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8):25-27
调查2009—2013年洞庭湖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和水禽场H4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布和流行情况,为该地区H4亚型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各年度均在环洞庭湖区活禽批发市场上分离到H4亚型禽流感病毒,总的分离率为3.14%;水禽场H4亚型禽流感病毒场间阳性率达到8.72%,拭子的H4亚型病毒分离率为1.12%。提示洞庭湖区活禽批发市场和水禽场H4亚型禽流感病毒带毒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环洞庭湖地区家禽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和进化规律,笔者对2011—2015年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的多个活禽市场与散养鸭场分离的31株H3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病毒的HA裂解位点不含连续的碱性氨基酸,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各基因片段进化树显示部分病毒的PA与PB2基因与H5在相同分支,部分病毒的NP、PA、PB1与H7处于相同分支,表明H3可能与H5、H7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发生了复杂的基因交换;散养家禽分离的部分H3亚型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与越南、韩国等周边国家野鸟源的H3、H6、H7、H11等亚型同源性较高,可能有相同的进化来源。进一步将分离的病毒进行全基因比对,可划分出21种不同的病毒基因型。环洞庭湖地区H3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来源复杂,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广西玉林市2020年规模禽场禽流感病毒感染状况,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广西玉林市7个县(市、区)42个规模化禽场采集的1260份禽喉/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了通用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荧光PCR),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H5、H7亚型(双重荧光PCR)和H9亚型(荧光PCR)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在42个规模化禽场中,未检出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在2个鸡场中检出18份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在2个鸡场和4个鸭场中检出115份其他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结果表明:在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三价灭活疫苗强制免疫政策下,广西玉林市规模化禽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风险较小,但仍须加强禽流感的免疫、监测,做好综合防控,以降低禽流感病毒由低致病性重组变异为高致病性的风险。本检测为指导广西玉林市禽流感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湘西自治州规模化鸭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情况和潜在的感染风险,笔者于2008年从湘西自治州各县市采集了规模化鸭场血清标本共480份,采用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对4个免疫了H5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规模化鸭场的不同日龄家鸭进行了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4个规模化鸭场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5.56%(59/90)、67.78%(61/90)、53.33%(48/90)、47.78%(43/90),说明规模化鸭场的H5亚型免疫抗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以对家鸭提供确实的保护;H7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规模化鸭场没有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1株野鸭源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的分子克隆和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8月采自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野鸭咽喉和泄殖腔拭子中监测到并成功分离出1株禽流感病毒。经亚型鉴定确定为H4N6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maliard/ZhaLong/88(H4N6)。携带该病毒的野鸭外观健康,为隐性带毒。对此株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的8个节段进行全序列扩增并测序,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不同来源的H4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了遗传变异关系及此株病毒的潜在致病力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柳州市活禽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分布情况,2015年6月—2019年5月持续在柳州市8个活禽市场采集鸡鸭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样品1 425份(麻花鸡500份、麻鸭925份),通过SPF鸡胚培养,采用HA和HI试验进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阳性样品156份,阳性率为10.95%(156/1 425);分离出6种亚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3、H4、H9、H6、H11和H13,其中H13亚型为广西地区首次报道发现,样品来源于麻鸭;从种属分布和混合感染情况来看,鸭群中6种亚型均有感染,但以H3、H4亚型为主,主要表现为混合感染,而鸡群中只有4种亚型,以H9亚型为主。结果表明,柳州市活禽交易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复杂,尤其是麻鸭,且有新亚型出现,病毒变异重组风险加剧,需要坚持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9月采集不同家禽的泄殖腔拭子共2420个,禽流感阳性样品178个,分离到AIVs毒株83株,总分离率7.36%。所分离到的亚型及各亚型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6、H3、H4、H9、H11、H1、H8。禽流感的分布季节性非常明显,以冬、春为高,各亚型又有其不同分布特点。水禽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重要宿主,尤其是家鸭。到目前为止,作者已经从家鸭中分离到8种HA亚型,依次为H1、H3、H4、H6、H8、H9、H10、H11,7种NA亚型,包括N1、N2、N3、N4、N5、N6、N8。两者之间有18种组合,与野鸭的带毒情况十分相似。家鸭还很最容易发生混合感染,并以H6亚型为主,很多亚型都可与其混合感染,尤其是H3、H9亚型,这为基因重组产生新的亚型及毒力的变异提供了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鸭源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湖北某鸭场采集泄殖腔棉拭子20份,通过传统的禽流感病毒分离方法即鸡胚尿囊腔接种法分离到1株鸭源禽流感病毒(AIV).血清学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为A型流感病毒,经血凝素亚型鉴定为H9型,与禽流感病毒H9亚型标准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HI)价为8 log2,电镜负染拍照后,可清楚观察到典型的流感病毒粒子形态;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流感病毒对鸡表现为较低的致病力.研究表明,水禽,特别是鸭,正日益成为禽流感的高度易感动物,是AIV生态循环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自 1 8 78年意大利鸡暴发A型禽流感之后 ,于1 95 6年捷克斯洛伐克和英国学者首先从鸭中分离到流感病毒 ,此后乌克兰、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南斯拉夫、波兰、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以色列、爱尔兰、中国 (包括香港、台湾和大陆 )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从健康鸭和野鸭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但是 ,均为对鸭无致病力病毒。1 发生情况1 962年英国学者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鸭中分离H4 N6 亚型禽流感病毒株 ;1 972年台湾学者在台北一肉鸭场暴发禽流感中分离鉴定到H8N4 亚型毒株。值得注意 ,1 971年香港学者从鸭分离到 3株禽流感病毒 ,其中 …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H9亚型禽流感流行状况及流行毒株分子遗传进化特征,2013—2018年采集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场鸡群的喉、泄殖腔拭子,进行了 H9 亚型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对H9亚型禽流感检测阳性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选取80株分离株进行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并对其受体结合位点以及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80株分离株中,除2013年分离的1株毒株外,其余79株均属于Y4亚群;虽然这些分离株的裂解位点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特征,但具有致病性增强的风险。因此,加强 H9亚型禽流感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时掌握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最新变异情况,对于我国禽流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实掌握辽宁省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H9)带毒或感染情况,2011~2012年,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省共64个禽场(户)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带毒或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近7成以上的场(户)未进行H9亚型禽流感免疫。在所监测的5例H9亚型禽流感阳性禽群中,除1例免疫情况不明外,其他均未进行免疫,阳性场比率有逐年升高之势,其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湖南省洞庭湖区的变异特点和进化规律,为该地区H6N6亚型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2012年在洞庭湖区分离的H6N6亚型禽流感毒株的HA、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到的5株H6N6亚型禽流感毒株HA裂解位点为PQIETR↓GLF,均没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病毒;5株病毒的HA和NA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有一些差别,这些差别是否会引起其毒力和致病力上的差异还有待研究;从基因遗传进化关系来看,这些毒株与我国汕头、广西分离的毒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2012~2014年,为了调查鄱阳湖地区家禽及野生候鸟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现状,以RT-q PCR试验为检测手段,在鄱阳湖区庐山区、湖口县、星子县等10个县的24个乡镇,共采集样品1 281份。其中,野生候鸟16个品种,样品135份,包括粪拭子102份、组织样本33份;家禽样品1 050份,包括粪拭子684份、喉拭子137份、泄殖腔拭子229份;水样96份。结果表明:共检出禽流感H2亚型病毒核酸阳性3个,H9亚型病毒核酸阳性2个。由此推断:鄱阳湖区家禽及野生候鸟现阶段没有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但存在低致病性禽流感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西边境地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3-2019年在广西边境地区的规模养殖场和活禽市场采集的33 964份家禽棉拭子样品,采用鸡胚接种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并结合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等方法鉴定禽流感病毒的亚型。结果显示,共有3 892份样品分离到LPAIV,2013-2019年的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17.39%、11.23%、13.59%、9.31%、9.09%、9.12%和15.21%,总分离率为11.46%,其中2013年样品的病毒分离率最高。分离到的LPAIV包括H1、H3、H4、H6、H9、H10和H11 7种亚型,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0.14%、4.37%、0.19%、4.06%、2.69%、0.01%和0.003%。其中活禽市场分离到H1、H3、H4、H6、H9、H10和H11 7种亚型流感病毒,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0.19%、5.53%、0.21%、5.29%、3.41%、0.01%和0.004%,总分离率为14.64%;而养殖场分离到H3、H4、H6和H9 4种亚型流感病毒,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1.26%、0.12%、0.79%和0.78%,总分离率为2.95%,养殖场的分离率远低于活禽市场(14.64%)。鸡源样品的病毒分离率为5.77%,水禽样品的病毒分离率为15.10%,环境样品的病毒分离率为21.67%,水禽和环境样品的病毒分离率远高于鸡。结果表明,当前广西边境地区家禽携带多种亚型LPAIV,水禽是高风险禽群,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控;活禽市场污染严重,应进一步加强对活禽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活禽市场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活禽农贸市场禽流感病毒的分布和流行情况,科学制定禽流感的防控措施,于2013年3-11月对广州市91个次的活禽农贸市场进行了禽流感监测,[方法]调查共采集了1064份活禽口咽/泄殖腔棉拭子和环境拭子,并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通用型、H7N9和H9亚型禽流感阳性率分别为46.05%、0.09%和19.83%。其中,鸭棉拭子样品中通用型禽流感阳性率最高,达到了58.14%,其次为鸡棉拭子、鹅棉拭子和环境棉拭子样品,分别为46.28%、42.85%和35.19%;H9亚型禽流感阳性率最高的是鸡源样品,达到了28.88%,其次为鸭棉拭子和环境棉拭子样品,分别为12.56%和5.58%;仅从1份鸡棉拭子样品中检测到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广州地区活禽农贸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禽流感污染情况,需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本地区发生禽流感以及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东江门地区活禽交易市场禽流感隐性带毒情况,自2011年1月至201 3年12月,每月2次到活禽交易市场采集样品,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显示,该地区活禽交易市场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逐年增高,主要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污染.低致病性禽流感隐性带毒现象主要发生在鸽、鹌鹑和鹧鸪等珍禽上.  相似文献   

17.
对2013~2015年从各省养鸡场采集的口腔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初步鉴定出含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样品,对其进行纯化得到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用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进行RT-PCR扩增,分别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4个分离株经鉴定均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对4个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均符合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水禽用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对2010年以后分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将该疫苗免疫3周龄SPF鸭后,21 d采血、分离血清测定HI抗体效价,同时用5株2010年以后分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攻毒后5d采集所有试验鸭喉头和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该疫苗免疫SPF鸭21 d后的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滴度达7.4log2,对5株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攻击均可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并有效阻止病毒排泄.该疫苗的推广使用将对我国水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到2009年9月从扬州活禽市场采集家鸭泄殖腔拭子共1075份,并从中分离鉴定了24株H3亚型禽流感病毒,作者对其中的2株病毒进行了全基因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发现2株病毒均为H3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离病毒各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均与猪源分离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人源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远;除HA基因外,其它所有的基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基因重组,各基因与不同亚型、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的不同毒株发生了,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越边境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广西边境地区主要活禽市场和养殖场的家禽拭子及环境样品,采用病原分离和鉴定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H9亚型AIV整体分离率为3.01%,其中冬春季节(3.47%)高于夏秋两季(1.39%);市场样品的病毒分离率(3.73%)高于养殖场(1.53%);在鸡、鸭、鹅源样品中均能检测到H9亚型AIV,其中鸡源样品的H9亚型AIV分离率最高(7.68%),鹅次之(1.43%)。本研究表明,H9亚型AIV在广西边境地区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对H9亚型AIV进行跟踪监测可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提供重要的流行病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