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冻藏时间(0,3,7,15,30d)对重庆‘城口山地鸡’肉品质的影响.【方法】测试鸡肉在冷冻贮藏过程中肉的食用性品质(解冻汁液流失率、pH值、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值、色差)、肉的质构(TPA)、脂肪的氧化程度(TBARS值)、肌浆蛋白以及全蛋白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肉的解冻汁液损失率、加压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随鸡肉冻藏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至冻藏30天时,解冻汁液流失率达到4.76%,加压失水率达到51.10%,蒸煮损失率达到18.00%.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鸡肉亮度(L*)有所降低,L*与a*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鸡肉剪切力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降低,冻藏到第30天时,剪切力值达到1.47kgf,TBARS值随冻藏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肌浆蛋白和肌肉全蛋白浓度出现下降的趋势,两者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冻藏过程中鸡肉食用品质随冻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牛肉解冻过程中蛋白质氧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冷冻牛肉解冻过程中蛋白质的氧化效应,为冻肉保鲜解冻和品质劣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冷冻的草原黄牛后腿肉样分别在低温高湿变温解冻(试验组,温度2℃→6℃→2℃,相对湿度RH>90%)与空气自然解冻(对照组,控温4℃)条件下解冻,分析比较牛肉解冻过程中蛋白质氧化效应。【结果】试验组的牛肉较对照组肉色氧化程度低,外观新鲜;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程度低(羰基含量比对照组低0.75 nmol•mg-1,巯基含量比对照组高13.11 nmol•mg-1),牛肉的蒸煮损失率、解冻汁液流失率、汁液中蛋白质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SDS-PAGE电泳及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结果显示,解冻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交联、降解和变性,但对照组牛肉蛋白质变性较试验组严重;电镜扫描结果表明,解冻会破坏肌肉微观结构,试验组牛肉肌纤维束遭破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解冻过程中蛋白质氧化引起肉色褐变、蛋白质的交联降解及变性、肌纤维结构遭到破坏、持水性降低、造成汁液流失,导致品质下降。采用低温高湿变温解冻工艺可显著降低牛肉解冻过程中的蛋白质氧化和品质劣变,实现冷冻牛肉的保鲜解冻。  相似文献   

3.
不同解冻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美白对虾的解冻损失率、解冻时间、pH值、盐溶性蛋白含量、质构和色差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解冻方式(自然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和超声解冻)对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解冻方式影响南美白对虾的品质,(15±1)℃条件下的自然解冻对南美白对虾的解冻效果较好,但耗时较长;微波解冻时间较短,但检测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性大,对南美白对虾品质有显著的影响(P0.05)。综合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和工厂条件等因素分析,(15±1)℃静水解冻为目前南美白对虾较理想的解冻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解冻方法对秭归脐橙、宜昌蜜桔、椪柑3个品种速冻柑橘果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冰箱解冻、自然解冻、流水解冻、水浴解冻、超声波解冻和微波解冻6种方法对柑橘果肉进行处理,测定了速冻柑橘果肉的解冻时间、汁液流失率、常规品质指标、色泽、硬度、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解冻处理对秭归脐橙、宜昌蜜桔和椪柑果肉品质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P<0.05)。秭归脐橙、宜昌蜜桔、椪柑3个品种微波解冻的时间最短,分别是0.82、0.89、0.81 min;汁液流失率最低,分别是0.25%、0.16%、0.15%;微波和超声波解冻的常规品质指标保存的较好;微波解冻的色泽影响最小,ΔE分别为8.48、7.52、4.71,且硬度损失率最小,分别降低了36.10%、52.03%和36.48%;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较高,感官方面与新鲜果肉样品最接近。以上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5种解冻方式,微波解冻可以在1 min内完成果肉的解冻,有效减缓果肉颜色变化和硬度损失,较好地保留速冻柑橘果肉的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大乌嘴”金针菜为材料,通过测定解冻时间、汁液流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叶绿素含量、脂氧合酶(LO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冻结和解冻方法对金针菜品质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处理中,P7和P8冻结方法明显地降低了汁液流失率、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叶绿素含量,延缓了速冻金针菜品质的下降;解冻方法中,微波解冻能够有效地减少金针菜解冻后品质的下降,抑制LOX活性和MDA含量的升高,减少冷冻对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作用。综合分析,微波解冻结合P7或P8冻结处理是解决速冻金针菜解冻后品质下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低场NMR研究冻融过程中羊肉持水力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冻融过程中羊肉保水性的变化规律,用低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研究了羊肉冻融过程中水的T2驰豫性质变化,同时用解冻汁液流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指标测定保水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解冻汁液流失率先显著增加,后保持较小变化,加压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先显著下降再上升最后再显著下降。NMRT2驰豫测定结果显示,肌肉中有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流动水3个组分,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分别是T2b、T21、T22,T21和冻融次数、蒸煮损失、加压失水率显著相关;T22与保水性的变化趋势一致。羊肉冻融后持水力显著下降,因此在流通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冻融现象的出现,T21可以做为考察冻融后肉品质持水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解冻汁液流失率、肉色、蛋白质溶解度、肌球蛋白活力、TBARS值的变化规律,研究冻藏温度(-35、-25和-15℃)和冻藏时间(0、30、60、90、120、150和180天)对鸡胸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温度升高、冻藏时间延长,鸡胸肉解冻汁液流失率、TBARS值逐渐升高、亮度值、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总蛋白溶解度、肌球蛋白活力逐渐降低;红度值在冻藏前30天显著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且冻藏温度越高,红度值越低;冻藏温度对肌浆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金线鱼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0℃冰水混合解冻、4℃冰箱解冻、20℃静水解冻、0℃超声波解冻(160、280、400 W)这4种解冻方式对-20℃贮藏的金线鱼进行解冻,测定金线鱼的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质构特性,并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蛋白质热稳定性,拉曼光谱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组织微观结构。结果显示:4℃冰箱解冻后金线鱼的解冻损失率最低,其次是0℃超声波(280 W)解冻处理组。金线鱼经过0℃超声波(280 W)解冻处理后肌束排列紧密,蛋白质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肌原纤维蛋白的二级结构变化较小。金线鱼经过0℃超声波(400 W)解冻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质构特性,但是过高功率的超声波会使肌原纤维严重断裂并增大间隙。综合对比4种解冻方式,0℃超声波(280 W)解冻对金线鱼品质的破坏性最小,是值得推荐的快速解冻方式。  相似文献   

9.
解冻方式对乌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解冻方式(微波解冻、流水解冻、常温解冻和低温解冻)对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解冻方式的解冻时间、解冻损失率、持水力、肌原纤维蛋白浓度、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和质构的变化情况,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感官评价,确定对乌鳢品质影响最小的解冻方式。结果发现,微波解冻耗时最短,其次是流水解冻,但微波解冻后汁液损失率最大,持水力最弱;常温解冻后的各项指标的结果都比较差;低温解冻的汁液损失率最小,持水力最好,TVB-N值和TBA值最小;此外,低温解冻后鱼肉咀嚼性和硬度较好,感官评价最好,但是低温解冻耗时最长;而流水解冻后的鱼肉品质仅次于低温解冻,解冻时间约为低温解冻的1/3。综合实际生产情况和经济效益,流水解冻较适合作为乌鳢的工业化解冻方式。本研究可为乌鳢的原料处理与加工、高品质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延长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货架期。【方法】以宁德养殖大黄鱼为原材料,采用不同条件(流化冰+-3 ℃贮藏为对照组、壳聚糖涂膜+流化冰+-3 ℃贮藏为处理组 A、柠檬醛-壳聚糖复合保鲜液涂膜+流化冰+-3 ℃贮藏为处理组 B)对大黄鱼进行低温贮藏,研究保鲜处理条件对大黄鱼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贮藏期间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 A 及处理组 B可有效延缓大黄鱼的 pH 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菌落总数、K 值、酸价、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上升,同时可显著减缓大黄鱼盐溶性蛋白溶出比下降(P<0. 05),且贮藏中后期,处理组 B 效果显著优于处理组 A(P<0. 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 B 可延长货架期约 6 d;通过对 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pH 值、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K 值、酸价、TBARS 值...  相似文献   

11.
金枪鱼解冻方法及解冻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晶  周然  李念文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9):108-111
金枪鱼作为一种以生食为主要消费方式的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其品质与解冻方式关系密切.详细介绍了金枪鱼的空气解冻、水解冻、电解冻、组合解冻等若干种解冻方法,以及解冻过程对金枪鱼品质评价的相关指标,包括汁液流失、K值、脂质和蛋白质的氧化、pH值、色泽、剪切力、微生物指标等,为我国金枪鱼解冻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色泽、嫩度、保水性等品质特性和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营养特性为指标,研究3种解冻方式,低温(空气)解冻、常温(空气)解冻、流水解冻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解冻工艺可显著改善猪肉的L*值、a*值和b*值,有效改善解冻后猪肉的色泽。针对不同解冻方式,低温解冻条件下猪肉的保水性和嫩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解冻后猪肉品质最佳;且低温解冻后的猪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解冻后猪肉营养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冻结与解冻方法对毛豆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冻结、解冻的方法对速冻蔬菜的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探明冻结和解冻方法对毛豆仁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测定了不同冻结与解冻处理后毛豆仁各项营养、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冻结和解冻方法对毛豆仁汁液流失率、VC、叶绿素、硬度和微观结构影响的程度不同,快速冻结能够较好地保存毛豆仁营养、硬度以及组织结构;快速冻结毛豆仁,25℃鼓风解冻后其品质较好;不同解冻方法对慢速冻结毛豆仁营养、硬度及组织结构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反复冻融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反复冻融对鸡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冻融0(对照)、1、2、3次的鸡胸肉和鸡腿肉解冻损失、蒸煮损失、pH值和灰分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鸡胸肉和鸡腿肉的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显著增加(P<0.05),冻融3次时,鸡胸肉和鸡腿肉的解冻损失分别达到了3.35%和2.52%,鸡胸肉和鸡腿肉的蒸煮损失分别达到36.49%和21.93%。除了鸡胸肉在冻融3次时的pH值显著下降外(P<0.05),鸡胸肉和鸡腿肉中的pH值和灰分含量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反复冻融显著降低了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Tetrahymena pyriformis, syngen 1, frozen in 10 percent dimethyl sulfoxide, stored for 2 months, and then thawed could conjugate normally. More significantly, they were viable, in normal numbers, through two sex ual reorganizations. The strains ap parently did not sustain genetic dam age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tech niques offer considerable promis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breeding stocks in ciliated protozoans.  相似文献   

16.
将 5头荷斯坦种公牛细管冻精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进行解冻 ,对解冻后的精液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解冻后顶体正常率、精子活率随解冻温度升高而升高 ,而畸形率随解冻温度升高而降低 (P<0 .0 1) ;高温(37℃ ,75℃ )下随着解冻时间延长 ,活率增高 (P<0 .0 5 ) ;低温 (5℃ )、室温 (15℃ )下解冻 ,活率与解冻时间长短没有明显关系 (P>0 .0 5 ) ;精子顶体正常率、畸形率、存活时间与解冻时间无显著关系。在实践中建议使用 75℃ 2~6 s解冻。  相似文献   

17.
供体牛应选择品种优良、生产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谱系清楚、体质健壮、繁殖机能正常、无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的种牛,年龄在15月龄到10岁以内为宜。若供体牛的数量多时,应对供体牛进行同期化发情处理,便于集中冲卵。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地区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温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处理下铅污染土柱中土壤胶体和胶体结合态铅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高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条件下冻融作用促进土壤胶体的迁移;土壤低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土壤胶体的影响减弱。淋洗试验中,土壤胶体在前20 min内大量淋失出土体,随后淋失量急剧减少;且前20 min内的土壤胶体淋失量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污染土柱中铅主要以胶体结合态的形式迁移,其迁移特征和受冻融作用影响的趋势与土壤胶体类似。冻融处理后滞留在土柱深层的铅含量较高,表明冻融作用能够促进铅向深层土壤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