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病亦称鹅副粘病毒感染、鹅新城疫,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病原鹅副粘病毒在分类上同鸡新城疫病毒,都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形态不整,表面有密集的纤突结构,病毒内部为囊膜包裹着螺旋对称的核衣壳。2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年龄的鹅均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最早2天出现症状,3天开始死亡,死亡高峰在感染后3~5天。鸡也可感染该病毒发病,其症状和病变与鹅类似,但鸭对本病不易感。3临床症状病鹅初期大多表…  相似文献   

2.
鹅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治葛元佩山东省蓬莱市潮水镇兽医站265617鹅病毒以下性肝炎是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本病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近几年来给我区养鹅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和育成鸡,产蛋期的成鸡有时个别发生,具有爆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制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茵陈散治疗鹅病毒性肝炎孟昭聚(山东省蓬莱市潮水镇兽医站,265617)鹅病毒性肝炎是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本病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近几年来给我区养鹅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化...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雏鹅病毒性肝炎葛光佩(山东省蓬莱市潮水镇兽医站265617)鹅病毒性肝炎是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本病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近几年来给我区养鹅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  相似文献   

6.
鹅副枯病毒病(GPM)是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本病最早于1997年2月由扬州大学王永坤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在国内首次发现。王永坤等首先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鹅群中分离出GP—MV/YG97、GPMV/JG97等多株病毒,并经病毒形态r、结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等研究,证明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此病发病率为40%-100%,病死率为30%~100%。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染,但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随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下降,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种鹅感染发病后,除死亡外,产蛋量下降,受精率也很低。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本病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在国内于 1 997年起已见报道 ,笔者在近 2年门诊中也有 2 2群典型病例 ,现将本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各种日龄鹅均可发生本病。鹅群感染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最高可达1 0 0 %,且发病快 ,病程短。 1 1~ 1 5日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 90 %以上。以后随鹅群日龄增加 ,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 ,但生长滞后。2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萎顿 ,流泪 ,有鼻液 ,粪便白色或青色水样 ,泻痢 ,食欲减少 ,饮欲增加 ;继之眼结膜充血潮红 ,头颈颤抖、呼吸困难 ;腿脚疲软、行动迟缓、…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引起各种年龄鹅发病并致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本病在我国许多省市流行,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的组织嗜性、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性状等方面对鹅副粘病毒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997年1月《养禽与禽病防治》报道了鹅副粘病毒病,并成功分离到病毒。回顾我市及周边地区的鹅群相继发生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疾病,任何日龄的鹅均可感染。日龄越小感染机率越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2周龄以内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100%;种鹅感染后,症状明显,但死亡率低。本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鸡与鹅同场饲养,其发病时间相差1~2天,且鹅的症状严重,死亡率增高。一、发病情况我市马岗镇养鹅专业户梁某,有3批日龄分别为20天、35天和50天的肉鹅,共3800只,其中一批20天龄的…  相似文献   

10.
驻马店市某养殖场饲养的42日龄朗德鹅急性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确诊为鹅副黏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其诊治情况及体会报道如下,希望能对养殖户、兽医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鹅细小病毒病和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于2009~2010年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养鹅场(户)采用临床调查、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技术进行了鹅细小病毒病、鹅副黏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鹅细小病毒流行季节为4~8月,发病率为60%~70%;鹅副黏病毒病流行季节为5~7月,发病率10%~20%。二者共同点是对雏鹅有高度的致病性,尤其10日龄以内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甚至可达100%。耐过者可自然康复,但康复鹅生长缓慢,产蛋种鹅感染后产蛋率明显下降。并对分离的鹅细小病毒和鹅副黏病毒毒株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为鹅细小病毒病和鹅副黏病毒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全省鹅的主要产区,诏安灰鹅已形成独特的品种,现有种公母鹅3.6万羽,年出雏100万羽左右。1991年后,小鹅瘟开始陆续发生,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对养鹅业威胁极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亚病源为小鹅瘟病毒,存在于鹅的肠道、肝、脾、脑和血液中。2流行特点2.1本病主要发生于4~30日龄的雏鹅,30~40日龄的小鹅也可发生,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在流行的年份,10日龄以下的雏鹅死亡率可达95~100%。2.2小鹅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当年的种鹅免疫状态有关,母鹅群体经隐性感染而获得自动免疫,其…  相似文献   

13.
正副黏病毒病是由副黏病毒Ⅰ型引起鸭、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本病主要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以急性水样腹泻、两腿无力、呼吸困难和出现神经症状、产蛋率下降为临床特征。病理变化为脑、肝脏、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器官黏膜充血、出血、坏死、溃疡或弥漫性点状出血,胰腺及脾脏肿胀且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本病需与鸭瘟、小鹅瘟和禽流感的鉴别。1流行病学病鸭、鹅及其他禽类和流行期间  相似文献   

14.
鹅副粘病毒病并发绦虫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5月以来,盱眙县若干乡镇的鹅群发生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造成养殖户重大经济损失。该病各种年龄的鹅均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这种鹅病在该地区已形成流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流行病学 雏鸡、雏鸭以及哺乳类动物对本病毒均无易感性,白鹅、灰鹅、狮头鹅以及其他品系的雏鹅对本病都同样易感,能自然感染并流行本病。据报道,雏番鸭对本病有易感性。自然流行时,本病常发生于3周玲以内的雏鹅群中,能引起巨大损失。发病的日龄越小,损失越大,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达到95%~100%。15~20日龄的雏鹅,可能有部分不发病,发病后病程延长,死亡率在60%以内。  相似文献   

16.
鹅“蛋子瘟”又称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是产蛋鹅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常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经调查证明许多鹅群均有本病的发生流行,群众称为鹅“蛋子瘟”。人工感染试验的结果表明,本病仅发生于产蛋季节的母鹅和公鹅。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生,至产蛋结束而停止流行。发病率的高低随着产蛋时间的早迟而不同,发病率高达36%-38%,一般为19.6%,死亡率与用药物治疗有关系,一般为11.4%。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养鹅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随着养鹅业的发展,各种疾病也开始流行,如小鹅瘟,大肠杆菌病等。最近,本县各地区发生了一种新的鹅传染病一鹅副枯病毒病。该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不仅小鹅易感,大鹅也易感,我公司去年12月份死掉了30多只5市斤以上的成鹅,死亡率达到15%,成为养鹅业的又一大敌人。鹅副粘病毒病的病原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鹅副枯病毒,各个品种的鹅场均具有易感性。发病最小日龄3日龄,最大可达300日龄,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有所下降。本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1.…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是鹅的一种病毒病,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方定一(1956)首次在江苏发现,并于1961年鉴定其病原为鹅细小病毒(GPV)。1967年匈牙利学者Derzsv又对本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之后世界禽病学会将此病命名为Derzsy氏病。该病主要引起雏鹅急性肠炎以及肝、肾、心等实质脏器的炎症,致病性强,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有关鸡脂肪肝综合征的报道屡见不鲜,种鹅发生此病的报道则比较少见。1996年11月至1997年3月某县种鹅饲养基地,饲养的5000只种鹅,陆续发生肝脏脂肪变性。现将诊断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于30~52周龄的产蛋鹅,身体肥胖的鹅多见,...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和雏番鸭,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和回肠部分呈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根据调查分析情况看,它流行广,传播快,危害严重,10日龄以内雏鹅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0%。近些年,该病已经给我市部分饲养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试验对虎林市月牙湖养殖场死亡的疑似小鹅瘟雏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同时对病死雏鹅病料进行了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保护试验。应用琼脂扩散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方法对小鹅瘟进行了快速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及诊断结果证实该养殖场发生的雏鹅死亡是由小鹅瘟病毒感染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