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研究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在池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探索黄河鲤的生长规律,于2017年5—10月开展了养殖试验,获得其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并通过测量其体长、体质量和体高,对黄河鲤在池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约5个月的养殖,黄河鲤成活率92.6%,饲料系数1.38,体长、体质量和体高的平均值分别为21.13 cm,689.21 g和7.73 cm。相应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0.88%~15.53%,9.15%~46.44%和13.82%~22.04%,肥满度在2.84~7.31之间变动。体长(LS)与全长(LT)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LT=1.721LS+0.4517 (R2=0.9998),体长与体质量(W)的回归方程为:W=0.0174L3.2946 (R2=0.9725)。拟合出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LSt=29.354 (1-1.082e-0.399t)3,Wt=1790.916 (1-1.688e-0.547t)3,LHt=9.352(1-1.688e-0.54t)3,投入产出比为1:1.19。黄河鲤在池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且经济效益良好,为皖北黄河鲤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旨在考察不同养殖密度对大刺鳅生长性能和摄食行为的影响。采用310天的单因素水泥池精养试验对初始密度为657.52 g/m3(A组)、1177.27 g/m3(B组)两组大刺鳅的生长性能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刺鳅的生长性能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其中A组大刺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及存活率均高于B组,而饲料系数及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B组低13.82%与30.77%。各密度组大刺鳅的体长均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A组:W=0.0028L3.041;B组:W=0.0049L2.953),为等速生长。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呈多次函数相关(A组:L=-8×10-5d2+0.07758d+13.059,W=-2×10-6d3+0.0011d2+0.1369d+7.2355;B组:L=-6×10-5d2+0.062d+12.379,W=-2×10-6d3+0.001d2+0.1031dd+6.8031)。该试验条件适合于大刺鳅的规模化生产,今后应进一步细化大刺鳅的养殖密度,寻找最佳产量与饲料利用之间的关系,争取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籽粒含水率对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璐璐  薛军  谢瑞芝  王克如  明博  侯鹏  高尚  李少昆 《作物学报》2018,44(12):1747-1754
玉米机械粒收过程中出现的籽粒破碎、果穗遗漏、籽粒散落等影响收获质量的现象是机械粒收推广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开展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是确定适宜粒收时期、指导品种改良等的基础, 对于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院新乡综合试验站, 以黄淮海夏玉米区生产用品种为试材, 采用同一收获机和操作人员分期收获, 调查不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变化以及破碎率、杂质率、落粒率和落穗率等机械粒收质量指标, 分析籽粒含水率与粒收质量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 随着收获期推迟, 籽粒含水率逐渐降低, 籽粒破碎率和落粒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 杂质率逐渐降低, 落穗率逐渐增加。2年参试样本籽粒含水率分布在9.68%~41.36%之间, 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符合y = 0.068x 2-2.743x+31.09 (R 2= 0.79 **, n = 140)模型; 含水率在15.47%~24.78%之间时, 破碎率低于5%; 含水率为20.05%时, 破碎率最低。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符合y = 0.0158e 0.1111 x(R 2= 0.66 **, n = 140)模型, 杂质率随着含水率降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落粒率与籽粒含水率符合y = 0.006x 2-0.236x+3.479 (R 2= 0.42 **, n = 127)模型, 含水率为20.37%时, 落粒率最低。落穗率与籽粒含水率符合y = 2578.7645/x 2.2453(R 2= 0.35 **, n = 140)模型, 当含水率低于16.15%时, 落穗率将超过5%。研究还发现, 即使籽粒含水率相近, 不同品种的收获质量(特别是籽粒破碎率)也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破碎率是决定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 以破碎率5%和落穗率5%为标准, 黄淮海夏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籽粒含水率范围为16.15%~24.78%, 籽粒含水率在20%左右时, 收获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4.
苏亚蕊  张大乐  张明  李锁平 《作物学报》2009,35(7):1244-1252
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2n = 2x = 14, DD)是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祖先之一,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变异类型丰富,是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161份粗山羊草的HMW-GS,发现3种编码序列未知的y-型亚基,即Dy10.5t、Dy10.4t和Dy10.5*t亚基。通过AS-PCR扩增、克隆、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推导,发现3种未知序列均具有典型HMW-GS的序列结构特征且较为相似,仅Dy10.4t与Dy10.5t亚基存在一个氨基酸重复单元的缺失,Dy10.5t与Dy10.5*t亚基在信号肽部位有一个氨基酸的替换(L-F)。通过对这3种HMW-GS与32个已知氨基酸序列的HMW-GS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证实Dy10.5t、Dy10.4t和Dy10.5*t 3个亚基是D基因组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y-型亚基家族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异源精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产生子代生长性能,以彭泽鲫为母本,彭泽鲫、团头鲂、翘嘴鲌、鱤为父本构建4个雌核发育组合,测定各组合子代不同日龄体长、体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0~180天),各组合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彭泽鲫与翘嘴鲌(P-Q)和彭泽鲫与鱤(P-G)显著大于彭泽鲫与团头鲂(P-T)和彭泽鲫自交(P-P);对比各组合肥满度,发现150日龄时各组合肥满度出现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P-Q(3.9945)与P-G(3.7819)显著高于P-T(3.3459)与P-P(3.3697);拟合各日龄体长、体重数据,得到各组合生长曲线公式如下:P-P:W=0.0627L2.6705,R2=0.9822;P-T:W=0.0644L2.6469,R2=0.9917;P-Q:W=0.0284L2.9609,R2=0.9813;P-G:W=0.0648L2.6586,R2=0.9697。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精子诱导彭泽鲫,子代均能够正常生长,且生长速度出现显著性差异。彭泽鲫与翘嘴鲌雌核发育子代生长性能优于其他组合,具有潜在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增效缩节安化学封顶对棉花主茎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静  黎芳  周春江  田晓莉  李召虎 《作物学报》2018,44(12):1837-1843
缩节安(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是棉花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增效DPC (DPC +, 25%水剂)助剂中的成分能对植物幼嫩组织表面形成轻微伤害, 实践证明其可实现棉花化学封顶、起到替代人工打顶的作用。为探究DPC +作用机制, 本试验于2015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棉花盛花期后(7月24日)应用DPC + (1125 mL hm -2)对棉花主茎生长和顶芽解剖结构、氧化还原状态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同期喷施清水)相比, DPC +处理后棉花株高降低, 白花以上节位(nodes above the last white flower, NAWF)更早降到5; 处理后3 d即可观察到主茎生长点较对照扁平, 生长点的纵横比显著低于对照; 处理后6 h棉花顶芽的O2 -、H2O2和MDA含量高于对照, 而开花相关基因GhSPL3GhV1及顶端分生组织相关基因GhREV3的表达量则低于对照。化学封顶剂DPC +可引起棉株顶芽的短期氧化应激反应, 降低与主茎生长点发育和花芽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从而延缓棉株生长和花芽的产生, 实现化学封顶。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在不同氮素条件下影响青稞生产力的关键性营养功能特征,以‘藏青2000’为试材,就不同施氮水平对青稞营养功能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青稞籽粒产量、株高、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而降低了单位叶面积根量和叶干物质含量,施氮水平与株高、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与单位叶面积根量和叶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施氮强度加大,产量持续提高,但增长速率下降,青稞籽粒产量与施氮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y=-171.25x 2+1327.3x+10, R 2=0.958, P小于0.05)。青稞籽粒产量与株高(y=43.026x-2596.6, R 2=0.8994, P小于0.05)、相对生长率(y=7178.7x-150.66, R 2=0.5361, P小于0.05)和比叶面积(y=6.4604x+413.3, R 2=0.4153, P小于0.05)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y=-29.668x+4045.7, R 2=0.4488, P小于0.05)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单位叶面积根量(y=-2025.4x+2746.4, R 2=0.0579, P大于0.05)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青稞的植株高度、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促进产量增长,叶干物质含量对产量有抑制作用,而单位叶面积根量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植株高度、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4个功能特征可在物种水平上被认为是影响青稞生产力的标记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滇南茶树精准施肥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当季施肥量、土壤养分与茶叶产量、净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产量表现最好的均为N2P2K2处理;不同试验点缺肥处理产量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N=1.888-0.30ln(xN),yP=1.551-0.58ln(xP),yK=0.786-0.13ln(xK);根据最佳经济施肥量和茶园土壤中养分供给量,确定茶树适产养分临界值:滇南茶园适产养分临界值范围N (412.5±25.0) kg/hm2,P2O5 (88.5±27.1) kg/hm2,K2O (180.2±27.7)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松花江干流鲢的年龄与生长特性,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于2018、2019年的6—10月在松花江干流6个站点随机采集335尾鲢样本,采用鳞片鉴定其年龄,退算了鲢各年龄段的体长、体质量。采用Keys公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以及生长特征指数φ分析了鲢体长、体质量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鲢雌雄个体间的生长速度无显著性差异,松花江鲢体长、体质量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_t=74.555*[1-e^{-0.258\cdot(t_i-0.113) } ];W_t=7006.927*[1-e^{-0.258\cdot(t_i-0.113) }]^{3.0894}$。鲢体长生长速度曲线无拐点,随着年龄的增加生长速度逐渐降低;体质量的生长速度曲线具有拐点,拐点年龄为4.485龄,对应的体长、体质量分别为50.42 cm和2095.12 g。和长江群体相比,松花江干流鲢的年龄和规格较大,但其生长速度较慢。鲢的生长除受到不同群体的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栖息环境的水温、饵料生物密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卢克欢  刘兴  杨怡  廖志华  吴能表 《作物学报》2018,44(10):1527-1538
有害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 UV-B; 280~320 nm)辐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Ca 2+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 外源Ca 2+不但可以提高植物抗胁迫能力, 还对次生代谢具有调控作用。以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实生苗为材料, 在UV-B辐射(10 μW cm -2)背景下, 研究不同浓度外源Ca 2+、不同处理时间对颠茄生理特性、氮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以及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途径中3个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4 ~12 d), 对颠茄的光合作用、氮代谢以及生物碱的积累产生抑制作用, 加剧了膜脂氧化程度; 经外源Ca 2+处理, 叶片初始荧光(F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呈下降趋势, 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色素(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 说明Ca 2+有利于缓解UV-B辐射的抑制, 加强对UV-B胁迫的抗性; 在Ca 2+处理下, 叶片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 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NR、GS、GDH)的活性显著提高, 叶片中莨菪碱含量和东莨菪碱含量显著提高; qRT-PCR分析显示, 在外源Ca 2+的诱导下, 托品烷类生物碱合成途径中3个关键酶基因(PMTTR IH6H)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上调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光能截获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明确密植栽培中不同株型玉米的冠层光能截获、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关系,以不同株型玉米陕单609 (紧凑型)、秦龙14 (中间型)和陕单8806 (平展型)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104、6.0×104、7.5×104和9.0×104株hm–2),于2016—2017年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密度对形态特性、冠层光分布、灌浆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单609、秦龙14和陕单8806两年平均产量依次为12,176、9624和8533 kg hm–2,分别在9.0×104、7.5×104和6.0×104株hm–2达到高产,产量较低密度分别提高了26.9%、20.4%和19.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降低,LAI和叶向值增加,在高密度下陕单609中间层由于较大的叶片和叶向值能截获更多的光能,秦龙14次之;灌浆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天数(Dmax)、粒重(Wmax)、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ave)、籽粒活跃灌浆期(P)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下陕单609的Dmax分别较秦龙14和陕单8806早1.4 d和3.0 d, Wmax和P分别高于秦龙14 (0.3g和3.3 d)和陕单8806 (1.1 g和5.4 d);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高密度下,陕单609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和干物质转移对籽粒的贡献高于秦龙14 (5.1%、36.0%、33.5%)和陕单8806 (26.6%、46.7%、59.1%)。穗位层光能截获与产量(r=0.631)显著正相关(P0.05),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r=0.661)和平均灌浆速率(r=0.859)极显著相关(P0.01)。可见,与秦龙14和陕单8806相比,紧凑型品种陕单609密植下调控穗上部叶片直立,改善冠层中下部光分布,维持较高的光合绿叶面积,延缓冠层叶片衰老,增加花后营养器官光合产物的积累以及籽粒灌浆速率,实现了增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榆林风沙草滩区不同树龄条件下引种胡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以榆林红石峡沙地植物园的11种引种胡杨为研究材料,分别在其生长期和枯黄期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表观光合量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并对6年生胡杨设置施肥处理(有机肥0、75、150 kg/hm2),测定其株高、胸径和冠幅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条件下引种胡杨的叶绿素含量、Fv/FmΦPSIIETRqPNPQ等参数均呈现显著差异,2年生密胡杨2号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而2年生、4年生、5年生胡杨的Fv/FmΦPSIIETRqP值高于其他供试材料;施肥处理明显提高了胡杨的株高和冠幅,且以有机肥150 kg/hm2处理下的增长量最大。综上,2年生、4年生、5年生胡杨为适宜榆林风沙草滩区的引种树龄,有机肥150 kg/hm2为最佳施用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利用烟草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4042(YN42),对其在植物上的定殖和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用自然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HAPII成功导入YN42细胞中,获得质粒稳定遗传和对烟草黑胫病菌、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刀菌等13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与野生型YN42相同的GFP标记菌株YN42-GFP。用1.00×107 CFU/g的YN42-GFP分别浇灌烟草和玉米幼苗,在第50天时烟草根、茎和叶组织中仍回收到1.89×106 CFU/g、1.07×104 CFU/g和0.93×103 CFU/g的菌落;到第25天时玉米叶片中可回收到6.67×103 CFU/g的菌落;说明YN42在来源寄主和非来源寄主植物中都能稳定地定殖。将YN42添加到烟草育苗基质中制成微生物功能基质,与普通基质对比,1.00×107 CFU/g的菌株基质上的45天烟苗型高、地上部鲜重分别增长450.58%、756.52%;对玉米灌根30天处理,YN42处理的玉米苗型高和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19.37%和61.42%。研究结果表明YN42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能在烟草和玉米上稳定定殖,对烟草和玉米的促生作用显著,在农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耐盐碱郑58和盐碱敏感昌7-2为亲本,构建包含151份F2:5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基于3K芯片对郑58、昌7-2及其F2:5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了包含1407个SNP分子标记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的各染色体标记数在84~191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81 cM。胁迫液为200 mmol L–1 NaCl和100 mmol L–1 Na2CO3,对照液为蒸馏水或霍格兰营养液,对盐、碱胁迫和自然条件下玉米的发芽率(GP)、株高(PH)、植株干、鲜重(FW、DW)、幼苗组织含水量(TWS)、植株地上部分钠含量(SNC)、钾含量(SKC)、钠/钾含量比(NKR)、苗期耐盐率(STR)、耐碱率(ATR)10项指标,采用3种不同的作图方法同时定位研究,对加性QTL定位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加性QTL与环境互作联合分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结果表明,(1)与对照条件下各性状表型值相比,耐碱相关性状的降低较耐盐相关性状明显,说明玉米对碱胁迫更加敏感和碱胁迫对玉米的伤害更严重。碱与盐胁迫下SKC相当而SNC差异较大,表明Na+、K+的吸收和运输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玉米盐、碱胁迫可能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胁迫。(2)在自然、盐和碱胁迫条件下,运用CIM分别检测到27、28、40个加性QTL;运用ICIM分别检测到28、23、17个加性QTL;运用MCIM共检测到11个耐盐加性QTL、4个环境互作QTL以及11个耐碱加性QTL、3个环境互作QTL。(3)盐胁迫条件下的qPH-9、qSTR-8、qNKR-6、qNKR-7和碱胁迫条件下的qPH-9、qATR-3能被3种作图方法重复检测到。与前人结果比较, qPH-9、qSTR-8、qNKR-6、q-ATR-3定位在相同或邻近区域,qNKR-7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为精细定位玉米耐盐碱主效基因、挖掘候选基因和开发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实用功能标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分析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于2016—2017和2017—2018年度开展施氮试验。结合2017—2018年度试验资料,通过分析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规律,引入氮素和水分影响因子,构建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影响的模拟模型S(j,t)=S(W3N300,t)×(1+FN)×(1+FW)。经2016—2017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dap略高外,RMSE值、平均绝对误差da以及相关系数r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程度较好,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