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讨四黄止痢颗粒中六味中药体外相互配伍抗菌活性。采用微管-平板法测定试验药物抗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四黄止痢颗粒中六味中药相互配伍15个药对抗鸡大肠杆菌的协同指数(SI)及呈现协同作用时组方中各味中药的配比。结果表明:六味中药水提物中,黄连抗鸡大肠杆菌的活性最强,MIC为125 mg/mL;配伍呈现协同作用的药对有4对,其中黄芩与黄柏配伍的SI为0.27,配比为8:1,MIC为31.3 mg/mL;黄芩与黄连配伍,SI为0.63,配比为1:2,MIC为62.5 mg/mL;黄芩与甘草配伍的SI为0.25,配比为1:4,MIC为125 mg/mL;黄芩与大黄配伍的SI为0.38,配比为1:2,MIC为125 mg/mL。本试验依据体外联合抗菌活性获得4对中药配比,为四黄止痢颗粒复方的拆方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甘草醇提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草为原料,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回馏法提取制得甘草醇提物。比较甘草醇提物在棕榈油、猪油和菜籽油等不同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甘草对多种油脂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甘草醇提物0.02%的添加量有优于BHT在最大限制用量时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欧李仁为原料,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指标,并以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研究其醇提物和水提物的降糖作用。结果表明,欧李仁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欧李仁乙醇提取物原质量浓度下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84%和96%,分别相当于对12 mg/m L左右的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和1 mg/m L左右的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欧李仁水提取物原质量浓度下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8%和74%,其抑制能力低于欧李仁醇提物。说明欧李仁醇提物较水提物有更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叶南五味子多溶剂分步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大叶南五味子果实的体外抗菌活性。将大叶南五味子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为溶媒,每种溶剂均先用超声波提取20 min,再加热回流提取2 h,采用微管-平板法测定4种溶剂的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有机溶媒提取率在0.35%~5.50%,水提取率达到51.2%;有机溶媒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44~34.08 mg/mL,水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04.63、329.13、232.5 mg/mL。说明大叶南五味子果实有机溶媒提取物虽然得率少,但其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该研究为大叶南五味子临床应用、抗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 目的:研究留兰香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测定留兰香提取物抑菌圈大小,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留兰香提取物对4种动物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抗菌效果。结果:留兰香水煎剂、醇提物、挥发油对4种动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猪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比较明显,留兰香水煎剂Ⅰ的MIC为0.0313g/ml,醇提物Ⅲ的MIC为0.0625g/ml,挥发油Ⅴ的MIC为2.5μl/ /ml,挥发油Ⅵ的MIC为2.5μl/ /ml。结论:留兰香水煎剂、醇提物及挥发油体外有一定抑菌作用,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对试验菌抑制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鱼腥草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及其对金葡菌α-溶血素分泌的影响。通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并应用溶血试验、Western-blot分析、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及细胞毒性试验考察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醇提物对金葡菌α-溶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醇提物对9株金葡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16~64 mg/mL,亚抑菌浓度鱼腥草醇提物呈剂量依赖式抑制金葡菌α-溶血素的分泌,尤其当浓度为0.16 mg/mL时,基本上能完全抑制金葡菌α-溶血素的分泌。本研究可能为抗金葡菌感染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皋茶保健茶的研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89-293
皋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但饮用时滋味苦涩。通过在皋茶中添加辅料,对其滋味进行协调,减少其苦涩味。以滋味和香气为主要考察因子,确定了皋茶保健茶的最佳配比,皋茶:绿茶:菊花:甘草最佳配比量为 1.64 g: 0.54 g: 0.27 g: 0.27 g。通过其对ABTS、DPPH等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较,得出皋茶保健茶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随着样品浓度(0~25 μg/mL)的增加而增强,在25 μg/mL下,皋茶保健茶醇提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达到92.24%;皋茶保健茶醇提物、皋茶保健茶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达到86.22%和84.29%;在高浓度(25~800 μg/mL)下,随着皋茶保健茶样品浓度的不断增加,其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草药资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川芎、黄柏、连翘和地锦草乙醇提取物的16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好的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连翘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黄柏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8 mg/mL和5.82 mg/mL;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1.29 mg/mL,且在菌丝生长IC50浓度下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来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青海云杉凋落物的自毒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添加不同浓度(0.04 mg/m L,0.40 mg/m L和4.00 mg/m L)凋落针叶和球果水提物及4.00 mg/m L水提物有机相萃取物,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实验。结果显示,0.04 mg/m L和0.40 mg/m L针叶和球果水提物对青海云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而4.00 mg/m L却对种子萌发各项指标均存在自毒作用,且针叶水提物对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强于球果,发芽势则相反。0.04~4.00 mg/m L针叶和球果水提物均显著抑制青海云杉幼苗胚根和胚轴的生长。青海云杉凋落针叶水提物的乙醚相萃取物(N-DE)是抑制发芽率、胚根和胚轴活性最强的部位,抑制率分别为63%、92%和92.3%。  相似文献   

10.
吴振振  张旭龙  马淼 《种子》2016,(2):10-15
为探讨油葵对甘草潜在的化感作用,选择矮大头(567 DW)、矮早丰(BKZ 9806)、新葵4号以及新葵6号等不同品种油葵和3种药用甘草为研究对象.用油葵根、茎、叶等器官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分别处理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种子和幼苗,比较0,25,50 mg/mL 3个浓度的水浸提液对3种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格局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油葵品种、不同油葵器官的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尽相同,矮大头浸提液对胀果甘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其根的提取液显著促进了根的生长,在25,50 mg/mL浓度下分剐比ck高出26%和37%(p<0.05),RI分别为0.21和0.27.根据本实验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建议选用矮大头与胀果甘草进行套种,可望能提高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11.
金银花、山银花绿原酸类提取物体外抗NDV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比较价格差异较大的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分别提取金银花和山银花绿原酸类活性成分,利用Vero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来评价和比较金银花和山银花绿原酸类提取物体外抑制新城疫病毒(NDV)对细胞的感染作用。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金银花和山银花绿原酸类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体外对NDV分别具有明显的阻断作用、抑制作用和中和作用,且两者之间的抗病毒效果差异不显著。本试验为价格相对便宜的山银花在一定领域部分代替金银花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川芎等中草药提取物对柑橘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晶  黄闺  金晨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4):226-231
为探究中草药提取物对柑橘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川芎、五加皮、独活等6种中草药作为原料从中提取抑菌液,测定其对3种柑橘病原菌(白霉、柑橘褐腐疫霉、指状青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对不同柑橘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均不同,其中,川芎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当其浓度低至1.0×10-3 g/mL时,对3种病原菌仍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进一步的涂膜保鲜试验证明,添加0.10%川芎提取液于壳聚糖膜中,对柑橘保鲜效果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菌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的治疗效果,用抑菌圈法和改良2倍稀释法测定了42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诃子、五倍子、牡丹皮、石榴皮、金樱子、地榆、丹参和丁香8种草药的效果较好。将诃子、石榴皮、丹参、丁香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最低抑菌浓度显著好于单方,最低最低抑菌浓度为0.547 mg/mL。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诃子:石榴皮:丹参:丁香=2:1:1:1。  相似文献   

14.
甘草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甘草总黄酮对金葡菌的抗菌活性以及亚抑菌浓度的甘草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分泌的影响。首先,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甘草总黄酮对6株金葡菌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其次,采用溶血试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以及荧光定量PCR试验分别在表型功能、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3个层次确证了其对α-溶血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金葡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4~16 μg/mL,而亚抑菌浓度的甘草总黄酮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金葡菌α-溶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B,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试验条件下,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对大肠杆菌为低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62 mg/m L,蓝刺头多糖B和C对大肠杆菌不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A、B和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0,2.50,2.50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B、C对铜绿假单胞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 L,蓝刺头多糖A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对沙门氏菌均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2.50,1.25,5.00 mg/m L。说明蓝刺头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蓝刺头多糖A,而蓝刺头多糖B和C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大肠杆菌活性,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均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沙门氏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鹿蹄草、功劳叶和地榆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时间段菌液吸光值和电导率值;将大肠杆菌在带药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0 h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大肠杆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中草药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中草药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鹿蹄草的MIC值为31.25 mg/mL,MBC值为62.50 mg/mL;功劳叶和地榆的MIC值均为62.50 mg/mL,MBC值均为125 mg/mL。加药组的大肠杆菌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增加。扫描电镜显示大肠杆菌细胞出现变长现象,表面出现许多凹坑。三种中草药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鹿蹄草的抑菌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根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对猕猴桃根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获得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与提取次数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猕猴桃根三萜类物质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20 (g/mL),提取次数1次,在此工艺条件下,猕猴桃根三萜类物质的平均得率为6.7517%;【结论】该工艺应用于猕猴桃根中三萜类物质的提取简单可行,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7种木腐菌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木腐菌中的活性物质,挖掘潜在的药用价值,利用真菌次生代谢物资源,7种木腐菌在大米固体培养基上发酵获得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利用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MTT法、96孔板液体稀释法和TLC-DPPH法检测了7种木腐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4.1 mg/mL,其活性组分的比移值(Rf值)为0.85。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1.03 mg/mL,其活性组分的Rf值为0.65。同时,红缘拟层孔菌提取物中的3个成分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提取物中的单一组分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余提取物未表现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腐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