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布拖县光叶紫花苕丰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不同海拔、不同种植方式、灌水、施肥对光叶紫花苕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种植区域为海拔2200m,每667m~2产鲜草可达3200 kg;最佳种植方式为净作,每667m~2产鲜草3528.42 kg;灌水、施肥对光叶紫花苕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选择不同产区烟地轮作种植光叶紫花苕进行现场测定、调查访问,资料分析得出平均每667m2产鲜草2848.61kg,产值518.45元,每667m2干烟叶增产7%,投入产出比约为4:6,表明烟地冬闲期轮作光叶紫花苕种植模式可行,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高寒牧区采用免耕种植方式,对4个一年生牧草和6个多年生牧草组成的11个组合,在接近生产实际的条件下进行组合筛选试验,并以产草量、每667m2粗蛋白质生产量和投入、产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草种按每667 m2用种量组合为燕麦10 kg+多花黑麦草0.5 kg+箭筈豌豆3 kg、燕麦7.5 kg+多花黑麦草1 kg+光叶紫花苕3 kg为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免耕种植的一年生牧草较优组合;"川草2号"老芒麦2 kg+虉草0.2kg为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免耕种植的多年生牧草较优组合.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种禾本科牧草(一年生黑麦草和燕麦)分别与2种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鲜草产量为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的总鲜草产量最高,达281 685.50kg/hm2;分蘖数或分枝数及死亡率、茎叶比和干鲜比,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均优于其他3个组合;4种牧草组合的最优混播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适宜作为黔南地区刈割型牧草地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高寒牧区采用免耕种植方式,对4个一年生牧草和6个多年生牧草组成的11个组合,在接近生产实际的条件下进行组合筛选试验,并以产草量、每667m2粗蛋白质生产量和投入、产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草种按每667m2用种量组合为:燕麦10kg+多花黑麦草0.5kg+箭筈豌豆3kg、燕麦7.5kg+多花黑麦草1kg+光叶紫花苕3kg为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免耕种植的一年生牧草较优组合;“川草2号”老芒麦2kg+虉草0.2kg为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免耕种植的多年生牧草较优组合。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闲田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贵州大学实验基地,利用冬闲田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科牧70、光叶紫花苕、一年生黑麦草、燕麦草的鲜草产量、干物质以及干物质中的营养成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牧草鲜草产量和干物质明显增加;总干物质中营养成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一年生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燕麦、冬牧70。综合各处理结果,在四种牧草中,最适宜贵州冬闲田种植的是一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7.
添加剂和水分对光叶紫花苕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种含水量(鲜草、晾晒3 h)的光叶紫花苕,分别添加对照(CK)、3和6 L/t的甲酸铵(ATlo和AThi)、1.0×105 cfu/g鲜草的乳酸菌、以及添加3和6 L/t由苯甲酸钠、丙酸钠、亚硝酸钠和六亚甲基四胺组成的混合抗菌剂(AMlo和AMhi)。结果表明,添加剂对光叶紫花苕的青贮发酵品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各种添加剂均不同程度的提升了光叶紫花苕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除pH值外,含水量对光叶紫花苕青贮发酵品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低水分的牧草发酵品质优于高水分的牧草;添加剂和含水量对青贮发酵品质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综合各项指标,在高水分牧草中以添加6 L/t AT和3 L/t AM后牧草的发酵品质最好;在低含水量的牧草中,各种添加剂间效果相近,但均优于对照。结果表明,降低光叶紫花苕的含水量并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可调制优质青贮。  相似文献   

8.
针对凉山光叶紫花苕再生能力强的特点,研究了在西昌安宁河流域不同刈割次数对凉山光叶紫花苕生长状况、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播后80~100 d可刈割利用鲜草一次,开春可刈割利用2次,也可直接利用其产种,但不宜再刈割.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南亚热带盈江地区冬闲田利用率,本试验重点探讨磷、钾和石灰不同施量组合以及两种耕作措施对云南本土优良冬季牧草云光早光叶紫花苕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对供试牧草有明显的线性增产效果(P〈0.05),特别是在施定量钾和石灰基础上,增施磷肥可以提高光叶紫花苕的干物质产量达9.35%。22.85%;种植光叶紫花苕时,全耕措施获得干物质产量和叶量百分率比免耕的分别提高28.22%(P〈0.01)和高14.2个百分点(P〈0.01)。在盈江及其类似区域的冬闲田种植光叶紫花苕时,必须采用全耕措施和施用钙镁磷肥600kg/hm^2和硫酸钾200kg/hm^2,以保证光叶紫花苕高产和维持土壤肥力,进而稳定下一季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刈割次数对光叶紫花苕产草量和产种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凉山光叶紫花苕再生能力强的特点,研究了在西昌安宁河流域不同刈割次数对凉山光叶紫花苕生长状况、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播后80-100d可刈割利用鲜草一次,开春可刈割利用2次,也可直接利用其产种,但不宜再刈割。  相似文献   

11.
在凉山州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主要种植区,设置早播、中播和晚播3个播期,轮作、混播和单播3种植模式以及不刈割和刈割1~5次等农业措施,研究其对光叶紫花苕白粉病(Leveillula leguminosarum)、斑枯病(Fusarium equiseti)和叶斑病(Septoria medicaginis)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与不同的农业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适宜的延迟播期、增加刈割强度、混播可降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中播的光叶紫花苕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较早播的分别降低了15.4%、43.5%和50.5%。光叶紫花苕刈割3次以上,各病害发病率降低至10%以下,甚至不发病。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光叶紫花苕与黑麦草混播的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8.2%、41.9%和25.6%;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轮作使光叶紫花苕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3.8%~30.6%和6.8%~19.7%,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7.2~20.3和6.2~9.3,但对白粉病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在金华地区酸性红壤土上对紫花苜蓿进行不同施肥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80 kg复合肥,生长速度最快,在各阶段植株最高,鲜草产量也最高,与不施肥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从综合指标来看,每667 m2施用40 kg复合肥、600 kg有机肥,其株高、鲜草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且第2年的长势较好,可作为进一步试验或实际应用的施肥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4个点3个组的对比试验结果为:海拔400m以下A组年平均产鲁梅克斯鲜草128814.3kg/hm~2,B组均产107308.5kg/hm~2;海拔600~700m的A组年平均产鲁梅克斯121310.6kg/hm~2,B组年平均产107558.6kg/hm~2;海拔400~500m的C组年均产125312.6kg/hm~2。鲁梅克斯第1年种植均是3次测产,牧草生长良好。其产草量均高于我区其他牧草产量。该牧草引种栽培试验成功,将为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大面积推广种植,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畜禽饲料,推动畜牧业的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牧草是多数畜禽的主要“粮食”,并能绿化、美化环境。在农耕地种草还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开发饲料资源是发展现代高效养殖业的有效方法之一。充分发挥种草的优势提高其综合效益,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种植方式多样化发挥不同牧草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法种植牧草。1.1牧草与农作物、经济作物轮作如玉米、马铃薯与光叶紫花苕轮作,当玉米、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光叶紫花苕可充分利用高寒、二半山区只种植一季农作物的空闲;烟叶与光叶紫花苕轮作,烟叶在9月份收获后,正是光叶紫花苕最佳播种时期。以上种植方法既解决了当地草食畜禽冬春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四川省攀枝花市二半山区肉牛养殖现状及饲草资源利用情况,引进3个青贮玉米品种和4个黑麦草品种,开展"青贮玉米+黑麦草"轮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的4个黑麦草品种中,"绿岛"的鲜草产量和种植效益均最高,分别为12 973.2 kg/667 m~2和5 189.3元/667 m~2;在参试的3个青贮玉米品种中,"YR12"的鲜草产量和种植效益均最高,分别为8 967.4 kg/667 m~2和3 587.0元/667 m~2元;筛选出的最佳轮作品种组合是"绿岛+YR12",年产鲜草21 940.6 kg/667 m~2,其次是"特高+YR12",年产鲜草20 762.2 kg/667 m~2。在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海拔1 400~1 600 m区域内推广"青贮玉米+黑麦草"轮作模式,可大幅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牧草产量,显著提高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12月下旬刈割后萌发再生进入产种期的盛世紫花苜蓿的灌水处理观察测定,得出从刈割到开花产种生育期为141d;灌水组每667m2产种量15.41kg,千粒重2.2107g,比不灌水组分别提高115.83%、10.26%;灌水组每667m2干物质产量为275.69kg,比不灌水组提高61.38%,灌水对植株性状生长发育更有利,表明每周灌水1次(0.07t/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华地区酸性红壤土上对紫花苜蓿进行不同施肥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z施用80 kg复合肥,生长速度最快,在各阶段植株最高,鲜草产量也最高,与不施肥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从综合指标来看,每667 m2施用40kg复合肥、600 kg有机肥,其株高、鲜草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且第2年的长势较好,可作为进一步试验或实际应用的施肥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在四川甘孜州13个县开展了优良牧草--高丹草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高丹草在海拔3 000 m以下的农区适宜生长,每667m2最高鲜草产量可达4 334 kg;在海拔3 000~3 500 m半农半牧区生长势差;在海拔3 500~4 000 m地区生长势更差;而在海拔4 000 m以上则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苕子的种类很多,有光叶紫花苕,毛叶紫花苕子和紫花苕.俗名叫兰花草、苕草、野豌豆等,属豆科作物.光叶紫花苕是深受群众欢迎的绿肥作物,又是很好的饲料作物和重要的蜜源植物.仅曲靖地区,近年来光叶紫花苕的种植面积约有七十万亩左右,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黔中金荞麦在贵州不同海拔地区的生长生产性能,2016—2019年选择贵州省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气候环境的贵阳市、关岭县、威宁县、松桃县4个点进行种植试验,观测物候期、抗逆性和草产量.结果:黔中金荞麦在各试验点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平均鲜草产量7455 kg/667 m2,比野生金荞麦(6185 kg/667 m2)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