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能够同时开展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蓝舌病血清8型病毒(BTV8)、鹿流行性出血热血清1型病毒(EHDV1)和非洲马瘟病毒(AHSV)4种外来动物疫病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相关病毒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重普通逆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在采集的临床样本检测中进行初步应用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PPRV/BTV8/EHDV1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仅对PPRV、BTV8和EHDV1有特异荧光信号,检测敏感度可达101.70~102.08copies/μL DNA;建立的PPRV/BTV8/EHDV1/AHSV四重普通RT-PCR方法可特异性同步检测PPRV、BTV8、EHDV1和AHSV,检测敏感度可达10~3 copies/μL DNA;2种方法对羊痘、羊口疮、口蹄疫、阿卡斑、牛病毒性腹泻等临床相似的病毒均无扩增。在925份临床样本中检测出1例PPRV核酸阳性样本;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及BLAST比对确定为谱系IV型PPRV毒株序列。本试验所建立的三重实时荧光定量...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EHDV的VP7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EHDV特异性探针并用生物素标记,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病毒VP7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EHDV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其他虫媒病病毒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0个TCID50。建立了快速检测EHD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搭建EHDV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的研究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研究用纯化的EH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了2株(1A5和8H6)能够稳定分泌抗EH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256和1∶512,腹水效价分别为1∶1 024 000和1∶2 048 000;McAb 1A5和8H6 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0.9 mg/L和0.7 mg/L.间接ELISA结果显示,2株单抗仅与EHDV反应,不与蓝舌病病毒、赤羽病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和BHK细胞反应,表明2株单抗特异性良好.这2株单抗的获得为研究EHDV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病原学检测方法,用纯化的抗EH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包被ELISA板,用兔抗EHDV IgG作为夹心抗体,IgG作为夹心抗体建立EHDV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试验.用ELISA分别检测EHDV、蓝舌病病毒(BT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赤羽病病毒...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病原学检测方法,本试验用纯化处理的4种血清型病毒(EHDV-2、5、6和8)混合免疫兔和豚鼠,制备高免血清。以兔抗EHDV为捕获抗体,豚鼠抗EHDV为检测抗体,羊抗豚鼠IgG-HRP为酶标抗体,建立了EHDV抗原捕获ELISA(antigen capture ELISA,AC-ELISA)方法。通过反应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工作条件:5%马血清为稀释液,包被抗体1∶15 000稀释,检测抗体1∶20 000稀释,酶标抗体1∶15 000稀释。通过检测60份阴性样品确定临界值,P/N值≥2为阳性、P/N值1.5为阴性;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仅能检测出各血清型EHDV、蓝舌病病毒(BTV)、赤羽病病毒(AKAV)及中山病毒(CHUV)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检出102.47±0.07 TCID50的病毒;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用RT-PCR与该方法同时对70份参考样品进行检测,符合率为92.86%。表明本试验建立的AC-ELISA方法为EHDV抗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实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采用在线LUXTM专业软件,根据BTV-NS3基因序列和EHDV-NS3基因序列,通过特异性单一引物序列3′末端的荧光标记,分别设计出两对BTV和EHDV的LUX荧光PCR引物,并采用BLAST软件对各引物进行匹配性和特异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引物合成。经过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并对BTV、EHDV、VSV、PPRV、BVDV、AKV的BHK-21细胞培养物和临床样品检测,与常规RT-PCR进行对比检测,建立了能同时鉴别检测BTV和EHDV的二重LUXTM荧光PCR方法。该二重LUXTM荧光PCR的BTV和EHDV各自引物只对相应的病毒呈阳性反应,两者没有交叉反应现象,对健康牛、羊和猪基因组DNA、BKH-21细胞对照,以及其他几种相似疾病如VSV、PPRV、BVDV、AKV均呈阴性反应。该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鉴别检测敏感性可达1TCID50C以上,比常规RT-PCR敏感性提高10倍以上,从样品核酸纯化到完成二重LUXTM荧光PCR反应和熔解曲线分析,仅需3h,在进出口动物检验检疫中快速鉴别BTV和EHDV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云南省动物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将2018年采集的280份牛EDTA抗凝血液样品通过EHDV群特异性qRT-PCR和血清型特异性q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利用竞争性ELISA(C-ELISA)检测牛常规血液样品中的抗体水平,将EHDV核酸阳性牛血液样品先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再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利用血清型特异性qRT-PCR和血清中和试验分别鉴定分离病毒的血清型;通过蚀斑特征和增殖曲线分析分离病毒的增殖特性;经全长cDNA扩增技术(FLAC)获得分离病毒的Seg-2和Seg-3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采用C-ELISA和qRT-PCR对感染牛体内的抗体和病毒核酸进行回溯检测。结果显示,280份牛EDTA抗凝血样品中共有35份样品呈EHDV核酸阳性,其中13份为EHDV-1型,11份为EHDV-5型,另外11份均未有已知血清型的特异性扩增曲线。共分离到3株病毒,经EHDV血清型特异性qRT-PCR鉴定其中两株分别为EHDV-1和EHDV-5型,但无法判定其中一株病毒(YNDH/V079/2018株)的血清型。蚀斑特征和增殖曲线结果显示,该株病毒的蚀斑明显小于EHDV-1、EHDV-5和EHDV-6型,而与EHDV-7和EHDV-10型接近,但其增殖特性则与上述血清型EHDV均相似。序列分析结果显示,YNDH/V079/2018株Seg-3/VP3与GenBank中EHDV参考株相应基因节段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8.5%~80.0%/94.6%~96.5%,表明其为一株EHDV;但其Seg-2/VP2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EHDV参考株相应基因节段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44.3%~50.9%/31.0%~40.6%,表明该株病毒不属于已知血清型的EHDV。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YNDH/V079/2018株Seg-3基因形成一个单独的进化分支,不属于已报道的东方和西方两种地域型;且其Seg-2基因也不属于已知血清型EHDV形成的A~D 4个基因群,而是单独形成了E基因群。感染牛的回溯检测结果显示,牛感染YNDH/V079/2018株后,虽然未出现临床症状,但被感染牛的病毒血症能够持续11周,血液内的抗体则可持续13周且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直到采血终止。本研究首次报道在我国云南省分离到一种新型EHDV,并分析了其遗传特征和感染特性,为进一步开展该血清型EHD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性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感染反刍动物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为了解中国云南EHD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遗传特征,笔者课题组在云南省师宗县以EHDV血清学和核酸阴性的牛、羊为哨兵动物,拟对流行于云南省的EHDV进行分离与鉴定。将采集于哨兵动物的EHDV核酸阳性血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清中和试验与病毒Seg-2、Seg-3 ORF区的序列分析,确定病毒的血清型与遗传特征;采用C-ELISA和qRT-PCR方法对EHDV感染动物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与病毒核酸进行监测。结果如下:从2013年8月采集自云南师宗县哨兵牛的血样中分离出一株EHDV(毒株号YNSZ/V269/2013),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血清型7型(EHDV-7);Seg-2、Seg-3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病毒属EHDV-7 Eastern型,与日本毒株和澳大利亚EHDV-7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哨兵动物病毒核酸转阳后,血清抗体迅速上升,3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在该水平持续较长时间,而病毒核酸含量却迅速下降,7周后已经检测不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DV-7型毒株在中国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中国EHDV-7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的建立和致病性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流行性出血病(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EHD)在昆明市晋宁区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2021年该地区1 413份肉牛、山羊(包括奶山羊和肉山羊)血清样品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EHD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山羊血清EHDV抗体阳性率较低(肉山羊阳性率为0,奶山羊阳性率为0.73%),而肉牛血清EHDV抗体阳性率较高(48.99%),舍饲牛群血清EHDV抗体阳性率高于半牧半舍牛群和放牧牛群。结果表明:昆明市晋宁区肉牛群中EHD普遍流行。该调查结果对昆明市晋宁区EHD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病多克隆抗体C-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能简便、快速地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抗体监测,采用纯化的6型EHDV抗原包被ELISA板,以豚鼠抗EHDV-2型多克隆抗体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检测EHDV群特异性抗体的竞争ELISA(C-ELISA)方法。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5.12μg·mL-1(1∶10 000),竞争抗体最佳稀释倍数为1∶10 000;通过对各270份阴性和阳性的牛、羊血清检测,确定该检测方法临界值为5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ELISA方法仅能检测出不同血清型EHDV抗体,具有较好的群特异性;对已知抗体效价的阳性血清检测表明,建立的C-ELISA方法敏感性好于血清中和试验(SNT)和琼脂扩散试验(AGID);分别用C-ELISA、SNT、RTPCR和病毒分离试验对监控动物采集的血清和抗凝血样品进行检测,ELISA结果与其他3种方法检测结果对应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C-ELISA为EHDV抗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4种重要虫媒病的核酸液相芯片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阿卡斑病毒(AKV)、蓝舌病病毒(BT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BTV的VP7基因、EHDV的VP7基因、AKV的N基因和VSV的NP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设计针对这些基因的特异性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分别与不同编号的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再与这些病毒相应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 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以上4种虫媒病的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偶联特异性探针的微球只与相应的病毒基因的PCR产物反应,而不与其他虫媒病病毒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50~100个TCID50。本研究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阿卡斑病毒、蓝舌病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技术,为其他类似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4种动物虫媒病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计和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鉴别蓝舌病病毒(BTV)、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赤羽病病毒(AKV)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4对引物可对同一样品中的VSV、BTV、EHDV和AKV进行特异性扩增,所扩增的目的片段的长度分别为301、351、537、250bp。建立的四重RT-PCR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10-7稀释的细胞培养病毒液,4种病毒之间没有发生交叉反应,说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用于上述4种动物虫媒病病毒的快速鉴别诊断,在动物检疫、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监测云南省反刍动物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了监控点,筛选出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哨兵动物,每年的5~10月份每周采血1次,11月到次年4月份每月采血1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其抗体转阳情况,用转阳牛的红细胞接种BHK以分离病毒,用病毒RT-PCR和中和试验鉴定病毒。结果显示,从2头转阳牛的抗凝血中分离到2株EHDV,其TCID50分别为10-2.5/0.1 mL和10-3.44/0.1 mL,血清型均为EHDV-5型。本试验在云南省分离到EHDV,明确了云南省反刍动物存在EHDV感染,为我国监控EHDV流行情况及疫病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4年采集广西5市7县7个养殖场313份牛血清,经cELISA检测随机筛选出100份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血清强阳性样品(cut-off值70%)进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以调查广西EHDV血清型的存在情况,以及分析其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丰富EHDV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做好EHDV的综合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应用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方法。针对EHDV-VP7基因,在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温度、Mg2+浓度等,建立了EHDV RT-LAMP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EHDV RT-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是普通荧光RT-PCR方法的1 000倍,且能区分EHDV、AKV和VSV病毒。  相似文献   

16.
为研制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用饱和硫酸铵浓缩EHDV灭活病毒作为包被抗原,以EHDV鼠源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抗体,商品化的IgG-HRP羊抗鼠二抗作为检测抗体,通过优化检测试剂中各组分含量和反应程序,建立了一种EHDV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用研制的试剂盒与ID Screen参考试剂盒分别检测实验室保存的血清样本,结果发现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与ID Screen参考试剂盒一致,二者符合率为97.00%。结果表明,研制的EHDV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可作为EHDV抗体检测的候选试剂盒,代替国外试剂盒使用,从而降低EHDV检测成本,这对该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反刍动物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在广西马山县设立牛羊虫媒病监控点,筛选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哨兵动物,分别混养在EHDV抗体阳性的牛群及羊群中,采取白天放牧,夜间赶回栏舍的方式饲养。采用竞争性ELISA全年监测其抗体转阳情况,取抗体阳转动物的红细胞,接种BHK-21细胞分离EHDV。以RT-PCR、病毒中和试验等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在3头哨兵牛EHDV抗体转阳前后的7份抗凝血中分离到3株病毒,TCID50分别为102.5/0.1 m L、102.83/0.1 m L和102.5/0.1 m L,血清型均为EHDV-5型。该结果为首次在广西牛群中分离到EHDV,表明广西反刍动物存在EHDV感染。本研究为国家监测反刍动物重要虫媒病毒病流行情况和疫病风险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经扩增的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VP7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扩增VP7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PCR从血清I型EHDV(EHDV-1)总RNA中扩增VP7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AD/Thio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BAD/Thio-EHDV VP7。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LMG194),用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EHDV VP7基因在LMG194中得到了表达,其表达产物可以与EHDV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说明该融和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19.
核酸检测技术是目前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手段。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具有通量高、损耗低的优势,在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研发出多种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生物芯片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等。由于检测原理不同,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概述基于PCR/RT-PCR、LAMP/RT-LAMP、生物芯片、高通量测序建立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全面分析其在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领域中的特点和具体应用策略,以期推进病原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动物疫病诊断及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近几年云南边境地区牛、羊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2014年起连续3年在与老挝、越南接壤的江城县设置EHDV监测点,每年选择投放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山羊作为哨兵动物进行跟踪监测。每年5~10月份对哨兵动物采血,每周1次,11、12月每月采集一次,进行EHDV抗体、抗原监测和病毒分离。针对致细胞病变的样品,采用EHDV群特异性S7基因片段引物进行RT-PCR方法检测,同时利用EHDV-1、-5、-6、-7、-10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鉴定。结果显示,2014-2016年江城县牛EH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9%、58.6%和75.4%;3年期间共监测到15头EHDV抗体阳性黄牛,并从中分离到20个可致细胞病变样品,经RT-PCR确认为EHDV,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有11个毒株与1997和2003年日本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9个毒株与1977和1981年澳大利亚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5个毒株与2015年广西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3年期间在山羊体内未检测出抗体,未发现抗原阳性动物;经中和试验血清型鉴定,确定20株毒株包括EHDV-5、-6、-7、-10型4种血清型,感染时间均在5~9月之间。本研究发现,江城县长期存在多种血清型EHDV同时流行,2014-2016年EHDV抗体阳性率逐年增加,亟需加强对EHDV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的持续研究,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