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元谋县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拔1 000~2 200 m地带,属南亚热带气候类型.海拔1 400 m以下地区,气候温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9℃,几乎全年无霜雪或偶有轻霜(多年平均霜期仅为2 d),年降雨量625mm左右.海拔1 500~2 200 m地区,年平均气温14~15.6℃,年降雨量800mm左右.土壤分布情况是:海拔1 300 m以下为燥红土;海拔1 300~1 600 m为燥红土与红壤过渡型的褐红壤土;海拔1 600~2 200 m为红壤和紫色土.据对全县不同地带的27个自然土壤剖面分析,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48%,这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大多数热带-亚热带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也比较适合种植一些饲料作物和牧草.  相似文献   

2.
旨在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低氧通气反应(HVR)特征及颈动脉体(CB)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选择生活在海拔3 200m临床健康的成年牦牛和柴达木黄牛进行13.9%O2低氧(模拟海拔6 000m)通气反应;采用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海拔3 200m牦牛、柴达木黄牛及模拟海拔6 000m时CB中的NOS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以及NO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牦牛、柴达木黄牛低氧通气反应斜率(△VE/△SaO2)分别为(0.21±0.10)和(0.50±0.21)(L·min-1)/%SaO2(P0.01);海拔3 200m时,CB中nNOS、eNOS、iNO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牦牛与柴达木黄牛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模拟海拔6 000m时,CB中nNOS、eNOS、iNOS蛋白表达水平在牦牛与柴达木黄牛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模拟海拔6 000m的牦牛、柴达木黄牛CB中nNOS、eNOS、iNOS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海拔3 200m的牦牛、柴达木黄牛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模拟海拔6 000m组,牦牛、柴达木黄牛CB中NO含量均显著高于海拔3 200m(P0.01或P0.05),在模拟海拔6 000m组,牦牛CB中NO含量极显著高于柴达木黄牛(P0.01),在海拔3 200m,牦牛与柴达木黄牛CB中NO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青藏高原世居牦牛低氧通气反应钝化,而柴达木黄牛对低氧的刺激保持较高的通气反应,急性低氧时牦牛CB内产生大量的NO可抑制对低氧的化学感受。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片类囊体膜色素含量及光系统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山3个海拔(2 200,3 400,3 900 m)处生长的珠芽蓼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片类囊体膜色素含量、叶绿紊荧光参数以及光系统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素总含量Chl(a+b)及叶绿素b(Chl b)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叶绿素a/b(Chl 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相似文献   

4.
<正>1云龙县基本草原现状1.1云龙县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位于大理州西部,地处横断山脉南端澜沧江纵谷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总面积为4 400.95km2,县境内最高海拔3 663m,最低海拔730m,相对高差达2 933m,全县辖诺邓、功果桥、漕涧、白石4镇和宝丰、关坪、团结、苗尾、检槽、长新、民建7乡,86个村民委员会(社区),1 302个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多民族山区县。2014年末总  相似文献   

5.
对生活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牦牛肺组织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内,高海拔地区牦牛的肺泡数(34.62±5.15个/mm2)多于低海拔地区牦牛的肺泡数(27.19±4.37个/mm2)(P<0.01),肺泡隔厚度(3.52±0.58μm)大于低海拔牦牛(2.78±0.42μm)(P<0.01)。  相似文献   

6.
海拔梯度对新疆梯牧草植株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布于新疆伊犁昭苏沙尔套山海拔1 700–2 200 m处的野生梯牧草(Phleum prat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形态学指标,探讨海拔梯度对各个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梯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及优异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梯度梯牧草在茎粗、旗叶长、旗叶宽、穗长、小穗宽、小穗数等形态特征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他形态学指标并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综合表现为海拔1 900 m处植株高大,植株叶片最长,小穗数最多。2)不同海拔之间叶片气孔形态存在显著差异(P 0.05),随海拔升高梯牧草上表皮气孔长度显著增长,气孔数减少。3)综合指标显示,海拔1 900 m左右为梯牧草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试验,以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天涝池流域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建立地上生物量与易测因子(冠幅周长和植株高度)之间的关系,对灌丛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变化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坡和阴坡灌丛的平均总地上生物量分别为7375.8 kg·hm-2和3055.6 kg·hm-2;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阳坡与阴坡灌丛地上生物量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其最大值分别分布在海拔3200m和3650m处,分别为12101.6 kg·hm-2和4084.8 kg·hm-2;在4种灌丛植物中,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和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3150m和3650m,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最大值分布在海拔3200 m.综上可知,祁连山天涝池流域灌丛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型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海拔梯度西藏农区牛血液中受氧分压影响的主要血液指标进行分析,为高原动物养殖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择不同海拔高度(2 900~3 100m,3 700 ~3 800 m,3 900~4 100m,4 500~4 600 m)饲养的西藏农区牛,用气质联谱仪(GC/MS)和血糖仪测定不同海拔高度下牛血浆中的L-乳酸、D-乳酸和血糖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采血后血浆低温保存,用于气质联谱仪仪分析乳酸含量;血糖实地测定.结果显示:2岁以下及成年牛血浆中L-乳酸和总乳酸与最高海拔牛差异极显著(P<0.01);2岁以下牛D-乳酸与最高海拔牛差异显著(P<0.05),而成年牛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高海拔对血浆乳酸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血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龙泉市兰巨乡是浙江省欠发达乡镇之一,全乡有毛竹林1.4万亩(1亩=667m2),低海拔特早名菜7280亩,干水果3800亩,待开发低山缓坡2万余亩,适合优质土鸡的规模放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海拔对小鼠组织内T-SOD活性的影响,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2 300 m海拔组和1 700 m海拔组,连续饲喂30 d,试验前后各组称重小鼠,比较两组小鼠体重变化;试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快速采取肝、肺、心肌和骨骼肌,测定各组织内T-SOD活性。结果表明,1 700 m海拔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高于2 300 m海拔组,差异显著(P0.05);1 700 m海拔组肺、心肌和骨骼肌中T-SOD活性显著高于2 300 m海拔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低海拔可以增加小鼠体重,提高肺、心肌和骨骼肌中T-SOD活性。  相似文献   

11.
黑河上游冰沟流域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黑河上游冰沟流域不同海拔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本研究采集了黑河上游冰沟流域10个不同海拔梯度0~20 cm土层土壤,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分析,并探讨其垂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养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在3204~3479 m海拔处含量较高,而土壤中全钾和速效钾在中低海拔处含量较高。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差异显著(P<0.05),灌木林微生物数量最高,其次为草地,乔木林最低。其中解磷菌、解钾菌和真菌主要分布在3250 m海拔处,而硅酸盐细菌和芽孢杆菌在2911和3071 m海拔处最高。解磷菌、解钾菌、硅酸盐细菌和真菌与植被盖度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P<0.05);真菌与全氮、全磷呈正相关且差异极显著(P<0.01),而解磷菌与全氮、全磷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P<0.05),芽孢杆菌与pH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P<0.05)。在主成分分析中,有机碳,速效磷、全氮和全磷是影响土壤养分的主要因素,不同海拔土壤养分通过综合评价,在海拔3479 m处肥力最好,其次为3204、2911 m处,在海拔3172 m处最低;微生物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海拔3250 m处排序第一,其次为2911 m处。以上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海拔和植被及植被盖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变化,为扩大当归生产适宜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当归产量以阴干后称重测定,阿魏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当归产量随海拔升高其变化规律不明显,海拔2 624 m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624-2 810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产量最高。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在2 294-2 624 m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2 624 m阿魏酸含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294-2 519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阿魏酸含量最高。结论:2 624-2 810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产量增加,2 294-2 624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增加,因此,在2624 m海拔下有利于提高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通牦牛心肌对高原低氧适应的组织学特点,选取2个海拔高度(海拔3 700,3 200m)成年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海拔高度的泽库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 700m)和海晏地区成年牦牛(海拔3 200 m)作为对照,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和电镜技术对心肌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海拔3 700m牦牛,其心肌纤维直径细于海拔3 200m牦牛,表面积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牦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均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牦牛平均体积和体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而面数密度(NA)小于海拔3 200m牦牛,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心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直径细、表面积密度大、VEGF和MVD均较高的特点,心肌肌线粒体平均体积相对较小、NA相对较大,而体密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4个点3个组的对比试验结果为:海拔400m以下A组年平均产鲁梅克斯鲜草128814.3kg/hm~2,B组均产107308.5kg/hm~2;海拔600~700m的A组年平均产鲁梅克斯121310.6kg/hm~2,B组年平均产107558.6kg/hm~2;海拔400~500m的C组年均产125312.6kg/hm~2。鲁梅克斯第1年种植均是3次测产,牧草生长良好。其产草量均高于我区其他牧草产量。该牧草引种栽培试验成功,将为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大面积推广种植,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畜禽饲料,推动畜牧业的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甜高梁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在青海高原丰产、高产栽培技术,在不同海拔生态区开展了播期、密度、追肥、刈割、地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海拔2100 m生态区甜高粱适宜播种期是4月26日-5月7日;海拔1850m适宜密度为8.25万株·hm-2;生长中期追施1次N肥(尿素)112.5~225.0kg·hm-2,鲜重产量提高13.39%~26.94%,茎秆糖锤度提高3.16%~26.14%;刈割1次比刈割2次总鲜重产量略低,差异不显著,茎秆糖锤度提高17.02%~255.65%;铺地膜比不铺地膜增产5.56%~15.85%,茎秆糖锤度提高5.76%~54.03%,且籽粒能成熟,不铺地膜籽粒不能成熟.海拔2300 m适宜密度为16.50~21.00万株·hm-2;生长中期追施1次N肥增产 1.81%~27.39%,茎秆糖锤度提高2.33%~40.40%;刈割1次比刈割2次的总鲜重产量极显著增加(P<0.01),增产64.46%~155.88%,茎秆糖锤度提高199.52%~288.89%,因此不易刈割.  相似文献   

16.
基于CASA模型的甘肃省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遥感数据的光能利用模型-CASA模型估算了2005年甘肃草地生态系统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以及地形因素对草地NPP的影响。(1)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表明,修正后的CA-SA模型的可操作性强,仅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就可以对草地生产力进行模拟,模拟效果较好。(2)2005年甘肃省草地NPP总量为3.76×1013g/(m2.a),最高值达790.56g/(m2.a),年均值为139.15g/(m2.a),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3)草地NPP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季NPP达到最大值;冬季植被基本停止生长,草地NPP值最低。4)在海拔3 000~3 500m区域、25°~30°坡度以及东坡草地NPP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在四川甘孜州13个县开展了优良牧草--高丹草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高丹草在海拔3 000 m以下的农区适宜生长,每667m2最高鲜草产量可达4 334 kg;在海拔3 000~3 500 m半农半牧区生长势差;在海拔3 500~4 000 m地区生长势更差;而在海拔4 000 m以上则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8.
高寒阴湿区,高寒即海拔高或纬度高而寒冷的地区;阴湿即阴冷潮湿,是内陆高纬度地区由特殊地形导致的.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甘南、临夏、定西、陇南等市(州),海拔在1 800~3 100 m,年均气温在2~6℃且昼夜温差大,年均降雨量550 mm以上.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由于受到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1 富源县养牛业现状 富源县地处云南省东部,是内陆省份入滇的主要通道,素有"云南东大门"之称.土地面积3 235.4km2,全县辖3乡8镇159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67.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94万人.县境内最高海拔2 748.9 m,最低海拔1 110 m.由于地处低纬度滇东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地势差异较大,气候温暖潮湿,具有热带和亚热带的多种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3.8℃,日照1 819.9 h,降水量1 102.3 mm,无霜期269 d,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黄牛存栏64 980头,其中能繁母牛15 285头,占牛存栏的24%.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宁夏南部山区不同海拔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种植的品种,试验选择4个品种(东单60、屯玉168、铁研53、石玉9)分别种植在1 940 m(海拔点Ⅰ)、2 085 m(海拔点Ⅱ)、2 170 m(海拔点Ⅲ)3个不同海拔点,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开展株高、鲜重等生产性能和粗蛋白(CP)、粗脂肪(EE)等营养指标及相对饲喂价值(RFV)比较及评价。结果表明:株高、鲜重等生产性能在不同海拔点表现不同。随着海拔升高,株高、鲜草产量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CP、EE在中海拔点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海拔点(P<0.05)。RFV由高到低为高海拔点Ⅲ>中海拔点Ⅱ>低海拔点Ⅰ。铁研53的鲜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茎秆强度、CP、粗灰分等指标在3个海拔点都最高。说明铁研53稳定性高,适合在宁夏南部海拔1 940~2 200 m的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