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鸡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雏鸡气管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BV M41株感染SPF鸡后不同时相气管黏膜中β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IB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显示,鸡气管黏膜中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DPI)第1~14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且均在5DPI达到峰值;鸡气管黏膜中IBV病毒载量在1DPI急剧升高,在5DPI达到峰值,14DPI病毒载量急剧下降。结果表明,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与IBV病毒载量变化趋势一致,提示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在抵御IBV入侵、抑制IBV复制、增殖以及病毒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结果丰富了宿主抗IBV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为IB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引起雏鸡多个器官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研究对IBV M41株人工感染SPF雏鸡后不同时间的气管、肺脏、肾脏、哈德氏腺、胸腺、法氏囊、脾脏、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进行病理组织学变化观察,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气管和肾脏中IBV载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BV M41株主要侵害鸡呼吸器官气管和肺脏,分别在感染后第1、3天开始出现病变并持续2~3周。肾脏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变性和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从第5天持续到第28天。感染后第5天,免疫器官哈德氏腺、胸腺和法氏囊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其中哈德氏腺最严重。感染后第3~21天,脾脏白髓面积增大,局部出现少量异嗜性细胞,病变轻微。感染5 d后,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先后出现轻度细胞变性,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持续到第28天。感染后第1~11天气管和肾脏病毒载量维持较高水平,分别在第5、8天达到峰值,气管病毒载量较肾脏高。结果表明,IBV M41株主要侵害鸡呼吸系统,对泌尿、免疫和消化系统也有亲嗜性;不同器官组织损伤程度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气管和肾脏的病毒载量与组织损伤存在相关性。研究首次对IBV M41株感染雏鸡进行系统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为了解疾病发展过程、IBV致病机理和病理学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从免疫遗传学的角度初步探讨藏鸡(TC)和隐性白羽鸡(RWC)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分别用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对球虫具有抗性的藏鸡和易感的隐性白羽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藏鸡和隐性白羽鸡感染前0 d和感染后第2、4、6和8天脾脏、盲肠、胸腺、法氏囊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6、Toll样受体(TLR3)和TLR15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藏鸡脾脏IFN-γ、IL-2、IL-16及TLR3、TLR15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于感染后第4和8天明显上调,隐性白羽鸡则无明显变化。藏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2天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4天起显著上调(P<0.05),其余免疫相关基因变化幅度不大;隐性白羽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8天显著上调(P<0.05),IL-2在感染后第2天起显著上调(P<0.05),IL-16在感染后第6天起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2和8天显著上调(P<0.05),TLR15变化幅度不大。各免疫相关基因在2个品种鸡胸腺和法氏囊中均出现上调或下调,但除藏鸡法氏囊TLR3和TLR15转录水平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外,其余免疫相关基因与感染前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以上结果显示,球虫感染主要导致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脾脏和盲肠中的各免疫相关基因出现显著变化,表明宿主的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感染对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RV感染SPF鸡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天然免疫相关基因,包括Toll样受体(TLRs)、MDA5、IPS-1、IRF-3、IFN-α、IFN-β、IFN-γ、IFITM3、Mx1和OASL等基因在感染后0、12h以及1、2、3、5和7d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ARV感染SPF鸡后7d以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LR3和TLR21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TLR7和MDA5的mRNA转录水平则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显著升高,分别在7dpi和1dpi达到峰值(P0.05或P0.01)。IPS-1的mRNA转录被抑制;IRF-3则呈显著转录上调趋势;IFN-α、IFN-β和IFN-γ均表达上调,分别在2~3dpi达到峰值(P0.05或P0.01)。IFITM3、Mx1、OASL的mRNA转录水平也显著升高,均在3dpi达到峰值(P0.01)。试验结果表明ARV在感染早期能够显著性引起TLR7、MDA5、IRF3、IFN-α、IFN-β、IFN-γ、IFITM3、Mx1和OASL的转录上调,抑制TLR3、TLR21和IPS-1的转录,为进一步阐释ARV的分子致病机制和免疫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鹅为研究对象,人工感染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分别在攻毒后36,72 h和3,7 d,采集脾脏、哈德氏腺、骨髓、法氏囊和盲肠扁桃体,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鹅感染FAdV-4后,免疫器官中FAdV-4载量及免疫相关因子基因表达差异,初探FAdV-4对鹅致病性以及鹅对该病毒的天然免疫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和哈德氏腺中检测到FAdV-4,感染初期TLR2和TLR3显著上调,感染后期TLR5和TLR15显著下调;AvBD1、AvBD9、AvBD10和AvBD16在部分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大部分细胞因子表达受到抑制。研究表明,感染FAdV-4后,会激活宿主先天免疫反应,为研究FAdV-4与宿主先天免疫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副鸡禽杆菌是巴氏杆菌科的一种短小革兰阴性菌,也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为探讨副鸡禽杆菌感染后靶器官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用副鸡禽杆菌进行人工感染SPF试验鸡,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采集鼻区组织,应用RT-qPCR方法检测了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AvβDs 4和AvβDs 10的相对表达量;收集鼻黏膜洗液,检测sIgA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组试验鸡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β-防御素4、10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鼻腔黏膜sIgA显著增高。提示前炎因子、趋化因子、Th1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都参与了对副鸡禽杆菌感染的免疫调控,分泌的sIgA在抗副鸡禽杆菌感染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索了副鸡禽杆菌感染后细胞因子及抗体变化,对探寻新的免疫或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PCV2 B1株经鼻腔接种40日龄SPF仔猪,于接种后3、7、14 d宰杀,收集皮肤源树突状细胞(D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仔猪皮肤源DC的IL-10、TNF-α、IFN-α、IL-8、趋化因子受体1(CCR1)、CCR5在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FN-α在接种后3 d(3DPI)显著下调(P<0.05),TNF-α、IL-10在7DPI时显著上调(P<0.05);趋化因子IL-8在3、7、14 DPI时均下调,差异接近显著;MCP-1在感染后3、14DPI下调,7DPI均上调,但不显著;MIP-1β在3、7DPI明显上调,14DPI恢复正常;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在3、7和14DPI均上调,且7DPI显著上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PCV2在感染早期可抑制DC炎性反应的能力,免疫应答失调,影响了动物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蛋鸡感染新城疫病毒(NDV)后输卵管组织中病毒分布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NDV可在输卵管组织中复制,证明感染成功,NDV感染引起蛋鸡输卵管膨大部和子宫部IL-2、IL-6、IL-1β、IFN-β、CXCLi1、CXCLi2及CCR5mRNA mRNA表达上调;在感染120h后,膨大部IL-2、IFN-β和IL-1βmRNA表达达到峰值,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的137倍、95.1倍和15.9倍;子宫部在感染第9天达到峰值,分别为36.2倍、59.9倍和10.3倍。在感染前3d,IFN-αmRNA在膨大部的表达为下调的趋势,而从感染第5天开始上调;而子宫部IFN-α的mRNA表达均上调。NDV感染后趋化因子CXCLi1、CXCLi2及CCR5mRNA的在膨大部和子宫部表达均上调,其中膨大部CXCLi1、CXCLi2和CCR5mRNA上调的最高值分别为20.5倍、78.3倍和22.1倍;其在子宫部分别上调5.5倍、64.3倍、25.5倍。总的来说,NDV能感染蛋鸡输卵管组织并引起IL-2、IL-6、IL-1β、IFN-β、CXCLi1、CXCLi2及CCR5mRNA表达上调,这些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与输卵管炎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黏膜免疫是鱼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 Ig R)能够介导黏膜抗体的转运和分泌,而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测定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组织中TNF-α、IL-1β和IFN-γ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浸泡和腹腔注射两种免疫方式皆可诱导3种基因发生显著上调表达;3种基因的上调表达在96 h内先上升,后降低到对照组水平,其中IL-1β和IFN-γ的上调幅度高于TNF-α,免疫后在牙鲆组织内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0~60倍和6~30倍,而TNF-α仅比对照组高2~4倍;不同免疫方式诱导的牙鲆各组织中3种基因的应答表达存在差异,浸泡免疫对黏膜免疫组织皮肤和鳃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显著上调达到峰值的时间短且峰值高,而注射免疫对系统免疫组织脾、头肾以及肝脏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其中在脾和头肾中注射免疫引起的IL-1β和IFN-γ的变化分别比对照组高50~60倍和30倍,浸泡组比对照组分别高15倍和10倍;前肠、中肠和后肠中,两种免疫方式诱导的3种细胞因子的上调表达量相近或浸泡组稍低。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的表达调节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对天然免疫关键分子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影响,为IBV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IBV感染鸡气管和肾脏中IRF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IRF7在气管和肾脏中的定位,同时检测IBV载量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IBV感染后气管中IRF7 mRNA明显上调并在接种后3~5 d(3~5 dpi)显著上调(P0.05),分别上调13.42和6.16倍,蛋白水平在5和11 dpi明显高于对照组,5~8 dpi核转位明显,肾脏中IRF7mRNA仅在8 dpi显著上调2.15倍(P0.05),蛋白水平在5和8 dpi明显高于对照组,8 dpi核转位明显。气管中IBV载量在1~11 dpi迅速上升,5 dpi达到峰值,肾脏中8 dpi达到峰值。IRF7的表达和活化与IBV含量呈一致性。研究表明,IBV M41株感染后上调并激活了气管和肾脏中的IRF7,使其发生核转位,IRF7在抗IBV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气管和肾脏中的IRF7免疫应答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S1133株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CEF)后,对其细胞因子IL-17、IL-18和IFN-γ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禽呼肠孤病毒感染机制和宿主之间的作用关系。本试验将ARV-S1133感染CEF细胞后,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ARV结构蛋白σC和CEF细胞的IL-17、IL-18及IFN-γ的mRNA动态转录水平。结果表明,ARV-S1133感染CEF细胞10h后病毒结构蛋白σC mRNA的相对表达量开始迅速上升,在48h达到最高峰(13 162.73倍);ARV-S1133感染后引起CEF细胞中的IL-17、IL-18和IFN-γmRNA表达量发生变化,IL-17和IFN-γ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早期迅速上调,感染后6h达到第一个峰值,分别上调8.77倍和11.17倍,随后下降,在感染36、48、60h后大幅度上升,且在48h达到峰值,表达量分别为97.19倍和111.58倍。IL-18mRNA转录水平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量较低,在感染6h后微量上调(1.39倍),在感染中后期,其表达量呈下调趋势,感染48h时,IL-18mRNA表达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下调0.19倍;5个不同滴度的ARV病毒感染CEF细胞24h后,3个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与病毒滴度线性相关,IL-17和IFN-γmRNA转录水平与病毒滴度正相关,IL-18mRNA转录水平与病毒滴度负相关。结果表明,ARV感染后可诱导CEF分泌IL-17、IL-18、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上调,说明IL-17、IL-18、IFN-γ可能与禽呼肠孤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对1日龄雏鸡分别进行点眼和滴鼻免疫.取气管和哈德氏腺做石蜡切片,以葡萄球菌A蛋白-辣根过氧化酶(SPA-HRP)免疫组化染色,对气管和哈德氏腺中SIgA细胞的分布、数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SIgA阳性细胞分布在哈德氏腺的间质中;气管中的SIgA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细胞之间和固有层中,局部黏膜上皮形成的隐窝内也分布有SIgA细胞.数量统计分析表明:免疫组的哈德氏腺和气管中SIgA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点眼免疫的SIgA细胞数量比滴鼻免疫的高;加强免疫则使SIgA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PCV2亚临床感染模型,探究感染仔猪肺泡巨噬细胞中干扰素的变化及其调控,为PCV2复制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补充。30日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的仔猪15头,随机分成PCV2阴性对照0d组、PCV2感染14d组和PCV2感染28d组。感染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中干扰素、模式识别受体和模式识别受体接头分子mRNA水平。结果显示,IFN-β和IFN-γmRNA转录水平在14和28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式识别受体RIG-1、MDA-5、TLR4和TLR9mRNA转录水平在14和28d显著升高(P0.05);DAI mRNA转录水平在14d显著升高(P0.05),但28d迅速下降;TLR3、TLR7和TLR8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接头分子MAVS、MyD88、IRF3和IRF7mRNA转录水平在14和28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PCV2亚临床感染仔猪后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内IFN-β和IFN-γ的表达量上调,其上调和PCV2激活的TLR4/TLR9/MyD88和RIG-1/MDA-5/DAI/MAVS/IRF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明绵羊感染16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type 16,BTV16)后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的消长特点。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感染BTV16后3只绵羊上述4种因子mRNA进行检测,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绵羊,并以0 d mRNA为基准,计算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病毒抗体效价、测量绵羊体温。结果显示,接种BTV16的3只绵羊均不同程度产生抗体和体温症状,4种细胞因子的mRNA在接种病毒2~4 d内均出现显著上升,其中IFN-γ峰值在2.58~27.84倍之间,IL-2峰值在5.24~17.19倍之间,IL-4峰值在2.16~3.43倍之间,IL-10峰值在15.78~48.77倍之间,个体上升幅度存在显著差异,4种细胞因子均在高水平持续6 d左右后逐渐下降。对照绵羊上述参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本研究阐明了接种BTV16后绵羊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在转录水平上的消长特点,为进一步深入开展BTV感染特征、宿主机体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诱导SPF鸡发病的免疫机制。选用140只1日龄SPF白来航鸡,随机分为4组,3组攻毒组通过滴鼻点眼途径分别接种鸡源IBV强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野鸡源IBV毒株3个毒株,对照组以同种方式接种等量灭菌的磷酸盐缓冲液。在感染后12 h、36 h、72 h、7 d和14 d,每组随机选取5只进行剖检,并分别采集法氏囊、肾脏和气管组织,剩余鸡用于观察临床症状、发病及死亡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攻毒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各组织中IBV的病毒载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部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不同来源IBV毒株之后仅鸡源IBV强毒株感染组SPF鸡出现抑郁、翅膀下垂、甩头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在感染后5~10 d共有7只死亡,死亡率为20%。病理剖检发现,感染鸡源IBV强毒株的鸡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和有花斑样病变,而感染野鸡源IBV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对照组的鸡无明显的眼观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鸡源IBV强毒株组的法氏囊、肾脏和气管3个组织中均检测到病毒。对照组和野鸡源IBV毒株组中均未检测到病毒,鸡源IBV弱毒株组只在部分组织中检测到病毒。在感染后72 h,鸡源IBV强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TLR1、TLR2、TLR3、TLR5、TLR7和TLR15基因在法氏囊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IL-6和IFN-β参与更强烈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在感染后7 d,鸡源IBV弱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肾脏中TLR2、TLR3、TLR15、TLR21、IL-6和IL-1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野鸡源IBV感染后36 h法氏囊组织中IFN-γ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3个IBV毒株中仅鸡源IBV强毒感染引起SPF鸡典型临床发病症状与可视组织病变,且可提高SPF鸡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量。本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来源的IBV对SPF鸡的不同致病性与其感染诱导的免疫反应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组保守的蛋白质,除了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启动和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病原体识别。目前,已鉴定到若干个识别不同配体的鸡TLRs,在刺激鸡对病原体产生宿主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通过哪个TLRs对鸡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尚未明了。本试验通过分别向试验鸡肌肉注射TLR4和TLR21相应的配体脂多糖(LPS)和CpG寡聚脱氧核苷酸(ODNs),对其刺激鸡免疫反应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注射TLR配体2、6、12和24h时,可在脾脏中检测到细胞因子的相应表达。结果表明,LPS能在试验早期强烈诱导免疫系统基因表达的上调,包括IFN-γ、IL-10和IL-1β。CpG ODNs能促进MHC-Ⅱ、IFN-γ和IL-10的上调。而对CpG ODNs的应答比对LPS的应答略迟。在对LPS的反应中,IFN-α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而在对CpG ODNs的反应中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试验将对鸡TLR激活的分子机制或应用TLR激动剂作为疫苗佐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Toll样受体(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作用,收集S.equi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Toll样受体1、2、6(TLR1、TLR2、TLR6)、接头蛋白骨髓分化蛋白88(MyD88)及细胞因子IL-1、IL-6、IL-10、IL-12、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equi感染RAW264.7细胞后6h时,TLR1、TLR2、TLR6与MyD88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后12h时,TLR1、TLR2和TLR6mRNA表达量未出现明显上升(P>0.05),而MyD88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感染后24h时,TLR1、TLR2和TLR6mRNA表达水平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MyD88mRNA表达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IL-10和IL-12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IL-1、IL-6和TNF-αmRNA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S.equi感染RAW264.7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DHAV-A)MY弱毒株对雏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细胞因子在DHAV-A弱毒疫苗免疫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定量RT-PCR(RRT-PCR)方法,检测DHAV-A MY弱毒株接种1日龄SPF雏鸭后0.25、0.5、1、2、3和5d共6个时间点肝、脾和脑组织中IFN-α、IFN-β、IFN-γ,以及IL-1β、IL-2、IL-6、IL-8和TNF-α共8种细胞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并结合各时间点DHAV-A的荷载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肝和脑组织中2d时间点以及脾组织中3d时间点病毒荷载量达到最高;三种组织中,8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均随着病毒荷载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在各组织病毒荷载量最高时间点,8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证明DHAV-A MY弱毒株可刺激雏鸭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β、IFN-γ和TNF-α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2、IL-6和IL-8mRNA的转录,本研究丰富了DHAV-A MY弱毒株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84-1091
为了更好地了解宿主对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本试验以TC-1细胞为模型,感染H9N2亚型AIV。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3种模式识别受体(TLR-3、RIG-I和MDA-5)和5种炎性细胞因子(IL-6、RANTES、IP-10、TNF-α和IFN-β)。结果显示:3种模式识别受体中MDA-5上调最为明显,5种炎性因子中RANTES和IP-10上调最为明显;而IL-6、TNF-α和IFN-β上调相对较平缓。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过程中MDA-5反应较TLR-3和RIG-I更为强烈,而在炎性反应过程中RANTES和IP-10反应更加剧烈,IL-6、TNF-α和IFN-β反应则相对较温和一些。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机制,为在生产中疫苗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究鸭甲肝病毒3型(DHAV-3)在感染7日龄雏鸭体内动态分布规律与致肝病变和诱导IFN及促炎因子表达之间的关联。以DHAV-3强毒感染7日龄雏鸭,于感染后1、3、6、9、12、24、48、72和96h采集雏鸭的血液、肝、脾、肾、脑、胰、肺、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和十二指肠共11种组织样品,以一步法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含量变化、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中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α、IFN-β和IFN-γ)及促炎因子(IL-1β、IL-2和IL-6)在转录水平的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对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这些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DHAV-3感染1h后即在所有的样品中检测到。组织器官中病毒含量,血液和胰分别在感染后12和96h达到峰值,其余器官均在感染24~48h后达到峰值。病毒含量较高的前三位器官是肝、脾和肾(分别为10~(11.15)、10~(10.37)和10~(10.30) copies·g~(-1))。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在感染3~12h后以空泡变性为主、24~48h以坏死为主。肝中上述6种细胞因子转录量除IL-1β在12h达到最高外,其余均在感染后24~48h达到最高,感染48h后,其转录量变化随肝中病毒含量下降而降低,并与肝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DHAV-3在雏鸭体内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肝、脾、肾是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肝中细胞因子极有可能在抑制病毒增殖和修复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