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陡河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在上游、中游和下游各设1个监测点。结果表明,该水库共有浮游植物6门、75属、118种,以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多,占总数的33.90%;其次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30.51%。浮游植物年均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1×105个/L和3.99mg/L,藻类个体密度春季最高。同时利用指示生物、细胞密度、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指数及浮游植物多度和频度方法评价其水质。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来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以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01~3.01,水质为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综合结果显示,陡河水库为中-富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分4次对余姚四明湖水库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及渔产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四明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共计8门、47种(属),其中以绿藻为最优势类群,占总密度的36.2%;浮游动物共计3大类、30种,其中原生动占40%;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10.20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2.36mg/L。从水体理化指标数据来看,四明湖水库水质属于II~IV类;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来看,水库属于富营养水平;根据相关公式估算四明湖水库的鱼产潜力为20  相似文献   

3.
四明湖水库浮游生物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分4次对余姚四明湖水库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及渔产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四明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共计8门、47种(属),其中以绿藻为最优势类群,占总密度的36.2%;浮游动物共计3大类、30种,其中原生动占40%;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10.20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2.36mg/L。从水体理化指标数据来看,四明湖水库水质属于II~IV类;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来看,水库属于富营养水平;根据相关公式估算四明湖水库的鱼产潜力为2076kg/hm2。  相似文献   

4.
西津水库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对西津水库米埠坑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两个年度共8次调查。第一年度发现浮游植物6门53属,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35.18×10^4ind·L^-1,生物量为1.07mg·L^-1。第二年度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7属,年平均数量为19.77×10^4ind·L^-1,生物量为1.22mg·L^-1。各站住的数量和生物量显示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处于贫营养向中营养转化阶段。而Shannon—Veaner指数表明:第一年度春季2#、3#站位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其他均为中营养化水平。结合综合营养指数进行评价,证明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处于中营养水平,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海水库浮游植物调查及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和掌握金海水库水质状况,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对金海水库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逐月监测。采样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33属45种,其中绿藻门最多,15属24种;硅藻门次之,8属11种;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金藻门分别鉴定出4属4种、2属2种、2属2种、1属1种、1属1种。金海水库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20.1×104~335×104个/L,夏季最多,春季最少。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主要受水温以及总磷浓度影响。优势度分析表明,金海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有小球藻、肥壮蹄形藻、中型脆杆藻、微小色球藻等31种。金海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变化在1.29~3.52和0.38~0.82。金海水库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整体上以绿藻-硅藻型为主。金海水库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津库区米埠坑水库网箱养殖区进行了秋季枯水期水质监测分析,米埠坑水库网篇养殖区溶氧偏低,总氮含量超标。氮磷比极高,磷缺乏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现有养殖容量已超过枯水期水体负荷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天津北大港湿地保护区浮游植物现状,于2017年春季(5月、6月)、秋季(9月、10月)分四次对保护区内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对该地区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取得了一定的了解。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75属,其中最多的是硅藻门,共20属,所占比例也最多,为25.97%;绿藻门19属,所占百分比次之,为24.68%;蓝藻门有12属,占比为15.58%,甲藻门有9属,占比为11.69%;裸藻门有1属,占6.49%;金藻门、黄藻门种类数很少,各4属,各占5.19%;隐藻门只有1属,占1.30%。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区间在1.30~1.47之间,故大港湿地保护区水质总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红水河流域梯级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红水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2009年夏季(6-7月)对其干流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6座梯级水库及主要支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5属、84种,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其中硅藻51种,占60.71%;绿藻17种,占20.24%;蓝藻门10种,占11.90%;甲藻门、金藻门、红藻门各2种,分别占2.38%。优势度分析表明,龙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和绿藻,岩滩水库、大化水库、乐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蓝藻,桥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金藻;6座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2.12×105~6.03×105个/L,百龙滩水库的密度最高,龙滩水库的密度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0.60~2.45 mg/L,龙滩水库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大化水库的生物量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4~3.22,均匀度指数为0.56~0.85。各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35~0.70,龙滩水库和桥巩水库之间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最大(0.70),岩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的相似性最小(0.35)。综合多种指标对水质进行评估,龙滩水库为贫-中营养型,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水库为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9.
于2012年春季(4月)和秋季(9月)对黄河一级支流泽曲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应用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对泽曲河进行了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4门52种(属),以硅藻门最多,37种(属),占71.2%,其次是蓝藻门9种(属),占17.3%,绿藻门5种(属),占9.6%,裸藻门1属,占1.9%。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异极藻(Gomphonem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席藻(Phormidium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11种(属),其中硅藻门8种(属),占优势种类的72.7%。浮游植物平均数量23.08×104 L-1,平均生物量0.088 9mg/L,硅藻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占总数量的92.3%和总生物量的98.8%,为优势种群。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2.56,Pielou指数平均值0.79,Marggalef指数平均值0.75。结合浮游植物各项评价指标,得出泽曲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得出该河段水质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于2019—2020年于春(3~5月)、夏(7~8月)和秋(9~10月)在新疆西南部叶尔羌河中下游(库容约1.05×107m3)的东方红水库14个采样点开展15次调查,测定浮游植群落组成及水体理化指标,以探究东方红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方红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3目39科78属,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种类最多,为11科27属53种,占总物种数的41.08%;绿藻门(Chlorophyta)次之,为13科27属39种,占总数的30.23%。东方红水库中排名前三位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中的短小曲壳藻(Achnanthes exigua)、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以及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0.09×105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15 mg/L。多样性指数H’为2.875;丰富度指数D为2.84;均匀度指数J’为0.592。多样性指数评价标准表明:东方红水库水质处于寡污状态。冗余分析(Redunda...  相似文献   

11.
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的进行评价,为长江天鹅洲故道江豚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故道上下游共布设10个采样点,于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2012年1月(冬季)和2012年8月(夏季)各采样1次。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77属、143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14属、2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19.6%;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4属、22种,占15.4%;绿藻门(Chlorophyta)32属、64种,占44.8%;甲藻门(Pyrrophyta)3属、4种,占2.8%;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12种,占8.4%;隐藻门(Cryptophyta)3属、4种,占2.8%;金藻门(Chrysophyta)8属、9种,占6.3%,以喜好富营养型水体的蓝藻和绿藻为主。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6×107个/L,其中以蓝藻为主,占总密度的88.8%;其次为绿藻,占总密度的7.7%。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7.2 mg/L,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1.5%、17.9%和12.8%;其中12种优势种中的富营养型指示种粘液胶鞘藻(Phormidium mucicol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和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 quadrata)以群体形式存在。现存量法、优势种群法以及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天鹅洲故道水体属于富营养型,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岱衢洋鱼类资源及其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对该海域的鱼类资源状况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所捕获的38种鱼分别隶属于1门2纲8目21科31属; 暖温性鱼类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 凤鲚四季均为该海域的优势种; 在时间分布上, 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均以夏季为最高, 而冬季则恰好相反, 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另外, 在空间分布上, 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四季总体上均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 生物量与平均底层温度呈二次曲线相关(P<0.01); 春、秋两季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J' )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与东海近、外海海域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比较, 岱衢洋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H' )较低。  相似文献   

13.
钱塘江富阳段鱼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对钱塘江富阳江段3个断面鱼类资源进行了逐月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捕捞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48种,隶属8目13科37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64.58%,优势种为鲢、鲤、鲫和光泽黄颡鱼。各月中,4月份捕获的鱼类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52.08%;9月份鱼类捕获量最高,占总渔获量的17.85%。Margalef丰富度指数4月份较高,2月份较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7月份较高,9月份较低,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之相反。富阳段鱼类捕捞强度较大,渔获物中小个体鱼类占主要部分。与历史记录比较,富阳江段鱼类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除本地种光泽黄颡鱼外,增殖放流鱼种已成为了优势或重要种群。  相似文献   

14.
于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流沙湾海区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性的季度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1种、幼体17类,以桡足类居多(29种)。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短尾类幼虫(Brachyuran larva)、长尾幼体(Macruran larva)在四季均有出现,并在3个季度中成为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8.12 ind./m3、13.43 mg/m3。扇贝主养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和珍珠贝养殖区的各季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区(非养殖区);大中型浮游动物主要出现在对照区,而在鱼、贝养殖区极少出现。冬季扇贝主养区多样性指数为各区最高,其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迅速回升,高于鱼类网箱养殖区和珍珠贝养殖区,但仍低于对照区。研究结果显示,鱼、贝养殖区域流沙湾海区的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比往年明显减小,浮游动物的小型化加剧。  相似文献   

15.
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关注的热点,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主要评价指标.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对库区野外调查,对丹江口库区野生植物、陆生动物和水生生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资源统计,重点从大坝加高蓄水淹没、移民安置破坏两方面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对库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并根据目前库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威胁,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道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渔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2008年4月调查并分析三道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水库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渔产潜力.结果显示,该水库浮游植物有8门49属79种,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数为43 ~56,但种类组成相似;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很大差异,秋季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浮游植物年平均细胞数量为20.33×104个/L,年平均生物量为0.21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值为2.1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5,且冬季最高,秋季最低.根据浮游植物水质评价标准,三道河水库为中营养型.据估算,三道河水库浮游植物渔产潜力9 072.45 kg,单产为22.68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水电站施工建设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5月和10月对安谷水电站工程所在的大渡河河口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并与工程建设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48属、115种,主要由硅藻(占总种数65.21%)、绿藻(20.00%)、蓝藻(9.57%)、裸藻(2.61%)组成;优势种有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双头针杆藻(Synedra amphicephala)、细小桥弯藻(Cymbella pusilla)、尖头舟形藻(Navicula cuspidada)、变异直链藻(Melosirs varians)等17种。8个采样点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趋势相同,即春季高于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水平分布以安谷库尾断面最高,平均密度为123.70×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1.1658mg/L;安谷库区断面最低,平均密度为69.42×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0.4457mg/L。研究显示,安谷水电站施工期浮游植物种类、优势种、密度、生物量组成及其季节分布趋势与施工前无明显差异,但这些指标的空间分布与施工前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工程施工造成了河道地形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直接受影响的库区、坝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8.
鳜塘水质与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军 《水产学报》2006,30(1):69-75
通过对水体理化因子和PFU原生动物群落的监测,主要研究了鳜塘水质与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封闭养殖模式下,鳜塘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升高,而PFU原生动物多样性逐渐减少。(2)PFU原生动物多样性(y)能够很好的评价鳜塘水质,其与水质综合评价指数(x)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可用公式y=2.45-2.54Inx表示,相关和回归分析均表明,水质综合评价指数与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对数函数关系十分密切,且具有极显著意义。本实验结果还表明,原生动物多样性指数与鳜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为鳜疾病预报预测模型的建立初步筛选了一个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9.
建塘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浙江省建塘江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2017年5—10月,对建塘江水质现状和浮游植物组成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建塘江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建塘江水质评价结果处于重污染到严重污染状态,其中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为主要的超标因子。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0科38属48种。其中绿藻门22种,蓝藻门10种,硅藻门10种,裸藻门3种,甲藻门2种,隐藻门1种。建塘江浮游植物丰度为86.00×10~4~635.00×10~4个/L,平均丰度为310.00×10~4个/L;生物量为0.14~2.34 mg/L,平均生物量为0.96 mg/L。丰富度指数为1.02~1.68,属于α-中污;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在各采样断面均处于2.00~3.00,属于β-中污;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与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正相关,而生物量与氨氮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温度在第1排序轴和第2排序轴上均有较高的贡献率;蓝藻门与温度和总磷含量正相关,表明蓝藻能够适应较高的水温;绿藻门在各个象限均有分布,第2象限包含绿藻门种类最多,说明绿藻门浮游植物能适应高氮营养盐;硅藻门主要分布在第1、2、4象限,与温度呈负相关,说明高温抑制了硅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