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赤霉素诱导下热激对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及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赤霉素诱导条件下,热激对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及发芽的影响,以早熟(宁薯10号)、中熟(宁薯8号)、晚熟(8708-60)3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进行了不同热激温度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打破休眠和芽眼萌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种不同对块茎发芽天数不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热激处理对块茎发芽天数有显著影响(P<0.01),平均发芽天数最短的热激处理为42℃→0℃及42℃→5℃,平均发芽天数为14.7 d.在此试验条件下获得较高发芽率的适宜热激处理温度为早熟品种28℃→0℃,中熟品种32℃→5℃,晚熟品种28℃→0℃和32℃→5℃,其平均发芽率为55%.发芽率和发芽天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发芽所需天数越短发芽率越低.  相似文献   

2.
用小麦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酶解马铃薯淀粉,通过测定淀粉酶解混合物中可溶性糖的体积分数,研究马铃薯3种不同的基因型(早熟、中熟、晚熟)淀粉抗性的大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马铃薯淀粉抗性具有极显著差异:早熟品种(NP10)<中熟品种(NP8)<晚熟品种(87-10).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葡萄糖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泡和打孔注入处理,研究0.5%、1.0%、1.5%、2.5%等4个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打破大西洋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葡萄糖和2种处理方法均能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其中以1.5%葡萄糖为破休眠最佳浓度,浸泡法比打孔注入法能提前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作为生产高质量脱毒原种用种薯,其休眠持续时间和发芽时间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探究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微型薯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其休眠期的关系,可为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的高质量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型薯在3种不同贮藏温度(4℃、10℃、20℃)下连续贮藏150 d,其内源赤霉素(GA3)、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和温度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微型薯休眠解除程度影响,并根据内源激素水平动态变化进行激素与休眠的相关性推导。【结果】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温度提高,两个品种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间显著缩短,在4℃贮藏150 d后,两个品种休眠均未完全解除,在10℃和20℃贮藏条件下,大西洋比夏波蒂休眠解除早15 d左右。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和贮藏温度提高,GA3含量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7和1.9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2.0倍。IAA含量在贮藏后期(90—150 d)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5和1.2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1.5倍。ABA含量显著下降,在4℃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ABA含量是10℃贮藏条件下的7.2和6.4倍。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GA3+IAA)/ABA比值显著提高。对(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相关性分析表明,(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根据(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推断出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GA3+IAA)/ABA临界阈值分别为52.02和48.49。当(GA3+IAA)/ABA比值超过临界阈值后,微型薯种薯的发芽率超过50%,休眠解除。【结论】微型薯中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动态平衡变化以及发芽率明显受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影响。通过对块茎内源激素比值和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获得(GA3+IAA)/ABA临界阈值计算方法和范围,为加工型马铃薯种薯贮藏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马铃薯匍匐茎上块茎发生的代谢机理,本试验以不同成熟期(基因型)的品种为材料,测定了匍匐茎生长的最初阶段母块茎中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匍匐茎生长过程中,早熟基因型NP10和中熟基因型NP8块茎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晚熟基因型87-60(P<0.01),在匍匐茎从0~4 cm的生长过程中母块茎蔗糖含量显著增加;匍匐茎长在4 cm和5 cm时块茎蔗糖含量分别为3.37%和3.5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匍匐茎长在达到4 cm后母块茎蔗糖合成趋于平稳。同时,分析了不同成熟期品种匍匐茎生长与母块茎中蔗糖含量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对马铃薯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不同熟期的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了赤霉素(GA3)对马铃薯生长与开花的影响,旨在为马铃薯杂交 育种、花期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院GA3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使叶片叶绿素下降,能促进开花性弱的早熟 材料开花,提前并延长开花性强的中晚熟材料的花期。  相似文献   

7.
正马铃薯具有营养价值高、耐储运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近年来在我县种植面积不断加大,但由于种植技术不高,收益较低。现将有关马铃薯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优良品种选用适宜优良品种是优质高效的关键。马铃薯种类繁多,在栽培上常依块茎成熟期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种,从出苗至块茎成熟的天数分别为50-70天、80-90天、100天以上。适宜我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破除青天葵球茎休眠的方法,为促进青天葵产业的发展和球茎类植物打破休眠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分别用赤霉素(GA)、玉米素(ZT)和激动素(KT) 3种激素对打破青天葵球茎休眠进行试验;再取其中破眠效果较好的激素进行不同激素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培养温度进行破眠试验,研究各处理对打破青天葵球茎休眠的效果。【结果】3种外源激素破除青天葵球茎休眠的优先顺序为KT ZT GA; KT浓度为5和10 mg/L时,以及浸泡10 min和1 h处理,均可在第4天破除青天葵球茎休眠;青天葵球茎浸泡清水后或10 mg/L的KT处理的第6天,均可在28和31℃的条件下破除青天葵球茎休眠。【结论】打破青天葵球茎休眠以选KT激素,浓度为10 mg/L,浸泡10 min,在28℃的条件下培养,破除球茎休眠时间最短,出芽整齐、健壮。  相似文献   

9.
早熟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打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费乌瑞它脱毒微型薯为材料,研究了赤霉素不同浓度和方法处理对早熟马铃薯打破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浸种和喷雾均能够有效地打破马铃薯微型薯的休眠,提高发芽率,2种方法处理发芽率差异不大.赤霉素喷雾适宜浓度为12mg/L.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温光反应及其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块茎形成及其与内源GA3、ABA和JA的关系,为云南省马铃薯周年均衡生产及品种引进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云南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合作88、米拉和中甸红,设15℃8 h、15℃12 h、15℃16 h、25℃8 h、25℃12 h和25℃16 h共6个温光处理,观察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并对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内源GA3、ABA和J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大西洋对温度反应较敏感,25℃高温条件下,8 h、12 h和16 h三个光照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合作88对光照反应较敏感,在16 h长日光照条件下,15℃、25℃两个温度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 中甸红在高温和长日照(25℃16 h)的共同作用下无块茎形成,米拉在所有温光处理下均有块茎形成。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叶片内源GA3、ABA和JA测定分析结果表明,GA3在无块茎形成的温光条件下含量较高而在块茎形成温光条件下含量显著降低,ABA和JA含量无论在何种温光条件下都随马铃薯生育进程持续增高。【结论】GA3是抑制结薯的重要因子,ABA和JA含量升高与植株衰老的关系比与块茎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打破凤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IBA、6-BA以及不同时间的低温(4℃)处理解除凤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处理都可以解除根长4 cm以上的牡丹种子的上胚轴休眠,但GA3和低温处理效果较好,6-BA次之,IBA效果较差。300 mg/L GA3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发芽率逐渐升高,32 d时最高;100 mg/L的IBA和6-BA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浓度升高发芽率降低。GA3处理的种子萌发较快,但出齐苗所需时间长;低温处理发芽耗时长,但出齐苗所需时间较短。IBA和6-BA处理改变了幼苗根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马铃薯的休眠生理变化,本研究以西南主栽马铃薯品种"川芋117"为供试材料,分别用抑芽剂氯苯胺灵(chlorpropham,CIPC)、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促芽剂赤霉素(gibberellin A3,GA3)浸泡处理其块茎,研究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马铃薯贮藏过程中芽生长情况及块茎主要碳氮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GA3处理可使马铃薯提前完成休眠,休眠强度与休眠幅度的时间分别较对照(CK)缩短17 d和11d,发芽后芽较纤弱但生长较快;ABA处理延长了块茎的休眠,休眠强度较CK增加6 d,而休眠幅度较CK缩短11d,解除休眠后芽较粗壮,生长快且整齐;而CIPC延长休眠的效果更显著,处理70 d后块茎才开始发芽,萌发期较对照至少延长40 d以上。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块茎在贮藏期碳氮代谢规律相同,但变化幅度不同。处理12周后,GA3、ABA和CIPC处理块茎淀粉含量较刚处理时分别降低13.36%、11.30%和5.93%,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48.3%、58.9%和56.1%。各处理块茎在贮藏期可溶性蛋白质和粗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贮藏前期,GA3、ABA和CIPC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刚处理时分别上升25.73%、39.68%和31.32%,后期分别降低19.17%、33.22%和17.74%;前期粗蛋白质含量较刚处理时分别上升4.77%、12.5%和12.8%,后期分别降低11.37%、18.02%和8.71%。贮藏期各处理块茎碳氮比变化不尽相同,促芽剂处理的块茎碳氮比大,而抑芽剂处理的块茎碳氮比小,且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由本研究可知:GA3可使马铃薯提前完成休眠,休眠解除后块茎发芽迅速,且营养物质消耗较快;ABA可延长马铃薯的休眠,块茎出芽整齐,后期营养物质消耗多;CIPC的抑芽效果最强,可有效抑制马铃薯芽的萌发及生长,营养物质消耗少。  相似文献   

13.
良种是高产的关键,高产要求植株健壮、块茎膨胀快、养分积累多,具有良好的抗病和抗逆能力。马铃薯由于病毒性退化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因此生产上应选用优良品种的脱毒种薯。品种熟期选择上,一季作区与二季作区不同。一季作区只种一季,应选择耐旱、休眠期长的中晚熟品种或晚熟品种。二季作区应选用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速度快、休眠期短、易于催芽秋播早熟品种或中早熟品种。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马铃薯新品种有以下几种:东农303、费乌瑞它、早大白、中薯4号等。  相似文献   

14.
春马铃薯早收栽培是一种早种早收、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方法。通过13个马铃薯品种(系)春季早收栽培的块茎生育规律分析,以期为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并对优质品系的春马铃薯早收栽培适用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快而后期生长慢,55 d生育期前收获块茎产量具有一定的优势。中熟品种块茎前后期生长均较快,55 d生育期后逐渐显现块茎产量优势。晚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慢,后期68 d生育期左右才迎来生长高峰。块茎产量主要与平均单薯质量、茎粗、大中薯质量比率和大中薯个数比率有关。AG187为中熟大薯型品系,块茎产量高,大中薯率高,十分适宜作春马铃薯早收栽培。CG366为早熟小薯型品系,单株块茎数多,小薯率高,块茎产量与费乌瑞它相当,十分适宜作小薯型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早中期收获。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淀粉含量指标是马铃薯重要的加工品质之一。试验研究依马铃薯块茎大小、分段取样测量淀粉含量,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法对马铃薯块茎大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是早熟品种、中熟品种还是晚熟品种。其块茎大小与淀粉含量协变关系的趋势极其相似:依块茎大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协变关系。可将其分为协变趋势明显不同的两个区段;当块茎大小在125g以下时.块茎大小与淀粉含量存在程度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块茎的增大,淀粉含量亦随之增加,直线回归方程分剐为Y=7.47+0.0332X(早熟品种),Y=12.5+0.0244X(中熟品种),Y=7.87+0.056X(晚熟品种);当块茎大小在125g以上时,淀粉含量不随块茎大小而变化.仅由品种特征特性而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沙培方法对种植于范家屯的150份不同生育期的东北主栽大豆品种进行了发芽率鉴定,结果显示,中晚熟组品种的发芽率最高,其次为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极早熟组品种发芽率最低,表明熟期愈早发芽率有降低的趋势。中晚熟组品种与早熟组品种及极早熟组品种间在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晚熟组品种、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的品质性状和百粒重与发芽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熟期组品种发芽率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百粒重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对梨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新疆杜梨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其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赤霉素)和6-BA(6-苄基嘌呤)均能有效的破除种子的休眠,以6-BA的处理效果优于GA3,而且随6-BA浓度增加种子发芽率升高;GA3对未去皮种子处理作用不大,对去皮和低温处理种子效果明显;杜梨种皮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去皮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未去皮种子;低温30天以上和GA3或6-BA共同作用可有效解除休眠,使种子发芽率分别达87.4%和97.2%。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组成型表达启动子CaMV 35S驱动的正义和反义无机焦磷酸酶(PPase)基因导入到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的试管薯中,通过PCR检测证明PPase基因已转入马铃薯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株系及对照植株块茎的休眠特性的测定表明,分别在4℃低温和25℃室温贮藏条件下的转反义基因马铃薯株系块茎的休眠期较对照株系均延长了2~3周;转正义基因马铃薯株系块茎的休眠期较对照株系均提前了2~3周;且在4℃低温贮藏条件下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及对照块茎的休眠期比25℃条件贮藏的长2~3周,为进一步利用PPase基因改良马铃薯块茎休眠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阜康阿魏种子打破休眠及其人工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两种方法进行阜康阿魏( Ferula fukanensis Shen)种子打破休眠的处理:即剥去阿魏种子外部的果皮,接种到不同GA3含量(0.2、0.5、1.0、2.0 mg/L)的1/2MS培养基中, 在15~20℃条件下无菌培养.种子发芽率在各浓度处理下均高于对照,而处理间则0.2~0.5 mg/L有上升趋势,其中0.5 mg/L下的发芽率显著高(70;)于对照(47;).1~2 mg/L 则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另一种将阿魏种子分别浸水处理5和20 d,剥去果皮接种到不含赤霉素的1/2MS培养基中,相同的条件下培养.5 d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达77;,2 0 d的85;以上.研究显示:阿魏种子用GA3和浸种处理均能提高其发芽率,其中浸种处理为最佳选择.将种子种植于大田里成功得到良好的幼苗.  相似文献   

20.
解除紫椴种子休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紫椴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条件,主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包括3种处理:不同时间的浓H2SO4处理(10、30、60min),4种不同的层积方式(无处理,0~5℃、30d,15~20℃、30d,15~20℃、10d→0~5℃、20d),不同浓度的GA3处理(0、100、300mg/L)。每种处理设置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