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规模养殖户饲养的奶牛中选择年龄在4~6岁,体重、胎次、泌乳时间等基本一致的荷斯坦泌乳牛18头,根据农户的饲喂条件,分为三组,每组6头。试验A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和玉米秸秆青贮,试验B组饲喂混合饲料、粗饲料和玉米秸秆青贮,对照组C组采用一般的常规饲喂(有啥喂啥)方式,观察饲喂不同日粮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试验A组奶牛头均日产奶量19.82kg,个体产奶量6045kg,试验B组头均日产奶量工17.27kg,个体产奶量5267kg,对照C组头均日产奶量12.41kg,个体产奶量3785kg;试验A组和B组头均日产奶量比对照C组增加7.41kg和4.86kg,个体产奶量分别增加2260kg和1482kg。  相似文献   

2.
增奶灵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 同添 加 剂量 的增 奶 灵饲 喂 36头 泌 乳中 期 的荷 斯 坦 奶 牛,其 中对 照 组 12头 ,试 验 A 组 、B组 和 C 组各 8头 牛 。试验 各组 牛 在基 础日 粮 中分 别添 加 占精 料 量 的 0.05%、0.1%和 0.15%的 增 奶 灵 ,经47d 的 饲 喂试 验,结果 发 现,和 对 照 组 比试 验 A 组 牛产 奶 量 增 加 了 4.5%,试 验 B 组 牛 增 加 7.0%,试 验 C组 牛 增加 13.6%; 乳 汁 中 体 细 胞 数 显 著 P<0.05下降 ;各 组 受 试 牛 的 乳 脂 率 没 有 变 化 ;此 外 ,试 验 组 牛蹄 的质 量明 显 改善 。  相似文献   

3.
绿色添加剂不同添加水平对育成牛增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 2 4头平均体重为 35 6kg± 5 4kg的育成牛 ,按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分为A、B、C三组 ,每组 8头 ,A、B组为试验组 ,C组为对照组进行试验。A组饲喂精料 +0 5 %酵母培养物 +0 0 5 %寡糖 ;B组饲喂精料 +0 4 %酵母培养物 +0 0 8%寡糖 ;C组饲喂精料。各组精料完全相同且精料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或药物添加剂。结果表明 ,A、B组日增重平均较C组分别提高 16 9%和13 7% ,差异显著 (P <0 0 5 ) ;料重比A、B组平均较C组分别降低 14 7%和 12 1% ,差异显著 (P <0 0 5 ) ;试验期A、B组较C组头均每日增加纯收入 1 12元和 0 83元 ,收益率分别为 1∶3 2和 1∶2 4。  相似文献   

4.
选用15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研究糊化羟甲基蛋氨酸钙对泌乳中期的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将试验牛分为3组,分别饲喂糊化羟甲基蛋氨酸钙(A组)、羟甲基蛋氨酸钙(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和B组的添加量分别为400 g和20 g。试验结果表明:A组和B组产奶量比C组分别提高4.97%和3.99%,差异显著(P<0.05);3组试验牛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A组和B组乳脂率比C组提高5.26%和3.99% (P<0.05);3组试验牛乳蛋白率、非脂固形物、全脂固形物、乳糖都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补饲糊化羟甲基蛋氨酸钙能增加产奶量,提高乳脂率含量,提高奶牛的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酵母培养物和半乳甘露寡糖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45头体重为(25.3±2.3)kg的杜约二元杂种断奶仔猪,按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分为A、B、C3组,A、B组为试验组,C组为对照组,每组15头进行94天的饲养试验。A组饲喂基础饲粮+0.2%酵母培养物+0.05%半乳甘露寡糖;B组饲喂基础饲粮+0.15%酵母培养物+0.08%半乳甘露寡糖;C组饲喂基础饲粮+金霉素80mg/kg,各组基础饲粮完全相同。结果表明,试验全期A、B组日增重较C组分别提高9.0%和6.8%,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A、B组较C组分别降低10.4%和7.6%,差异显著(P<0.05);A、B组较C组每头多盈利33.46元和20.04元,A组较B组多盈利13.42元。  相似文献   

6.
选择平均胎次2.42胎,泌乳第46.9天,平均日产奶26.3kg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牛30头,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加250g/d/头百事美脂肪粉T300(T300)和基础日粮加500g/d/头T300,试验期64d,测定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对照组比,试验A组和B组的平均日产奶量增加1.83kg和2.73kg,差异均为显著(p0.05);3.5%标准乳产奶量试验B组、试验A组分别高于对照组3.91kg(p0.05)、2.38 kg(p0.05);乳脂率分别提高0.13和0.23百分点(p0.05),乳蛋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对乳糖,无脂固形物和总固形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补充T300有助于提高奶牛场的产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敖富勇 《中国猪业》2022,17(5):52-54
文章通过探讨不同剂量益生菌制剂对仔猪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确定了益生菌制剂在仔猪生产中的最适添加剂量。试验选择100头体重无显著差异、健康无病的“杜×长×大”仔猪按照单因素随机试验原则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25头仔猪。A组(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料,B组仔猪饲喂基础饲料+0.1%益生菌制剂,C组仔猪饲喂基础饲料+0.2%益生菌制剂,D组仔猪饲喂基础饲料+0.4%益生菌制剂。试验周期分为1周的预试验期和4周的正式试验期。试验结束后,从每组中选择10头仔猪采集血液,提取血清,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显示,C组和D组仔猪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C组和D组仔猪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D组仔猪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组(P<0.05);C组和D组仔猪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一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B组(P<0.05)。研究表明,在仔猪生产中,添加适量益生菌制剂可以增强仔猪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且益生菌制剂最适添加剂量为0.2%。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和牛育肥效果的影响。选用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和牛374头,随机分成3组,A、B组为试验组,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酿酒酵母培养物,C组为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酵母培养物;各组试验和牛每天早、晚各饲喂1次,正试期45 d;试验结束后对各组和牛进行称重,计算并比较各组和牛在试验期间的日增重;采用粪筛分析法评价各组和牛的饲料消化率。结果表明,A、B组在试验期间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且B组日增重最大;A、B组试验末粪筛的第3层比例较试验前上升,且试验末粪筛的第3层黄色玉米碎屑均比C组少。综上提示,育肥和牛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在成年奶牛泌乳群中,根据年龄、胎次相似,泌乳期相近等条件选择隐性乳腺炎阳性牛和健康牛各18头。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9头。其中,A为阳性牛试验组,B为阳性牛对照组,C为健康牛试验组,D为健康牛对照组。试验期间分别A、C组饲喂发酵中药制剂50 g/(头·d),B、D两组作为对照。分别在正式试验前1 d和试验中的第15、30、52 d采集参试牛奶样进行DHI测定,记录检测结果中的体细胞数、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同时记录采样当天每头牛的产奶量。与试验前相比较,A、D两组体细胞数均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A、C组体细胞数分别显著低于B、D组(P0.05);A组奶牛产奶量及乳蛋白率显著高于试验前(P0.05),且显著高于B组(P0.05),C组第52 d的乳脂率较试验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炎热夏季奶牛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药制剂可有效提升奶牛抗热应激能力,明显降低奶牛乳体细胞数量,对减少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甘露聚糖酶对小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试验选用保育出栏的杜×长×大三元杂小猪72头,依据体重、性别比例相近的原则,将小猪分为A、B、C3个处理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C组为试验组,各设2个重复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半,分头编号;各组基础日粮相同,营养水平一致,A组饲喂基础日粮+0.1%复合酶A(不含甘露聚糖酶),B组饲喂基础日粮+0.1%复合酶B(含1000U/g甘露聚糖酶)、C组饲喂基础日粮+0.1%复合酶C(含2000U/g甘露聚糖酶)。试验期从2002年7月31日至2002年8月30日,共30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日增重A组为544g、B组为574g、C组为608g,B、C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5%、11.7%,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A组、B组、C组分别为2.37、2.28、2.18,B、C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3.8%、8.0%;综合经济效益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B组、C组分别为4.00元、3.83元,对照组为4.16元,B、C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3.8%、7.9%。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changes in dairy herd milk production and milk com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Salmonella contamination of bulk milk on dairy farms in southwestern Ontario. Twenty-three dairy farms that had submitted milk filters for culture from which Salmonella were isolated (cases) and 23 farms that submitted Salmonella-negative milk filters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rolling herd averages for milk and fat of case and control farms for the months of December 1985, December 1986 and April 1987 were compared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Case and control farm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B,C) on the basis of Salmonella culture results of milk filters submitted at various time periods throughout the study. Daily and monthly changes in milk production and composition parameters that reflected the time periods of milk filter culture were compared. The following unconditio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a changing Salmonella infection status on dairy farms and changes in milk production or composition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0.05): group A: case farms had higher plate loop counts than control farms; group B: case farms had younger cows than control farms; group C: case farms had cows with longer average days in lactation than control farms. After analytical control of confounding variables, the disappearance of Salmonella from bulk milk supplies of dairy farms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percent fat and in somatic cell cou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研究高寒地区荷斯坦奶牛优化补饲方案的推广价值。[方法]实验选取A、B牧场无临床型乳房炎健康泌乳牛为研究对象,将两座实验牧场奶牛,分别各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饲喂优质补饲日粮,对照组饲喂传统日粮,实验牛只每天放牧5 h。实验期为60 d,10 d为预饲期,50 d为实验期。[结果]A、B牧场实验组补饲的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15.77、16.11 kg/d,明显高于对照组(14.02、14.47 kg/d)。A牧场实验组单产为16.89 kg/d,对照组单产为12.25 kg/d,差异显著(P〈0.05);B牧场实验组单产为17.22 kg/d,对照组单产为13.21 kg/d,同样差异显著(P〈0.05);同时A牧场与B牧场实验组的单产在与2014同期相比时同样差异显著(P〈0.05)。A牧场每千克奶饲料成本降低0.26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B牧场降低0.13元。A牧场实验组的牛奶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5%和3.28%,和2014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0.29%和0.22%;B牧场实验组牛奶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虽然低于对照组,但也达到了4.08%和3.15%。A牧场实验组牛奶体细胞数(39.14万个/m L)比对照组体细胞数(60.54万个/m L)低21.40万个/m L。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牛的比例,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近2.67%。[结论]高寒地区荷斯坦奶牛可实行优化补饲方案,且能够提高企业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微生态产品对奶牛采食量、乳品质、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胎次、年龄、泌乳天数及生理性状相近的荷斯坦牛216头,分为试验A组(美国公司某产品)、试验B组(益倍健1801)、对照组,每组72头,各组基础日粮一致,试验组按照5kg/t比例添加产品,试验期45d。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奶牛采食量、日产奶量、乳蛋白含量、乳脂率、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B组日产奶量、乳蛋白含量、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A组(P〉0.05),采食量、乳脂率略低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不同水平复合益生菌制剂添加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及体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60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1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2、3、4组每头奶牛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60 g/d复合益生菌制剂,预试验7 d,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试验后的30、60 d,试验3、4组的平均产奶量较1相比分别提高16.0%、14.9%、25.6%、24.1%(P<0.05);(2)试验2、3、4组的4%乳脂校正、乳蛋白率、总固形物均高于1组(P>0.05);试验2、3、4组的尿素氮均低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乳糖率、乳脂率较1组分别提高14.6%、13.4%、5.0%、4.2%(P<0.05);(3)试验后的60 d,试验3、4组乳中体细胞数量较1组相比降低9.3%、7.1%(P<0.05)。综上,每头牛每天添加40 g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乳品质,减少体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对泌乳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0 头泌乳牛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g/d、200 g/d、300 g/d中药复方。预试期7 天后连续饲喂30 天,试验期结束时检测生产性能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及所产牛奶中的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奶牛瘤胃液pH显著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药复方提高了泌乳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了瘤胃发酵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围产后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为更好地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围产期荷斯坦牛32头,按照年龄、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添加由黄芪、党参、香附、白术、当归、川穹、白芍、熟地等组成的复方中草药,产前21d至产后21d连续饲喂42d,添加量分别为50g/d、100g/d、150g/d。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分别提高了2.74kg、4.87kg、4.73kg,差异显著(P〈0.05),表明复方中草药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乳成分的影响无明显变化规律,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的干物质含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30头荷斯坦奶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菌培养物400 g/(头·d),试验期为37 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6.84%(P>0.05);乳汁体细胞数下降率比对照组提高29.78%(P<0.05);两组奶牛乳脂、乳蛋白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培养物在降低体细胞数和改善奶牛产奶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选择1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A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B、C和D组分别在A组基础上添加120、280和380 mg/kg蛋氨酸锌,研究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B、C和D组的日均泌乳量分别比A组提高了1.28kg(5.65%)、1.59 kg(7.02%)和1.66 kg(7.33%),均差异显著(P<0.05);4%标准乳量分别提高了0.98 kg(4.73%)、1.22 kg(5.89%)和1.16 kg(5.60%),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乳脂率、乳糖、非脂乳固形物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分别提高了4.56%、7.02%和7.72%,均差异显著(P<0.05);乳锌含量分别提高了1.05μg/mL(36.59%)、1.59μg/mL(55.40%)和2.08μg/mL(72.47%),均差异极显著(P<0.01);体细胞数分别降低了1.64×104/mL(5.65%)、3.23×104/mL(11.12%)和3.89×104/mL(13.39%),均差异显著(P<0.05);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0.19 kg(0.98%)、0.29 kg(1.51%)和0.32 kg(1.66%),均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C组每牛日均比A组增收3.42元,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贝尔美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的泌乳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A组和试验B组2组,每组10头;选择患有隐性乳房炎的泌乳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C组与试验D组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正常日粮,试验组在正常日粮基础上添加贝尔美预混剂300 mg/kg,分别于0、15、30、45和60 d记录产奶量,并采取乳样,检测乳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在预防试验中,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B组平均每头每天产奶量增加1.90 kg(P〉0.05),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干物质分别提高了3.52%(P〉0.05)、7.21%(P〉0.05)、1.92%(P〉0.05)、6.09%(P〈0.05)。在治疗试验中,与对照C组相比,试验D组的奶牛平均每头每天产奶量增加了2.24 kg(P〈0.05),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干物质分别提高了14.42%(P〈0.05)、10.65%(P〈0.05)、2.02%(P〉0.05)、9.53%(P〈0.05)。综上所述,贝尔美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能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从试验牛母亲人工授精开始,到试验牛第一个泌乳期结束,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性控和常规冻精生产的F1代母牛的泌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性控冻精生产F1代母牛与同期常规冻精生产的F1代月产奶量和305d的产奶量,以及月平均和305d的平均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305d产奶量、平均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为9 419.64和9 494.44、3.62和3.62、3.15和3.18、40.64和41.70。说明性控冻精生产的F1代母牛与常规冻精生产的后代相比,泌乳性能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