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双季晚稻在寒露风来临早的年份,常出现结实率不高的现象,对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减产减收。近几年异常天气较多,不可忽视低温冷害对双晚空壳率的影响。寒露风带来的低温冷害是造成双季晚稻结实率不高的直接原因。低温冷害在晚稻生育的两个关键时期影响最大:一是减数分裂期,籼稻持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8~23℃,粳稻持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9~20℃。二是抽穗扬花  相似文献   

2.
指出影响晚稻结实率的因素,详细分析了低温冷害对新干县晚稻结实率的影响,指出应采取的对策,以为晚稻生产中防御低温冷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浙江省双季早晚稻的6个当家品种,在幼穗形成期用肥、光、温3种不同生态条件,研究它们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肥、遮光和迟栽均使早晚稻产量明显降低。增施穗肥使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变小;遮光使所有产量构成因素均显著变劣;迟栽水稻结实率低,千粒重小。穗肥不影响抽穗时期,遮光使晚稻抽穗时期推迟,早晚稻都表现早栽早抽穗、迟栽迟抽穗。穗肥、遮光和迟栽对后期分蘖、叶面积、植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和主茎出叶数也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它们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2007年,早稻生产中期低温阴雨、少日照,成熟期相应推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晚稻的早插秧,存在双晚抽穗成熟期相应延迟的情况.在一些地方晚稻施肥存在着碳酸氢铵、尿素用得多,而磷肥和钾肥未能配足施用,给晚稻的提早抽穗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因而我们要把预防寒露风的低温冷害作为夺取晚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5.
<正>晚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阶段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抽穗后的光合生产能力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后期的管理是晚稻高产的关键,管理上主要是抓好"五防"。1防止脱肥早衰晚稻抽穗以后不再长根出叶,营养生长基本停止。据测定,稻谷产量90%是抽穗以后的光合产物形成的,如果后期管理不当,就会出现"大穗有余,结实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的早衰现象。因此,晚稻后期要达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必须在养根保叶、防止早衰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6,(10)
正近年来,因早稻中期生长期低温、阴雨、少日照,成熟期相应推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晚稻的适时早插秧,引起双季晚稻生育期相对延后,抽穗成熟期相应延迟的情况。另外,在一些地方晚稻施肥存在着碳铵、尿素用得多,而磷钾肥未能配足施用,给晚稻的提早抽穗也带来不利影响。如何预防寒露风的低温冷害,应作为夺取晚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1.寒露风及其危害寒露风是指寒露节前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从北方南下危害晚稻的第一次较强冷空气。是晚稻后期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对晚稻尤其  相似文献   

7.
秋寒尤其是寒露风是全州县晚稻生产的弊害。试验表明,晚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遇低温冷寒时,在低温来临前,喷施"九二0"(赤霉酸)33ppm液、66ppm液的包颈率比对照区平均包颈率达63.3%分别减少32.7%、38.8%,对照区与喷施"九二0"处理区的包颈率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喷施"九二0"(赤霉酸)33ppm液、66ppm液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5.5%、86.4%、74.8%,喷施"九二0"区比对照的结实率提高10.7%~11.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九二0"的用量以666.7m2用1~2g兑水进行叶面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8.
<正>晚稻插秧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象发生,一些晚稻主茎有明显的早穗现象;采用抛秧栽培的晚稻分蘖期长,个体之间发育进度不一,吐穗和抽穗时间会拉得较长。如果在晚稻生长的中后期,巧用"920"就可缓解这些矛盾,使其抽穗整齐,成熟期整齐一致,既有利于避过寒露风,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又有利于小麦、油菜等后茬作物及时播种,实现季季作物丰产。针对晚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应区分不同情况合理  相似文献   

9.
晚稻育秧与安全齐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双季晚稻后期抽穗遇到低温严重影响产量,有的甚至绝收。因此,连作晚稻育秧必须考虑安全齐穗,在育秧上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灌溉水温对二季晚稻产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用水电站排放的低温水灌溉二季晚稻和常温水灌溉的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低温水灌溉后,二季晚稻发苗慢,有效穗和穗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导致减产32.1%~56.5%。  相似文献   

11.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淮稻9号(粳稻)及高产品种汕优63(三系杂交籼稻)、扬辐粳8号(粳稻)为试材,通过盆栽种植试验,于抽穗至抽穗后10 d、抽穗后11~20 d分别进行低温和遮光处理,观察抽穗-灌浆期不同阶段低温、弱光胁迫对超级稻结实率和部分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或弱光胁迫显著降低4个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剑叶光合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干重、根系氧化活力和根系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增加剑叶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低温与弱光对2个超级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高于对照,20℃低温处理高于40%遮光处理,抽穗-抽穗后10 d时段高于抽穗后11~20 d时段。结果提示超级稻品种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较常规高产品种更为敏感,保证结实期特别是开花灌浆早期温光条件对超级稻灌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期播种和抽穗杨花期人工控制温度,研究温度对双季晚稻岳优9113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分析晚稻关键生育时期的适宜性和灾害性温度指标。结果表明,气象条件适宜时,播期每推迟5 d,晚稻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平均减少60℃,日有效温度平均下降0.65℃,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同时,晚稻产量与抽穗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成正比,有效积温每增加50℃,产量可提高767.5 kg·hm-2。岳优9113有效分蘖在孕穗期达最大值,返青至孕穗期有效积温达到1 292.4℃为分蘖最适温度。抽穗扬花期温度是影响晚稻产量构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千粒重、每穗实粒数与抽穗后5 d平均温度显著相关,岳优9113抽穗杨花期最适温度为26.9℃,低温阈值和高温阈值分别为15.5℃和38.1℃。  相似文献   

13.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穗期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表现:比粳稻耐寒性强,尤其苗期耐寒性特强,耐寒性高1个等级。抽穗开花期在连续3d自然低温(16.9℃、14.9℃、16℃的日平均温度),结实率达70%以上。抽穗结实时间直至10月31日,平均结实率2.5%。比籼粳稻耐寒品种结实期长6d左右,但抽穗能结实正常时期与籼粳稻耐寒品种相似。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在湖南省宁乡县青华铺乡八家湾村的一季稻和双季晚稻上进行了翠康苗壮叶面肥的田闻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不同时期喷施翠康茁壮叶面肥均能提高实粒数和结实率,一季稻最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1.5%和12.4%,晚稻最高提高幅度分别为9.9%和16.1%;在破口抽穗前喷施翠康苗壮叶面肥,一季稻增产8.5%,晚稻增产...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结实率是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重要组成,其受气象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建立水稻结实率估算模型对区域水稻产量监测具有重要作用。在2012、2013年水稻光谱观测试验的基础上,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了能够在水稻抽穗至成熟阶段反映低温冷害影响的遥感指数(cold vegetation index,CVI),并分析了CVI值与水稻产量要素、温度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抽穗至成熟阶段的CVI和平均气温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水稻结实率估算模型。为验证该模型,选择苏皖2省一季稻为研究对象,并以MOD09A1产品为遥感数据源,对水稻结实率估算模型进行了点和面上的模拟和评价。结果显示,抽穗开花至成熟阶段CVI和在此期间的温度条件与水稻结实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是影响结实率的2个重要因素。站点估算的结实率相对误差小于11%,平均相对误差为4%,估算值空间分布与观测值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水稻结实率的空间分布情况和不同气候年景下结实率的变化。综上所述,提出的CVI和建立的结实率估算模型适用于区域水稻低温冷害监测和灾损评估。  相似文献   

16.
宁84是宁波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中熟晚粳稻,产量高,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株型紧凑,抽穗整齐,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米质达国际3等,适宜宁波市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种植,在奉化试验示范推广,产量高于已推广的宁81和宁88水稻良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水管理及改变源库比对水稻剑叶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生育后期不同水肥管理及改变源库比对双季水稻剑叶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持抽穗后土壤湿润或一定的水层、生育后期施用定比例的氮钾肥及提高库源比,有利于降低剑叶温度、提高气叶温差;抽穗后双季早、晚稻剑叶的气叶温差与结实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和0.858.抽穗后科学的水肥管理及具有较高粒叶比的群体之所以能够高产,与其能够降低叶片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品种以中嘉早17和浙408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二者植株中等,结实率高,产量高,且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适宜推广种植;晚稻品种浙优12植株中等,抽穗早,产量高,是双季稻搭配种植的首选良种;嘉优2号和绍粳18的熟性、经济性状和产量等表现中等,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9.
于2011年在广西全州县开展了晚稻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叶龄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2.5-6.5叶均可移栽到大田,以3.5-4.5叶移栽为最适宜时期,禾苗立苗早,分蘖快而多,有效分蘖增加,抽穗快,结实率高,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20.
寒露风带来的低温冷害是造成舣季晚稻结实率不高的直接原因。针对寒露风危害的情况,农民必然采取措施做好防御工作,具体方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