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通过应用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000万毒价/mL的D型肉毒毒素水剂,按1/1000、1.25/1000、1.5/1000、2/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平均校正灭洞率可分别达到87.26%、86.74%、88.37%和90.03%,差异均不显著。本着经济、安全、高效的宗旨,以1.5/1000的浓度配制毒饵使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利用研制的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进行现地高原田鼠(plateau voles)的防治试验,同时设0.1%和0.2%D型肉毒毒灭鼠剂小麦毒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杀灭高原田鼠平均灭鼠率为81.39%;0.1%浓度D型肉毒灭鼠剂燕麦毒饵组灭鼠率为75.55%;0.2%浓度D型肉毒灭鼠剂燕麦毒饵组灭鼠率为76.04%.证明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现地灭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D型肉毒毒素灭高原鼠兔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1%、0.15%和0.2%浓度的D型肉毒毒素毒饵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灭洞率分别为:71.4%、76.5%和83%.在5%显著水平上,3个浓度之间灭杀效果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的灭杀效果与0.1%的C型肉毒毒素相当.  相似文献   

4.
肃南县高原鼢鼠灭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投药方式、不同浓度的C型肉毒杀鼠素、D型肉毒灭鼠剂和鼢灵杀鼠剂进行灭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结果表明:投饵方式不同,大面积灭鼠灭效差异较大;0.0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9.5%,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6.2%;0.10%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5.0%,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9.4%;0.1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90.3%,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94.7%;鼢灵的平均灭效为97.5%。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认为采用生物灭鼠剂进行草原灭治高原鼢鼠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几种杀鼠剂防治布氏田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在东乌旗采用0.005%溴杀灵,0.01%溴杀灵,0.05%氯敌敌鼠钠盐、0.1万单位/克和0.3万单位/克的C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布氏田鼠,平均灭洞率分别是49.31%、50.60%、71.97%、41.94和47.26%,而对照(0.05%杀鼠灵)的平均灭洞率是74.74%,经统计分析,0.005%溴杀灵和0.1万单位/克的C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灭洞率显著低于对照,其余的灭洞率则与对照没有  相似文献   

6.
氯敌鼠钠盐和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长爪沙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峰  代玉 《中国草地》1994,(5):47-49
1993年3-4月在杭锦旗对长爪沙鼠进行的药剂防治试验表明,0.05%氯敌鼠钠700单位/克和350单位/克C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的平均灭洞率分别为90.62%、87.55%和60.36%,0.05%杀鼠灵毒饵(对照)的平均灭洞率为93.02%。350单位/克C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灭洞率显著低于杀鼠灵,其它毒饵的灭洞率与杀鼠灵毒饵的无显著差异,可替代杀鼠灵用于防治长爪沙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藏北高寒草甸地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防治方法,在西藏安多县措玛乡草地设立了鹰架、招鹰灵与鹰架组合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与鹰架组合的3个试验处理,同时进行藏北地区D型肉毒梭菌毒素最佳浓度的筛选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和招鹰灵灭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0%与0.15%的D型肉毒梭...  相似文献   

8.
磺胺二甲嘧啶在鸡蛋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磺胺二甲嘧啶在鸡蛋中的残留。产蛋鸡饲料添加药物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500mg/Kg、1000mg/Kg、2000mg/Kg,连喂3天,测定蛋中磺胺二甲嘧啶的药物残留。结果表明:喂药后,在停药第一天浓度积累到最高,残留浓度分别为5.669mg/Kg,17.219mg/Kg,50.388mg/Kg,分别占饲料中药物浓度1.134%,1.722%,2.519%,停药后,分别在第5天、第7天、第8天低于检测限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新型生物灭鼠剂D型肉毒毒素灭鼠剂的环境安全性,本文用D型肉毒毒素对鱼类毒性进行水解、光解及土壤降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鱼在供试物浓度达100 mg/L时未出现死亡。D型肉毒毒素在25℃,pH4、pH7及pH9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t 0.5均为30 d;在50℃,pH4、pH7及pH9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t 0.5均小于5 d;在氙灯4 000 luminance(光照度)下,水中光解半衰期为t 0.5=10 h。土壤对D型肉毒毒素吸附率为99.95%~100%。实验证明该生物毒素灭鼠剂靶向性强,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光解、水解及土壤吸附作用易降解,对鱼类安全,环境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与害鼠对毒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及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的灌胃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测定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及其上清液与D型肉毒毒素作用后的毒素残留量。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及青海松田鼠的LD50分别为5 110、5 840、50 100 MLD/kg。害鼠胃肠内容物对毒素的破坏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青海松田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作用存在差异,且LD50与毒素残留量之间呈正相关性。胃肠道环境差异是导致不同害鼠对D型肉毒毒素产生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今后选育高效、特异性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恩诺沙星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活酯法合成酶标记半抗原(ENR-HRP),紫外扫描分析和ELISA方法鉴定,结合比为1.6:1。选择ENR-HRP与游离ENR相竞争的模式建立检测ENR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其最佳工作条件为:二抗的包被浓度为2μg/mL,抗体工作浓度1:1000,酶标半抗原工作浓度1:500。标准曲线在0.423~1000n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其IC50为33.76ng/mL,回归方程为Y=-0.07769lnx+0.770801,相关系数r=0.99153,最低检测限0.423ng/mL。单抗对达氟沙星、培氟沙星、麻保沙星有少许交叉,特异性较好。ELISA检测方法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5.75%,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0.69%,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黄芩抗鸡大肠杆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黄芩抗鸡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黄芩水煎液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体外抑菌浓度为2.5g/mL;当药物浓度为5g/mL时可使7日龄雏鸡获得90%以上的攻毒保护;药物浓度为10g/mL时可使100%雏鸡获得攻毒保护,说明黄芩可以对抗鸡大肠杆菌,用于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3.
 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药浓度>投饵量>饵料种类。以防效为评价指标,5种参试杀鼠剂的排序为:大隆(83.9%)>D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82.6%)>溴敌隆(79.4%)>C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 敌鼠钠盐(68.9%)。最佳处理组合是:1)用0.15%的D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小麦饵料、25 粒投饵量;2)0.01% 大隆、青稞饵料、5g投饵量;3)0.01% 溴敌隆、小麦饵料、3g投饵量。  相似文献   

14.
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药浓度>投饵量>饵料种类。以防效为评价指标,5种参试杀鼠剂的排序为:大隆(83.9%)>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82.6%)>溴敌隆(79.4%)>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敌鼠钠盐(68.9%)。最佳处理组合是: 1)用0.15%的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小麦饵料、25粒投饵量;2) 0.01%大隆、青稞饵料、5 g投饵量;3) 0.01%溴敌隆、小麦饵料、3 g投饵量。  相似文献   

15.
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能引起动物发生肉毒中毒。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可将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分为A、B、C、D、E、F和G型7个型。其中A、B、E及F型为人的中毒型别,C和D型为动物的中毒型别。C型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饮食被C型肉毒梭菌特别是C型肉毒毒素污染的水或草料的动物有可能发生C型肉毒中毒。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首次应用生物药剂D型肉毒梭菌毒素,通过3组不同浓度毒饵的对比试验进行长爪沙鼠的大面积灭治,筛选出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经济配比,得出O.15%的D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最适宜于当地使用.  相似文献   

17.
白毒注射液对鸡新城疫的临床疗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体外抗病毒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对白毒注射液进行了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白毒注射液以10^-1浓度对抗鸡新城疫病毒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高剂量的白毒注射(1mL/kg)对鸡新城疫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其治愈率为72.8%,高于低剂量组(0.5mL/kg)(P<0.05),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8.
选用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0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1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9个组饲喂含不同浓度的产酶益生素、酶制剂和果寡糖,试验期35d。观察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酶益生素、酶制剂和果寡糖在日粮中的最佳组合为0.1~0.2%、0.05%和0.02%。  相似文献   

19.
D型肉毒灭鼠剂是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利用该院80年代末首次从动物体内分离的D型肉毒梭菌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灭鼠剂,为了了解该灭鼠剂应用于灭鼠的同时,对鼠类的天敌是否存在二次中毒现象,笔者于2004年4月在西宁市动物园用D型肉毒灭鼠剂对饲养于该园的胡兀鹫、黑秃鹫、草原雕、金雕和猫头鹰进行了灭鼠剂饲喂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测定喜马拉雅旱獭对D型肉毒梭菌毒素的敏感性。应用序贯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对喜马拉雅旱獭最小致死量(LD01)。测定结果为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对喜马拉雅旱獭的LD01为375万MLD,表明喜马拉雅旱獭对D型肉毒毒素等敏感性相对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