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志勇 《养猪》2012,(2):12-14
低蛋白质饲粮具有节省成本、降低氮污染等经济优势和环境优势。利用猪的理想蛋白质比例、采用可消化氨基酸和净能系统等技术配制以玉米和豆粕为主要原料的猪饲粮,可以不对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做最低限制。这样配制的猪饲粮其粗蛋白质水平较低,而饲养效果与限制最低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相同。研究表明,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2~4个百分点)能使氮的排出量显著减少,且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肠道不仅是动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和内分泌器官。饲粮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可以通过对胃肠道激素、微生物菌群和相关基因的调控来影响猪的肠道健康,而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可有效缓解断奶仔猪腹泻,对肠道健康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猪肠道屏障、消化吸收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与纤维来源对生长猪盲肠液消化酶活性及水解能力的影响,为生长猪大肠消化液的模拟提供参考。试验1考察饲粮的蛋白质水平(饲粮1和饲粮2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03%和13.96%)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12头在盲肠安装瘘管的生长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5 d,正试期10 d。试验2在试验1结束并经过10 d恢复期后考察饲粮的纤维来源(饲粮3:玉米-大豆皮饲粮;饲粮4:玉米-小麦麸饲粮)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1。试验3在试验1和试验2获得猪盲肠食糜的基础上考察盲肠液的来源与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的影响。采用4×8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盲肠液来源设4个处理,分别为试验猪饲喂饲粮1、饲粮2、饲粮3和饲粮4后收集的盲肠液;底物为8个处理,包括饲粮1~4、2个玉米-豆粕饲粮(饲粮5和6)和饲喂饲粮5和6后获得的回肠冻干食糜。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饲粮(饲粮1)与低蛋白质饲粮(饲粮2)相比显著降低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盲肠液p 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纤维来源对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 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盲肠液来源和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且两者对还原糖释放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盲肠液中水解酶活性高,饲粮纤维含量低,则盲肠液体外消化后还原糖释放量多。盲肠液中木聚糖酶、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饲粮的消化能力,而木聚糖酶与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回肠末端食糜的消化能力。由此表明,饲粮营养水平虽然对生长猪盲肠液中6种水解酶活性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多种水解酶微小的差异叠加后引起了水解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程鹏辉  廖新俤 《养猪》2007,(1):9-11
粪臭素是猪肉产生异臭味的主要物质,严重危害养猪生产。为了降低粪臭素的危害,添加饲粮纤维是一项积极可行的措施。本文综述了粪臭素的来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改善粪臭素对养猪生产不利影响的措施以及饲粮纤维对猪体内粪臭素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饲粮纤维降低粪臭素水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严竞天  陆信国 《饲料工业》1997,18(10):15-16
全植物性饲粮饲养生长肥育猪的报告宁波市饲料工业公司严竞天陆信国生长肥育猪的消化吸收系统已趋完善,应给予既能促进肉猪生长,饲料报酬高,总体经济效益又好的饲粮。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以合理利用植物性蛋白质来源,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生长肥育猪进行全植物性饲料饲...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4种饲粮条件下生长猪空肠液组成的差异,探讨一般生产条件下,饲粮蛋白质来源与水平对生长猪空肠液组成的影响.试验采朋4×4拉丁方设计,从8头体内安装空肠T型瘘管的荷术猪中挑选健康、体重接近的试验猪4头,试验猪分期、分号分别饲喂4种试验饲粮,即玉米-豆粕型饲粮、玉米-豆粕低蛋白质饲粮、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饲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低蛋白质饲粮.每期试验为15 d,其中预试期为10 d,在试验期第11天、第13天和第15天每天的09:30、13:30和17:30采集食糜样品1 h.通过低温离心收集食糜上清液,分装后-70℃保存,待测酶活和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在正常蛋白质水平与低蛋白质水平条件下,饲粮的蛋白质来源对生长猪空肠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Na+、K+、Cl-、Ca2+、Mg2+浓度与pH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空肠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Na+、K+、Cl-、Ca2+、Mg2+浓度与pH也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表明,生长猪空肠液的组成对饲粮蛋白质来源与水平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亮氨酸对育肥猪氮平衡的影响,以确定低蛋白质饲粮中亮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10头初始体重为(70.7±3.1)kg的健康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采用5×5拉丁方设计,饲喂5种试验饲粮,包括1个正常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4.5%)和4个添加不同水平(0、0.4%、0.8%和1.2%)亮氨酸的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0%)。整个试验期为50d,共分为5期,每期10d,前5天为预试期,后5天为收集期。采用全收集粪尿法测定育肥猪的氮平衡指标。结果显示:饲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导致育肥猪的氮摄入量显著降低(P<0.05),继而氮排出量和氮沉积量也显著降低(P<0.05),但4个低蛋白质饲粮组的氮沉积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质饲粮组(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4%的亮氨酸时,氮排出量最低,氮沉积量最高;而当亮氨酸添加水平高于0.4%时,氮沉积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随着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有下降的趋势。综合以上结果得出,育肥猪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0.0%)中亮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蛋白质和能量是猪只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在能量进食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体蛋白质合成的速度和效率直接取决于饲粮所含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饲粮蛋白质的质量高,氨基酸平衡,对提高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瘦肉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配合饲料中一定的能量含量情况下与其相应的一定蛋白质含量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得必需氨基酸达到基本平衡,对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有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20~35 kg淮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8头遗传背景相似、初始体重约20 kg的淮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淮猪,公母各半。3个试验组等能量水平下(12.78 MJ/kg)分别饲喂低(14.53%)、中(15.55%)、高(16.62%)3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猪体重达35 kg左右结束试验。饲养试验共49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日采食量,中等蛋白质组分别比低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高8.55%和5.77%;日增重,低蛋白质组和中等蛋白质组相同,均比高蛋白质组高9.09%;料重比,低蛋白质组分别比中等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低4.19%和8.63%。血清尿素氮含量,低蛋白质组分别比中等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低16.25%(P〈0.05)和11.96%(P〉0.05),说明低蛋白质组猪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高于中等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中等蛋白质组血清中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略低于其它试验组,而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略高于其它试验组;低、中、高蛋白质组血清中白蛋白含量依次递减。本试验结果表明,20~35 kg淮猪饲粮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4.53%。  相似文献   

10.
赖氨酸作为猪饲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也是构建理想蛋白质模型的关键。赖氨酸能够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机体免疫、肠道健康、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赖氨酸缺乏或者过量都会对猪各方面产生影响。所以,探究饲粮中赖氨酸添加水平及赖氨酸需要量对猪的生产性能及各项指标的影响极为重要。作者基于国内外近年来对猪赖氨酸相关的研究发现,饲粮赖氨酸水平比推荐量低15%时会诱导炎症。而适量的赖氨酸可增强猪的细胞免疫,进而影响猪肠道健康,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强细胞活力,提高猪的养分消化率,并可通过调控卫星细胞促进骨骼肌合成;作者同时总结了仔猪、育肥猪、公猪、母猪以及低蛋白质饲粮条件下赖氨酸的需要量,以期为赖氨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面对人畜争粮矛盾的突出,猪对日粮纤维利用的研究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集中在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行为等方面。论文综述了各国利用地方猪种和外来猪种开展利用纤维的差异及差异的潜在机制,以及围绕猪生理阶段、品种、纤维来源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为进一步开展外来猪种充分利用日粮纤维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饲料工业》2017,(16):45-48
试验旨在研究基于理想氨基酸模型,精准营养下低排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骨骼特性及氮平衡的影响,为指导低排饲粮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约20 kg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72头,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低排饲粮,试验期36 d。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低排饲粮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低排饲粮对生长猪的骨骼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低排饲料显著降低总氮摄入量、粪氮、尿氮和总氮排放量(P<0.05),显著提高氮沉积率和氮消化率(P<0.05)。在氨基酸平衡条件下,低排饲料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骨骼发育无显著影响,但能够降低氮排放,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日粮纤维来源对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不同来源的日粮纤维(DF)对生长猪养分和总能(GE)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及后肠发酵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有重复的4×3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包括4种试验饲粮和3个饲养周期,每个周期12 d。这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甜菜粕饲粮、麦麸饲粮和燕麦麸饲粮(3种纤维饲粮分别以20%的甜菜粕、麦麸、燕麦麸替代基础饲粮)。选择8头在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初始体重(19.0±1.8)kg],分别在3个饲养周期交替饲喂4种试验饲粮。结果表明:生长猪饲粮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GE、粗灰分(ash)和碳水化合物(CHO)的ATTD、AID及后肠发酵率均受DF来源的显著影响(P0.05)。甜菜粕、麦麸和燕麦麸饲粮组DM、GE和CHO的ATTD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P0.05),甜菜粕饲粮组CP的ATTD显著低于其他3种饲粮组(P0.05)。饲粮组DM、GE、ash和CHO的AID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基础饲粮燕麦麸、麦麸饲粮甜菜粕饲粮。甜菜粕与燕麦麸饲粮组CP的AID显著低于其他2种饲粮组(P0.05)。可溶性日粮纤维(SDF)含量最高的甜菜粕饲粮,其组DM、GE、ash与CHO的后肠发酵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饲粮组(P0.05)。甜菜粕饲粮组DM、GE与CHO的后肠消化率分别比基础饲粮组的高12.4%、7.81%和12.6%(P0.05)。综上所述,DF来源(麦麸、燕麦麸或甜菜粕)会显著改变生长猪饲粮GE和养分消化率,而富含SDF的甜菜粕可显著提高饲粮各养分在后肠的发酵率。  相似文献   

14.
东北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曾以耐粗饲,繁殖力高,抗逆性强,杂交效果好而著称。近年来,我们以农户饲养东北民猪母猪日粮添加青粗饲料为条件,对东北民猪的耐粗饲和生产性能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5.
张桂杰  鲁宁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2):2326-2334
本文旨在研究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肌肉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初始体重为(17.02±1.40)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16头,随机分为正常蛋白质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8%,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0.93%)和低蛋白质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4%,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1.03%)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共39 d。在试验结束当天对生长猪进行称重、结料和采血,并屠宰所有生长猪用于测定胴体品质、肌肉品质、肠道形态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正常蛋白质饲粮相比,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背最长肌的亮度值(P<0.01)和黄度值(P<0.05);对小肠各肠段的绒毛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值的趋势(P=0.09);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蛋白质饲粮相比,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1.03%的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能够维持生长猪正常生长性能,并有改善肠道健康状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69.3±3.6)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125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5个组分别为:高蛋白质饲粮组(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4%)、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以及3个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不平衡饲粮组(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的基础上分别将含硫氨基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降低10%)。所有饲粮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均设置为0.7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中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与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67、0.60和0.20。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相比,高蛋白质饲粮组肥育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有下降趋势(P=0.05),低蛋白质-低色氨酸饲粮组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下降(P0.05),低蛋白质-低苏氨酸饲粮组和低蛋白质-低含硫氨基酸饲粮组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的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分别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对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猪营养团队(Mike Tokach,Joel DeRouchey等人)在堪萨斯州立大学养猪经济会议提出:由于谷物成本的升高,低能量、高纤维饲粮的应用将持续增加.最近几年来,由于原料价格的快速增长,养猪生产者都在尝试探索出几种可替代原料和替代配方,以降低饲料成本.对于生产者,一种可行的策略就是降低饲粮中能量含量,去除饲粮中的油脂或使用能量低的原料.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安全主要压力在饲料粮,破解粮食安全的重要潜力也在饲料粮。饲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矛盾日益加剧。开发非粮饲料资源和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是缓解我国粮食安全矛盾的重大战略需求。自1864年Henneberg与Stohmann首倡的概略成分分析方法以来,饲料养分的测试方法已沿用一个半世纪,基本保持原体系未变。而针对饲料原料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分析方法和分析层次从Weende proximate粗纤维(概略养分分析)——van Soest洗涤纤维(范式洗涤纤维法)——总饲粮纤维法不断地演进。饲粮纤维黏性、溶解性和持水力等理化特性限制了本身以及饲粮中其它养分被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和利用,其抗营养作用受到饲粮结构、畜禽品种、生理阶段、环境条件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同时饲粮纤维的分解产物具有重要的营养健康功能。因此,剖析饲粮碳水化合物组分和解析饲粮纤维对养分消化、吸收、利用规律至关重要。本文从饲粮纤维的定义和内涵入手,剖析饲粮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分析方法和层次的演进,分析饲粮纤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抗营养机制,总结饲粮纤维在猪消化道利用特点,其中侧重分析了饲粮纤维水平和类型对猪饲粮能量、蛋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谷氨酸(Glu)对育肥猪蛋白质利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1为氮平衡试验,选取6头体重为(54.2±1.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采用3×3有重复拉丁方设计,分为3期,每期7 d。设计3种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的饲粮,分别为14.0%CP(对照组)、12.5%CP+Glu和11.0%CP+Glu。试验2为饲养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取30头体重为(57.4±0.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饲粮同试验1,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u可显著降低育肥猪的总氮摄入量、尿氮和总氮排放量(P0.05);11.0%CP+Glu组的氮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u对育肥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降低CP摄入量和日均CP摄入量/平均日增重(P0.05)。3)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u可显著降低育肥猪的血浆葡萄糖、尿素氮和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4)11.0%CP+Glu组育肥猪的空肠黏膜葡萄糖和丙酮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1.0%CP+Glu和12.5%CP+Glu组空肠黏膜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u可降低育肥猪的尿氮和总氮排放量,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对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与纤维来源对生长猪盲肠液消化酶活性及水解能力的影响,为生长猪大肠消化液的模拟提供参考。试验1考察饲粮的蛋白质水平(饲粮1和饲粮2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03%和13.96%)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12头在盲肠安装瘘管的生长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5 d,正试期10 d。试验2在试验1结束并经过10 d恢复期后考察饲粮的纤维来源(饲粮3:玉米-大豆皮饲粮;饲粮4:玉米-小麦麸饲粮)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1。试验3在试验1和试验2获得猪盲肠食糜的基础上考察盲肠液的来源与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的影响。采用4×8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盲肠液来源设4个处理,分别为试验猪饲喂饲粮1、饲粮2、饲粮3和饲粮4后收集的盲肠液;底物为8个处理,包括饲粮1~4、2个玉米-豆粕饲粮(饲粮5和6)和饲喂饲粮5和6后获得的回肠冻干食糜。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饲粮(饲粮1)与低蛋白质饲粮(饲粮2)相比显著降低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盲肠液p 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纤维来源对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 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盲肠液来源和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且两者对还原糖释放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盲肠液中水解酶活性高,饲粮纤维含量低,则盲肠液体外消化后还原糖释放量多。盲肠液中木聚糖酶、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饲粮的消化能力,而木聚糖酶与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回肠末端食糜的消化能力。由此表明,饲粮营养水平虽然对生长猪盲肠液中6种水解酶活性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多种水解酶微小的差异叠加后引起了水解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