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症状2018年12月20日~2019年1月10日,萍乡市湘东区某较大型猪场出现仔猪大量死亡情况,发病仔猪出现高热40℃~41℃,体表发红,少数仔猪可见耳尖、嘴唇、腹部、四肢下端出现紫红色瘀斑,同时伴有咳嗽、呕吐和呼吸困难,发病约 7~8 d开始出现死亡,刚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发烧,不到几天时间就传染到整栋栏舍的猪发病,继而考虑传染病或寄生虫。  相似文献   

2.
生产中冻精稀释液一般为相对稳定状态,配制后放冰箱保存1~3 d不影响使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稀释液在冰箱(0~4℃)存放10~16 h会出现卵黄沉淀现象,再摇匀后镜检出现视野模糊情况。由于牛羊稀释液成分基本相似,因此出现卵黄沉淀现象怀疑是由于稀释液酸碱度造成。采取酸碱滴定的方法来试图解决稀释液卵黄沉淀问题,结果显示,酸碱滴定至羊精子最佳范围中性偏酸后,放置一晚(10~16 h)仍有少量沉淀现象,平衡后活力影响不大,冻后活力较差,并且出现短时间大量凝聚死亡现象。因此酸碱滴定并不能彻底解决卵黄沉淀问题,反而可能改变稀释液电离平衡,出现精子大量聚集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北京地区奶牛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集北京地区成年牛和犊牛的粪样,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对粪样进行了定性检查,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线虫卵和球虫卵囊进行了定量检查。结果发现,北京地区成年奶牛和犊牛粪样中检出的主要是线虫卵和球虫卵囊,未检出吸虫卵。成年奶牛粪样中线虫卵的阳性率为14.64%,平均EPG值范围为190~853,并在5~9月份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高峰期;球虫卵囊阳性率为49.15%,平均OPG值范围为125~346,高峰出现在5~11月份。犊牛粪样中线虫卵的阳性率为24.56%,平均EPG值范围为305~1 053,并在5~11月份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高峰期;粪样中球虫卵囊阳性率为65.02%,平均OPG值范围为2 540~7 648,并在7月份出现一个高峰。根据调查结果,对北京地区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老养蜂人对蜂毒产生抗体,蜂螫后不会有过敏反应。读了赵正虎蜂友的文章也想说几句,我先后见过4~5位老养蜂,养蜂年龄均在10~40年,原来被蜂螫根本没事,但在养蜂6~20年后出现过敏反应,严重的全身出现红肿,奇痒,抓破后出水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某鸡场饲养海兰褐蛋鸡5 000只,产蛋后开始出现瘫痪鸡,从开始3~5只,至后来每天出现20~30只,放在鸡舍单独饲喂并接受阳光照射,部分病鸡2~7天后又能行走。鸡群产蛋率上升缓慢,170天产蛋率不足60%,鸡零星死亡。笔者接诊该病例后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由此产生的瘫痪鸡,经处理后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正1主诉容成县某猪场接连发生猪肠扭转的病例,多发生在体重25~90千克的育肥猪,发病猪腹部胀气,出现症状后的10~30分钟内死亡,大群没有腹泻、咳喘等症状,一般3~5天就会出现一例因肠扭转死亡的猪,到现在为止已经死亡20多头。2检查眼观发病猪腹部胀气如皮球,叩诊为气鼓音。眼球突出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判断母犬排卵和最佳配种时间,提高犬的繁殖力,试验选择5只体质健康,年龄为2~4岁,体重相近的雪纳瑞发情母犬,采用外部观察法、阴道黏液涂片法、试情法、ELISA法测定发情母犬外周血中促黄体素(LH)水平,综合判断母犬排卵和配种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雪纳瑞母犬的排卵时间是在LH峰值出现后的2~3 d,即阴道出血后的11~12 d,最佳配种时间在LH峰值出现后的3~4 d,即阴道出血后的12~14 d。  相似文献   

8.
甘肃天祝金强河地区高山线叶嵩草草地的地上植物量在6~11月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植物量出现在8月21日,为373.02克/米~2干物质,或336.67克/米~2有机物质(去灰分物质);净第一性生产力为340.09克/米~2年干物质,或307.97克/米~2·年有机物质。地下植物量6~10月平均为5162.66克/米~2干物质,呈U形曲线变化;净第一性生产力为780.36克/米~2年干物质,或671.15克/米~2·年有机物质,其中活根为570.91克/米~2·年干物质,或489.27克/米~2年有机物质。地上部分最大绝对生长率出现在7月20日至8月21日,平均为5.16克/米。·天干物质,之后变为负值。地下部分绝对生长率在8月21日以前为负值.最大负值出现在7月20日至8月21日,表明地上部分的最大生长对地下部分营养物质的供给有强烈的依赖性。最大相对生长率出现在5月1日至6月20日,为0.0965克/克·天干物质。表明地上部分的生长效率以生长初期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瓦氏黄颡鱼昼夜的能量代谢变化,本试验在自然状态下测定了体重为(14.52±0.31)g的瓦氏黄颡鱼在9:00 ~ 12:00、12:00 ~ 15:00、15:00 ~ 18:00、18:00 ~ 21:00、21:00 ~ 0:00、0:00 ~ 3:00、3:00 ~ 6:00和6:00 ~ 9:00时间段的二氧化碳排泄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设置三个平行,以9:00 ~ 12:00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一个昼夜周期内(24 h),二氧化碳排泄率及耗氧率最高时间段均出现在0:00 ~ 3:00,最低时间段均出现在12:00 ~ 15:00,与对照时间点相比,二者的最高时间段和最低时间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排氨率最高时间段出现在21:00 ~ 0:00,显著高于对照时间段(P < 0.05),最低时间段出现在9:00 ~ 12:00,与对照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余弦函数分析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瓦氏黄颡鱼二氧化碳排泄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存在着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其夜间的活动代谢均高于白昼。氧氮比和呼吸熵显示,瓦氏黄颡鱼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为脂肪和蛋白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瓦氏黄颡鱼能量代谢的昼夜变化规律,为其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能量代谢|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暑又称热应激综合症,各生长阶段鸡只均易发生。当气温超过32℃时,加之鸡舍通风不良和卫生条件较差时,鸡群易发生中暑。鸡特别易出现中暑的时间是12~16时和18~22时,出现中暑症状的鸡只很快惊厥死亡,这是因为下午和傍晚的气温较高,环境闷热,  相似文献   

11.
鸡盲肠球虫是常见的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由艾美耳球虫引起,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在盲肠黏膜内。常见于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1发病情况2018年7月,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一蛋鸡规模化饲养场,饲养商品肉鸡8000只,40日龄,鸡群中出现稀样粪便,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下垂,食欲减退,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3d后出现粪便中带有鲜红色血液和血凝块的症状,1~2d后,便血的病鸡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2.
2015年3~7月,武平县中山镇某猪场6日龄左右仔猪开始在耳廓、面颊等无被毛处出现红斑,3~4 d遍及全身,并渗出脂质样黏液,机体消瘦,经治疗无效出现死亡。根据临诊症状和细菌学检查诊断为由猪葡萄球菌引起的猪渗出性皮炎。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份库伦旗扣河子镇六家子镇相继出现了马属动物流感后,大部分康复,个别马出现高热不退后呈稽留热,干短咳嗽,开始流鼻液后转黄色粘液甚至脓性鼻液,经临床诊断为纤维素性肺炎,按以下治疗效果明显现已痊愈。(一)症状病初突然发生高热(40℃~41℃以上),呈稽留热型。定型经过的病例,高热持续6~9 d,以后体温突然降至常温,或于2~5 d内逐渐降  相似文献   

14.
<正>马梨形虫病是寄生于马属动物(马、斑马、驴和骡)红细胞内的通过蜱~([2,7,11])传播的血液原虫病,目前已发现的有马泰勒虫~([3-5])和驽巴贝斯虫~([6,9-10])两种。被梨形虫感染的马属动物发病后出现发热、皮下淋巴结肿大、贫血、黄疸等主要症状,降低动物的劳动力,偶尔会出现死亡病例。该病常出现在3月底至5月中旬,6月至8月份散发与该地区的蜱虫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弥渡县金润良种奶牛场1~6胎荷斯坦牛的产奶量、产犊间隔以及依据DHI报告测定的乳成分。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的总平均产奶量超过6 200kg;各胎次泌乳高峰出现在产后25~40天,终生产奶量高峰出现在第3胎;全年生乳成分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鸡肺脏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海兰白鸡的肺脏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CD8~+细胞最初于18 d胚胎中出现,而CD4~+T淋巴细胞于孵化后1日龄雏鸡中出现。4日龄时,在初级支气管与次级支气管交汇处有淋巴细胞的聚集物,即形成了明显的支气管相关性淋巴组织(BALT)。在定位分布上,各日龄CD4~+T淋巴细胞主要占据BALT的中央区域,而CD8~+T淋巴细胞主要环绕在外周。从56日龄开始,CD8~+T细胞较CD4~+T细胞分布范围更为广泛,在三级支气管气道内壁中、房间隔中、气体交换区和小叶间结缔组织中均有分布,散布在整个肺脏中。在数量变化上,随着日龄增长,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逐渐增加,且35日龄之前CD4~+T细胞数量多于CD8~+T细胞,而此后各日龄CD8~+T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多于CD4~+细胞。以上结果表明,鸡肺脏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均呈日龄相关性变化,且该变化说明鸡35日龄之前肺脏以体液免疫为主,而之后则倾向于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7.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对鸡的致病力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cya/crp双基因突变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X4550)对鸡的致病力及免疫保护效果。给1日龄岭南黄肉鸡口服感染不同剂量(10~7、10~8、10~9、10~(10)、10~(11)CFU/只)的S.typhimuriumX4550,所有试验鸡均未出现死亡,仅在最高剂量(10~(11)CFU/只)组试验鸡出现食欲减退和轻微下痢等症状。1、4或7日龄岭南黄肉鸡分别经口免疫接种10~8或10~9CFU减毒S.typhimurium X4550,28日龄每只鸡口服攻击10~(10)CFU强毒S.typhimurium 50333,结果不免疫对照组死亡率55%(11/20),免疫组保护率为100%(20/20),但1日龄高剂量免疫导致试验鸡的生长抑制。同时,免疫鸡还能全部或部分阻止沙门氏菌在肝脏和脾脏的繁殖。  相似文献   

18.
<正>1基本情况2013年11月,咸阳市马庄某羊场在气候突然转凉情况下,300余头羊群中,个别羊出现了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羊鼻孔有黏液,结膜潮红。随后3d开始出现死亡,死亡2~3头/d,并开始出现腹泻带血现象。死亡集中在2~3月龄羔羊。畜主认为是支原体肺炎,治疗数日不见好转,随后到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就诊。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母猪妊娠后期出现高热不食的情况经常发生。特别是农村散养猪,发病率高于规模化养猪场的猪只。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笔者深入基层进行了调查,找出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现将现场中应用的有效防控措施介绍如下。1调查对象1.1在农村,一般1~2个自然村有2~3个养种猪农户,每户养种猪2~5头,肩负着周围饲养的母猪自然配种和出售精液的任务。调查中得知,种猪接  相似文献   

20.
正鸽圆环病毒属圆环病毒科,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鸽,其也能感染金丝雀等鸟类。1流行特点刚出壳的初雏和仔雏由于母源抗体的保护不会发生本病。鸽圆环病毒主要感染2月龄至周岁的幼鸽,病鸽感染初期主要出现消化道症状,之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为8~14 d,发病1~2周内病鸽相继死亡,发病3~4周出现死亡高峰。2临床症状嗉囊炎性鸽圆环病毒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贫血,皮肤颜色变淡,喙、口咽黏膜颜色由红转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