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黑米和红枣为原料,制备新型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测定其理化指标、总酚和黄酮质量浓度及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SPME-GC-MS对2种饮料的感官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红枣乳酸饮料相比,黑米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酸度和总固形物含量增大,颜色更加鲜亮丰满;黑米红枣乳酸饮料的总酚和总黄酮质量浓度、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红枣乳酸饮料;电子鼻和电子舌对2种饮料的感官特性及其差异有很好的识别能力;黑米红枣乳酸饮料与红枣乳酸饮料的醛类、酮类、醇类、脂类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有机酸成分有较大差异,黑米红枣乳酸饮料相比红枣乳酸饮料有更好的色泽、风味、滋味和适口性。  相似文献   

2.
砀山梨汁经乳酸菌发酵可用于开发益生菌发酵饮料。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植物乳杆菌发酵砀山梨汁在不同发酵时间其香气成分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共检测出以酚类、醛类、醇类、烃类、酯类、酮类及酸类等为主共66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其中,在未发酵的砀山梨汁中检测到26种香气成分物质,其特征香气物质包括:正己醛、糠醛、癸醛、壬醛、2-乙基己醇、1-己烯、甲酸辛酯、大马酮等。此外,在不同发酵阶段,发酵梨汁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发生动态变化;经发酵6、12、24、36和48 h,分别由发酵梨汁中检测出25、20、28、28和32种气味物质。其中,当发酵48 h时,风味物质组成最为丰富,总计共检测到32种香气成分物质,主要包括:糠醇、正己醇、1-辛醇、1-癸醇、3-甲基-2-庚醇、羟基丙酮、顺式-1, 2-二甲基环戊烷、甲酸己酯、3, 3-二甲基-2, 4-戊二酮、乙酸甲酯、大马士酮等,这些香气物质可赋予发酵梨汁清新的花香和果香。同时,感官评价结果亦表明,梨汁经植物乳杆菌发酵48 h可获得最佳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砀山梨汁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可赋予其新的特征风味,并改善其感官品质,可为乳酸菌发酵砀山梨汁饮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自制的藜麦啤酒和市售的苦荞、燕麦、小麦啤酒进行主要呈味物质检测分析及电子感官分析,【方法】通过GC-MS检测其主要呈味物质并在不同品种间对比分析,通过电子舌、电子鼻的辅助,对其风味、香气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研究不同原料啤酒的风味物质与感官差异。【结果】结果表明:(1)通过GC-MS分析共检测出54类主要香味物质,不同原料类别啤酒成分构成具有显著差异,化合物种类不同,藜麦啤酒酯类含量24.61%,高于其余3类啤酒,不同类之间区分度较大。(2)通过电子鼻检测,燕麦啤酒香气成分中含有醇、醛、酮、芳香族物质,以及短链的烷烃的数量与种类可能较多;小麦啤酒中硫化物以及可燃性气体物质相似嗅觉成分的含量可能较高。(3)通过电子舌检测,得知燕麦啤酒在4类啤酒中,味觉感受甜味最明显;苦荞啤酒鲜味在4类啤酒中感受最低;燕麦啤酒口感最为丰富,小麦啤酒口感相对最为单调。【结论】通过上述试验可以得知不同种杂粮原料制作出的啤酒在主要呈味物质的种类、含量,以及电子感官检测结果上具有明显差异,原料的选择对于啤酒的各种感官品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和田玉枣是新疆和田农14师的主栽红枣品种,其种名为骏枣,所含糖、酸、cAMP、黄酮等营养成分均大大高于同品种内地红枣的含量。本工艺综合红枣、乳酸菌两者在营养保健、口感风味上的优势,开发出和田玉枣乳酸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5.
和田玉枣是新疆和田农14师的主栽红枣品种,其种名为骏枣,所含糖、酸、cAMP、黄酮等营养成分均大大高于同品种内地红枣的含量。本工艺综合红枣、乳酸菌两者在营养保健、口感风味上的优势,开发出和田玉枣乳酸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6.
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感官评价与电子鼻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系统评价密集烤房烤后烟叶的香气质量,建立一种感官评吸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烟竿、烟夹、烟筐、大箱4种装烟方式的烤后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电子鼻无损检测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法能无损检测并显著区分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叶的香气成分,烟夹烘烤与大箱烘烤差异最为显著。感官评吸也显示4种装烟方式以烟夹烘烤的烤后烟叶质量档次最佳,挂竿、烟筐次之,大箱烘烤最差,电子鼻分析结果与感官评吸结果相符合,利用电子鼻与感官评吸综合分析可更科学评价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检测了木箱子发酵、竹盘子发酵、堆积发酵和智能培养箱发酵等不同发酵方式下的海南可可豆的单粒重、吸光度、水分、pH、色度,并采用电子鼻测定了未烘烤和烘烤后的可可豆风味,对响应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下的可可豆特性差异明显,采用木箱子和堆积发酵后的可可豆与竹盘子和智能培养箱发酵后的可可豆在电子感官风味分析上差异较大。认为木箱子发酵和堆积发酵为适合海南可可豆的发酵方式,利用该技术可以提高海南可可发酵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和重庆烟叶为样品,研究了电子鼻技术在打叶复烤加料烟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电子鼻技术评价结果表明,加料处理后SDSW01和SDSW04样品香气主成分改善明显,香气物质更加均一,SDSW05样品香气主成分改善明显,均一性改善不明显,SDSW02样品几乎没有改善。评吸结果表明,加料处理使SDSW01和SDSW04样品感官质量改善显著,SDSW05样品改善较明显,协调性没有改善,而对重庆样品SDSW02基本没有改善效果。香气评价和评吸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电子鼻技术可以在加料烟叶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萝卜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白萝卜为原料,经榨汁处理,将所得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筛选了适宜于萝卜汁乳酸发酵用的菌种,从产品的感官、风味、品质等总体效果评定,认为混合菌种发酵的萝卜汁优于单一菌种的发酵。研究确定了混合菌的组成、配比、接种量;探讨了发酵的最佳温度、时间、提出了萝卜汁发酵的工艺流程。制品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分析结果表明,该制品营养丰富,可作为保健型饮料。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高品质的益生菌发酵复合果蔬汁,对果蔬汁的发酵工艺及风味品质进行研究.通过观测发酵前后的pH值变化、滴定酸度、糖度和活菌数等因素,研究不同的发酵微生物、不同的果蔬种类和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结果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风味品质进行评价分析.果蔬种类和发酵菌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芒果、圣女果和胡萝卜为复合果蔬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复配发酵48 h的制品pH低、酸度较高、活菌数高、感官评价结果质量最优;GC-MS风味分析表明,发酵过程中酯类、醇类和酸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增加,风味较好.说明以优化的发酵工艺制备的复合果蔬汁具有感官风味较好、活菌数含量高等特点,可为发酵制品的研制及发酵果蔬汁的市场开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信阳毛尖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信阳毛尖香气品质的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等级、品种、季节所制的8个信阳毛尖茶样品的香气组分进行分类和主成分提取,构建香气数学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构建的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质量评价模型为F=0.458 99F1 +0.253 53F2 +0.197 61F3;通过感官评价法进一步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所构建的香气组分质量数学评价模型是可靠的.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重复性,避免了感官审评的主观性,在信阳毛尖香气等级划分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四川工夫红茶品质现状,为四川工夫红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内主要茶区64个工夫红茶样品为调查对象,对其感官品质(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理化成分(没食子酸、咖啡碱、儿茶素类、茶黄素类)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滋味、香气风味轮。【结果】川红工夫风味特征以"甜""醇"为主,感官审评总分介于83.35~91.27之间,且审评得分与价格走势基本一致。风味轮表明,川红工夫香气类型包括清香、花香、果香、甜香等;滋味类型包括"浓""醇""鲜""甜""厚"等,但一定比例的产品存在"高火""烟""焦""苦""涩"等品质缺陷。其品质成分反式儿茶素含量为24.9~92.25 mg/g、顺式儿茶素含量为18.37~86.79 mg/g、茶黄素含量为9.03~26.33 mg/g、咖啡碱含量为27.92~44.91 mg/g、没食子酸含量为0.36~7.7 mg/g。其中,相比川西和川南茶区,川北茶区儿茶素、茶黄素及没食子酸含量(均值)均为最高,而咖啡碱含量(均值)为最低。【结论】所收集茶样中川北茶区工夫红茶品质综合评价最优,但总体缺乏特殊香型等感官品质优异的红茶产品。因此建议加强自主选育和适度引进具有花、果香型的茶树品种,并结合四川主栽品种系统开展基于不同原料成熟度的不同发酵程度及干燥提香等工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香气是草莓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浓郁的香气会提升草莓的吸引力与竞争力。香气物质主要包含酯类、醛类、醇类、呋喃类、烯烃类等,在果实重量中占比极小,但对果实风味形成作用重大,其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感官效果。本文对草莓果实香气物质的组成及成分、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因素(品种、栽培措施、环境条件、果实成熟度和贮藏环境)、果实香气物质的合成途径(脂肪酸途径、氨基酸途径、萜烯类途径和碳水化合物途径)、果实香气物质合成的机理等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草莓果实香气物质和香气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枸杞饮料乳酸发酵工艺,以红枸杞和黑枸杞为原料,加入不同比例乳酸菌混合发酵,以接种体积分数、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为单因素,以总酸、总糖、总酚及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和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3因素8水平的均匀设计试验和主成分分析,建立指标综合得分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前后的枸杞饮料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HS-SPME-GC-MS)。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发酵试验基础上,经均匀设计试验和主成分分析可知,类胡萝卜素、总糖为第1主成分指标,总酸、总酚为第2主成分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82.353%。经模型优化,枸杞饮料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体积分数2.7%、发酵时间41 h、发酵温度33℃。经验证试验,计算枸杞饮料综合得分为3.428 1。发酵后枸杞饮料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8种,酯类9种,醛类7种,酮类5种,其他类8种,共增加了22种物质,醇类、酯类物质明显增加,烯烃类物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宁阳大枣不同品种品系的果品质量。[方法]通过检测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香气组分,对宁阳4个枣品种品系果实营养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泰山圆红’枣含有16种氨基酸,37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2.84%。‘泰山长红’枣含有14种氨基酸,含有25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3.44%。各品种品系枣果香气成分主要分为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和酸类化合物5大类,其中含量最高、种类最多的为醛类化合物,占总含量的43.13%~64.80%。[结论]‘泰山圆红’枣的综合营养品质最佳,‘泰山圆红’枣和‘泰山长红’枣的营养品质均优于其对照品种圆红枣和长红枣。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不同干燥方式对方便粥品质的影响,对比了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方式对方便粥失水率、复水率和收缩率的影响。将红枣、藕粉和木糖醇与方便粥进行复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基于感官评价对其配方进行优化。对复水后的方便粥,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得的方便粥的品质优于真空干燥法和热风干燥法。经优化后,方便粥的最佳复配比例为红枣14.8%,藕粉12.9%,木糖醇5.9%,其感官评分为92.09分。从复水后的方便粥中检测出主要风味物质69种,香气以油脂香、果香为主。  相似文献   

17.
对市售58个果茶饮料样品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糖度及总酸6种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并从汤色、香气和滋味3个方面进行感官审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市售果茶饮料的内含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并分类。结果表明,82.8%的样品感官得分在85分以上,说明市售大部分果茶饮料能被消费者接受。理化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检测样品中只有3个产品的茶多酚或咖啡碱含量略低于国家标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1%的果茶饮料产品内含营养成分丰富,感官品质优异,属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萝卜乳酸型发酵饮料专用菌株,研制营养与风味良好的萝卜原汁发酵饮料,对自然发酵的萝卜原汁饮料进行梯度稀释、划线分离,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所得产品的营养成分、乳酸菌数量及香气成分进行分析。获得5株革兰氏阳性产酸菌,其中YZ18产酸迅速、产香浓郁且重现性好,因此选作发酵萝卜原汁初始菌株。YZ18菌落呈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央凸起,菌株传代稳定。经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YZ18为肠膜明串珠菌属菌株,其发酵液总糖含量为21.30 g·100g~(-1),总酸含量为3.63 g·kg~(-1),pH值为3.61,酸甜适宜;乳酸菌数量级达到108cfu·m L~(-1)。发酵液香气成分较萝卜原汁丰富,不仅含有酯类、硫化物,还含有烯烃类、醇类。YZ18适宜作为白萝卜原汁乳酸发酵型饮料的发酵菌株,所得饮料酸甜可口、香味浓郁,为进一步研制萝卜原汁饮料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地区5个品种的红枣为原料,采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工艺加工红枣脆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对红枣脆片品质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包含基础数据库、指标测定方法、综合评价方法等在内的红枣脆片品质评价体系,旨在为红枣脆片的品质评价及原料品种的加工适宜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谭凤玲  詹萍  王鹏  田洪磊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2):2425-2435
【目的】 通过解析热杀菌对蟠桃汁呈香物质的影响,结合多元统计模型探究热杀菌过程中蟠桃汁风味品质劣变主要靶点因素,为高品质蟠桃汁风味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新疆4种主要的蟠桃品种(‘早露蟠’(ZLP)、‘早蟠’(ZP)、‘瑞蟠1号’(RP1)、‘瑞蟠18号’(RP18))为试材制备果汁样本,在85℃条件下加热处理30 min。利用电子鼻、描述性感官评价及GC-MS分析分别对其热杀菌前后样本的电子鼻响应值、感官特性及香气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中VIP值筛选蟠桃汁热杀菌前后标志性差异物。【结果】 描述性感官评价及电子鼻结果表明,4个品种蟠桃鲜汁香气虽存在差异但均呈现较高的清香、桃香、花香及果香,而热杀菌对蟠桃汁香气品质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为清香显著下降,同时甜香、异味及蒸煮味突显。蟠桃汁的香气组成主要为酯类、内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烯烃类及呋喃类物质;热杀菌后醛类(己醛、(E)-2-己烯醛)、酯类(乙酸乙酯、乙酸己酯)及萜烯类物质(柠檬烯)含量显著下降,而具有不良气味属性的物质(戊醛、α-松油醇、β-大马士酮等)显著增加。由OPLS-DA模型中的S-Plot图及VIP值筛选到可区分鲜汁与热杀菌样本的10种标志性差异物,包括醛类、酯类、萜烯类3大种类物质及(E)-2-己烯醛、己醛、乙酸乙酯、苯甲醛、柠檬烯、乙酸己酯、乙酸叶醇酯7种挥发性物质,该结果验证了感官评价及GC-MS分析的准确性。【结论】 热杀菌导致蟠桃汁清香感丧失严重且产生异味及蒸煮味;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乙酸乙酯、乙酸己酯、柠檬烯、乙酸叶醇酯7种挥发性物质含量的下降及不良属性物质如戊醛及β-大马士酮的生成是导致热杀菌蟠桃汁清香感丧失、异味及蒸煮味产生的关键因素;基于电子鼻分析、感官评价及GC-MS检测结合PCA/OPLS-DA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准确评价热杀菌对蟠桃汁香气轮廓的影响并追踪热杀菌蟠桃汁风味品质劣变的关键靶点因子,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探究蟠桃汁风味品质劣变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