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验选择6只健康白山羊(经粪便学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Ⅰ、Ⅱ、Ⅲ组,其中Ⅰ、Ⅱ组山羊每只分别1次口服接种200、500个肝片吸虫囊蚴,Ⅲ组作为不感染对照组,每周颈静脉采血1次,连续11周,检测肝片吸虫感染后山羊血清中IL-2、TNF-α水平的变化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结果表明,山羊试验感染肝片吸虫后,Ⅰ组山羊血清IL-2水平在感染后有所下降,而Ⅱ组山羊血清IL-2水平在感染后有所升高;感染不同剂量肝片吸虫的山羊血清TNF-α水平和淋巴细胞IL-2分泌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感染后第1周淋巴细胞就有反应,并且对非特异性刺激原和特异性刺激原的应答都有显著升高。这一结果提示,TNF-α可能参与肝片吸虫对肝的损伤过程,肝片吸虫感染剂量对宿主的IL-2含量影响较大,同时IL-2在宿主防御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一选择9只健康、6-10月龄雄性白山羊,经粪便学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4),试验组每只一次口服接种150个肝片吸虫囊蚴,每周定时从颈静脉采集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23周山羊血液一次,分离血浆,实验二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n=30)和对照组(n=30),感染组大鼠一次口服25个囊蚴,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1,3,5,7,9周)采集血样,分别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羊和鼠花生四烯酸代谢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片吸虫感染后,山羊血浆中TXB2水平变化,在1-3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从第5周开始到实验结束,试验组血浆中TXB2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大鼠血栓素水平在感染后前5周逐步下降,以后急剧上升,至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整个实验期间,两种动物血浆中6-keto-PGF1α水平变化不显著,提示肝片吸虫感染后,机体发生多种功能的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选择12头健康、2~3岁、体重300~400kg雄性去势水牛,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9)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头经口一次性感染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研究了水牛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中几种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及激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牛在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整个实验期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大的耐受力和抵抗力;水牛感染后,PGE2在16周前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后两组相近;6—keto—PGF1α在整个实验期感染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XB2在第1—10周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Cort在第4—10周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T4在第4—22周总体水平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Ins和T3在整个实验期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变化。结果提示:水牛在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中一些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变化明显,参与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实验选择9只健康、6-10月龄雄性白山羊,经粪便学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4),试验组每只1次口服接种150个肝片吸虫囊蚴,每周定时从颈静脉采集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15周血液1次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片吸虫感染后血清中GSH-Px活性除第8周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各周无显著差异;在整个实验期间,试验组山羊血清中SOD活性在1-5周呈波动状,以后两组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试验组山羊血清CAT活性在感染后第3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第6-15周时,试验组始终高于对照组,但各周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组山羊血清中MDA含量在整个实验期间始终呈波动状,而在第8、9周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感染后试验组血清中NO开始下降,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至第3-6周时试验组显著高于或低于对照组,第6-15周,试验组一直高于对照组,并在第7、10周时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提示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机体发生多种功能的改变,机体的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处于相互对抗之中,机体的自由基代谢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急性感染肝片吸虫水牛的某些免疫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选用12头体重为300-500kg,年龄2-3岁的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为无肝片吸虫感染后,随机分为感染组(n=9)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头水牛1次性经口感染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实验期间由专人饲养,自由采食青干草和饮水。每周定时颈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T和B淋巴细胞比例、IgG水平以及血清蛋白总量和比例。结果表明:感染组水牛的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在感染后2-8周高于对照组,但刺激指数和IL-2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感染组水牛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从感染后第1周显著下降,以后一直在低于对照组水平波动,而淋巴细胞从感染后第1周开始显著升高,且一直在高于对照组范围内波动。感染组水牛的α-球蛋白、β-球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白蛋白从第5周开始显著下降,以后维持在低于对照组的水平范围波动;γ-球蛋白从第5周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于对照组范围波动。感染组水牛的抗ES抗原(分泌-排泄抗原)的IgG抗体水平从第2周升高,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结果提示:体液免疫应答反应是水牛抗肝片吸虫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水牛和山羊的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肝片吸虫病的细胞免疫反应,选用8头雄性去势水牛和6只雄性山羊,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经2周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将水牛分成试验组(n=5)和对照组(n=3)。试验组水牛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蚴,连续20d,共接种1200个囊蚴。山羊分成试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2只。试验1组和2组每只山羊分别一次性口服接种500个和200个囊蚴。水牛在感染前5周和感染后26周内,山羊在感染前1周和感染后16周内,每周颈静脉采血1次,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或白细胞介素-2水平。结果表明,水牛在感染后1~6周,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上升趋势,而在感染后13~17周低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有类似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实验1组山羊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实验2组在感染后2~11周有上升的趋势,以后下降。  相似文献   

7.
选用 6只健康雄性山羊 ,经粪便检查和 Dot- ELISA检测确认为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 组、感染 组和对照组 ( 组 ) ,每组 2只。 、 组山羊分别一次口服接种 2 0 0和 50 0个囊蚴 ,实验连续 1 7周。每周定时由颈静脉采血样 ,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水平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山羊从感染后第 5周开始 TNF- α和 PGE2 逐渐上升 ,高于或极明显高于对照组直至 1 7周。山羊感染后第 3周 组 TXB2 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后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直至第 1 7周的最大值 ,感染 组没有类似 组的表现 ,与对照组相近。在整个实验期里 ,感染组山羊血浆 6- keto- 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检验感染组的 TNF-α与几种花生四烯酸代谢物水平间的相关性发现 :感染 和 组的 TNF- α均与 PGE2 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山羊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 ,体内 TNF- α和一些花生四烯酸代谢物明显参与了山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表现出山羊对肝片吸虫感染的耐受力和抵抗力较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某些免疫介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每只习一次口服25个肝片吸虫囊蚴。通过整体和肝脏离体灌流的方法研究大鼠在感染肝片吸虫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一些免疫介质在抗肝片吸虫和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大鼠抗肝片吸虫ES抗原特异抗体(IgG)从感染后第2周开始显著升高,第8周回落到与对照组相当水平。感染组大鼠血浆 和肝组织匀浆中NO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离体肝脏灌流  相似文献   

9.
头健康阉公水牛, 5 头经口每日感染肝片吸虫囊蚴60 个/ 头, 连续20 d ; 3 头不感染作对照。于感染前和感染后每周采集颈静脉血样1次, 共27 次, 分别测定血浆 I G F Ⅰ、β内啡肽 (β E P) 以及 W B C 、 D C ; T、 B 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抗肝片吸虫 Ig G 水平。结果 I G F Ⅰ和β E P 分别在开始感染后第5 周和第4 周显著升高, 并持续到第23 周和第9 周; Ig G 水平也在第4 ~22 周显著高于对照组, 嗜酸性粒细胞和 B 淋巴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结果表明肝片吸虫感染后水牛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能与 I G F Ⅰ及β E P 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给山羊分别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囊蚴200、500个/只,感染后每周颈静脉采血1次,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抗体动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后,血液中RBC、Hb明显下降;WBC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从第2周开始上升,第8周和第9周达到峰值;γ-谷氨酰转肽酶(GGT)于感染后第7周和第8周开始升高,第10周和第11周达高峰;以ELISA检测抗体表明,2个试验组山羊感染后血清中IgG分别在第9周和第6周达峰值,随后均稍有下降,一直呈波动趋势,但在整个试验期内,一直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分析认为,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表现的贫血是正细胞正色素型,伴有低白蛋白性,肝脏损伤明显,体液免疫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1.
在动物的异常行为中以刻板行为最为常见,而咽气癖又是马最常见的口部刻板行为之一。作者就咽气癖在生理方面和心智方面对马体产生的影响、行为基础、诱因的研究进展及常见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晶  单安山 《猪业科学》2004,21(2):51-52
简介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及其症状,从日粮营养、运动场地面结构、环境卫生、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疾病管理等方面简析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我国主要的芒果生产基地。随着基地建设的发展,芒果病虫害已成为目前栽培管理的主要问题。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了介绍了当前芒果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归纳总结RFLP和PCR-RFLP标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其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初步考证中文·汉语的“草坪”一词及相关文史资料。再次证明中国自古分布有天然草坪。文字记载早在西汉武帝建元年间 (公元前 138年 )已大面积栽培草坪 ,于今至少有 2 139年历史。当时的草坪科学技术水平已有相当高度 ,发现并选用了结缕草 (Zoysiaspp .) [或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 ]和“戾莎 (Carexspp .)”等草坪草 ;发明了大面积整理地形、地貌及平整土地 ,针对不同生活型的草坪草采取“布”或“攒”等不同的建植草坪方式。嗣后 2 0 0 0年 ,处于移植天然草坪为“人工草坪” ,向人工草坪演化的过渡阶段。期间 ,于南齐·昏侯 (499~ 5 0 1)又发明了“满铺草坯”建植草坪等技术。所有的发现、发明不仅沿用至今 ,而且导致清道光朝 (182 1~ 185 1)诞生了中国式人工草坪。现代草坪缘鸦片战争 (184 0 )而传入。相伴近、现代草坪的普及 ,于清道光、咸丰年间 (184 0~ 186 1) ,市郊农村已有“草坪专业户”与“草坯专业户” ,至 2 0世纪 5 0~ 70年代 ,“草坪”一词先后被列入“词 (辞 )典”和“百科全书”等。  中文·汉语自古以来的草坪概念“平的草地” ,“长草若毛 ,‘剥’取似皮的草地表层”都清楚地规定了 :草坪是一类特殊的草地  相似文献   

16.
锌硒对后备猪繁殖性能及仔猪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研究了锌硒对后备公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影响。在2月龄公母猪和哺3乳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锌和硒,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后备母猪排卵率和产仔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后备公母初次采精时间提前,睾丸大小,射精量,精子活率和精子密度均显著提高,精子畸形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旨在比较安静型和紧张型湖羊在行为和生长及屠宰性能上的差异,并进行生长及屠宰性能和行为指标的关联分析。试验通过Pen Score法筛选安静型和紧张型各5只湖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安静型湖羊的采食时间(3.17 h/d)显著高于紧张型湖羊(2.63 h/d)(P<0.05),但舔毛次数(0.33次/d)却显著低于紧张型湖羊(0.73次/d)(P<0.05)。安静型湖羊的胴体重(21.68 kg)显著高于紧张型湖羊(19.44 kg)(P=0.05),且眼肌面积(21.11 cm^2)也显著高于紧张型湖羊(14.63 cm^2)(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试验羊的采食时长与胴体重、干物质采食量、眼肌面积、平均日增重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料重比与舔毛次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安静型湖羊较紧张型湖羊具有更好的生长及产肉潜力,而且采食时长和舔毛次数等行为与生长及屠宰性能有一定的关联,可用于进一步探究动物性情与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20.
鸡养殖中禽霍乱疾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会导致鸡只出现急性败血症和机体炎症反应等,慢性型感染会导致鸡只出现皮下及机体内脏器官、关节等的化脓性炎症反应。禽霍乱疾病在鸡养殖全年均会出现,尤其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时期疾病爆发的可能性更高。禽霍乱疾病在急性爆发的情况下病死率相对较高,同时短期内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疗,易导致鸡养殖户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对鸡禽霍乱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