%,带壳果直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26%,壳果干燥10 d后,质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O.C和788果实的综合性状优于其余的5个品种。相关分析发现,澳洲坚果果实性状之间相关性复杂,多个性状影响果实的大小和形态。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7个品种澳洲坚果的11个果实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2.76%,可将7个澳洲坚果品种分为2个类群,第I类群果实的多个性状均高于第II类群。品种O.C和788的各项性状指标均优于其余5个品种,可作育种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杜仲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材料。[方法 ]基于我国18个省(市、区)331份杜仲种质资源,针对杜仲果实19个主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果实性状变异状况,评价并筛选优良种质。[结果 ]杜仲果实性状变异系数为4.64%~25.79%,平均变异系数为12.65%,变异系数较高的为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25.79%)、种仁百粒质量(22.32%)、种仁体积指数(22.02%)、果实体积指数(19.53%),变异系数较小的为亚麻酸(4.64%)、油酸(5.78%)、果型指数(8.04%)。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657 2~2.094 7,平均为2.023 4。果实百粒质量与果实体积指数、种仁百粒质量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杜仲橡胶含量与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果实侧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仁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杜仲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类群Ⅱ为中型果类群,类群Ⅲ为大果型类群,初步明确杜仲种质果实不同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5.169%,表明这7个主成分代表了杜仲果实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橡胶用和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结论 ]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变异,以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等产量指标变异最大,为杜仲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用途筛选的杜仲最优种质,为我国杜仲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优异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5年在昆明树木园核桃资源圃内,对深纹核桃2个著名品种漾濞大泡核桃、三台核桃,以及普通核桃2个优良品种强特勒、哈特利进行种间人工杂交授粉,设计了8个杂交组合并对其结实率、落果率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深纹核桃与普通核桃种间杂交时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的结实率和落果率差异较大,结实率变幅2%~67%,变异系数107%,落果率变幅33%~98%,变异系数33%。杂交F1代坚果的平均单粒重、种子大小及刻纹深浅等性状均与母本相似,表明核桃果实坚果性状主要受母本遗传控制,受父本花粉作用的影响不明显。证明在核桃生产管理中选择亲和力强、结实率高的品种作为授粉树,能显著提高核桃产量而对其坚果性状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澳洲坚果优质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测,并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带皮果单粒鲜质量、带壳果单粒干质量、果壳厚度、单粒果仁干质量、出仁率和一级果仁率)和化学指标(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总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8种矿质元素含量)两方面对其果实品质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品质的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1.43%~27.75%之间;其变异幅度,以锰含量的变异为最大,粗脂肪含量的变异为最小。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些果实的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存在多向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漠化地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筛选出能适应于石漠化地区种植的优良澳洲坚果品种。【方法】以贵州石漠化地区的13个澳洲坚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澳洲坚果果实产量、外观品质、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分等34项指标,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与产量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果实外观品质和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澳洲坚果单壳果质量为6.42~12.37 g,以Nanya No.12和HAES344的单壳果质量最大;出种率为35.10%~55.37%,以HAES344的出种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果仁质量为2.27~4.36 g,出仁率为29.76%~46.44%,单株产量为1.66~21.04 kg,其中Nanya No.116的果仁质量、出仁率和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澳洲坚果营养品质指标变异均较丰富,变异系数为0.98%~41.82%,其中Fe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82%,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3.84%和0.98%;果仁脂肪酸组分中,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4.29%,最小的是棕榈酸、...  相似文献   

10.
凉山州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四川省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农家类型的坚果为样本,研究其表型丰富度和变异特点,为其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核桃和泡核桃居群的330棵实生单株为研究材料,利用18个坚果表型相关性状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8.46%59.47%,平均为35.26%,单果质量极大(20.0 g)和极小(5.0 g)的资源均占一定比例;该地区坚果资源在《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核桃属》中所描述坚果表型性状的基础上,新增了3个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和1个核仁皮色特征;居群遗传性状Simpson指数为0.201 0.855,Shannon-Wiener指数为0.649 2.873,说明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2)18个坚果表型性状的居群内变异均大于居群间,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6.0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凉山州坚果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州坚果表型性状Manhattan距离表现出与地理距离或气候条件显著正相关的趋势。[结论]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资源坚果表型丰富度高,是重要的核桃资源多样性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