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芦笋试管苗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笋试管苗根尖为试材,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液、解离时间、染色剂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芦笋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根尖取样时间以上午9:00最佳,用0.002mol/L的8-羟基喹啉4℃下预处理4h,经卡诺固定液固定4h后,在1mol/L盐酸60℃下恒温水浴中解离10min,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5min后压片镜检,能取得良好的制片效果。芦笋染色体数目观察表明,芦笋的染色体数目为2n=20。  相似文献   

2.
以毛酸浆的根尖为实验材料,对几种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酸浆根尖用0.1%秋水仙素和0.002 mol/L 8-羟基喹啉1∶1混合液4℃条件下处理3 h,固定后先用1 mol/L HCl在60℃条件下解离3 min,再用混合酶液进行酶解,染色制片后得到的染色体图像效果比较清晰。供试的2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属于小型染色体,但它们的核型具有明显差异,‘铁把小菇娘’:染色体总长为30.72μm,绝对长度范围1.61~3.42μm,核型公式2n=2sm+22m,属于1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35%;‘粒粒甜菇娘’:染色体总长28.42μm,绝对长度范围1.52~3.32μm,核型公式2n=2sm+2M+20m,属于2B核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93%。  相似文献   

3.
运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备大麦和玉米染色体片,然后对玉米、大麦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法使细胞质残留较少和染色体更分散,为细胞学研究提供清晰度高的染色体制片;通过核型分析得到,大麦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核型公式为2n=2x=14=12m(2SAT)+2sm(2SAT),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12m+8sm(2eats).  相似文献   

4.
三个亚麻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双亚5号”、“范妮”和“y5z-093”亚麻离体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盐酸解离时间及染色条件,观察分裂相的数目、染色体收缩程度、分散度以及着色特点。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方法为:0.002 mol/L 8-羟基喹啉室温下处理根尖3 h:1mol/L盐酸60℃下解离根尖10min: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2h后压片。此法所得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度较好,长度适中,着色深。这三种亚麻根尖染色体核型公式均为2n=28m+4sm,但核型类型有所差别,“范妮”的核型类型为“1B”,‘双亚5号’和‘y5z-093’核型类型均为“2B”。  相似文献   

5.
金线莲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金线莲根尖染色体的制片方法。以金线莲幼苗的根尖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研究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时间、解离时间及染色时间对制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尖取材以9:30最佳,用0.002mol/L的8-羟基喹啉预处理4h,经卡诺液固定后,用1mol/LHCl于60℃下解离5min,再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10min后进行压片,能获得理想的制片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药剂、固定液、解离方法以及染色剂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为上午8:30~10:00,用0.1%秋水仙素与0.002 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室温预处理 3 h,经固定液(无水酒精 ∶ 氯仿 ∶ 冰醋酸=6 ∶ 3 ∶ 1)固定,用1 mol/L盐酸60 ℃下解离8 min,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压片镜检,能取得良好的分裂相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对热研五号柱花草 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No.5的染色体核型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热研5号柱花草的细胞染色体数目2n=20,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x=20=12m+6sm+2T(2A),全组染色体的绝对总长度是26.40 mm,染色体的数量清楚,形态清晰.为该种鉴定、起源、演化、良种培育等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相似文献   

9.
海南龙血树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研究了海南龙血树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在饱和对二氯苯和0.002 mol/L8-羟基喹啉预处理中,后者预处理2 h效果最好;海南龙血树染色体数为2n=42,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2n=2x=42=22 m+20 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67%。海南龙血树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染色体直接压片技术,以叶片为试材,对4种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无性系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PR255核型公式为2n=36=24m+12sm(2SAT),大丰95核型公式为2n=36=28m+8sm(2SAT),热研2-14-39核型公式为2n=36=20m(2SAT)+16sm,RRIM712核型公式为2n=36=14m+22sm,四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梅  孙寰 《大豆科学》1998,17(3):191-196
本研究利用不同地理来源的大豆411份与已知的具正常染色体的栽培大豆杂交,通过对F1育性观察,间接判断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野生大豆(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染色全易位频率为73.3%,染色体倒位为7.4%,染色体正常的野生大豆占19.3%。栽培大豆染色体易位频率为4.7%,倒位频率为1.7%,染色估正常的频率为93.6%。说明不同进化程度的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频率有所不同。随着进化  相似文献   

12.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我国黑龙江省油亚 771 34 - 86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2n =32 =2 8m 4sm ,不对称系数 58.52 % ,属于 2A类型对称核型 ,N·F值为 6 4。  相似文献   

13.
林峰  葛敏  宝华宾  赵涵 《玉米科学》2015,23(6):21-26
利用玉米自交系齐319与郑5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筛选剩余杂合体(RHL)以达到快速构建CSSLs的目的。在接近纯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结合基因组重测序信息扫描玉米第5染色体上的In Del位点,定点开发分子标记,筛选剩余杂合体进行自交快速获得了多个位点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在玉米5号染色体的19 130 718 bp~214 379 898 bp区间内,共获得41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两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位点间的间距为0.2~26.4 Mb,平均为2.5 Mb。其中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只含有1个多态位点,为单片段代换系。本研究所建立的CSSLs可为玉米第5染色体上QTL的精细定位及功能分析提供支撑,并为玉米育种提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栽培大豆绥农4号等5个品种和1个品系分别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杂交,杂种F_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行为。以染色体组亲和指标,终变期二价体的交叉频率,鉴定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 观察结果表明,杂交亲本和大部分杂种F_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是正常的,减数分裂中期Ⅰ为20个二价体。11个亲本中期Ⅰ环状二价体占多数,少数为棒状二价体。有少数花粉母细胞出现二价体联会消失现象,中期Ⅰ没有单价体,后期Ⅰ和减数分裂Ⅱ均正常,四分孢子中无微核出现。杂交亲本中期Ⅰ环状二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的数目有差异,说明不同亲本的亲和力不同。 13个杂交组合F_1代的减数分裂行为有差异,染色体配对不稳定,二价体表现过早分离。如杂交组合中期Ⅰ二价体数在18—20之间,联会消失二价体数目较少。二价体数在5—20个之间,联会消失的二价体数目最多为15个。后期Ⅰ出现少数落后染色体,四分孢子内有少数微核。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鹤蕉属植物8个品种的染色体数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4条,各品种的核型分别为:多毛鹤蕉2n=2x=24=24m,凯西鹤蕉2n=2x=24=10m+14sm,光辉鹤蕉2n=2x=24=10m+14sm,火鸟鹤蕉2n=2x=24=12m+12sm,艳红鹤蕉2n=2x=24=16m+8sm,佩德罗鹤蕉2n=2x=24=10m+14sm,绿嘴垂鸟鹤蕉2n=2x=24=10m+14sm,札昆利鹤蕉2n=2x=24=2m+22sm;多毛鹤蕉、凯西鹤蕉和火鸟鹤蕉的核型类型为"1B"型,其他5个品种为"2B"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我国安徽省六安大麻(CannabisSativ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2n=20=7(L)M+3(S)M,属于1B类型对称核型,N.F值为40。  相似文献   

17.
木薯4个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华南8号、9号、10号、1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新选育推广的新品种。利用去壁低渗法研究华南8号、9号、10号、11号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华南8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0m(4SAT)+6sm(2SAT),华南9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0m(6SAT)+6sm,华南10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2m+4sm,华南11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4m(2SAT)+2sm,其中华南8号、9号和10号的核型类型为1A型,华南11号的核型类型为1B型。该研究可为木薯育种、种质资源鉴定及基因定位等方面提供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辽单527、辽单青贮178、辽原一号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6个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进行染色体加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倍效果。结果表明,当秋水仙素浓度达0.1%时,3个品种加倍率均达到最高值,辽单527的加倍效果最好,最高可达36.3%。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倍性,OTTO法制备悬浮液的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甜菜单倍体植株染色体5种人工加倍方法。试验结果看出,方法1是较理想的加倍途径,加倍频率可达85%,用于这种加倍方法的秋水仙液经灭菌后可重复使用;在无振荡器情况下也可用方法2来达到加倍目的,加倍频率可达45%;其它3种方法各有其明显弱点,使用宜慎。  相似文献   

20.
丁海燕  訾晓雪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2):1629-1634
为探索一套适合本科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操作并且效果良好可用于后续的分带、原位杂交方面研究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使用卡宝品红、醋酸洋红对黑麦花药材料进行染色,采用叔丁醇脱水揭片法和冰冻揭片法对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进行揭片,明确不同染色方法及不同揭片方法对标本制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卡宝品红染色制得的标本颜色饱满鲜艳,适合本科实验教学使用;醋酸洋红染色获得的标本颜色浅红,更适合原位杂交等研究使用。叔丁醇脱水揭片法在脱水过程中花粉材料易与载玻片分离,材料易丢失;低温冷冻揭片法保证材料完好,操作简单。使用卡宝品红染色与冷冻揭片法制得的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永久标本,染色体图像清晰,分裂相动态连续,可用于实验教学,也可用于原位杂交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