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机体对长链脂肪酸(LCFAs)的摄取是细胞利用和调节脂肪酸代谢的重要环节,其中绝大多数LCFAs通过一系列膜转运蛋白介导的摄取作用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脂肪酸移位酶(FAT/CD36)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膜上的二次跨膜糖蛋白,对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对FAT/CD36的结构、转运长链脂肪酸的机制以及其表达调控进行综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LCFAs作为重要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以及代谢综合症时LCFAs经由FAT/CD36引发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是动物必需的能源和结构物质,脂肪酸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蛋白介导了不同细胞对脂肪酸的吸收和排出。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Ps)是一个膜蛋白家族,拥有6个家族成员,它们能够特异性调控脂肪酸在不同细胞的跨膜转运。本文对FATPs的家族成员、表达特点、功能调控及其参与的脂肪酸转运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或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参与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在很多生物效应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综述通过介绍FAT/CD36的分子结构、表达调控、生物功能,阐述其与动物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并就FAT/CD36在动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游离α-亚麻酸(LNA)对细胞脂肪酸代谢相关靶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胎牛血清为对照组,BSA与不同浓度LNA为试验组,试验培养36 h,采用RT-qPCT对目的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其表达丰度.结果显示:1)0.625~5.000μmol/L LNA极显著上调了脂肪酸转运基因中CD36的表达(P<0.01),而较高浓度(≥5μmol/L)的LNA下调了另2种转运蛋白,即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基因(ACSL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的表达(P<0.01);2)LN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较高浓度(≥5μmol/L)的LNA极显著降低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和硬脂酰去饱和酶(SCD)基因mRNA转录水平(P<0.01);3)LNA的浓度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所有浓度的LNA均极显著降低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F1)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P<0.01).本试验结果证实,长链脂肪酸LNA对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关键合成酶的基因转录具有抑制作用,而CD36在长链脂肪酸转运进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脂肪含量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动物肉品质均有重要影响.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 1,FATP1)是整合的跨膜蛋白,属于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Ps)成员,参与脂肪酸跨膜转运及脂肪酸代谢,是影响脂肪含量的关键基因之一,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FATP1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脂肪酸结合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对脂肪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族小分子蛋白质,对长链脂肪酸有很高的亲和力,能把脂肪酸从细胞膜转运到氧化和合成的部位,在长链脂肪酸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就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对脂肪酸代谢调节以及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猪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对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根据NCBI GenBank数据库中的Eg-FATP氨基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细粒棘球蚴脂肪酸转运蛋白(Eg-FATP)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抗原表位、信号肽、跨膜区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树、蛋白互作网络等,并通过qPCR方法探究其在原头蚴和包囊壁的差异表达,旨在为后期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结果显示,Eg-FATP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区,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该蛋白有10个B细胞线性表位和14个CTL细胞表位;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细粒棘球蚴的FATP蛋白与多房棘球蚴亲缘关系较近,细粒棘球蚴中国株和英国株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同一性较高,为97%左右。预测的互作功能蛋白可能参与胆固醇代谢的调节、脂肪酸跨血屏障的转运等过程;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Eg-FATP对长链和超长链脂肪酸具有酰基辅酶A连接酶活性;qPCR结果显示,FATP基因在原头蚴阶段转录水平较高于包囊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细粒棘球蚴FATP基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DCMECs)为模型,研究辛酸钠对细胞脂肪酸摄取、转运和脂肪酸活化相关蛋白分化抗原簇36(CD36)、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脂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1(ACSL1)、脂酰辅酶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2(ACSS2)表达的影响。采用q RT-PCR检测目的基因相对表达丰度;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1、2 mmol/l的辛酸钠对CD36和ACSL1的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辛酸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或显著降低FABP3和ACSS2的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P0.05)。试验结果揭示辛酸钠对乳腺上皮细胞内脂肪酸转运和短链脂肪酸的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给细胞供能。最近研究显示,脂肪酸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都有调控作用。骨骼肌作为脂肪酸代谢的重要场所,是脂肪酸发挥调控作用的主要靶标。棕榈酸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IR)密切相关;油酸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活化受体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亚麻酸可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缓解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影响骨骼肌的代谢活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RA)能显著改变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的基因表达;二十碳五烯酸(EPA)对骨骼肌的糖代谢、线粒体活动和Apelin系统都有一定影响。作者通过对不同脂肪酸对骨骼肌的调控作用进行探讨,试图揭示不同脂肪酸的差异化调控机制,从而为开发脂肪酸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小分子量(14~15kDa)的细胞溶质蛋白。1972年,Ockner和Mishkin首先报道了在大鼠细胞内存在FABP,并证实其对长链脂肪酸有高度的亲和性,对动物体内脂肪酸和它们的CoA衍生物的摄取、细胞内转运、氧化、脂化或合成均有重要作用。随后的研究表明,FABP还能协助将动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酸运至其进行β-氧化的场所或甘油三酯和磷酯合成部位,  相似文献   

11.
二甲酸钾具有调节动物消化道内pH、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加饲粮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等功能,其在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预防疾病发生等方面起到了与抗生素相似的良好效果。本文综述了二甲酸钾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猪、鸡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二甲酸钾在猪、鸡生产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限制或过量添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对育肥阶段杜寒杂交肉羊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评估NRC (2007)提出的脂溶性维生素推荐量是否适用于我国肉羊养殖。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20只90日龄断奶后体重为(26.00±0.11) kg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按需要量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复合制剂;试验组分别在PC组基础上扣除30%的维生素A(PC-VA组)、维生素D(PC-VD组)和维生素E(PC-VE组);另设过量添加组,其3种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均为对照组的7.5倍(PC-7.5组)。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1) PV-7.5组的眼肌面积有高于PC组的趋势(P=0.06),各组肉羊的宰前活重(LWBS)、胴体重和屠宰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肉羊内脏器官重量及其占LWBS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肉羊各胃室重量及其占复胃总重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 PC-7.5组的肉色亮度值显著低于除P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 PC-VA组和PC-VE组的背最长肌C10∶0含量有低于PC组的趋势(P=0.07),PC-VA组和PC-VE组的背最长肌C20∶0含量有低于PC-7.5组的趋势(P=0.09);PC组的背最长肌半胱氨酸(Cy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PC组的背最长肌丝氨酸(Ser)含量显著低于PC-VA组和PC-7.5组(P<0.05)。结果提示,扣除30%或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的屠宰性能和肌肉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影响了肌肉氨基酸含量,从而对肉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考察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肌肉刺激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比对法,对日本大耳白兔进行股四头肌注射给药,经折算,供试品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给药剂量为14.39mg/kg,等体积9mg/mL氯化钠注射液用作阴性对照,每天1次,连续3d。自给药起到给药后第19天,观察试验兔的一般状况,进行注射部位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评价其肌肉刺激性。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注射后1周内对股四头肌有较强的刺激性,在给药19d后肌肉损伤可以完全恢复。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符合我国《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注射剂对于肌肉刺激性的要求,可用于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14.
李彪  吴信  张彬  印遇龙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6):2487-2494
在猪乳的5种核苷酸(尿苷酸、胞苷酸、肌苷酸、鸟苷酸以及腺苷酸)中,尿苷酸的含量最为丰富,占乳汁中总核苷酸的90%以上。与母猪乳汁相比,仔猪教槽料中尿苷酸最为缺乏,这种现象在仔猪断奶早期尤其明显,因此,尿苷酸可能对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尿苷酸作为一种基础的嘧啶核苷酸类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从尿苷酸的结构、吸收代谢、生理功能、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及在动物生产中的潜在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旨在为单核苷酸在动物生产中的添加和单核苷酸营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锌作为动物机体一种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加强机体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微量元素锌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理研究的日益深入,文中通过阐述有机锌作用、功效以及在哺乳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探究有机锌单独添加对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的影响,旨在探究锌对动物机体先天性免疫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杀伤(NK)细胞是肠黏膜免疫屏障的重要组分。本文从NK细胞的发育学特征、分子表型切入,分析了其在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旨在为疾病预防和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茶作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饮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茶文化"。茶多酚是一类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防止遗传物质损伤等诸多优势,常做为抗氧化剂添加入饲料中,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实践中。本文对于茶多酚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评价茶多酚在畜禽养殖中的效果,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合生素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空肠黏膜免疫因子含量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72头21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阉公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抗生素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500(0.05%)、1 000 mg/kg(0.10%)的合生素替代抗生素。试验期为28 d,分为2个阶段(第1~14天和第15~28天)。结果表明:1)各组间不同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腹泻频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0.05%合生素组第1~14天的平均日增重与抗生素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7)。2)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4 (IL-4)的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空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抗生素组相比,0.05%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内容物中总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合生素替代抗生素不会降低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还可控制腹泻,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免疫性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其适宜添加量为0.0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和乳酸菌对青年鸽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及与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80日龄左右的雌性青年鸽384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其中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CFU/kg丁酸梭菌、5×10^9CFU/kg乳酸菌和5×10^9CFU/kg乳酸菌+1×10^8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7d,试验期28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0%、32.0%和22.0%,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与A组相比,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B、C和D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4)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提高(P<0.05),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卵巢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乳酸菌能够提高青年鸽肝脏抗氧化功能并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青年鸽的生长性能,对青年鸽的繁殖潜力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丝兰属是一类集观赏、食用、药用、饲料添加剂于一体的多功能植物。丝兰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包含甾体皂苷、多酚类、多糖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抗肿瘤、免疫刺激活性、降糖、降低胆固醇、促进生长等多种功能。本文从丝兰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生理功能及其在养殖生产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探讨丝兰属植物在食用、药用及动物生产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