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通过喘咳停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52株(IBVH52)鸡胚感染抑制试验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IBVM41)雏鸡感染治疗试验来了解其对病毒引起的鸡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试验Ⅰ分为A1(IBVH52)、A2(IBVH52+中药煎剂)、A3(中药煎剂)和A4(空白)4组,鸡胚接种后120小时,A2组(30%)鸡胚死亡率比A1组(80%)低50%,A3组、A4组全部存活;活胚平均重A2组(6克)明显大于A1组(3.3克),与A3组(7.9克)和A4组(7.8克)接近。试验Ⅱ分B1(喘咳停)、B2(对照药)和B3(空白)3组,IBVM41株感染鸡治疗3天后,B1组鸡只痊愈,10天后剖检病变不明显;B2组鸡只呼吸道症状减轻,但个别鸡只有继发感染,剖检见呼吸道内有少量粘液,肺脏纹理清晰;B3组鸡死亡3只,呼吸道症状明显,剖检见呼吸道内有大量粘液,肺脏纹理极为明显,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喘咳停具有明显的抗呼吸道病毒IBVH52株和M41株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W93株活疫苗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H120株、W93株不同病毒量接种10、12日龄SPF鸡胚,并改变后孵化温度生产抗原液,接种后不同时间收获胚液,根据鸡胚的早死率以及胚液的收获量、病毒滴度,选择最佳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IBVH120株、W93株以102.7EID50/0.1mL的病毒量接种12日龄鸡胚尿囊腔,在34.5℃孵育35h,可较为显著地降低早死胚率,提高产毒量,且抗原液病毒滴度符合疫苗制备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通过复制不同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感染模型,筛选出毒力较强的M.bovis分离株,本研究采用等浓度的6株M.bovis分离株(W70、1738、677、Q1、Q3、JX02)感染7日龄健康鸡胚和6周龄~8周龄SPF级BALB/c小鼠,观察并比较各组受试动物死亡情况及病理剖检变化,取死亡鸡胚尿囊液或卵黄液,以及小鼠肺组织进行病原学分离培养和PCR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各感染组BALB/c小鼠虽然出现一定程度的体重增长抑制,但小鼠并无任何临床呼吸道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并且病原学分离培养及PCR鉴定结果也均为阴性.在鸡胚感染试验中,6株M.bovis分离株对鸡胚表现出较好的感染性和致死性.感染组鸡胚致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6个分离株间鸡胚致死率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W70株感染后鸡胚死亡率最高,达63.3%;677株感染后死亡率最低,仅为20%,鸡胚死亡情况大多发生在感染后一周内,而后期仅有零星死亡.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初步筛选出W70株、1738株、Q1株、Q3株为毒力相对较强的分离株;与此同时,BALB/c小鼠的建模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新郑市某蛋鸡场发生了1例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取剖检病鸡的气管和肺脏组织经过无菌处理,分离到1株病毒。为确定该病毒,应用病毒分离、血凝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复制试验、琼脂凝胶扩散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方法鉴定,结果均符合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病毒的生理特性。通过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剖检症状,确认该病毒就是鸡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5.
从黑龙江省绥化市某养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群中采集病料,经鸡胚传代、电镜观察、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具有明显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征,具有鸡胚出现卷曲、出血、发育延迟等作用;对新城疫病毒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导致未免疫鸡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剖检可见明显的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现象,同时可见呼吸道有出血现象。对该毒株的N基因进行扩增,并将其序列与NCBI的参考毒株的N基因进行序列对比,发现其与国内的分离株SC和N毒株的N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97.6%;与国外参考毒株和国内的疫苗株同源性较低,为84.8%。表明分离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沈阳地区某鸡场发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剖人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无菌采集肾脏、肺脏、气管等组织,接种SPF鸡胚,经病毒形态观察、血凝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证实,我们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经病毒中和试验及核甘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为一株变异株。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的致病性及排毒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9,(5):842-847
本试验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呼吸型M41标准株的S1基因设计并合成引物,构建了阳性质粒标准品;经过不断优化建立了检测IBV-M41 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标准曲线。通过对8日龄SPF鸡人工感染IBV-M41发病,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跟踪检测其泄殖腔排毒情况;剖检并采集试验鸡的相关器官制作病理切片;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记录试验鸡的体质量、体温等指标。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高,最低可检测到28.3拷贝/μL的病毒核酸。人工感染病毒3~15 d后在鸡的排泄物中均检测到了病毒;攻毒组鸡临床症状明显,相关组织器官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该病毒致病性试验、排毒规律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IBV感染鸡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相关药物的临床药效评价提供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HVT国内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自国内某火鸡饲养场的健康火鸡血白细胞 ,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 ,分离到一株火鸡疱疹病毒的野毒—SY8_2。电镜下可观察到分离株SY8_2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存在典型的火鸡疱疹病毒粒子 ;分离株SY8_2的细胞培养物经卵黄囊途径接种 4日龄鸡胚 ,14天后在绒毛尿囊膜上形成痘斑 ;用分离物SY8_2细胞培养物接种 1日龄SPF雏鸡 ,感染雏鸡可产生病毒血症 ,并能从感染雏鸡的血液白细胞中重新分离到病毒 ;经 2个月的临床观察人工感染鸡无不良反应 ,剖检无任何病理解剖学变化 ;用HVT特异性单克隆抗体L78(3型 )做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试验证实分离株SY8_2为MD血清 3型病毒—HVT。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河北沧州某产蛋鸡场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少数鸡只出现死亡,剖检发现鸡只肾脏肿大,呈“花斑肾”样,收集患病鸡只肾脏、气管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经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血凝试验、动物回归试验、鸡胚交叉中和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0801;鸡胚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0...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52、H120和M41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设计并合成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其中一对引物能以M41株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出1791bp的目的片断,从而特异鉴定IBVM41株;另一对引物能以H52株和H120株为模板,特异性扩增1700bp的目的片断,再用限制性内切酶Nae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H120株能够被切成1000bp和700bp两个片段,而H52株的PCR产物不存在该酶切位点,从而能区分H52株和H120株。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和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IBVH52、H120和M41株活疫苗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11.
采用意大利TKA公司生产的台式半自动鸡胚接种收获一体机进行了鸡胚接种和收获试验,制备NDVLaSou株及IBVM41株病毒液,共进行了4次机器鸡胚接种和收获试验,同时使用同批鸡胚用人工方式接种和收获作为对照,比较机器与人工接种和收获的速度、鸡胚病毒液的收获量、清亮度及毒价等。结果显示,该设备每小时可接种鸡胚8000—9000枚,收获鸡胚4500枚,机器接种和收获的病毒液的产量、清亮度及毒价等,与人工接种和收获基本相同。试验证明,采用机器接种和收获和人工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鸡胚静脉接种,对分离于湖北某蛋鸡群的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HB2015株进行实验性感染研究。结果:试验组鸡胚孵出14只雏鸡,对照组孵出3只;ALV-A特异性PCR结果显示:试验组孵出的小鸡4周龄时有11只(11/14)的血液样本呈ALV-A核酸阳性,3只(3/11)呈ALV-A核酸阴性,对照组则全部为ALV-A核酸阴性;16周龄试验组鸡血涂片中可见少量髓细胞性瘤细胞,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不同病变结节;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内脏组织中可见原淋巴细胞、髓细胞性瘤细胞、成红细胞等多种瘤细胞增生;感染鸡的肝组织中可分离到病毒,表明ALV-A HB2015株通过鸡胚静脉接种可诱发蛋鸡多种类型瘤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3.
从北京地区某鸡场有呼吸道症状及剖检可见肾肿大呈花斑状 ,并有尿酸盐沉积的病鸡中分离到一株病毒 ,该病毒在盲传中可使鸡胚出血并产生侏儒胚。病毒液不凝集鸡的红细胞 ,但经胰酶处理后可产生凝集。该病毒能在鸡胚中干扰新城疫C -30株的繁殖 ,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 10 0nm圆形病毒颗粒 ;表面有纤状突起 ,动物回归试验再现自然发病症状。通过以上试验初步确定分离株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相似文献   

14.
从一个免疫失败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命名为SD株.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病毒形态观察等证实了分离物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测定病毒效价ELD50达到10-6.5/0.2 mL;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SD株接种4周龄鸡后引起鸡群发病率为100%,病死率达85%,剖检可见法氏囊呈"紫葡萄样...  相似文献   

15.
为研发基因3型鸭甲肝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type3,DHAV-3)的弱毒活疫苗,用SPF鸡胚对DHAV-3Y株进行了连续传代致弱,由此获得第80代鸡胚适应毒。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第80代毒株对1日龄雏鸭已无致病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雏鸭在1日龄时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第80代鸡胚适应毒,能有效抵抗7日龄时的强毒感染,保护指数为100%。表明第80代鸡胚适应毒是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鸡胚化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禽波氏杆菌鸡胚分离株和呼吸道分离株对雏鸡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对2004年~2011年分离鉴定的12株禽波氏杆菌进行了鸡胚半数致死量和雏鸡半数致死量的检测,筛选强毒菌株进行雏鸡的鼻腔感染试验。结果表明LL、XT和AQ分离株的毒力最强,其它分离株的毒力稍弱。3株强毒菌株均可感染雏鸡呼吸道和肺脏,引起呼吸道症状以XT和AQ的症状最为明显,而在其它内脏中造成感染的鸡只比例以LL株最高,可达30%~40%;AQ最低,仅10%。HE染色结果显示对气管的损伤以XT最强,而肺脏、肝脏等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以LL最严重。免疫酶组化试验也证实LL在内脏组织中的载量要多于XT和AQ。3株菌株均可导致雏鸡的生长抑制和免疫器官损伤,对新城疫灭活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且均以LL的抑制作用最强。实验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2株禽波氏杆菌中,鸡胚分离株LL毒力最强,具有比呼吸道分离株XT和AQ更强的感染雏鸡内脏组织的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禽波氏杆菌毒力因子和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血凝抑制(HI)和鸡胚中和试验(VN)证实,本实验室制备的抗禽流感H9M2单抗11A5和11B2株可特异性地抑制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特性,而与禽流感H5和H7亚型以及其他具有血凝性感染禽类的病毒(如新城疫等)不反应。两株单抗腹水HI效价均达到15Log2。中和试验表明:上述两株单抗均可有效抑制H9N2病毒在SPF鸡胚中的增殖,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测得11A5和11B2株腹水对H9N2禽流感病毒的半数保护量分别为10^-3.35和10^-4.58。该单抗的研制成功对于进一步建立快速鉴别诊断禽流感H9亚型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将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强毒株按不同倍数稀释后,同胚接种10日龄易感鸡胚,接种后72、96 h分别收获病毒液,通过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病毒含量。结果表明:72、96 h收获的病毒液病毒含量差异不明显,均能达到配苗要求,但72h病毒液收量最多。本试验为生产高质量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降低成本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鸭肝炎病毒A66弱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鸡胚致弱的鸭肝炎病毒 ( DH V) A6 6 株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进行细胞培养 ,通过对细胞培养物进行病毒滴度测定、鸡胚中和试验和电镜检查 ,证明了 DHV A6 6 毒株能够在 CEF上增殖。试验还表明 ,犊牛血清对 DH V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 ,还根据细胞培养物病毒滴度测定结果绘制出了病毒在 CEF上的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20.
某种鸡场一群艾维茵父母代种鸡中出现“假性母鸡”,剖检发现输卵管畸形。这批种鸡在17日龄时发生过某传染病。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对病死雏鸡的剖检和开产期病死母鸡的剖检、病料鸡胚感染和传代试验及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结果,鸡胚感染中第3代出现侏儒胚,干扰组的新城疫血凝价均低于20,对照组新城疫血凝价高于40。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雏鸡在3周龄发生的疾病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可以确定该鸡群中不少鸡只出现输卵管畸形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早期感染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