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移栽期对高海拔区域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海拔烟区烟苗移栽期对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成熟期烟叶酶活性的影响,于2011年在贵州省威宁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田间不同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移栽期提早,烟株发育提前,移栽到现蕾的时间延长,大田生育期延长;农艺性状各生育期变化不同。总体上株高、叶数和茎围随移栽期的推迟而降低,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随移栽期的推迟先升高后降低;产量和上中等烟率随着移栽时间推迟而降低,产值、均价和上等烟率则以当地移栽时间的最高,其余表现为随着移栽时间推迟而降低;中上部烟叶的身份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变薄,上部烟叶色度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变弱,上部烟叶烟碱含量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升高,中部及上部烟叶成熟期的POD和CAT活性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增加,中部叶的SOD先增加后降低,上部叶的SOD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期、覆盖方式对烤烟品质相关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香气成分、感官质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覆盖处理下,N、P肥料利用率随移栽期推迟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烟叶外观质量6项指标以移栽期5月1日、5月6日地膜覆盖处理表现较好;随移栽期推迟,烟叶长度、宽度、单叶重和叶质重有所增加,厚度、含梗率和平衡含水率有所降低;烟叶化学成分各项指标整体表现为移栽期5月6日、5月11日的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较为适宜;随移栽期推迟,烟叶美拉德反应产物、苯丙氨酸类和类胡萝卜素类总量呈现降低趋势,新植二烯含量有所增加,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无明显变化规律;感官质量总分随移栽期推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5月6日为重庆烟区烟苗移栽的最佳时期,5月1日~5月11日为重庆烟区适宜移栽时期。  相似文献   

3.
不同移栽期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移栽期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为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始兴烟区常规移栽期(2月20日)为参照,设置4个不同移栽期处理,研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移栽期烟叶的水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状况及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结果】移栽期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4个处理中,2月13日(提早移栽)、2月20日(常规移栽期)移栽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各观察阶段失水速率相对接近各自72h内失水速率的平均值,失水均衡性好,且2个处理叶绿素在变黄期降解量较大(分别为92.38%,90.70%)、降解速率较快(分别为1.925,1.889%/h),烟叶失水与变黄协调性较好。2月13日移栽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PPO活性保持最低(4.652U/g),并且在定色初期温度升高时仍然保持最低的PPO活性(5.12U/g);而2月27日移栽的PPO活性最高(6.242U/g),在烘烤中易出现褐变现象,耐烤性较差。2月13日移栽的烟叶膜脂过氧化水平最低,MDA积累少且慢。在经济性状方面,随着移栽时间的推迟,各处理的产量逐渐增加,但是中上等烟的比例显著降低,其中2月13日移栽烟叶的产值(46 024.85元/hm2)和中上等烟比例(86.78%)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结论】始兴烟区在传统移栽期基础上适当提早移栽(2月13日)可以改善烟叶烘烤特性,获得更好的经济性状;推迟移栽和过度推迟移栽的烟叶烘烤特性均较差,烟叶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智能自控温室大棚育苗,探讨了不同播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种期和移栽期下,智能自控温室大棚和常规塑料中棚培育的烟苗生长发育和产质量无明显差异;随着播种期和移栽期的推迟,烤烟株高、节距和普通花叶病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叶片数、茎围和产量呈降低趋势,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顶叶叶长和叶宽、产值、上等烟比例逐渐降低,气候斑点病、青枯病和赤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升高。综合考虑烟株生产发育及烟叶产质量情况,以12月20日播种、3月10日移栽烟株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云南省保山市烟区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为探索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合理采收时间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5上部烟叶为材料,利用气质联用仪对3个不同成熟度的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进行分析。【结果】除棕色反应产物含量在尚熟烟叶中略高于成熟烟叶外,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西柏烷类降解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物等香气物含量均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香气物总量在成熟烟叶中最高,尚熟烟叶次之,欠熟烟叶最低。按致香物质的基团划分,除醛类物质在3个成熟度的烟叶中含量相当外,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随成熟度提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结论】成熟度对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的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上部烟叶成熟度的增加对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中性香气物质中,以酮类物质含量最高,其对烟叶吃香味品质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云南省保山市烟区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为探索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合理采收时间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5上部烟叶为材料,利用气质联用仪对3个不同成熟度的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进行分析。【结果】除棕色反应产物含量在尚熟烟叶中略高于成熟烟叶外,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西柏烷类降解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物等香气物含量均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香气物总量在成熟烟叶中最高,尚熟烟叶次之,欠熟烟叶最低。按致香物质的基团划分,除醛类物质在3个成熟度的烟叶中含量相当外,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随成熟度提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结论】成熟度对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的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上部烟叶成熟度的增加对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中性香气物质中,以酮类物质含量最高,其对烟叶吃香味品质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
烘烤过程中红花大金元烟叶色素和总酚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红花大金元不同成熟度烟叶色素含量及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烘烤阶段,烟叶色素含量在不同成熟度间存在不同的差异。鲜烟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明显降低,成熟度低的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量也明显高于成熟度高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降解速度均以变黄期较快。烟叶总酚含量在开烤后到变黄期之间呈增加趋势,42~48℃则降低,之后升高直到烘烤结束;总酚的变化幅度以适熟烟叶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重庆山地烟区烤烟适宜移栽期,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研究不同移栽期对烟叶采收成熟度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期对烟叶成熟度、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等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5月15日移栽的鲜烟叶成熟度最好,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及上等烟叶比例最高;随着移栽期推迟,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及氯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重庆山地烟区以5月15日前后移栽的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为协调、感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和产量产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各处理生育时期均有延迟。大田生育期各处理相差不大,以5月22日移栽处理较长。5月22日、5月28日移栽在株高、茎围、下、中、上部叶长宽均高于5月16日移栽,中、上部叶长宽以5月22日移栽处理较好,有效叶片数以5月28日移栽处理最高。随着移栽期的推迟,TMV发病率逐渐减轻。角斑病以5月22日移栽发病最轻。5月22日移栽处理在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各项指标中表现最高。综上所述,富锦烟区以5月22日左右移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不同成熟度的上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采用温湿度自控密集烤房,以烤烟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成熟度对上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1)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要失水期发生在42~54℃之间,且随成熟度的提高而提前。(2)叶绿素降解过程主要发生在烤前至42℃末期之间,适熟和过熟烟叶提前到36℃末期。(3)烟叶丙二醛(MDA)和多酚含量随烘烤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且成熟度越高含量越高。(4)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36℃末期达到最大值,且表现为过熟烟叶适熟烟叶欠熟烟叶。(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8℃末期达到最大值,此时成熟烟叶POD活性最高。(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欠熟和适熟烟叶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而过熟烟叶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7)相关性分析表明:MDA含量与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OD活性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SOD活性与MDA和多酚含量呈正相关,多酚含量与PPO活性在欠熟烟叶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成熟度对烟叶烘烤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适熟和过熟上部烟叶的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出更好的烘烤特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水稻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病原菌不同致病变种,为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收集国内外5种农药,分别对基进行防治试验。平皿抑菌试验结果,40%多丰农和90%乙霜青对水稻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病原菌产生抑菌作用,抑菌环宽度分别10mm和3mm。3a室内盆栽测定结果,多丰农对细条病和白叶枯病平均药效分别为66.19%和66.29%;乙霜青防治细条病效果为57.72-63.85%,高一吉青双防效(41.14-54.34  相似文献   

12.
小白菜不同叶期及不同叶位硫苷的质量摩尔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为研究小白菜Brassica rapa ssp. chinensis不同叶期、不同叶位硫苷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化,以小白菜品种‘黑油冬’‘Heiyoudong’为试材,利用固相萃取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四叶期、八叶期、十二叶期及八叶期不同叶位的硫苷质量摩尔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白菜八叶期的总硫苷质量摩尔浓度明显高于四叶期和十二叶期,脂肪族硫苷质量摩尔浓度随叶期升高呈下降趋势,吲哚族、芳香族硫苷变化趋势与总硫苷变化趋势一致;小白菜八叶期内叶位总硫苷质量摩尔浓度高于外叶位,菜心部位硫苷质量摩尔浓度最高,为4.35 μmol·g-1,其中脂肪族硫苷质量摩尔浓度高达2.55 μmol·g-1,吲哚族硫苷质量摩尔浓度高达1.60 μmol·g-1,芳香族硫苷质量摩尔浓度相对较低;此外,叶位Y7吲哚族硫苷占比最高,占总硫苷质量摩尔浓度的56.7%,其他叶位则以脂肪族硫苷为主,占总硫苷质量摩尔浓度的59.0%~79.0%。在所有叶位中,芳香族硫苷质量摩尔浓度最低,占比低于7.1%。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这两种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干枯,影响灌浆成熟,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减产,一般使玉米减产15%~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因此搞好大、小叶斑病的预测与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长宽法测定作物叶面积的校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在分析作物的叶面积和叶长宽积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玉米、水稻、大豆和甘薯4种作物利用长宽法计算叶面积的修正系数,并用实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玉米、水稻、大豆和甘薯叶面积计算的修正系数分别为0.734 8、0.774 6、0.729 6和0.731 1,与通常采用的0.75相比,玉米的修正系数有所减小,而水稻的修正系数有所增加;玉米和水稻狭长形叶片的修正系数比较大,大豆和甘薯圆形叶片修正系数较小;对于狭长形叶片,长宽比较大的水稻的修正系数大于长宽比较小的玉米的修正系数,圆形的大豆叶片和甘薯叶片的修正系数比较接近;采用长宽法计算的结果与叶面积仪测定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对狭长形叶片的计算结果优于圆形叶片。  相似文献   

15.
冬大麦叶龄与单株叶面积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了发育特性明显差异的4个冬大麦品种不同播期的田间试验。通过对大麦出叶、叶龄和单株叶面积的系统观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基础,构建了大麦叶龄和单株叶面积动态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播期大麦叶热间距观测值与模拟值绝对误差为0.2~9.9℃d,根均方差(RMSE)为3.8~5.4℃d;叶龄预测绝对误差为0~1.9,RMSE为0.6~0.7;最终叶片数预测绝对误差为0.2~2.0,RMSE为0.7~1.0。不同品种在各生育时期单株叶面积观测值与模拟值绝对误差为0.72~9.09 cm2,RMSE为1.20~3.53 cm2。  相似文献   

16.
甜瓜叶片生长动态与叶面积变化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甜瓜幼苗期叶片生长,叶面积增加和整枝后叶面积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表明,幼苗期叶片生长、叶数增加及叶面积的增长非常缓慢,5~6片真叶后生长加快,不同整枝方式对植株叶片的增加,花期时间和叶面积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甜瓜不同品种叶表皮特性与光合速率的观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4个甜瓜品种进行叶表皮显微观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测定,结果显示,甜瓜不同品种间叶表皮气孔、表皮毛数量、叶绿素含量有很大差别。其中气孔平均数量变化范围在519~805个/mm2、表皮毛数量在28.2~62.1个/mm2、统计分析达到极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在22.0~39.8 靏/cm2之间;光补偿点品种间变化差异不显著,自然光照条件下3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但“皇后”的光合速率显著的低于其它3个品种。进一步对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测定结果分析认为皇后光合速率低是由于低的气孔导度引起;比较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正常绿叶品种中二者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对4个玉米品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聊城市玉米小斑病比弯孢霉叶斑病发生早且重,发生弯孢霉叶斑病的叶片常从中下部开始,而发生小斑病的叶片基本上是从下部1~3片叶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抗病品种从病害始发期至生育后期流行曲线平缓,感病品种的病情发展快,流行曲线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烤烟品种(系)上部叶叶面积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表现,为选育上部叶开片良好的烤烟杂交种提供亲本选配依据和组合选择技术.[方法]以叶面积差异明显的8个烤烟品种(系)为亲本,采用NCⅡ遗传设计组配16个杂交组合,打顶前测定各亲本及杂交组合的自然株高和自然叶片数,打顶后7 d测定株高及顶上部往下5片烟叶的叶长和叶宽,计算叶面积,并分析上部叶叶面积相关性状的遗传及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亲本间和杂交组合间的上部叶叶面积及相关性状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叶面积与自然叶片数、叶长和叶宽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87和0.94;烤烟自然叶片数、叶长、叶宽及叶面积性状的广义遗传率高,分别为83.91%、66.33%、52.22%、50.67%,其中叶长和叶面积主要受加性效应基因的影响,而叶宽和叶片数受非加性效应基因的影响较大.对于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自然叶片数性状中最大的分别是南江3号(3.64)和G28×南江3号(5.70);叶宽性状中最大的分别是G28(7.06)和G28×韭菜坪2号(10.91);叶面积性状中最大的分别是毕纳1号(12.54)和G28×韭菜坪2号(13.63).G28×韭菜坪2号的叶宽和叶面积性状及G28×南江3号的自然叶片数均表现为正向的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结论]通过优势育种改良烤烟上部叶开片时要重视上部叶片叶宽和自然叶片数2个性状的有效利用.毕纳1号、G28和南江3号是改良烤烟上部叶开片度的优良亲本,G28×韭菜坪2号、G28×南江3号和Va116×毕纳1号的特殊配合力、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值大,是上部叶开片较好的优良杂交组合,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感染甘蔗黄叶病毒后甘蔗叶组织超微结构的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对感染甘蔗黄叶病毒蔗叶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表明,韧皮部伴胞及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及细胞核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线粒体形态异常,有的肿大、内嵴模糊,严重者内嵴消失,空泡化,仅剩未被消解的残骸;叶绿体被膜破裂,严重者被膜完全消解,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片层消失,基质外流.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被膜和基质片层也遭到破坏,淀粉粒增多、膨大;细胞核形态变为不规则,局部核膜破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降解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