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的发情鉴定与排卵时间预测对确定输精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随机选择产后60~90d健康二胎西门塔尔牛与头胎荷斯坦奶牛各10头为试验牛,试验牛同期发情后,采用外部观察与直肠检查确定发情、排卵时间,并使用计步器每30min自动检测牛发情前后及排卵前后的活动量,同时,使用发情排卵仪每4h测定阴道黏液电阻值(简称电阻值)变化。结果表明,间情期电阻值(300±12)Ω显著高于发情期(P0.05),发情开始前4h,电阻值迅速下降,到发情开始后8~12h,下降至最低(220±27)Ω,随后逐渐回升,到排卵结束,恢复至间情期水平;间情期牛活动量较低,发情后活动量激增,平均增加(10.8±7.0)倍,发情结束后恢复正常。发情持续时间、开始发情~排卵时间与发情结束~排卵时间分别为(15.6±2.8)、(26.8±4.2)与(11.3±4.3)h;电阻最低值~排卵时间为(15.0±1.3)h。发情排卵时,活动量与阴道黏液电阻值变化规律的揭示,对准确发情鉴定与输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参数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发情鉴定效率及排卵时间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自动化发情监测及排卵预测技术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季节变化对奶牛发情和受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北京地区季节变化对奶牛发情和受胎的影响,采集了2007年1月—2009年11月,北京三元绿荷奶牛中心西郊一场温度记录和6413牛次的发情及受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奶牛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分别为47.36%和38.75%,夏季分别为38.57%和26.00%,秋季分别为52.26%和38.23%,冬季分别为49.17%和43.23%。奶牛夏季的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季节变化对奶牛的发情和受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效率,试验分别对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的各个环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与优化。结果表明: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处理后供体牛超数排卵,每头牛获得的可用胚胎数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时进行超数排卵,每头牛的可用胚胎数显著高于夏季(P0.05);注射口蹄疫疫苗,使用性控精液输精能显著降低超数排卵后的可用胚胎数(P0.05);31头供体牛经处理后,再次发情受胎的情期受胎率与大群的情期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双胎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4.
北方季节对荷斯坦奶牛步履数与发情周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北方地区不同季节对荷斯坦奶牛步履数与发情周期的影响,准确判定奶牛发情时间,提高发情母牛检出率,新疆天润五一奶牛场按照不同季节随机连续测定1 236头次奶牛步履数与发情周期表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奶牛发情期与间情期步履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季节每日各时间段奶牛发情头数及比例、步履数和发情表现差异很大;不同季节奶牛不同发情周期步履数变化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季节、胎次及返情时间对配种母牛活动量的影响,提高计步器对返情牛的检出率。本研究使用计步器监测了214头配种经产母牛的活动量变化及返情情况,并通过直肠检查对返情牛进行确认,对返情牛返情前、返情期活动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发现,母牛配种后第一、二、三及四情期返情比例分别为48.7%、29.9%、16.2%、5.1%;配种母牛返情前、返情期活动量均随胎次增加、返情时间后移整体呈下降趋势,返情期持续时间也随妊娠期延长而逐渐降低,且返情期活动量在夏季显著降低(P0.05)。配种后第一、二情期是母牛养殖的重点,除综合考虑胎次、返情时间及季节等因素对活动量的影响外,阈值设定时还应特别注意返情期持续时间,以便科学地利用活动量参数进行母牛返情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6.
一、计步器+人工查情+预同步提高发情鉴定准确率鉴定牛何时发情是牛场繁殖人员最头疼的事情,泌乳牛发情期大约为7小时,每个发情期爬跨9次,每次持续大约3秒钟,每个查情人员大约有27秒的时间捕捉奶牛的站立发情。这就容易造成漏情的现象。查情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一是计步器,二是人工查情。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计步器监测系统对奶牛场繁育指标(受胎率、发情揭发率)的影响,及奶牛活动量同牛只健康状态的关系,本试验筛选出未孕健康牛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利用计步器监测系统及人工观察方法对奶牛进行发情鉴定及配种工作,然后统计这两种方式对奶牛受胎率和和发情揭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人工观察相比,使用计步器观察奶牛发情后,两名配种人员所配牛的受胎率均有所提高(32.71%VS 35.65%,34.94%VS 38.91%);且使用计步器的发情揭发率远远高于人工观察方法(99.15%VS 71.59%);计步器所记录的活动量同奶牛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结果表明,计步器的使用可在帮助规模化牧场提高繁育指标的同时,也帮助技术人员及时找出病牛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荷斯坦母牛17头,分为两组,采用"阴道栓+氯前列醇钠+促排卵素3号"模式(试验Ⅰ组)和"阴道栓+氯前列醇钠"模式(试验Ⅱ组)分别对奶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观察奶牛发情效果。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情期发情率100%,试验Ⅱ组情期发情率为77.7%,两组情期发情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受胎率87.5%,试验Ⅱ组受胎率66.6%,两组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阴道栓+氯前列醇钠+促排卵素3号"模式较"阴道栓+氯前列醇钠"模式在奶牛情期发情和受胎上有显著效果,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旨在分析陕北白绒山羊10月龄母羊发情周期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变化规律,为研究幼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的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一个发情周期内,连续20 d每天对8只10月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进行颈静脉采血(母羊出现发情表现记为发情第0天);在发情期当天和发情间期第5天,从08:00开始,每间隔15 min连续采血3 h,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发情期、间情期和发情周期血清中FSH、LH、E_2和P_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和间情期连续3 h内,FSH、LH、E_2和P_4均呈波动式分泌,FSH发情期比间情期波动频率快。LH发情期较间情期的波动频率低;在发情期血清内E_2含量较间情期高(P0.05);间情期血清内P4含量显著高于发情期(P0.05);在测定的20 d内,FSH、LH、E2血清中浓度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P4浓度在发情当日和发情次日低于发情间期(P0.05)。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奶牛场发情监测设备数据的综合分析,探究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胎次、季节、泌乳水平等因素对发情行为的影响,提高牛场数字化管理水平。本研究采集了2018年7月—2019年8月北京延庆某奶牛养殖场315头产后母牛首次发情信息,共计20475项相关数据,包括发情日期、活动量、反刍量、胎次、产奶量等,运用Excel整理数据,结合SPSS 21.0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奶牛发情当天活动量极显著增加,由发情前的168.25步/h增长到363.3步/h(P<0.01),反刍时间显著下降,由发情前的505.1 min/d下降至431.1 min/d(P<0.05);春、夏、秋、冬四季发情奶牛分别占总发情牛数的35.0%、22.6%、14.8%和27.4%,其中,秋、冬两季奶牛首次发情时活动量及反刍时间变化显著;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发情时发情行为呈减弱趋势;高产奶牛活动量及活动量变化量均显著低于中产奶牛和低产奶牛。综上,在分析使用发情监测数据时,应综合考虑季节、胎次、泌乳水平等影响因素,以便科学利用现代数字化监测系统提高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揭发率与配种率。  相似文献   

11.
<正> 1987~1989年在红原县瓦切牧场用普通牛冷精对牦牛配种过程中,发现在配种季节约40%的牛有流血现象。据悉,其它地区也有此情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为了摸清母牦牛发情期的流血与受胎之间的关系,特此进行了观察统计,现得结果报导如下: 一、牦牛情期流血各种不同比例及受胎效果 844头参配母牦牛中,情期发生流血者有340头(均受配),占参配牛的40.28%,占发情牛710头的47.89%,占受配牛690头的49.28%。比同期受配牛的受胎率47.54%高0.11%。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中黄体生成索受体(LHR)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笔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牦牛子宫中LHR的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值分析.结果表明,LHR免疫阳性产物在牦牛子宫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肌层平滑肌细胞中均有表达;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肌层平滑肌细胞中LHR在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表达最弱,发情后期表达增加,间情期表达最强(P<0.05);子宫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中LHR的表达在发情期最强,间情期最弱(P<0.05);血管内皮中LHR在发情期和发情前期表达很强,发情后期和间情期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LHR参与了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功能变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3):5-8
用ELISA对10头发情期内和5头乏情期内的初情期母牦牛进行24 h内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分泌情况检测并比较体重和解剖观察子宫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发情期母牦牛体重、子宫重、子宫颈-子宫体长、外阴-子宫体长均高于乏情期母牦牛(P0.05),并且在发情期内发情母牦牛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5);发情期24 h内初情期母牦牛在GnRH、LH、FSH分泌量明显高于乏情期母牦牛(P0.001);在发情期内发情母牦牛GnRH、LH、FSH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01)。对比发情期内未发情母牦牛与乏情期母牦牛,二者分泌量均较低,但是发情期内未发情母牦牛激素含量较高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峰值出现。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围产期亚临床酮病与泌乳早期奶牛繁殖性能、卵泡发育之间的关系,并检测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在黑龙江某大型集约化牛场开展,根据产后血酮水平确定亚临床酮病组(SCK)和健康组(C)奶牛共60头,根据试验牛产后50 d内发情状况,将SCK组再分为发情组(SCKE,16头)和乏情组(SCKA,14头),C组也同样分为发情组(CE,25头)和乏情组(CA,5头)。所有试验牛在产后50 d通过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子宫复旧及卵泡发育状况,记录繁殖性能数据,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发情奶牛相比,亚临床酮病发情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日期推迟约10 d(P0.05);产后50 d卵泡直径差异极显著(差值约4 mm)(P0.01)。亚临床酮病乏情奶牛子宫复旧延迟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发情奶牛(P0.05);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5),而泌乳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发情奶牛相比,乏情奶牛血浆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Glu)、胰岛素(Ins)、雌二醇(E_2)、孕酮(P_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奶牛患亚临床酮病而导致能量代谢指标异常是引起奶牛乏情、产后卵泡发育受阻和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而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扬州大学农牧场979头第1胎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及其繁殖性能数据,分析不同初配年龄对受胎情期数、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产犊间隔、妊娠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配年龄显著影响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长短(P0.05),18月龄配种母牛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均最低,初配年龄对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初配月龄的不断增加,奶牛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青年奶牛中的应用。选择1 046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前列腺素F2α(PGF2α)诱导母牛发情或按照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或Ovsynch+CIDR法)处理母牛后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统计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青年奶牛人工授精后不返情率和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1d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35.3%,P0.05)。试验组中,1次PG法、间隔7d2次PG法和间隔11d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6.1%、81.7%和84.6%,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组中,Ovsynch法(GPG)和Ovsynch+CIDR法(GPG+CIDR)的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输精人员可显著影响青年奶牛的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P0.05),而不同公牛常规冷冻精液对青年奶牛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发情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使青年奶牛集中发情,提高参配率,从而提高21d妊娠率,有效加快青年奶牛人工授精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7.
<正> 提高受胎率,对加速奶牛繁殖和增加经济效益有现实生产意义。影响奶牛受胎的因素较多,但在农村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排卵迟缓奶牛占繁殖母牛群的45%,这些母牛的发情持续时间长达5—7天,多数为排卵困难,有的甚至不排卵,因此其情期受胎率仅35%;二是农村专业户的奶牛分散饲养,难以做到适时输精,情期受胎率也只有45%。因此,输精员采取增加卵巢检查次数来确定输精时间,致使不少奶牛卵巢受伤而更难受胎。对此,我们在1986年进行了LRH-A_3(促排卵素3号)提高奶牛受胎率试验,206头应用牛情期受胎137头,受胎率达到66.5%,比对照牛提高25.72%(P<0.005),效果极显著,很快在金华奶牛基地淮广,4年来LRH-A_3用于奶牛配种达1.3万头次。  相似文献   

18.
<正> 母畜的发情周期按其内部生殖器官的组织学变化及外表行为可分成四期:发情前期(卵泡期)、发情期(发情盛期),发情后期(黄体期)及休情期(间情期)。发情周期的长度是由前一次发情期开始到下一次发情期开始来计算的。周期的长度有种属差异,也有同种品系间的差异。如牛的发情周期为21±4天,猪为19~23天,平均21天。实际上发情周期的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中草药在防治奶牛隐性发情上的疗效,本研究选用川芎、赤芍、柴胡、黄连、益母草等中草药方进行了分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每个情期前2周按100 g/头·d预防剂量添加中草药后,试验组第2情期正常发情率92%,较对照组提高8%,差异显著(P0.05);在每个情期前2周按150 g/头·d治疗剂量添加中草药后,试验组第2情期正常发情率60%显著高于对照组26.7%的发情率(P0.01)。结果表明,中草药方剂可有效防治奶牛隐性发情。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黑龙江省两个牛场(I、II)产后实施同期发情的奶牛共48头,根据试验奶牛产后40 d内发情表现分发情组(E)和乏情组(A)。E组再分为同期发情后发情组13头(EE)、不发情组10头(EA);A组也再分为同期发情后发情组10头(AE)、乏情组15头(AA)。通过A和E组实验牛的临床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A组奶牛的初配天数明显高于E组;(2)三针和五针同期发情处理后乏情组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都低于发情组奶牛,两组奶牛五针法的效果优于三针法;(3)与E组相比,A组奶牛产犊间隔延长,平均利润损失1 242.5元/头。因此,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发情应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