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金丝雀,羽毛鲜艳,小巧玲珑,姿容优美,性情欢快,是会唱歌的观赏鸟.体长12~14厘米,羽色有黄、白、红、绿、灰、褐等色,黄色金丝雀的数量较多.最名贵的是嘴和腿都是肉色的白色金丝雀,其次是白羽红眼的金丝雀.刚出窝的幼鸟,单以外观难以鉴别雌雄.生长2~3个月后,雄鸟的肛门突起,呈锥形,而雌鸟则较平,呈椭圆状.鉴别时用手将鸟捉住,吹开肛门周围的羽毛就可以看清楚.从成鸟外形上看:雄鸟体较大,尾较长,头较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深.雌鸟体小,尾短,头尖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浅.雄鸟鸣啭时喉部鼓起,上下波动,声音连续不断,悠扬动听;雌鸟鸣声单调.  相似文献   

2.
鹧鸪,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等,属雉科鹑族石鸡属。鹧鸪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目前家养的美国鹧鸪,成鸪形似鸡,雄鸟头顶黑褐色,羽缘栗黄色,头的两侧各具栗黄色纵纹,在额和枕部相连,形成椭圆形环斑,围绕于头顶的黑褐色部。体色黑白相间,尤以背、胸和腹部的白斑更为明显,脚均为橙黄至橘红色。雌鸟的羽色与雄鸟基本相同,但体形较小。  相似文献   

3.
“女性”似乎总是小乌依人的,但在自然界,某些雌鸟却比雄鸟高大强壮。羽毛也美丽多彩,它们实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4.
饲养牡丹鹦鹉一般需要一雄一雌成对饲养,将牡丹鹦鹉成双放入同一笼中既利于观赏又便于繁殖。现介绍如何辨认牡丹鹦鹉的雌雄方法如下。 牡丹鹦鹉的雌雄鉴别:①观看头型:雄鸟头型为背儿头,头尖,且头稍小;雌鸟头型扁平,圆滑,与雄鸟头型比较头稍大。②观看体型:  相似文献   

5.
盛夏已过,秋风频频,这是牡丹鹦鹉繁殖的最好季节,为保证您的小鸟顺利度过孵化期,你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配对安窝不论成鸟还是小鸟都要每雌雄1对放在一笼内,仔细观察。如果发现雄鸟有明显发情动作(扇动翅膀上下跳动),雌鸟头向前倾斜,臀部高举,雄鸟、雌鸟的叫声也不同以往而是  相似文献   

6.
汝东 《农村百事通》2009,(14):42-43
鸵鸟主产于非洲,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是现存体型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鸵鸟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颈长几乎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鸵鸟卵是现存最大的卵.雄鸟体羽大部为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眼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地带.群居,日行性.嗅觉、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公里/小时,能跳跃3.5米.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但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雄鸟互相争夺3~5只雌鸟.发出吼叫和滋滋声.  相似文献   

7.
4选鸟 调训八哥学人语和学其它鸟呜叫成功与否是选鸟的一个重要环节。八哥雄鸟呜叫音量大、动听,雌鸟学人语的能力强。因此,有人爱养雄鸟,有人却爱养雌鸟。不论养雄鸟还是养雌鸟,在选鸟时都应从幼鸟开始,因为幼鸟性温顺,易驯养;而成鸟性野,难于驯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尾伯劳在牡丹江地区迁徙和繁殖规律。[方法]以牡丹江师范学院植物园为观察点,于2004~2010年对红尾伯劳的迁徙和繁殖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红尾伯劳鸟于每年4月末至5月初迁抵牡丹江地区林中,迁抵后雄鸟首先选择占领地并与雌鸟共同营造巢穴,交配;产卵前雄鸟负责捕食哺喂雌鸟;雌鸟产卵完毕后开始孵化,12d后第1只幼鸟孵出,14d后全部孵出;幼鸟离巢后仍需亲鸟哺喂15d,大约25d后,幼鸟全身羽毛已长丰满。[结论]该研究为牡丹江地区红尾伯劳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鸵鸟的饲养方式有多种,一般以半集约化群养育种法为好.种鸟群雌雄比例约为1:1,即25只成年雌鸟和22只成年雄鸟或20只雌鸟和15只雄鸟,这个比例比较恰当.但养殖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建立种鸟场,经常观察鸵鸟的表现和行为,及时调整雌雄比例.  相似文献   

10.
曹振岭  陈玉峰  杨建丽  邓昕  周晓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13-16714,16723
[目的]了解苍眉蝗莺的繁殖过程。[方法]历时9年,对30多只苍眉蝗莺跟踪观察以便掌握牡丹江地区苍眉蝗莺的迁抵时间与繁殖生育过程。[结果]雄鸟以鸣叫引起雌鸟的注意,雌鸟选择做巢的树木,一般都是幼龄乔木、灌木类树种。新巢用细软草茎、禾本科杂草以及绳头、塑料编织绳等物筑成。筑巢时间约为5d,新巢筑造时雌雄鸟开始交配。苍眉蝗莺的产卵时间多在早晨6:00~7:40,卵的纵径为2.0~2.1cm,横径为1.4~1.5cm,每巢4~9枚卵,孵化天数为12~14d。雌鸟产下最后1枚卵后便开始孵化。育雏期雌鸟总是在巢中守护,将全部幼雏覆于体下,雄鸟哺食,有时轮替。[结论]该研究为了解牡丹江地区苍眉蝗莺的迁徙繁殖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绿孔雀(Pavo muticus)也叫爪哇孔雀、龙鸟,是孔雀属两种孔雀之一,是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体重7000~8000g。雄鸟全长约140cm,雌鸟全长约100cm。雄鸟尾特长,头部冠羽竖起,颈、上背及胸部具绿色光泽,尾上覆羽特长并具闪亮眼斑而成尾屏。雌鸟羽色以褐色为主,带绿色辉光。绿孔雀产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主要发现于云南和西藏  相似文献   

12.
从外观上看,土鸡的头很小,体型紧凑,胸腿肌健壮,鸡爪细;冠大直立,色泽鲜艳。仿土鸡,鸡爪稍粗,头稍大。快大型鸡则头和躯体较大,鸡爪很粗,羽毛较松,鸡冠较小。以上3种鸡宰杀去毛后,其差别更明显。土鸡皮肤薄、紧致,毛孔细,  相似文献   

13.
鹑是鸟纲鸡形目雉科鹑族类中的小型鸟,体长120~140mm,体重50~60g.雌雄羽色各异:雄鸟全身羽毛为蓝灰色,头顶中央浅黄色冠纹,眼前及喉下中央各有一块白斑,外围一块黑色三角斑;雌鸟羽色为褐色,全身有黑色或白色斑点,腿和爪鲜黄色.野生条件下的蓝胸鹑生活在典型的亚热带山林草丛中,以草籽、浆果、嫩芽及草叶为食.6~8月为繁殖期,年产蛋1窝,8~15枚,每枚蛋重约6~8g.蓝胸鹑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和台湾等省.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人为的捕杀,造成资源数量急剧下降,广泛引起各国鸟类专家的重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周强 《农村百事通》2009,(17):41-41,81
1.高产蛋鸡有特点。①体健喙短粗稍弯.头宽深短眼有神.背宽平长胸丰满.龙骨直向后下斜.腹大柔软腹润弹。②冠髯大丰色泽红.泄腔湿大松半开.换羽推迟需时短。腹部饱满又柔软.耻骨胸骨间距阔。③换羽前羽毛平整有光泽.秋后羽毛稀落甚至头部缺毛或长芽羽。  相似文献   

15.
“女性“似乎总是小鸟依人的,但在自然界,某些雌鸟却比雄鸟高大强壮,羽毛也美丽多彩,它们实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红颈瓣蹼鹬是“一妻多夫“制的典型代表,这是一种小型海洋性水禽,体长只有18cm~19cm,以水生昆虫等为食。它在北极地区繁殖,在热带地区越冬,春秋迁徙季节途经我国境内。它体形秀美,嘴细而尖,呈黑色。脚也是黑色,脚趾上长有像花瓣一样的蹼。  相似文献   

16.
黑尾蜡嘴雀,别名铜嘴蜡子、蜡嘴、包头、包头蜡嘴雀、小桑嘴、皂儿(雄鸟)、灰儿(雌鸟),英文名Black-tailed Hawfinch,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传统笼养或架养鸟;尤其是它易被训以技艺表演而著称。1形态  相似文献   

17.
茶余饭后     
《农家参谋》2011,(1):30
红颜薄命一个认为自己艳压群芳的女生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对着镜子感叹"自古红颜多薄命"。临床对曰:"放心,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我没结婚雌鸟泪流满面。雄鸟怒气冲天地说:"我跟你讲了多少遍了,这个指环是鸟类研究站的人给我套上的,不是结婚戒指!我还没结婚!"  相似文献   

18.
八哥又名鸲鹆,口别口别鸟,属雀形目椋鸟科鸟类,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八哥易于饲养,又善于模仿人语或其它声音,深为人们喜爱。1 外貌特征八哥身长2 5cm左右,全身羽毛黑色并具有光泽,额前有一撮耸立、形如冠状的羽毛,两翅有白色羽斑,飞翔时更明显,从下面看上去呈八字形,故名八哥。尾羽具有白色羽端,喙与脚黄色。八哥雌、雄同色,主要是通过听其鸣叫分辨雌、雄,鸣叫声优美、激昂者为雄鸟,鸣声低沉而不悦耳者为雌鸟。2 生活习性野生八哥生活于山林、平原、村庄,繁殖季节成对生活,非繁殖期成小群活动,清晨聚集于高坡,喧嚣一番后便分散活动;第2天…  相似文献   

19.
1 蚜虫 1.1 形态特征.①桃蚜:成虫分为有翅及无翅两种类型.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6~2.1毫米,头、胸为黑色,腹部深褐色,腹背有黑斑,额瘤显著.因寄主而异.  相似文献   

20.
笼养大鸨繁殖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全日制、瞬时扫描法对哈尔滨动物园2000年笼养大鸨(Otis torda)繁殖季节行为进行了观察,其繁殖期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为:雌鸟,休息35%、游走38%、警戒18%、取食6%、理羽3%;雄鸟,炫耀38%、休息27%、游走13%、警戒12%、取食6%、理羽4%。大鸨日活动的节律性显示:一天有早晚两个活动高峰,休息主要集中于中午,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大,这与野外大鸨的取食所占用的时间较大的时间分配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雌、雄鸟在游走和炫耀的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它行为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而且雌鸟对雄鸟的求偶、炫耀常常表现出不配合性,这可能是因为笼养条件的空间小、环境干扰较多引起的。天气对大鸨的行为有影响,对雄性大鸨的游走和炫耀行为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