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探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生猪的免疫效果,做好生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日龄生猪,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加强免疫日龄和疫苗保护期。结果表明,高抗体水平母猪生产的仔猪母源抗体能维持约45d~50d;50d首免后21d群体产生免疫能力,免疫后30d仔猪平均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后40d达不到免疫保护力水平,需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30d生猪平均抗体水平达到最高,60d、90d、120d、150d逐渐递减,120d后生猪平均抗体水平快速下降,需再次免疫。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初步确定了生猪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10):100-102
为优化牛口蹄疫免疫程序,在抚顺市抚顺县和新宾县共选择4个规模化牛场,对犊牛进行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免疫后抗体的动态监测。结果:母源抗体监测组,80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73.7%,90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65.8%;首免试验组,80日龄首免,免疫21、28、35 d后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8.8%、76.2%和61.3%;二免试验组,二免14、21、120、150 d后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0.0%、95.0%、70.0%和48.8%。结果表明,不同牛场犊牛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合格率变化存在差异,但是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犊牛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在80日龄时合格率降到临界保护线,选择该日龄进行O型口蹄疫首免为宜;首免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应在首免后28 d加强免疫;二免后,成牛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期达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牛口蹄疫的免疫工作,选用兰州、内蒙古、云南三个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每个厂家疫苗免疫4个组,其中3个组首免后间隔20日、30日、40日进行二免,另1组不进行二免作为对照,跟踪检测各组免疫口蹄疫O型、Ⅰ型疫苗后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曾经免疫过的成年奶牛,免疫后分别间隔20日、30日、40日加强免疫1次。和不加强免疫的对照组相比较,其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也不显著:未免疫过的犊牛,首免后不进行加强免疫,免疫抗体水平上升相对较慢,30日时免疫抗体达到高峰期,持续60日,可维持免疫抗体水平(平均在6log2以上)90日以上,最长的内蒙古厂生产的疫苗可维持150日。首免后间隔20日进行加强免疫,首免后180日,免疫抗体平均值仍可达6log2以上。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Ⅰ型比O型上升速度慢(大约慢10天),维持有效保护的时间要短(一般要短1个月)。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蔺俐仲  徐春志  方英  张海  陈红  袁翠霞  杨峰 《养猪》2019,(1):108-109
为科学评价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猪群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猪群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42日龄时母源抗体回落近临界值,猪群首次免疫后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42~49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二次免疫后21~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20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仔猪40日龄首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首免后45 d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评价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奶牛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犊牛母源抗体及成年母牛口蹄疫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犊牛母源抗体90日龄时回落近临界值,成年母牛免疫后6个月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犊牛90日龄首免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首免后1个月进行二免,以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成年母牛首免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夏南牛犊牛口蹄疫母源抗体衰减变化规律,为犊牛口蹄疫科学适时免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血样采集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抗体检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抗体效价判定依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监测方案。[结果]母牛产后、犊牛出生当天,O型抗体效价合格率达100%,A型抗体效价合格率达92%。O型口蹄疫第4周抗体合格率达86.96%,到第5周已降至66.67%;A型口蹄疫第3周抗体合格率达75%,第4周抗体合格率已降至39.13%。牛口蹄疫O型疫苗抗体衰减时间稍长于A型。[结论]犊牛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O型口蹄疫4周内有较强的保护作用,3周内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建议夏南牛犊牛口蹄疫首免时间在出生后40 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牦牛犊的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牦牛注射同种疫苗(不同免疫间隔和次数)后产生的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旨在探寻牦牛口蹄疫最佳免疫程序。结果显示:牦牛犊母源抗体水平在15日龄后逐渐降低,至60日龄降到临界值附近;成年牦牛在首次免疫后2周进行加强免疫,口蹄疫抗体滴度明显更高。因此,建议牦牛犊在60日龄进行O型口蹄疫首免,2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I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牛口蹄疫的免疫工作,选用兰州、内蒙古、云南三个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每个厂家疫苗免疫4个组,其中3个组首免后间隔20日、30日、40日进行二免,另1组不进行二免作为对照,跟踪检测各组免疫口蹄疫O型、Ⅰ型疫苗后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曾经免疫过的成年奶牛,免疫后分别间隔20日、30日、40日加强免疫1次,和不加强免疫的对照组相比较,其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也不显著:未免疫过的犊牛,首免后不进行加强免疫,免疫抗体水平上升相对较慢,30日时免疫抗体达到高峰期,持续60日,可维持免疫抗体水平(平均在6log2霞以上)90日以上,最长的内蒙古厂生产的疫苗可维持150日.首免后间隔20日进行加强免疫,首免后180日,免疫抗体平均值仍可迭6log2以上.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I型比O型上升速度慢(大约慢10天),维持有效保护的时间要短(一般要短1个月).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AY98/BY/2010株)在两个猪场进行不同免疫剂量、不同首免日龄及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不同免疫次序试验,于加强免疫后14天、28天、42天及60天采血检测抗体,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最佳免疫程序在4个辐射猪场使用,结果表明,在加强免疫后60天采血检测,抗体合格率为82.9%,超过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同时也达到江苏省规定的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后抗体合格率≥80%要求,说明该疫苗免疫猪群后能产生很好的抗体保护率.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羊口蹄疫免疫程序,在抚顺市范围内选择4个规模化羊场,对羔羊进行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首免后抗体和二免后抗体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母源抗体监测组28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72.5%,35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52.5%;首免试验组28日龄首免,免疫28,35,49天后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8.3%、73.3%和31.7%;二免试验组二免7,30,120,150天后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0.0%、100%、71.7%和53.3%。说明不同羊场羔羊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合格率变化存在差异,但是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羔羊母源抗体在28日龄合格率降到临界保护线处,首免时间选择28日龄为宜;首免产生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应在首免后第30天加强免疫;二免后羊只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期达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金标孕酮单抗,通过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出符合要求的30 nm胶体金溶液,在此基础上摸索胶体金标记孕酮单克隆抗体的最佳条件,并对其进行质量鉴定。结果发现,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的30 nm胶体金溶液呈深红色,透射电镜观察,胶体金颗粒大小基本一致;胶体金标记孕酮单克隆抗体的最低稳定浓度为16 μg/mL,最适稳定浓度为19.2 μg/ mL,最适标记pH为8.5。制备的金标抗体复合物经电镜观察,周围有一层明显的低电子密度晕圈,且其D520 nm值在0.2~0.4之间。  相似文献   

12.
刘燕 《中国兽药杂志》2003,37(11):42-4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抗体技术也逐步由细胞工程抗体(单克隆抗体)向基因工程抗体演替,特别是单链抗体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尤为令人关注。本文对单链抗体的特点及单价单链抗体、单链抗体多聚体、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就单链抗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地阐述。  相似文献   

13.
用6种不同的免疫方法接种健康产蛋母鸡所制备的卵黄抗体,用琼扩法测定免疫后不同时期的卵黄抗体效价,并将其作1:4稀释后用于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以第5组(首免肌注自制油乳剂灭活苗2mL/只,一周后同上法二免)效价最高,总有效率达98%以上,12h后症状即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尧蒙  胡吉利  魏艳 《畜牧市场》2006,(8):113-115
自抗体被发现以来,人们有计划地对抗体基因序列进行改造,使抗体及其相关产品在多种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抗体工程技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将在动物医学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马流感血清学ELISA诊断方法,本研究以马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A/马/新疆/07(H3N8)通过SPF鸡胚培养和增殖,收取含病毒尿囊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首次在我国建立了检测H3N8亚型马流感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最佳抗原稀释度7μg/mL,封闭液5%脱脂乳,血清稀释度1∶100,二抗稀释度1∶10000,稀释液PBS(pH7.4),血清反应时间1.5h,二抗反应时间1h。通过本方法对55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结果比较,证明本方法特异、敏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适于马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末,鸡法氏囊病(IBD)的爆发,给养鸡生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有称为“禽肾病”、也有称“甘保罗病”。“囊病”等由于重视免疫接种,发病率得以控制,近几年随着病毒的漂移,标准株的突变,血清Ⅰ型的亚型变异株不断出现,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由侵害幼鸡、青年鸡转向成年鸡,使开产鸡发生免疫抑制,出现产蛋率低,死亡率高的特征。本文以口子鸡厂开产蛋鸡群发生法氏囊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检测菜克多巴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克多巴胺(RAC)是一种β2激动剂,人类食入高残留量莱克多巴胺的食物后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研究建立了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用于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用合成的免疫抗原RAC-BSA免疫大白兔,获得了效价为1.6×104的多克隆抗体,用1,4-丁二醚法将RAC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合成酶标记物,建立了RAC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经质量评价,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测限为0.1 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7 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1%,抗体与多巴酚丁胺的交叉反应率为8.3%,与RAC的其他类似物几乎不发生交叉反应,猪尿样品中平均添加回收率为104%,表明建立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可用于对莱克多巴胺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一种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分析血清抗体成分的方法。经实验证明,本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较理想,并不受血清种属的限制。通过对56份鼻疽血清的检测,初步表明本法可用于血清抗体成分分析、血清学诊断以及观察单一抗原决定簇免疫原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采集北京市丰台区城区和4个乡镇家养犬血清样品1 299份,采用免疫荧光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结果显示,被调查犬中有59.7%接种过狂犬疫苗,城区和乡镇接种率分别为75.9%和30.1%;有32.1%未接种过狂犬疫苗,城区和乡镇分别占16.1%和61.4%;有8.2%不清楚是否接种过狂犬疫苗,城区和乡镇分别占8%和8.5%。免疫犬狂犬病中和抗体效价d 0.5的占疫苗接种犬的57.1%,城区和乡镇分别为60.7%和40.6%。未免疫犬狂犬病中和抗体效价d>0的占未接种疫苗犬的27.6%,城区和乡镇分别为42.6%和20.3%。106只免疫不详犬均有狂犬病中和抗体。本次调查发现,犬群中仅有39%的犬只具有有效的狂犬病保护性抗体,疫苗接种率和狂犬病毒抗体效价城区均好于乡镇,但总体免疫水平仍不能有效控制群体中狂犬病的爆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摸清当前社会犬只的狂犬病免疫状况,我们从2006年起连续4年对北京市丰台区城区和4个乡镇社会犬只的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进行了抽样调查。所采集的犬只血清样品共4776份,采用免疫荧光中和试验法检测其血清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68.1%的免疫接种犬的抗体滴度为阳性,未免疫犬有16.4%为阳性(P〈0.01);在城区和乡镇间,免疫接种覆盖率分别为81.7%和27.6%(P〈0.01);在大型犬和小型犬间,免疫接种率有较大差异,分别为69.5%和39.3%(P〈0.01)。虽然北京市狂犬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多年来都控制在0.02/100000以下,但从犬只免疫接种率来看,4年中任何1年的接种率都没有超过WHO规定的70%的标准,分别为55.0%、53.8%、67.4%和54.4%,提示免疫接种率较低,存在狂犬病发作的风险。调查结果还显示城区免疫阳性犬数量是乡镇的2.5倍;在疫苗的接种率和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方面,城区也好于乡镇,说明加强农村地区犬只免疫接种率是今后狂犬病预防的重要工作内容。调查还发现,免疫过的小型犬数量是大型犬的1.68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城区绝大多数犬都是小型犬,普遍接受免疫接种;而在乡镇,大多数犬是中大型犬,而且漏免率较高。调查结果提示:北京市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犬只的免疫接种,尤其要提高对中大型犬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