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是最近几年迅速兴起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将解决对RNA病毒基因组难以操作的多年难题,并为负链RNA病毒的研究开创新的途径,使负链RNA病毒得以深入认识。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多种负链RNA病毒的研究,特别在探寻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复制、转录和研发新型疫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甲型流感病毒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大流感的再次流行及防控增添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防控策略。文章就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致病机理、新型疫苗及病毒载体的研究等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甲型流感病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反向遗传操作(又称感染性克隆)在DNA水平上研究RNA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手段,纵观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进展,讨论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部分负链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将会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在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指由病毒的cDNA克隆获取RNA病毒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人为加入DNA基因片段,实现了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一例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以来,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文章介绍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方法及其在正、负链RNA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新型病毒载体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问世为RNA病毒的研究铺平了道路,研究人员根据需要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进行加工和修饰,进而深入研究RNA病毒的本质和开发新产品。自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猪瘟病毒上应用以来,在对猪瘟病毒致病机理、分子表达调控机制、细胞生长特性、毒力决定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本文就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猪瘟病毒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通过了解病毒基因组的功能、病毒与宿主致病力的关系以及病毒增殖特性等,为研究开发理想猪瘟标记疫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5.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在深入研究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探寻其基因组复制、转录和研发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分节与不分节负链RNA病毒的复制机理和特征,论述了反向遗传学在研究这些病毒上的策略、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主要影响拯救效率的因素,进一步涉及了负链RNA病毒载体及其重组病毒的研究动态。因此,通过反向遗传学,人们将更加了解负链RNA病毒,为科学利用和有效控制该病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59-1463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负链RNA病毒的副流感病毒5型(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重组病毒活载体。现结合PIV5病毒载体特征,对其重组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及其应用等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反向遗传操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RNA病毒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以及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以新城疫LaSota弱毒疫苗株为载体,利用先进的负链RNA病毒的反向基因操作技术,经过反复探索成功研制出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这种新疫苗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中国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将使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9.
通过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成功救获了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重组印地安纳株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Indiana serotype)、救获的重组病毒保持了野生型VSV高滴度生长特性,细胞连续传代10次仍保持GFP的稳定表达及生物学特性不变。本研究为VSV作为新型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和肿瘤治疗载体研制及基础病毒学相关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反向遗传学是对已知的生物基因序列进行适当的修饰和改造后并获取相应的表型,进而研究基因的变化对表型的影响等。副黏病毒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反向遗传研究对其病毒蛋白的功能、致病机理及重组病毒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副黏病毒反向遗传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副黏病毒及单股负链RNA病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