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9):111-1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精料日粮以及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对奶山羊乳腺内组胺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选用泌乳中期的18头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6头。对照组(LC)饲喂粗精比为6∶4的低精料日粮,即日粮包括60%粗料和40%精料;试验一组(HC)饲喂粗精比为4∶6的高精料日粮,即日粮包括40%粗料和60%精料;试验二组(BHC)饲喂粗精比为4∶6的高精料日粮,并在日粮中添加20 g丁酸钠。试验期为20周。试验开始前两周,所有试验动物手术安装瘤胃瘘管。试验第20周采集瘤胃液、外周血液和乳腺组织样品。结果显示:与LC组相比,HC组瘤胃液、外周血液、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含量显著升高,外周血液中的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显著升高,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受体基因表达显著升高,炎性因子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均显著升高。与HC组相比,BHC组瘤胃液、外周血液、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含量显著下降,外周血液中的炎性因子均显著降低,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受体基因表达显著降低,炎性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果表明:泌乳奶山羊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后,瘤胃产生的组胺经消化道吸收并转运到乳腺组织中,刺激炎症的产生;而通过添喂丁酸钠,组胺和炎性因子的产生显著降低,乳腺组织炎症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高精料饲粮下添加复合缓冲剂(碳酸氢钠20 g/d、氧化镁12 g/d、丁酸钠20 g/d)对奶山羊乳成分、血浆生化指标及激素含量的影响。选择8头安装门静脉及肝静脉瘘管处于泌乳中期的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高精料饲粮组,HG组)和基础饲粮+复合缓冲剂(高精料饲粮+复合缓冲剂组,BG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143 d。结果显示:与HG组相比,复合缓冲剂显著升高采食后010 h瘤胃液p H平均值(P0.05);复合缓冲剂显著降低肝静脉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的含量(P0.05),对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缓冲剂显著降低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P0.05),对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生长激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缓冲剂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非脂固形物率(P0.05或P0.01)。综合得出,在长期高精料饲粮饲喂条件下,由碳酸氢钠、氧化镁、丁酸钠组成的复合缓冲剂能通过影响奶山羊血浆生化指标及激素含量,影响体机营养物质代谢,最终有效提高产乳量与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7,(9):101-106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日粮对奶山羊乳腺组织NOD1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与调控。选取18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萨能奶山羊,试验前分别安装瘤胃瘘管和乳静脉血管插管,随机分成3组:饲喂精粗比为4∶6的低精料日粮作为对照组(LC);饲喂精粗比为6∶4的高精料日粮作为处理组(HC);饲喂高精料日粮并添加丁酸钠作为调控组(BHC),试验时间为20周。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乳静脉血和乳腺组织样品用于后续的瘤胃pH值、乳静脉血中炎性因子浓度、乳腺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一天内HC组的瘤胃pH值小于5.8持续4 h且显著低于LC组,表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诱导成功;饲喂4 h后BHC组瘤胃pH值显著高于HC组而与LC组差异不显著,表明丁酸钠能够缓解瘤胃pH的持续降低。HC组乳静脉血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LC组,而BHC组的炎性细胞因子溶度显著低于HC组并与LC组无显著差异;与LC组和BHC组相比,HC组奶山羊乳腺组织炎症相关基因NOD1、RIP2、NF-κB、IL-1β、IL-6的表达量显著上调;NOD1、NF-κBp65、NF-κB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 RNA水平变化一致。结果表明,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能够激活奶山羊乳腺组织的NOD1-NF-κB炎性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炎症应答,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乳腺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瘤胃液中几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取瘤胃液,用正己烷、偏磷酸萃取后,其上清液用氮气吹干浓缩(40℃),以流动相A溶解。色谱条件:SBC8色谱柱,粒径5μm,4.6 mm×150 mm;流动相A,V甲醇∶V0.05 mol/L磷酸三钠(pH=2.5)=7∶93;流动相B,V甲醇∶V0.05 mol/L磷酸三钠(pH=2.5)=90∶1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5 nm。结果表明:1)该方法对烟酰胺、烟酸、叶酸、核黄素和氰钴胺素的最小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12.90、12.00、74.11、24.00、9.57 ng/mL(信噪比=3),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3、0.990 3、0.999 0、0.999 5;2)瘤胃液样品中加标烟酰胺、烟酸、叶酸、核黄素和氰钴胺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6.8%、73.2%、84.4%、89.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3.0%、15.6%、7.8%、5.0%。由此得出,本方法适用于同时测定瘤胃液中烟酰胺和烟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液pH值、VFA以及血液中VFA含量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日粮,预饲期15 d,采样期3 d。结果表明,高精料组(HC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低精料组(HR组)(P<0.05);在采食后3 h,HC组与HR组瘤胃液pH值均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5.71和6.08。除了乙酸含量外,HC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分别比HR组提高4.99%、5.58%、21.81%、17.95%、18.27%、1.66%。HC组血浆中各种VFA的含量均高于HR组,其中丙酸、丁酸含量两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HC组瘤胃液以及血浆中乙酸与丙酸比值均低于HR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C组瘤胃液乙酸、丙酸、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R组在采食后3 h达到最大值,两组日粮血浆中VFA浓度均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采食前水平。结论: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和血浆中VFA含量增加;瘤胃液VFA生成速率HC组高于HR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高精料长期饲喂过程中,反刍动物肠道内的短链脂肪酸(SCFAs)在奶山羊盲肠中通过其特异性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41/43(GPR41/43)对其下游的炎症信号通路是否有影响,选用12只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LC)饲喂低精料(精∶粗=4∶6,n=6),试验组(HC)饲喂高精料(精∶粗=6∶4,n=6)日粮,经10周饲喂试验,取盲肠组织样及盲肠内容物进行气相色谱短链脂肪酸含量、肠内容物pH、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及蛋白印迹的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LC组,HC组乙酸(P0.01)、丙酸(P0.01)及丁酸(P0.05)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且HC组pH值明显降低(P0.05);HC组GPR41/4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趋化因子20(CCL20)基因表达量相比于LC组极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0及CCL5等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C组GPR41/43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LC组(P0.05)。提示:高精料饲喂后,反刍动物盲肠组织中通过短链脂肪酸活化GPR41/43进而激活下游炎症信号通路诱导组织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高精料饲喂产生LPS对奶山羊血浆游离氨基酸重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选用奶山羊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6(低精料组)和6∶4(高精料组)的日粮,交叉试验设计,分2期进行,每期14d。在试验第3周测定瘤胃液pH、血液中LPS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自第3周,高精料组山羊开始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外周血液中LPS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中各氨基酸含量均发生变化,表现为Glu、Al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ln、Arg、Thr、Lys、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总生糖氨基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精饲料比例增加,血浆氨基酸发生重分配,其机理可能与瘤胃pH下降和血液中LPS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硝酸钠调控水牛瘤胃甲烷生成对脂肪酸生物氢化途径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设计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0∶60,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各添加0.25 mg/mL的α-亚麻酸,硝酸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1、2、3 mg/mL。分别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在培养24 h结束后测定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培养液24 h的总产气量、甲烷(CH_4)含量和甲烷/总产气量的比例(P0.05),添加1、2和3 mg/mL硝酸钠后瘤胃液甲烷含量分别降低了89.62%、91.20%、91.75%。②添加硝酸钠组瘤胃培养液的pH和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3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 cis-9,trans-11、C18∶2 trans-10,cis-12、C2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及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n6c、C18∶1n9t、C20∶5n3(EPA)和C22∶6n3(DH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 mg/mL硝酸钠组含量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3n3、C18∶2n6c和C18∶1n9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体外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pH和NH_3-N含量显著升高,TVFA含量降低,通过显著减少丙酸含量而升高乙酸/丙酸;添加1 mg/mL硝酸钠可显著提高瘤胃液共轭亚油酸(CLA)和UFA含量,且在抑制甲烷产生的同时能够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氢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11):32-37
本试验采用12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饲喂低精料日粮,即日粮中含有40%的精料和60%的粗料,精粗比为4∶6,作为对照(LC)组;另外一组饲喂高精料日粮,精粗比为6∶4,作为试验(HC)组。试验周期为18周,试验开始前为所有奶牛安装瘤胃瘘管,试验后期采集瘤胃液,乳动脉、静脉血和乳腺组织样品,测定瘤胃液p H值和LPS含量、血浆中LPS含量、乳腺组织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如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bcl-2等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酶的活性和NF-κB通路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长期高精料饲喂使奶牛瘤胃p H值均值降低,一天中p H值低于5.6的时间超过3 h;高精料组血浆和瘤胃液中LPS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1);高精料组caspase-3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而bcl-2的基因表达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caspase-3和caspase-8的酶活性相比于低精料组都显著升高(P0.01);高精料组NF-κB p65和磷酸化的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喂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发酵情况,选取4头初产的健康荷斯坦牛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饲喂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液中乳酸、总VFA、丁酸、戊酸和总支链VFA的含量,同时乙丙比显著降低,但未能显著降低乙酸和NH_3-N水平;同时,与饲喂低精料日粮相比,饲喂高精料的奶牛瘤胃液中的生物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p H与瘤胃液中生物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中的乳酸杆菌数量(P0.05),但对牛链球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喂高精料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菌群,进而影响了瘤胃的发酵参数,并促进消化道内异常代谢产物——生物胺的生成与转移,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测定莫能菌素预混剂中莫能菌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试验采用C_(18)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94∶6∶0.1)等度洗脱,甲醇-硫酸-香草醛(95∶2∶3)为衍生试剂,流动相与衍生试剂的流速为0.7 mL/min,衍生温度为98℃,检测波长为520 nm,进样量为200μL,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线性、中间精密度、准确度、耐受性等。结果表明:莫能菌素在0.01~0.03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中间精密度、准确度、耐受性等均符合要求。说明用本试验建立的HPLC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莫能菌素预混剂中莫能菌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瘤胃液中生物胺的测定方法.样品经0.5 mol/L盐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流动相为乙腈和0.1 mol/L乙酸铵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柱温30℃.应用该方法,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液中5种生物胺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对泌乳期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和糖代谢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经产泌乳中期山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 (low concentrate, LC,n=4) 和60∶40 (high concentrate, HC,n=4)的日粮。实验期共8周,实验期间采集瘤胃液,血液;实验结束时采集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置于液氮速冻后于-70℃保存待测。结果显示,饲喂高精料日粮2周后山羊瘤胃液pH显著降低,采食后瘤胃液pH持续低于5.8超过3 h,8周后瘤胃液pH升高维持在6.0以上,但仍低于LC组山羊。与LC组山羊相比较,HC组山羊血液中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含量均升高(P<0.05,P=0.071),谷草转氨酶含量有上升的趋势(0.05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鸡粪便中洛克沙胂(ROX)的方法。鸡粪便采用0.05 mol/L磷酸氢二钾∶甲醇=90∶10(V/V)溶液作提取液,用Waters Oasis(M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色谱条件为:Agilent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钾∶100 mL/L乙酸∶甲醇=90∶7∶3(V/V/V),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紫外检测波长266 nm。ROX的浓度在10.0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的回收率为80.09%~81.5%,变异系数为2.09%~5.87%,检出限为1.0 mg/kg。该方法精确度和灵敏度很高,适用于鸡粪便中ROX含量的测定。从某鸡场随机采集8个粪样,调查鸡粪中的ROX含量,其ROX的平均浓度为21.49 mg/kg。  相似文献   

15.
采用HPLC法测定氨苄西林钠可溶性粉中氨苄西林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sphericalC18(3.9mm×150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mol/L醋酸溶液(909∶80∶10∶1,V/V),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0℃,保留时间约4.5min.氨苄西林在0.25~2.0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6%,RSD为0.3%.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饲料中噁喹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测定饲料中口恶喹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提取饲料中的口恶喹酸。检测条件为:磷酸溶液-乙腈-四氢呋喃(69∶16∶15,V∶V∶V)作为流动相;C18色谱柱;激发波长325 nm;发射波长369 nm。结果表明,浓度在10~5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在不同浓度添加水平下,三种鸡饲料中口恶喹酸的平均回收率为85.75%~96.77%,日内变异系数为2.24%~9.63%,日间变异系数为2.35%~8.35%,方法检测限为5.0μg/kg,定量限为16.0μg/kg。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7,(1):51-54
拟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蛋氨酸含量。以2,4-二硝基氯苯(CDNB)为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发酵液中的蛋氨酸含量。色谱条件:流动相0.01 mol/L p H 5.2 Na AC-乙腈(70∶30);检测波长:350 nm;柱温:25℃;流速:0.8 m L/min。结果表明:蛋氨酸含量在10~80μg/m 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24;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和0.5μg/m;加样回收率为98.7%,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测定瘤胃液中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样品选用湘东黑山羊和荷斯坦奶牛的瘤胃液,18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将上层清液与25%的偏磷酸按照9∶1(v∶v)的比例混合均匀,静置0.5 h后,4℃条件下18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过0.22μm滤膜,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以DB-FFAP毛细管柱进行分离,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在9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结果表明:这7种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5%,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分别在0.8~121.0μg/mL、0.3~3081.0μg/mL、0.4~1165.2μg/mL、0.4~275.1μg/mL、0.2~543.0μg/mL、0.5~129.9μg/mL和0.4~271.5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8以上,检出限(3倍信噪比)在0.069~0.252μg/mL。山羊和奶牛瘤胃液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8%~103.8%和78.7%~95.2%。本试验建立的测定瘤胃液中甲酸以及其他6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选择性强、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可为反刍动物瘤胃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甲烷生成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芬苯达唑原料中的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芬苯达唑原料中可能存在的2种杂质的含量.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30∶70∶1,V/V)为流动相A和甲醇-水-冰醋酸 (70∶30∶1,V/V)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 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用归一化法计算原料中杂质的含量,与外标法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饲料添加剂百里香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8(2)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60∶4∶2,V∶V∶V),检测波长为274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显示,百里香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含量分别为22.70%和5.12%,回收率分别为98.42%和97.81%,变异系数分别为1.18%和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