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食用菌》2020,(4)
采取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灰拟鬼伞菌丝适宜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菌丝生长最适宜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酵母粉,最适pH为6~9,最适培养温度为28~34℃。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对灰拟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依次为:氮源碳源温度pH。其中,蔗糖、酵母粉、pH 9、温度31℃是菌丝体培养最佳条件。综合试验结果,灰拟鬼伞的菌丝适宜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H 6~9,温度28~37℃。  相似文献   

2.
翁祖英  吴政声 《食用菌》2005,27(4):10-11
观察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鲍鱼菇8120和平菇P54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鲍鱼菇8120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33℃,最适温度为22-28℃。适宜pH值为5~8,最适pH7.2~8;平菇P54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33℃,最适温度为25-31℃,适宜pH5~8,最适pH值为6-6.5。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巴尔喀什黑伞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法,设置-5~40℃、光照/黑暗以及pH 4~11的不同处理,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研究了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光照和pH值,以期为巴尔喀什黑伞的人工驯化栽培关键技术集成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分布的巴尔喀什黑伞供试菌株XJAU-Ab2012在10~3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供试菌丝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均可生长,完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菌落形态完整;培养基pH 4~11范围内菌丝均有生长,最适pH 6~8。试验阐明巴尔喀什黑伞菌丝生长阶段要求中低温、偏嫌光的环境条件,喜弱酸至弱碱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20,(5)
对采自贵州省安顺市两株野生鸡腿菇(MT-1、MT-2)进行了形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和覆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MT-1、MT-2与鬼伞属的毛头鬼伞最大同源性高,为100%、99.38%;两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氮源、碳源分别为蛋白胨、甘露醇;MT-1最适pH为5~7,MT-2最适pH为7;两菌株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丝体在黑暗条件下长势最好;覆土栽培结果表明:MT-1、MT-2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3.78%、54.54%。  相似文献   

5.
毛头鬼伞液体培养条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卫根  吴瑞娟 《食用菌》2008,30(4):12-14
通过改变毛头鬼伞培养液中黄豆浆浓度、葡萄糖浓度、pH值、培养时间等单个因子,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毛头鬼伞在实验室液体培养环境下的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其液体培养最优生长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毛头鬼伞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最优培养基配方及生长条件:以25g/1000mL的黄豆为氮源、22.5g/1000mL的葡萄糖为碳源、起始pH为6.0、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75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96h培养。  相似文献   

6.
鬼伞是高温季节栽培平菇过程中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类竞争性杂菌 ,轻则造成平菇减产 ,重则导致栽培全面失败 ,是早秋栽培平菇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 ,因此 ,了解鬼伞的生长特性及发生原因 ,掌握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 ,是提高平菇栽培成功率的关键。1 鬼伞发生的种类及其生长特性1 1 发生种类 平菇栽培期经常发生的有长根鬼伞、墨汁鬼伞、粪鬼伞以及毛头鬼伞等 4种。1 2 生长特性 鬼伞属腐生菌 ,喜高温、高湿、高氮源的环境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8~ 32℃ ,喜偏酸性环境。鬼伞发生时 ,首先在培养料表面出现细弱、灰白色的菌丝 ,生长非常迅…  相似文献   

7.
不同柱状田头菇菌株最佳培养条件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来源的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为研究对象,就不同的碳氮比、pH值以及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速度和结实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同工酶角度分析比较了各菌株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柱状田头菇所要求的最佳培养条件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菌丝在碳氮比为10:1~80:1时均可生长,碳氮比为10:1时,菌丝生长最快,且易结实;柱状田头菇可生长并结实的pH值为4~12,最适宜结实的pH值为6;25℃时柱状田头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而20~25℃比较适合其结实。同工酶分析表明,柱状田头菇菌丝中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不高,酶带单调,不适宜用做检测遗传多样性的生化标记;酯酶同工酶有一定的活性,可以从相似系数上分析不同菌株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测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对Phyllostictacitrichinaensis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琯溪蜜柚叶汁可促进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40℃时停止生长;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9,最适生长pH值为5~6,14天后在pH值7~9的OA培养基上菌落边缘会产生黄色素;分生孢子在25℃、pH值4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但萌发率低于45%;12小时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分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野生大肥菇茵丝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野生大肥菇菌丝细胞群体适宜进行生长温度测定及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体在PDA、JFPDA、FPD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良好,但在PDA培养基上菌丝体浓密、生长稳定。在25℃下平板培养时菌落直径的增长速度最快。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不同温度培养与江苏、东北等地大肥菇菌株对比试验表明,柴达木大肥菇与国内其它省区的大肥菇菌株菌丝体25℃~30℃最适生长温度不同,15℃以下至25℃以上的培养温度均不适宜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体的生长,20℃~25℃为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区间。该试验为柴达木大肥菇制种、栽培等提供准确的培养时间与培养温度,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值、光照等方面观察记录羊肚菌LWY-1的菌丝体进行培养特性研究,其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形态及菌核形成情况进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LWY-1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存在一定差异性,菌丝生长后期气生菌丝开始退化并有近似圆形的菌核形成;羊肚菌LWY-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佳温度为25℃,最佳pH值为7.5。微弱散射光照射对LWY-1菌丝体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强光照射会抑制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野生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为试验材料,对其母种、原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筛选,并采用不同栽培方式研究了野生墨汁鬼伞人工驯化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供试菌株的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玉米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pH值为9。培养料配方以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石灰、锯末、石膏的配方最好,出菇以菌棒立栽覆土效果最好,覆土后55d现菇蕾,3~5d可采收。第一潮出菇生物学效率可达40%左右,条件适宜可出3~4潮菇。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条件处理下,对菌丝生长和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不同温度及pH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的生长速率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5~30℃,菌丝生长量与温度呈正相关,25℃最适合菌丝生长;5~35℃,病原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pH值在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pH值在3~11条件下孢子能够生长;最适孢子生长的pH值为8。  相似文献   

13.
设定不同培养基、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雪莲果紫斑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紫斑病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佳pH值为7~8,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山西省太谷县疑似镰孢刀菌引起的甜瓜果实新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柯赫氏法则明确其致病性。基于形态特征以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组蛋白(Histone 3)和线粒体中核糖体小亚基(mtSSU)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均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温度为20~35℃菌丝生长较快,20~25℃产孢量最大;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和木糖等碳源适合菌丝生长,产孢的最佳碳源为乳糖;病原菌在多种氮源上均能较好生长,产孢的最佳氮源为酵母粉;pH为8时菌丝生长最快,不同pH处理的产孢量间差异不显著;病原菌在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能较好生长,不同光照条件下产孢量差异不显著;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山兰菌根菌,设置温度、光照、碳源、氮源和pH值等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山兰菌根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及培养性状,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山兰菌根菌在5~30℃都能生长,最适温度是20℃;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其中12h光照、12h黑暗条件下山兰菌根菌生长最好;适宜生长的pH 5.0~6.0;在碳源方面对葡萄糖利用最好;在氮源方面对甘氨酸利用最好。  相似文献   

17.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腿菇母种培养基使用最多的是传统的PDA培养基。然而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发现,鸡腿菇能够在PDA培养基上生长,但萌发力比较弱、长势缓慢、菌丝活力差,进而影响其产量。鸡腿菇母种培养基的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对鸡腿菇母种培养基的配方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进行了分别以棉籽壳、牛粪为主料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鸡腿菇的母种培养基比传统的PDA培养基更适宜鸡腿菇生长需要,且用牛粪为主料栽培鸡腿菇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8.
灰肉红菇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分离出1种丝状真菌,显微观察没有锁状联合,经ITS鉴定属于丛赤壳菌属。该种真菌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比一般腐生真菌慢,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在30℃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最适pH值是5—7,符合红菇的生境条件。培养基中添加红菇宿主柯树的根、叶以及红菇子实体粉、活性炭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对该真菌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菇的生长特性,为后续红菇研究积累资料,其本身是否是1种丛赤壳菌新种,以及是否与红菇的生长、菌根形成有关系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期竞争性杂菌病害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传统形态学方法和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拟青霉属真菌(Paecilomyces formosus),尚未见其他有关该菌危害黑木耳生产的报道。菌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0℃~35℃,最适温度35℃;在培养基pH 6~9条件下,菌丝均生长良好,偏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略优于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墨兰茎腐病原菌(Fusarium axysporum Schl.)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6℃,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4℃;菌丝生长最适pH为6~7,pH为9时最适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60℃经25min或65℃经20min或70℃经5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经25min或50℃经5min或55℃经2min;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