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超临界CO2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八角茴香中精油的分离方法。首先利用超临界CO2提取八角茴香中的精油,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35℃。1.3 g粗提物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两相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1∶0.2∶1∶0.1),一次分离出3种化合物,经EI-MS鉴定为茴香醛10.3 mg、异丁香酚甲醚7.1 mg和反式-茴香脑636.5 mg,纯度分别为98.9%、96.8%和99.7%。  相似文献   

2.
研完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柑橘皮精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在超临界CO2条件下,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分离温度等因素对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用GC - MS法测定柑橘皮精油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 MPa,分离温度50℃,萃取时间60 min,CO2流量25 kg/h.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0.86%.GC-MS测定结果显示柑橘皮精油主要由5,5-二甲氧基-3,3-二甲基-2,2'-联二萘-1,1’,4,4'-四酮组成(35.54%),其次还合β-羟基-甲基炔诺酮-甲基肟(24.60%).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是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综合提取的有效方法之一.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超临界CO2萃取的优选条件为:萃取时间 4 h,夹带剂 95% 乙醇与迷迭香叶子的质量比为2∶5,萃取罐和分离器I的温度分别为50和 70 ℃,分离器II的温度为 40 ℃,萃取压力 20 MPa,分离压力为4~5 MPa.迷迭香精油的平均得率为 1.80%,迷迭香精油主要含有1,8 - 桉叶素、樟脑、α - 松油醇、龙脑、马鞭草烯酮、 4 - 松油醇、乙酸龙脑酯和芳樟醇等成分.迷迭香抗氧化剂的平均得率为 11.93%,主要含有鼠尾草酸、鼠尾草酚和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23.61%、 7.33% 和 5.13%.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柑橘皮精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在超临界CO2条件下,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分离温度等因素对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用GC-MS法测定柑橘皮精油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 MPa,分离温度50℃,萃取时间60 min,CO2流量25 kg/h。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0.86%。GC-MS测定结果显示柑橘皮精油主要由5,5’-二甲氧基-3,3’-二甲基-2,2’-联二萘-1,1’,4,4’-四酮组成(35.54%),其次还含β-羟基-甲基炔诺酮-甲基肟(24.60%)。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讨论了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流苏花精油的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对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流苏花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100 g流苏花粉末在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 h,CO2流量22 kg/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精油的得率为0.409%。从流苏花精油中共分离出60个峰,确定了其中的57种化合物,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6.18%。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流苏花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菌株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 - 分子蒸馏提取丁香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DE)萃取丁香精油,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精油经气相色谱 - 质谱(GC - MS)分析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比较.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SCDE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2MPa、解析温度50℃.SCDE得油率达到21.04%,经GC - MS分析共检测出22种成分,主要成分丁香酚GC含量为67.56%,经MD精制后,尽管丁香酚、β - 石竹烯、乙酰基丁香酚3种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与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回流法相差不大,但精油中丁香酚提高至68.75%,精油色泽和流动性明显改善,品质明显提高.SCDE - MD技术萃取丁香精油的得油率为19.18%,高于水蒸气蒸馏法(11.38%)和正己烷回流法(17.40%),而且萃取时间短,色素、树脂含量低.  相似文献   

7.
萃取赖百当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压力28MPa、温度40℃、反应时间3h及CO2流量30L/h的条件下,对岩蔷薇(Cistus labdaniferus L.)的枝叶进行萃取,得到赖百当(Labdanum)萃取物。并以苯为溶剂,采用索氏抽提法制备赖百当浸膏;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赖百当精油。对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赖百当产品的得率及质量进行了分析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产品得率最高,为6.6%(苯萃取法为4.8%,水蒸气蒸馏法为0.8%),且品质优于苯萃取法产品。用GC-MS分别对超临界CO2萃取物和水蒸气蒸馏精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中超临界CO2萃取物中31种,水蒸气蒸馏精油中26种。  相似文献   

8.
天然色素提取和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取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理技术辅助提取、分子蒸馏、双水相萃取等;分析新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质谱联用等。论述了各种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这些提取、分析新技术在天然色素提取上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02萃取沙棘果渣中β--胡萝卜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果渣得到橘红色提取物,经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果渣的最佳工艺条件。讨论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CO2流量,时间等对沙棘果渣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并对沙棘果渣提取物性质做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精油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对萃取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100 g柿叶在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温度50 ℃、CO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2.5 h,得率为3.1 %.用超临界CO2萃取柿叶精油比水蒸气法蒸馏的柿叶精油得率提高了55 %,萃取物纯度高,有浓郁的柿果香味,色淡黄.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萃取的香辛料精油能很好地保持天然风味、无溶剂污染,并且生产工艺简单、周期短。本文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7种香辛料精油萃取的应用研究,优化得出了7种香辛料精油的萃取参数、萃取率、产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法和微波法提取了香茅草精油,并对精油提取率、理化性质和精油组成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方法得到的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香茅草精油的提取率分别为水蒸气蒸馏法(3. 53±0. 08%),超临界CO_2(4. 32±0. 06%),微波法(4. 20±0. 08%),超临界CO_2不仅精油得率高,得到的精油色泽较浅,透明水蒸汽提取法得到的精油共分离鉴定出39种组分,超临界CO_2萃取法得到的精油共分离鉴定出44种组分,微波萃取法共分离鉴定出36种组分。三种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共同组分有α-蒎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醇、香叶醛、β-石竹烯等16种组分,且共有组分间含量差异显著(p0. 05)。三种精油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柠檬醛(橙花醛和香叶醛),其次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香叶醇。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是一种更适合提取香茅草精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假种皮精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精油中分离出58种组分,含有较多的大分子香味成份和非挥发性成份;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中分离出62种组分,其中以挥发性组分居多。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中有11种组分是相同的,主要挥发性组分均为α-蒎烯和柠檬烯。  相似文献   

14.
-环糊精包合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紫苏油提取工艺条件,利用β-环糊精超临界微胶囊技术,研究紫苏油超临界包合一体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优化条件为:紫苏籽超临界萃取紫苏油的超临界压力 23 MPa,β-环糊精最佳超临界包合压力 12 MPa;包合反应时间 180 min,包合反应温度 55 ℃,萃取剂CO2流量 40 L/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紫苏油环糊精包合物,α-亚麻酸包合率为 16.37 %,最高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6.42 %,最高包合比(β-环糊精与紫苏油物质的量比)达1.84: 1;平均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3.94 %,平均包合比1.55: 1.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技术,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对油橄榄叶进行提取,提取物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层浓缩后进行甲酯化,以GC-MS联用结合相对保留时间鉴定脂溶性成分的组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它们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提取优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45℃,萃取时间4h,CO2流量30 kg,/h.在此条件下,脂溶性成分的得率为2.61%.GC-MS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叶的25种脂溶性成分被GC分离;21种被MS鉴定,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1.35%.其中有11种为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7种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2种为酯类物质,1种为酮类物质,分别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27.88%,60.99%,2.32%和0.16%.油橄榄叶中的脂溶性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油橄榄叶,提取液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质量分数为96%以上的单体,通过液质联用分析(HPLC-MS)、核磁共振(1H NMR)和红外(IR)鉴定该组分为橄榄苦苷。采用C18色谱柱,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甲醇/水体积比40∶60为流动相,流速0.5 m L/min,建立橄榄苦苷的HPLC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萃取优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45℃,萃取时间4 h,CO2流量30 kg/h。在此条件下,橄榄苦苷得率为0.435%。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辅助法,研究了从红景天中提取红景天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为:5.000 g红景天粉末,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5 h,夹带剂为无水乙醇;萃取后红景天1.000 g,加入30mL超纯水,浸泡2.0 h,微波功率为180W,微波处理2min,红景...  相似文献   

18.
梁琳 《沙棘》2008,21(2)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沙棘果渣中叶黄素提取的优点,具体的提取工艺参数和操作要点.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四项影响因素对提取结果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夹带剂添加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压力,最后确定了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叶黄素的较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玫瑰精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玫瑰精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0 MPa,温度65℃,粒径250μm,CO2循环流量25 L/h,此条件下玫瑰精油的得率可达到5.225 7%。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粒径、流量、温度、压力。试验还在萃取釜中布置了气体分布器。实验结果表明,在小粒径的条件下气体分布器可以更加有效的增加精油的得率,且不会影响到萃取釜中流体的流动速度。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杜仲果实中桃叶珊瑚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选择适合的夹带剂,进行了从杜仲果实中提取桃叶珊瑚苷的工艺研究.运用L16(45)正交表,较系统地探讨了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提取液以Epstahl试剂显色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活性成分保存好、后续分离易于进行等特点;在萃取中以75 %的乙醇为夹带剂,当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55 ℃、分离温度30 ℃、萃取时间120 min、夹带剂用量与原料比6∶1(mL∶g)的条件下,效果最佳,桃叶珊蝴苷得率1.92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