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乙烯处理对番茄离体小花柄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番茄‘辽园多丽’品种为材料, 比较花蕾期、开花期及幼果期的小花(果) 柄对乙烯诱导脱落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开花期小花柄最易接受乙烯的诱导而脱落, 20μL·L -1乙烯是最佳诱导浓度。该浓度处理的小花柄在脱落后期, 各部位POD、CMC-Na 酶及Exo-PG活性升高, 但不同部位的POD、CMC-Na酶、Exo-PG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乳白期‘春星’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Chunxing’)果实为试材,研究了经钙调素(CaM)拮抗剂三氟拉嗪(TFP)、氯丙嗪(CPZ)各100 µmol·L-1 和钙通道阻塞剂异博定(Verapamil)100 µmol·L-1 预处理后再用乙烯(50 µL·L-1 )处理的草莓果实中微粒体“Ca2+-ATP酶活性、O2 产生速率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对微粒体膜O2 产生速率无显著影响,处理早期提高微粒体膜Ca2+- ATPase总活性,对MDA含量影响不大;后期加速微粒体膜Ca2+- ATPase总活性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MDA含量和线粒体膜Ca2+-ATPase活性。CPZ、TFP和Verapamil预处理降低了上述乙烯处理下Ca2+- ATPase活性和MDA含量,但对微粒体膜O 产生速率亦无显著影响,这说明细胞内Ca2+-和CaM 可能参与了乙烯诱导的膜Ca2+-ATP酶活性与膜脂过氧化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钙- 钙调素(Ca2+-CaM) 对水杨酸( SA) 诱导葡萄幼苗耐热性的影响, 以及抗氧化酶、MDA、CaM和Pro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 (1) 外源SA可提高葡萄幼苗的耐热性, 而Ca2+可促进SA对耐热性的诱导。但是, Ca2+螯合剂EGTA、Ca2+通道抑制剂La3+以及CaM拮抗剂W7对SA诱导的耐热性产生抑制作用。高温热激后, SA或SA加Ca2+处理促进叶片内CaM的积累, EGTA、La3+或W7则抑制CaM的积累。(2) 高温下, SA通过维持高水平的SOD和CAT的活性, 降低MDA含量来抵抗高温造成的氧化胁迫; 外源Ca2+可促进SA对SOD和CAT的诱导, 而EGTA、La3+或W7则产生相反的作用。高温前后, 各处理叶片内的POD和APX的活性并没有明显的变化。(3) SA或SA加Ca2+处理可增加叶片中的Pro含量, 并在高温下维持较高的水平。高温后, 各抑制剂处理叶片中的Pro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 Ca2+可调控SA诱导的耐热性, 而且在此过程中, 要求细胞外的Ca2+穿过质膜进入胞内, 并有抗氧化酶和Pro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外源Ca2 +能降低高温下黄瓜单核期花药的胞内Ca2 +水平并提高花粉萌发率, 而ABA的作用与此相反。外源Ca2 +和ABA处理能显著提高高温下黄瓜花药内源ABA的水平, 并产生新的蛋白质。以上结果表明, 高温下外源Ca2 +可影响黄瓜花药内ABA信号系统, 继而可能改变基因表达, 并获得耐热性;外源ABA亦能影响黄瓜花药内Ca2 +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5.
草莓采后微粒体膜Ca2+-ATPase 活性与膜脂过氧化水平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测定了常温(25 ℃) 和低温(4 ℃) 贮藏的草莓果实中微粒体膜Ca2+-ATPase 酶(Ca2+-ATPase)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超氧阴离子(O -·2 ) 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 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果实衰老, 低温贮藏的果实微粒体膜Ca2+-ATPase总活性和质膜、线粒体膜及液泡膜上的Ca2+-ATPase 活性, 微粒体膜SOD 活性和O-·2 产生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MDA 含量变化与之相反; 常温贮藏的果实Ca2+-ATPase活性和O-·2产生速率变化较为迅速, 与低温类似, 而SOD 活性逐步下降, MDA 含量不断升高。这些表明, 草莓果实衰老与细胞质内Ca2+-稳态的破坏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加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外源钙对苹果果实乙烯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Ca2 + 浓度低于350 mmol ·L-1时, 可促进‘红富士’苹果果实乙烯释放, 在400 ~1 000 mmol·L-1之间时, 乙烯的释放速率仅为对照的29. 8 %~41 %。分别用高浓度(500 mmol·L-1) 与低浓度(80 mmol·L-1) CaCl2处理果实12 h, 随处理时间延长, 低浓度钙促进乙烯释放量持续增加, 12 h 时乙烯释放量是2 h 时的2. 9 倍, 而高浓度钙抑制乙烯生成的效应比较稳定, 保持在12. 6~14. 4 nL·g-1。低浓度的Mg2+、Mn2+也有刺激乙烯生成的作用。Ca2+的胞内流动抑制剂La3+及CaM的抑制剂TFP (三氟啦嗪) 在80 mmol·L-1的CaCl2存在时, 明显抑制乙烯释放。  相似文献   

7.
草莓和番茄果实乙烯自我催化与Ca2+-CaM 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外源乙烯处理乳白期草莓和绿熟期番茄果实12 h后,诱导草莓乙烯大量合成,使番茄乙烯释放高峰提前2 d出现,同时还促进两种果实的钙调素(Calmodulin,CaM)含量增加。细胞质膜钙离子通道阻塞剂异搏定(Verapamil,Vp)、钙调素拮抗剂氯丙嗪(Chloropromaize,CPZ)和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均抑制了外源乙烯诱导的草莓乙烯合成,表明Ca2+-CaM 信使系统可能参与草莓乙烯自我催化作用;Vp抑制外源乙烯诱导的番茄乙烯合成,而CPZ和TFP的作用不显著,说明番茄果实乙烯自我催化作用与胞外Ca2+ 内流有关,与CaM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夏春华  蔡世英 《园艺学报》2004,31(3):343-346
 以安祖花(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为试材,探讨了环境条件对佛焰苞花青苷含量的影响及弱光下Ca2+ 、GA3,处理改善花朵品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光照不足是导致花青苷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5.4 mmol·L-1 的CaCl2、1.16 mmol·L-1 的GA3,单独及复合处理均能有效地提高弱光下安祖花佛焰苞花青苷含量与花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通过钙调蛋白、RNA及蛋白质等的不同抑制剂处理,发现抑制剂均可抑制安祖花离体花梗CaM含量与PAL活性,讨论了Ca2+ 、GA3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杨凤娟  魏珉  苏秀荣  王秀峰 《园艺学报》2009,36(9):1291-1298
 以‘新泰密刺’黄瓜为试材, 采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不同浓度NO3- 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分生区细胞内Ca2+的分布变化, 以期为探讨不同浓度NO3- 胁迫下细胞Ca2+行为特征与黄瓜对NO3- 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对照生长条件下(14 mmol·L-1 NO3- ) , 黄瓜根系分生区细胞内Ca2+主要出现在细胞膜和小液泡内, 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核及核仁内也有少量的较小颗粒钙沉淀。而其它浓度NO3- 胁迫下, 其根系分生区细胞Ca2+定位分布变化明显。在56和140 mmol·L -1NO3- 浓度下, Ca2+有向细胞基质分布的趋势, 其细胞间隙、细胞质和线粒体中亦出现大量钙沉淀颗粒。且不同处理浓度下, 线粒体和小液泡数量及结构变化较大。而当NO3- 浓度达182 mmol·L -1时, 根系分生区各细胞器内钙沉淀颗粒明显减少, 此时Ca2+的变化是各细胞器及膜系统遭严重破坏的结果。综上可知, 黄瓜幼苗可通过根系分生区液泡内Ca2+向细胞基质分布变化, 来增加对高浓度NO3- 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硝酸钙处理对菊花扦插生根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切花菊品种‘万盛’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a(NO3)2处理对菊花扦插生根及其过程中插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mg·L-1 Ca2+处理的生根数最多,而且插穗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也比对照明显增加,而80 mg·L-1Ca2+处理的生根数、插穗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以及生根率比对照减少。60 mg·L-1 Ca2+处理的SOD、POD、CAT和APX活性与其它处理相比显著增加,MDA含量明显减少。以上结果表明,在菊花扦插过程中,采用适当浓度的Ca2+处理可以提高插穗叶片SOD、POD、CAT和APX等保护酶的活性和降低MDA含量,从而促进菊花扦插生根,并提高扦插苗品质。  相似文献   

11.
葡萄根系钙处理对叶片镉伤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巨峰葡萄扦插幼苗为试材,通过根部处理,研究氯化镉(CdCl2) 处理下,氯化钙(CaCl2)对叶片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0.5 mmol·L-1 CdCl2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叶片H2O2和MDA(丙二醛)含量以及质膜透性,显著抑制叶片CAT(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和质膜H+-ATPase、Ca2+ATPase活性。0.5 mmol·L-1 CaCl2处理显著抑制由CdCl2引起的叶片MDA和H2O2含量以及电解质渗漏率的升高,显著减轻CdCl2对叶片CAT活性、呼吸速率以及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抑制。这些结果显示,根部应用0.5 mmol·L-1的CaCl2能够缓解CdCl2对葡萄叶片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利用焦锑酸钙沉淀和硝酸铅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以室温生长的北海道黄杨植株为对照,研究了人工4 ℃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Cuzhi’)叶肉细胞Ca2+和Ca2+-ATPase的动态变化。在4 ℃低温胁迫的初期(3 ~ 12 h),北海道黄杨叶肉细胞间隙和液泡内的Ca2+沉淀颗粒减少,而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Ca2+水平升高,但Ca2+-ATPase在细胞的分布几乎没有变化,主要分布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有较高的活性;低温胁迫24 h,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增加的Ca2+开始回到细胞间隙和液泡中,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活性增强;在低温胁迫48 ~ 96 h,细胞内的Ca2+又回到低温胁迫前的低水平,但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仍有很高的活性。叶肉细胞内Ca2+稳态平衡和Ca2+-ATPase的活性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以开花指数为1级的‘洛阳红’牡丹切花为试材,研究了外源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其采后开花衰老进程中开花指数、花径增大率、瓶插寿命、内源乙烯生成量及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活性的影响,从乙烯生物合成角度探讨了乙烯对其采后开花衰老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10 μL·L-1乙烯处理6 h明显加快了‘洛阳红’花朵开放进程,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并促使其在盛开后出现严重落瓣;1.0 μL·L-1 1-MCP处理6 h则延缓了花朵开放,延长了瓶插寿命,但却影响了部分切花的充分开放;内源乙烯的生成分别受乙烯和1-MCP处理的促进和抑制,与切花的开放衰老进程密切相关。不同处理后ACS、ACO酶活性分析表明,ACS活性变化与内源乙烯的生成相联系,是影响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的主要因子,这与目前得出的ACS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限速酶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苹果砧木根系钙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nensis Rehder)实生苗和3年生盆栽富士苹果/平邑甜茶幼树为试材,研究了根系Ca2+ 吸收动力学以及代谢抑制剂和温度对Ca2+ 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钙浓度0.02~0.5 mmol/L范围内,苹果砧木根系钙离子吸收速率与钙浓度的关系符合米氏酶动力学模型,而在供钙浓度0.5~5.0mmol/L范围内,钙吸收速率随供钙浓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并且连体根钙吸收速率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离体根。不论离体根还是连体根,钙吸收速率均受到代谢抑制剂2,4-二硝基酚的抑制,低供钙浓度(0.2 mmol/L)下受抑制的程度更高。低供钙浓度下,温度对平邑甜茶根系钙素吸收有明显影响,其中15~20℃时α值和钙吸收速率最高。以根系表面积为单位计算的吸收根和延长根的钙吸收能力相近,而木质根α值为吸收根和延长根的54%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