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肉鸡和蛋鸡心肌易颤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饲养的肉鸡和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通过电刺激诱颤阈和输钾诱颤阈的测定以及进行冷加压试验,对同体重肉鸡和蛋鸡的心肌易颤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同体重肉鸡和蛋鸡相比,电刺激诱颤阈和输钾诱颤阈肉鸡均极显著低于蛋鸡(P<0.01);(2)在电刺激诱发室颤的过程中,开胸时室颤的发生率肉鸡(14%)显著高于蛋鸡(0%)(P<0.05);(3)冷加压试验:冷加压5min内,心率和PT波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而且变化幅度肉鸡均明显大于蛋鸡。上述试验结果从不同方面均表明肉鸡心肌易颤性高于蛋鸡。  相似文献   

2.
艾维因商品肉鸡于 4~ 12日龄时进行 10 %限饲 ,分别于 2 5、32日龄进行心肌易颤性的评价和血清心肌酶活性、血清电解质水平的检测。结果如下 :(1)早期限饲可以提高肉鸡的输钾诱颤阈 ,表明可降低肉鸡的心肌易颤性 ;(2 )早期限饲可以降低血清心肌酶 (AST、L DH、CK)的活性 ,表明可增强肉鸡的心肌机能 ;(3)早期限饲对血清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影响。本试验验为进一步阐明早期限饲降低肉鸡猝死综合征发生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肉鸡腹水症(PHS)对组织钙磷分布及饲料钙磷利用率的影响。120只1日龄艾维茵(AA)肉鸡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组采用低温(LAT)和饲粮添加三碘甲腺原氨酸(T3,1.5mg/kg)诱导产生腹水症。试验期为21d。试验结果表明:1)14日龄时,试验组肉鸡的心脏、肝脏、十二指肠中钙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胫骨、血清钙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肉鸡的心脏磷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十二指肠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钙磷利用率,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21日龄时,试验组肉鸡的心脏、肝脏中的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胫骨、血清中的钙含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十二指肠、血清磷含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织磷含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钙磷利用率,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14、21日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通过饲养试验研究日粮VA和油脂对肉鸡β-胡萝卜素-15及15'-加双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VA组的血清、肝脏V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小肠和肝脏βCDIO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硬脂酸组、豆油组肝脏V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豆油组的肠黏膜和肝脏βCDIOX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硬脂酸组的肠黏膜βCDIOX活性低于对照组,肝脏βCDIOX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证实:日粮VA水平和油脂组成均不同程度的影响机体β-胡萝卜素-15及15'-加双氧酶活性,进而影响β-胡萝卜素的体内转化。  相似文献   

5.
240只21日龄AA肉公鸡分成3个处理组,在22~42日龄阶段研究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对热应激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对照组是非热应激处理组(Control,C);试验组1是热应激处理组(Heat Stress,HS),但不使用凝结芽孢杆菌;试验组2是热应激条件下使用凝结芽孢杆菌的处理组(Heat Stress+Bacillus coagulans YNAU 5517,HS-BC)。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肉鸡血清皮质酮浓度相比,试验组1升高了43.4%,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2升高了19.5%,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2肉鸡血清皮质酮浓度比试验组1降低了16.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1与试验组2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及平均日增重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增重比指标,试验组2比试验组1降低约3%(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等3个表观代谢率指标,三个处理组之间统计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组1和试验组2肉鸡对饲料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指标,对照组最低、试验1组最高,且3个处理组之间统计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初步证明,凝结芽孢杆菌YNAU 5517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热应激肉鸡生产性能,直接效果是对料重比显示了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常规饲养肉仔鸡作为试验动物,对照组采用麻醉后开胸电刺激诱发室颤测定室颤阈,试验组采用麻醉后注入心律平5min左右再开胸电刺激诱发室颤测定室颤阈。根据对照组和试验组室颤阈值的差异显著性比较,分析心律平对肉仔鸡室颤阈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室颤阈值为(14.64±2.8)V,而对照组的室颤阈为(6.20±1.2)V,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此结果显示心律平可明显提高肉仔鸡室颤阈和大幅度降低肉仔鸡的心肌易颤性。由此推测:心律平有希望在肉鸡猝死综合征的预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下轮牧放养对优质肉鸡屠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检测分析了林下轮牧放养模式下岭南黄羽肉鸡的屠体性状、肉品质及脂类代谢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屠宰率、腿比率、肌胃率均优于散养鸡(P>0.05),腹脂率降低12.2%(P>0.05);试验组胸肌肉色亮度值比对照组提高11.2%(P<0.01),红度值、黄度值无显著差异;胸肌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提高2.3%(P<0.01),脂肪含量提高11.1%(P<0.05),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TC水平比对照组降低35.9%(P<0.01),TG、LDL-C、HDL-C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林下种植牧草环境下轮牧放养,可显著提高优质肉鸡屠宰性能,改善肌肉品质,调节脂类代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圈养金钱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液指标是反映动物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和掌握圈养金钱豹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了56头次金钱豹的40项血液生理生化值,并按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血清磷(P)成体金钱豹雌雄间雌性LYMPH、ALB、P高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雌性MO GR、BUN低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亚成体金钱豹雌雄性之间,雌性CK、AST高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雌性P/O低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成体金钱豹雄性与亚成体雄性之间亚成体RBC、LYMPH、Ca、P/O、ALP、P高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亚成体WBC、PMN、GLB、ALT、TP、AST低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成体金钱豹雌性与亚成体雌性之间,亚成体ALB、VLDL、Ca、A/G、ALP、P/O、P高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亚成体TP、GLB、AST低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说明了建立金钱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肉鸡生长、胴体和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和鸡肉品质的影响。选用90羽7日龄的肉仔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对照1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2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05%的硫酸新霉素制剂,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1%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试验期35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肉鸡的末期平均体重、净增重和日增重均比对照1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但均比对照2组低,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鸡的平均采食量均略高于两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较对照1组提高3.14%,比对照2组低1.59%(P>0.05)。试验组肉鸡胴体品质的各项指标与两对照组相比,除了腿肌重和腿肌率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鸡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两对照组。这表明在较高的营养水平条件下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肉鸡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肉鸡胴体和鸡肉品质无不良影响,可增加鸡肉鲜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单色光对肉鸡视网膜和松果体黑素视蛋白基因(OPN4-1和OPN4-2)、视网膜绿敏感锥体视蛋白基因(CHK-1)和蓝敏感锥体视蛋白基因(CHK-2)mRNA转录的影响,笔者选用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40羽,分别饲养在白光(400~700 nm)、红光(660 nm)、绿光(540 nm)和监光(480 nm)下2周,单色光源采用冷LED灯,光照度为15 lx.于第14天分别取视网膜和松果体,提取总RNA,RT-PCR反转录后用上述4种肉鸡相关视蛋白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1)视网膜和松果体蓝光组OPN4-1 mRNA的表达均显著较白光组高13.44%和16.77%(P<0.05),但视网膜中红光组和绿光组均分别显著较白光组低16.62%和10.94%(P<0.05),而松果体中绿光组与白光组差异不显著(P>0.05);(2)视网膜和松果体OPN4-2 mRNA表达均是红光组最高,其次是蓝光组,而绿光组均最低(P<0.05);(3)视网膜中4个光组CHK-1 mRNA表达均大于CHK-2 mR-NA表达(P(0.05),其中绿光组CHK-1 mRNA表达分别显著较红光和蓝光组高24.37%和9.94%(P<0.05),但与白光组差异不显著;蓝光组CHK-2 mRNA表达分别显著较红光和绿光组高40.90%和8.94(P<0.05),但与白光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视蛋白具有不同的光色敏感性.与红光和绿光相比,蓝光促进视网膜和松果体OPN4-1的转录.  相似文献   

11.
选用健康正常的1日龄宫廷黄鸡、快大黄鸡、广西黄鸡、罗曼蛋鸡和白羽肉鸡各120只,在相同营养条件下饲养至98日龄时屠宰,测定并比较各品种鸡的肌肉肌苷酸及其相关代谢物含量。试验结果如下,对于HYP的含量,罗曼蛋鸡极显著高于宫廷黄鸡和快大黄鸡(P<0.01),显著高于广西黄鸡(P<0.05),其它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IMP含量,宫廷黄鸡和快大黄鸡极显著高于白羽肉鸡(P<0.01)并显著高于罗曼蛋鸡(P<0.05),白羽肉鸡显著低于广西黄鸡(P<0.05),其它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INO含量,宫廷黄鸡和广西黄鸡极显著低于白羽肉鸡(P<0.01)。对于AMP含量,白羽肉鸡极显著高于广西黄鸡、宫廷黄鸡和快大黄鸡(P<0.01),罗曼蛋鸡显著高于广西黄鸡和快大黄鸡(P<0.05),宫廷黄鸡极显著低于罗曼蛋鸡(P<0.01)。对于ADP含量,宫廷黄鸡、广西黄鸡和快大黄鸡显著高于罗曼蛋鸡和白羽肉鸡(P<0.05)。校正IMP含量在各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选用 2 4 0只 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 (AA)肉仔鸡 ,研究添加不同水平 (0 % ,0 .2 5 % ,0 .5 %和 1% )的共轭亚油酸(CLA)对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日粮CLA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可提高 4 2日龄时全血淋巴细胞对刀豆素 (ConA)的增殖反应 (P <0 .0 5 )。肉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不受日粮CLA的影响 (P >0 .0 5 ) ,饲喂CLA可显著增加 2周龄和 6周龄时血清溶菌酶的活性 (P <0 .0 5 )。这些结果表明 ,日粮CLA可提高肉鸡的细胞免疫和先天性免疫。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小麦日粮对肉仔鸡生长、肉质及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与脂蛋白脂肪酶(LPL)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300只艾维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5组分别饲喂玉米日粮和4种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SAX)含量不同的小麦日粮,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①随着小麦日粮中WSAX含量的增加,肉仔鸡的生长明显降低;②小麦日粮显著增加了肌肉持水力,并随小麦WSAX含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显著(P<0.01),剪切力也随之增加(P<0.05)。饲喂小麦日粮的肉仔鸡其肉色显著低于玉米日粮组(P<0.01),各小麦日粮组间差异不显著。当小麦WSAX含量较高时,小麦日粮可以显著降低肉仔鸡肌肉脂肪和胆固醇含量(P<0.05)。各处理间胸肌、腿肌含水量无差异(P>0.05);③小麦日粮显著降低FASmRNA在肉仔鸡肝中的表达量(P<0.01),并且随日粮WSAX含量增加而表达水平降低的趋势明显。各处理间LPLmRNA表达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①当小麦中WSAX含量较低时,对肉仔鸡增重和肉质的影响较小,是玉米理想的替代品;②当小麦中WASX含量较高,则会严重影响肉仔鸡的增重、肉质及FAS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不宜在肉仔鸡日粮中大量添加。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和肉鸡之间的肉品质差异,每个品种各选取20只鸡,雌雄各半,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饲养至出栏日龄。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品种肉鸡的肉品质性状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品种肉鸡的相关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性雉鸡的肌肉系水力最高,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和肉鸡的肌肉系水力显著(P<0.05)高于吉林本地三黄鸡。雄性和雌性肉鸡的滴水损失率、水浴损失率均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雉鸡和吉林本地三黄鸡。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肉pH24 h值未表现出品种差异(P>0.05)。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纤维直径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雄性雉鸡的肌纤维密度最大,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3个品种雌性鸡的肌纤维密度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肌肉剪切力指标上,雄性吉林本地三黄鸡剪切力最大,与雉鸡、肉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剪切力最小,三黄鸡剪切力最大,3个品种的雌性鸡剪切力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雌性和雄性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的肌肉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肉鸡。相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其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所述,3个品种鸡的肉品质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肉品质优于肉鸡,可作为本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5.
纯种和牛快速扩繁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快速扩繁纯种和牛的目的,试验从供体牛高强度超数排卵、胚胎性别鉴定及不同品种受体牛移植对产犊、妊娠期和犊牛初生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种和牛连续超排9次,每次间隔30 d,第2次头均回收胚数22.78枚,显著高于第5~9次结果(P< 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1~3次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8.67、13.78、8.56枚,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2次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第4~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5),极显著高于第7、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1)。性别鉴定胚胎和常规胚胎移植妊娠率和产犊率差异均不显著(P> 0.05),性别鉴定胚胎的母犊率为95.56%。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产犊率高于和牛杂交牛、荷斯坦奶牛受体,但差异不显著(P> 0.05)。和牛杂交牛受体妊娠期极显著高于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所产和牛母犊初生重显著高于和牛杂交牛受体(P< 0.05),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3个品种受体牛产和牛公犊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同一品种受体牛其产公、母犊牛的妊娠期及初生重均相近。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根据肉鸡生长曲线及动态营养需要,研究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氮、磷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A组:每3.5 d 1个营养标准(1~7日龄1个营养标准);B组:每7 d 1个营养标准;C组:每14 d 1个营养标准。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C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A、B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A组(P0.05)。A、B组肉鸡生产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2)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氮、磷代谢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肉鸡28日龄时,C组肉鸡血清尿素氮(URE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42日龄时,C组肉鸡血清UREA含量显著高于A、B组(P0.05),但A、B组肉鸡血清URE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每14 d 1个营养标准可使肉鸡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考虑,每7 d 1个营养标准可更好地满足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相似文献   

17.
选择14日龄肉仔鸡,研究小麦日粮中添加不同配伍酶制剂对鸡生长和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酶制剂可显著提高鸡的增重(P<0.05),不同配伍间差异不明显,但有一定的增加趋势;(2)小麦日粮添加酶制剂有提高鸡血清总蛋白量的趋势(P>0.05);(3)小麦日粮添加酶制剂可显著提高鸡血清谷丙转氨酶和尿酸的量(P<0.05),不同配伍间有出现差异的趋势;(4)小麦日粮添加酶制剂可显著提高鸡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量(P<0.05),不同配伍间有出现差异的趋势。结果显示,酶制剂可提高肉仔鸡生长、采食量和利用日粮营养的能力,适宜配伍酶制剂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密度与高蛋白质(前期23%,后期2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母分饲肉鸡生长性能和腿部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2(性别)×2(饲养密度)×3(饲粮代谢能水平)三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日龄罗斯308(Ross 308)肉鸡公雏1 872只和母雏2 160只,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设高、低2个饲养密度,以出栏体重计,分别为42[高饲养密度(HSD),16公/m2或18母/m2]和26 kg/m2[低饲养密度(LSD),10公/m2或12母/m2]。试验饲粮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35日龄)2个阶段配制,饲粮代谢能设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高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81和13.23 MJ/kg,中代谢能(M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8和12.60 MJ/kg,低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55和11.97 MJ/kg。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与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1~21日龄时,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平均日增重的增加幅度和料重比的降低幅度均小于LSD组;22~35日龄时结果正好相反。性别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公鸡平均日采食量的降低幅度大于母鸡。2)HSD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胸肌率(P0.01),母鸡的胸肌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腿肌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LSD组肉鸡的腿肌率降低,而HSD组基本不变。3)高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P0.01),公鸡的步态评分和脚垫损伤评分显著高于母鸡(P0.05),垫料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脚垫损伤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LSD组。以上结果表明,高饲养密度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35日龄前,公鸡比母鸡的空间需求更高;提高高蛋白质饲粮的代谢能水平可以缓解HSD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脚垫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