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的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鹅副粘病毒是最新发现的,能引起各种年龄鹅发病的并致死的一种病毒。我们通过SPF鸡胚分离的病毒尿囊液第4代,对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后,成年鹅群的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达30%,15日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这与自然发病鹅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本相同,而且人工感染后不管成年鹅还是雏鹅其临床病状和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的鹅的病理变化相同,从而证实了该病理分离株的致病性及病原性。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副粘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我国各水禽养殖密集地区都有发生。该病由鹅副粘病毒引起,以腹泻、流鼻涕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各种年龄鹅都容易感染发生,养殖户往往都将其误认为是小鹅瘟。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鹅都可发生。但以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一般鹅发病率30%、死亡率10%,而雏鹅死亡率高达100%。病鹅的肌体、内脏、排泄物和分泌物都是传染源,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草地、用具和环境,经过健康鹅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损伤的粘膜感染。污染的种蛋和炕坊是传染本病的重要环节,从疫区引进带毒的健康鹅,往往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由鹅副粘病毒引起各种年龄鹅只发病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大面积暴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鹅副黏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由鹅副黏病毒引起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大面积暴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5.
该病在各种年龄的鹅都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鹅副粘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以来,在江苏省苏南、苏北许多县、市的鹅群中发生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鹅病,已造成一定损失,威胁着养鹅业的健康发展。经流行病学调查,各种年龄鹅均具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这种以消化系统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鹅病,经病毒分离及主要特性和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确定本病为副粘病毒所致的鹅的一种新病。为了尽快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在研究病原的同时,进行防制手段的研究,已研制出了防制本病的生物制剂。1 流行病学调查1997年7月至1998年12月先后调查江都、仪征、邗江、高邮…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自1997年发现以来,已在许多地区的鹅群中暴发流行,对养鹅业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2周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引起各种年龄鹅发病并致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本病在我国许多省市流行,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的组织嗜性、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性状等方面对鹅副粘病毒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养鹅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随着养鹅业的发展,各种疾病也开始流行,如小鹅瘟,大肠杆菌病等。最近,本县各地区发生了一种新的鹅传染病一鹅副枯病毒病。该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不仅小鹅易感,大鹅也易感,我公司去年12月份死掉了30多只5市斤以上的成鹅,死亡率达到15%,成为养鹅业的又一大敌人。鹅副粘病毒病的病原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鹅副枯病毒,各个品种的鹅场均具有易感性。发病最小日龄3日龄,最大可达300日龄,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有所下降。本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1.…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依感染时的年龄,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15日龄以内的锥鹅发病常为急性,无明显前驱症状,一经发现即极度衰弱,倒地乱划,抽搐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2008年6月9日,灵武市东塔镇某鹅场6日龄雏鹅出现大批死亡,发病率52%,死亡率100%。采用特异性治疗、补液治疗等措施后,病情得到基本控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预防鹅感染鸭瘟病张玉团,黄承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匡研究所广州510640)鹅感染鸭瘟病是鸭瘟疙疹病毒适应鹅体后在鹅群中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在病鹅群中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品种、年龄及性别的鹅均可感染。若处...  相似文献   

12.
鹅副粘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病。是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以发病急,死亡快,拉稀、腺胃粘膜肿胀、糜烂为特征。雏鹅死亡率可达95%以上,而且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1 小鹅瘟 1.1 发病症状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鹅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不振、排黄白或黄绿色的水便,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等症状,一般出壳3~5 d可以发生,可以蔓延全群,传播快,死亡率高.20日龄的鹅发病率较低,一月龄以上的鹅极少发病,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年龄越大死亡率越低,该病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  相似文献   

14.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能感染鸭、鹅、天鹅、雁等水禽的一种急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成年鸭发病及死亡率较高,往往对养鸭业造成严重危害。中方县及周边县市过去偶而发生鸭瘟,但近几年来,随着养鹅业逐渐发展,养鹅数量不断增多,鹅感染鸭瘟时有发生。2004年3月底。中方县某养鹅场发生一起鹅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头颈肿大、拉绿白稀粪、发病率、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经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近年来规模鹅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病、鹅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的病原、发病日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鉴别诊断等几方面作了分析、探讨.提出一系列综合性防制措施,以降低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雏西洋鸭感染细小病毒病例报告刘芳广西农业大学530005江勇广西区科委鹅细小病毒感染,最早称之为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疫病。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鹅,而以5~6日龄发病时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17.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其病原为大肠杆菌,各种年龄的鹅均可感染,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林建平  戚磊  赵波 《畜牧与兽医》2005,37(12):62-62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出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鹅群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鹅的鸭瘟病即鹅感染鸭瘟,病原体为鸭瘟病毒,小辽宁尤为敏感。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80%-90%的急性传染病。现将鹅患鸭瘟病具体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1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夏和秋季最为严重,传播快,流行广,发病率达95%,小鹅死亡率70%-80%以上。60日龄以上大鹅也可发病,特别是产蛋母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80%-90%。此外,在低湿、水网地带及河川下游饲养放牧的鹅群,最容易流行本病。近年业,此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至死亡通常为2-7天。 2临床症状 病鹅初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20.
<正>朗德鹅新城疫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鹅副粘病毒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的不同毒株,因此也有人将此病称为"鹅新城疫"。该病发病率通常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最小发病日龄为3日龄,随着鹅日龄增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2周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为更好地防控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