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养猪》2017,(4)
猪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断乳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试验利用分子检测技术鉴别MUC13基因型,选育具有腹泻抗性基因型群体,在种猪世代选育中培育抗腹泻专门化新品系,从种源上提高新生仔猪及断奶前后仔猪抗腹泻能力,降低新生仔猪及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率,最大限度挖掘并提高猪场断奶仔猪成活率的潜能,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国外引进种猪的使用价值。试验地点为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猪场,试验猪群为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2007年从美国引进的杜洛克种猪。2016年,对美系杜洛克种猪父母本按照2种组合进行选配:1)GG♂×GG♀,从9窝不同父母本选配所生的F1代中,每窝选留符合种用要求仔猪1~2头,共11头,采耳组织样作MUC13基因型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1头均为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G型个体,腹泻有利基因GG型检出率100%(11/11),进一步将F1代按照GG♂×GG♀选配,从1窝F2代仔猪中选出符合种用要求的5头仔猪作为选留后备猪,抗腹泻基因检测结果 5头均为GG型基因个体,说明父母本按照GG♂×GG♀选配方案,其后代可以稳定遗传抗腹泻基因GG型。2)GA♂×GA♀,采用常规选留方法,从1窝杜洛克仔猪中选出符合种用要求的8头作为选留后备猪,抗腹泻基因检测结果 8头均为GA型,未检测出GG、AA型个体。  相似文献   

2.
猪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断乳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而F4ac型是ETEC中的流行性最为广泛的类型,利用分子检测鉴别MUC13基因型,筛选具有腹泻抗性个体是选育抗腹泻种猪的基本方法。试验在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种猪场内进行,试验猪群为美系大约克,且已经检测明确其腹泻相关基因型,根据血统、系谱将不同基因型的种公猪与种母猪进行组合选配,从其不同组合选配的F1代中选留后备种猪,并进行抗腹泻基因检测,选留抗腹泻后代,从而得出抗腹泻后代的最佳选配组合及优秀选配组合。研究结果表明:2窝按照GG♂×GG♀组合选配,其后代符合后备猪预留选条件的16头仔猪中,检出抗腹泻GG型个体16头,GG型个体检出率100%(16/16);3窝按照GA♂×GG♀组合选配,其后代符合后备猪预留选条件的21头仔猪中,检出抗腹泻GG型个体8头,GG型个体检出率38.1%(8/21);3窝按照GA♂×GA♀组合选配,其后代符合后备猪预留选条件的23头仔猪中,检出抗腹泻GG型个体为0头,GG型个体检出率0,说明该组合选配方式其后代抗腹泻基因型GG的检出率极低;因此,选育的最佳组合选配为GG♂×GG♀组合选配,其次为GA♂×GG♀或GG♂×GA♀组合选配。  相似文献   

3.
为在种猪世代选育中加大GG纯合抗性个体的选留比例,建立杜洛克抗性K88(F4)腹泻专门化品系,试验对引进美国SPF杜洛克种猪后代中的43头(其中母猪37头、公猪5头)进行耳朵组织采样,样本送往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进行抗腹泻基因检测;之后将已检测过抗腹泻基因的种猪分为2组,试验组按GG(♀)×GG(♂)、对照组按GG(♂)×GA(♀)进行配种,并进行后代选育研究。结果发现:杜洛克种猪群GG基因型个体比例高达86.05%,仅有5头GA基因型个体和1头AA基因型个体;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试验组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率为2.97%、死亡率为0.99%,30日龄断奶仔猪成活率为97.03%,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猪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断乳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利用分子检测鉴别MUC13基因型,筛选具有腹泻抗性个体是选育抗腹泻猪的基本方法。但是,抗性个体的纯合对其他生产性能是否具有不利影响?为此,我们在两个猪场分别进行了2年的检测、测定,先后检测了杜洛克仔猪525头,其中ETECF4ac抗性纯合个体(GG)437头、易感杂合个体(GA)75头、易感纯合个体(AA)13头;经生产性能测定,发现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为181.25±12.01d、182.59±12.25d、182.81±15.14d,达100kg体重校正背膘分别为11.50±2.11mm、11.77±1.53mm和11.86±2.88mm,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杜洛克仔猪抗腹泻的选育对生长速度和背膘厚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对环江香猪仔猪腹泻抗性/易感的黏附素13基因(MUC13)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单倍型与仔猪腹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试验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对93头环江香猪腹泻仔猪和95头健康对照仔猪进行基因分型,结合DNA测序对HRM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通过SHEsis在线平台确定其单倍型。结果显示,环江香猪MUC13基因的G224A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腹泻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 < 0.05),GG、GA和GG+GA基因型分别与AA基因型相比差异均显著(P < 0.05)。A112G、T170C和G164C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腹泻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 > 0.05),腹泻组与对照组E位点均为野生纯合基因型。单倍型Ⅹ(GTAC)在腹泻组的分布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因此,MUC13基因G224A位点和单倍型Ⅹ(GTAC)与环江香猪仔猪断奶前腹泻相关。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7,(4)
引起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猪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而F4ac型是ETEC中流行性最为广泛的类型。试验在贵州省种畜禽测定中心种猪场内进行,试验猪群为已经选育出的美系大约克抗腹泻专门化新品系,试验目的是对已经培育出的美系大约克抗腹泻专门化新品系,导入加系大约克血缘,避免新品系在闭锁选育中出现近亲衰退。2016年7月引种,9月9日对引进的22头加系大约克种猪采样,送往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对猪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F4ac的受体基因MUC13进行基因型鉴别。结果显示,GG基因型频率为13.64%(3/22)、GA基因型频率68.18%(15/22)、AA基因型频率18.18%(4/22),G基因频率0.477 3、A基因频率0.522 7。在保留引进加系大约克血统需要的前提下,将腹泻抗性基因GG型个体直接选入美系大约克抗腹泻新品系群体,同时,尽可能保留繁殖性能较为优秀的GA、AA基因型个体,与原有的美系抗腹泻种猪按照不同选配组合方案进行配种:GA♂×GG♀、GG♂×GA♀、GG♂×AA♀、AA♂×GG♀,在世代选育中逐渐加大后代腹泻抗性有利基因型GG个体选留力度,将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G型个体选入抗腹泻新品系中,最终实现腹泻抗性有利基因血缘更新,并纯繁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种猪抗腹泻专门化品系,采长白种猪耳组织样品27份,送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进行抗腹泻基因检测,检测结果为: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G型个体比例占40.74%(11/27),G的基因频率为0.67,A的基因频率为0.33。将作过基因检测的种猪按照不同基因型进行选配,分别为对照组(GG×GG)、试验1组(GG×GA)、试验2组(GA×GA),观察、统计、比较不同组合所产仔猪在断奶前的腹泻发生率、腹泻死亡率、断奶成活率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对照组(GG×GG)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率3.08%(2/65),哺乳仔猪腹泻死亡率0(0/65),30日龄断奶仔猪成活率98.46%(64/65),这3个指标均与试验1组、试验2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2)试验1组(GG×GA)后代腹泻发生率20.75%(11/53)与试验2组(GA×GA)后代腹泻发生率40.91%(18/44)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与试验1组的选配公猪是抗腹泻基因型(GG)个体有关;试验1组与试验2组腹泻死亡率差异极显著(P<0.01),断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3)携带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G型比例高的后代,哺乳仔猪腹泻率和腹泻死亡率低,断奶仔猪成活率高,表现出较强的抗腹泻力,在种猪世代选育中,加大GG纯合抗性个体的选留比例,最终可以建立长白种猪抗K88(F4)腹泻专门化品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江苏苏太断奶仔猪FUT1基因M307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所检的49头仔猪中,GG基因型个体16头,AG基因型19头,AA基因型14头。在此基础上,制备上述不同基因型个体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分别与表达F18ab菌毛的野生型大肠杆菌、表达F18ac菌毛含fed操纵子全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和V型系统表面分泌表达F18abFedF亚单位的重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黏附试验和黏附抑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UT1基因M307位点中GG型和AG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能黏附上述3种大肠杆菌,而AA型个体小肠上皮细胞则不能黏附。将上述3种大肠杆菌分别与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F18ac菌毛高免血清及抗F18abFedF亚单位单因子血清作用后,则失去黏附仔猪肠上皮细胞能力。上述结果对苏太猪从体外试验上证明了FUT1基因M307位点多态性与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仔猪腹泻和水肿病主要是由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的特定抗原F18的不同血清型引起的。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可作为F18介导的黏附呈敏感性或抗性遗传性状的一个候选基因。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FUT1基因多态性,并检测其在5个猪群体:杜洛克猪(77头)、长白猪(47头)、大白猪(144头)、申农猪(72头)、梅山猪(69头)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结果表明,FUT1基因在杜洛克猪、大白猪、申农猪群体内检测出AA、AG和GG3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为AA(0.16)、AG(0.40)、GG(0.44);在大白猪群体内基因型频率为AA(0.03)、AG(0.40)、GG(0.57);在申农猪群体内基因型频率为AA(0.01)、AG(0.25)、GG(0.74);在长白猪群体内只检测出AG(0.21)和GG(0.79),没有AA抗病型;在梅山猪群体中检测的所有样品为GG型。  相似文献   

10.
为确诊广西一存栏1000头母猪的某规模养猪场2耀3日龄仔猪临床持续表现严重拉稀症状的病因,研究对拉稀仔猪进行了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对拉稀仔猪的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进行PCR/RT-PCR方法检测可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疫病病毒(如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以及常见肠道腹泻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丁型冠状病毒)。结果在2窝拉稀仔猪肠系膜淋巴结中均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S.s2),同时在拉稀仔猪肠道中均检测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而其它病原检测均为阴性,表明S.s2和PEDV混合感染可能是引起本次仔猪拉稀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松辽黑猪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32头松辽黑猪作为研究对象,以与猪繁殖性状相关的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HRM分析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松辽黑猪RBP4基因部分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RBP4基因SNP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松辽黑猪RBP4基因第3、5外显子上各存在1个SNP位点,分别命名为为G45A和C170T,其中在G45A位点检测到GG、GA和AA 3种基因型,在C170T位点检测到CC和CT 2种基因型。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及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RBP4基因G45A位点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分布较为均匀,遗传变异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C170T位点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分布不均匀,遗传变异程度较低,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RBP4基因G45A位点上,3种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均表现为:GG > GA > AA,其中GG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仔猪3周龄重显著低于G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仔猪断奶重显著低于GA及AA基因型(P<0.05);各基因型在仔猪初生重及母猪乳头数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C170T位点上,不同基因型松辽黑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RBP4基因G45A位点对松辽黑猪产仔数具有显著影响,但该位点是否可作为松辽黑猪产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有待进一步研究;RBP4基因C170T位点可能不是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相关的突变位点,在后期工作中需扩大群体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松辽黑猪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32头松辽黑猪作为研究对象,以与猪繁殖性状相关的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HRM分析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松辽黑猪RBP4基因部分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RBP4基因SNP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松辽黑猪RBP4基因第3、5外显子上各存在1个SNP位点,分别命名为为G45A和C170T,其中在G45A位点检测到GG、GA和AA 3种基因型,在C170T位点检测到CC和CT 2种基因型。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及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RBP4基因G45A位点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分布较为均匀,遗传变异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C170T位点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分布不均匀,遗传变异程度较低,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RBP4基因G45A位点上,3种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均表现为:GGGAAA,其中GG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仔猪3周龄重显著低于G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仔猪断奶重显著低于GA及AA基因型(P0.05);各基因型在仔猪初生重及母猪乳头数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C170T位点上,不同基因型松辽黑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RBP4基因G45A位点对松辽黑猪产仔数具有显著影响,但该位点是否可作为松辽黑猪产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有待进一步研究;RBP4基因C170T位点可能不是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相关的突变位点,在后期工作中需扩大群体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co88I-RFLP方法检测PTP-1B基因第7内含子序列存在G/A突变的多态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和长白猪种为单一的A等位基因,而梅山猪种以杂合子GA基因型为主,对213头"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进行性状关联分析,该位点与猪板油质量、内脂率、胸腰椎间背膘厚等脂肪沉积性状显著相关(P<0.05),且杂合子GA基因型个体的板油质量和内酯率都最低(GA基因型个体相似文献   

14.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被认为是重要的泌乳性状候选基因。研究牦牛GHR基因SNP多态性是下一步开展牦牛乳用性能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重要基础。本试验对牦牛GHR基因exon 10-1片段进行了SNP检测,结果表明:牦牛GHR基因exon 10-1含SNP多态位点3个,第267位G,形成GG和AG两种基因型,第336位T,形成TT和GT两种基因型,第650位A,形成AA和AC两种基因型,所有样本形成四种基因型GG/GT/AA、GG/TT/AC、GG/TT/AA、AG/TT/AA,其中GG/TT/AA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辅助育种的分子标记,提高绒山羊产羔数,本实验在山西省某绒山羊养殖场分别选取20只经产双羔母羊和单羔母羊,检测多胎性能候选基因GDF9、BMP15、FSHβ和GnRHR所有编码区SNPs位点;选取有差异的基因位点在171只经产母羊(90只双羔母羊和81只单羔母羊)中进行SNPs位点检测,统计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期望杂合度(He),并与母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现17个SNPs位点,仅GDF9基因A959C位点和BMP15基因G735A位点在单、双羔母羊间有差异。SNaPshot检测表明GDF9基因A959C位点有AA、AC、CC 3种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AA为优势基因型,含CC、AC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BMP15基因G735A位点共检测到GG、AG、AA 3种基因型,G为优势等位基因,GG为优势基因型;含AA、AG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GG型。本研究结果表明GDF9基因A959C位点C等位基因和BMP15基因G735A位点A等位基因与晋岚绒山羊高产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分子标记对晋岚绒山羊进行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实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多态性对深县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PCR-RFLP技术结合混合池一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多态性,并与71头深县猪的繁殖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RLR基因外显子8有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394G和A44G位点。A394G位点上存在AA、AG和GG 3种基因型,其中AG基因型个体的初生窝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A44G位点上存在AA、AG和GG3种基因型,其中AG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各位点皆为错义突变,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因此,PRLR基因多态性与深县猪的繁殖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深县猪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正>某小型养猪场饲养57头育肥猪,4头怀孕母猪,2头哺乳母猪。其中一头哺乳母猪产仔12头,仔猪15日龄;另一头产仔11头,仔猪12日龄。2014年1月3日,育肥猪群出现不食、腹泻等现象,随后病猪排水样稀粪,全群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止痢药物进行治疗,1月13日全群腹泻停止,采食恢复。1月16日2窝共33头哺乳仔猪出现腹泻。期间所有母猪无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索猪增食欲素(Orexin)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梅花星猪各品系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猪的高产选育提供一种新的分子标记,进而提高养殖场实际生产经济效益。使用PCR-RFLP方法对安系、梅系和蕲系共59头猪Orexin基因的第G516A位点进行了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等重要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猪Orexin基因第G516A位点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在3个品系里均属于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Orexin基因GG、GA基因型对梅花星猪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说明Orexin基因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FABP4基因在延边黄牛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深入探讨FABP4基因在肌内脂肪沉积中的作用以及该基因是否可以作为延边黄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延边黄牛不同组织FABP4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同时运用直接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FABP4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延边黄牛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BP4基因在延边黄牛肾脏、肺脏、心脏、脾脏、肝脏、后腿肌及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其中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肾脏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脾脏、后腿肌、肺脏、肝脏、肾脏组织(P0.01)。背最长肌中FABP4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994。后腿肌组织中FABP4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52。在FABP4基因中存在呈现中度多态的g.3691 GA位点,该位点GG基因型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GA和AA基因型,GA基因型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AA基因型,GG和AA基因型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A基因型。研究结果提示,FABP4基因参与延边黄牛肌内脂肪沉积调控,可以作为延边黄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我市某猪场因给哺乳仔猪注射伪狂犬病灭活苗,引起全窝仔猪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经过及时抢救,死亡4头,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今年6月23日下午,该厂技术员为十窝共105头健壮哺乳仔猪进行伪狂犬免疫,仔猪20日龄体重约为5~6千克。所用疫苗是华中农大生产的“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浓缩灭活疫苗”(批号010526),按说明用量每头仔猪肌肉注射1.5毫升,10窝仔猪注射的疫苗均为同一批次。注射后约10分钟,其中3窝仔猪共31头仔猪全部发生过敏反应,经过及时救治,除4头严重的仔猪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