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潮霉素和PPT对水稻愈伤组织筛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以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基因)和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的载体和农杆菌组合转化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粳稻品种农垦58S和籼稻品种培矮64S,以两个筛选标记基因的相应筛选剂潮霉素(Hyg)和PPT(Basta)对水稻愈伤组织进行筛选研究,初步确定了不同筛选剂对不同水稻愈伤组织的筛选浓度,并比较了两个筛选标记基因的筛选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筛选剂的浓度要求不一样,粳稻品种以Hyg 50mg/L,PPT30mg/L较为适合;籼稻品种以Hyg 50mg/L,PPT 10mg/L,较为适合.PPT(Basta)对粳稻品种农垦58S筛选有效,而对籼稻品种培矮64S来说则易产生假阳性.Hyg作为水稻愈伤组织的筛选剂比PPT(Basta)好.  相似文献   

2.
以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的下胚轴和离体叶片为材料,研究了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2种选择剂卡那霉素(Kan)和除草剂(PPT)对其不定芽分化的抑制作用,同时试验了2种选择剂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Kan和PPT对悬铃木下胚轴和离体叶片的不定芽分化及试管苗生根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12.5-20.0 mg/L Kan或2.0 mg/L PPT能完全抑制叶片外植体正常的不定芽分化,50 mg/L Kan或1.0 mg/L PPT可完全抑制下胚轴的不定芽分化;Kan和PPT抑制试管苗生根的选择浓度分别为50 mg/L和4.0 mg/L。试验确定了以悬铃木的下胚轴和叶片为转化受体时不同筛选阶段Kan和PPT的选择压力,为其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草铵膦可溶性液剂(Basta SL)的杀草谱和筛选其适宜剂型及用量,为其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不施药剂作为空白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Basta SL对番茄田中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在试验剂量≥2250 g/hm2时,200 g/L Basta SL对番茄地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作用迅速,残效期长。药后30 d,杂草覆盖面积和鲜重的防效都在90%以上;杀草谱广,有效防治禾本科、菊科、苋科和十字花科绝大部分杂草;安全性好,喷药时将番茄植株下部叶片摘去,对番茄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用200 g/L Basta SL对茎叶进行喷雾处理能够灭除番茄地的绝大部分杂草,是一种理想的灭生性除草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e Kar.et Kir.)遗传转化中除草剂Basta的筛选压。[方法]用新疆雪莲愈伤组织或再生苗转接于含不同浓度Basta培养基上,观察其存活状况。[结果]浓度为2~12 mg/L的Basta对雪莲愈伤组织或再生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Basta可以作为新疆雪莲遗传转化体的一种有效筛选剂,筛选压设为4~5 mg/L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两种遗传标记筛选物对马铃薯再生试管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试管苗的单芽茎段为组织培养材料,研究含不同浓度除草剂Basta和不同浓度抗生素Hygromycin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剂Basta对马铃薯试管苗的筛选浓度为0.6~0.8mg/L;潮霉素Hygromycin对马铃薯试管苗的筛选浓度为7~10mg/L。除草剂Basta和潮霉素Hygromycin联合使用对试管苗具有极强致死作用,不宜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在田间进行有效的阳性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筛选,进行了大田环境中筛选方法的研究。用粉剂和水剂2种不同类型草胺膦作为筛选剂,以无任何遮盖、地膜覆盖、简易小拱棚覆盖和拱棚覆盖4种处理,研究其在去除非转基因植株上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水剂草胺膦比粉剂草胺膦在大田环境中更具有彻底杀灭的效果;400 mg/L的粉剂浓度和400 mg/L的水剂浓度在覆盖地膜时均具有较好的筛选效果,粉剂低于该浓度则不能彻底杀灭;从小麦发育的4叶1心期到拔节期均可以作为筛选的时期;比较喷施后杀灭效果,加盖拱棚>加盖简易小拱棚>加盖地膜>无任何遮盖,但加盖拱棚会显著增加小麦株高;筛选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该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个大田筛选转bar基因小麦的方法,为小麦转基因材料作为亲本用于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Bar基因转化豆科牧草百脉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豆科植物百脉根子叶为转化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方法将外源目的基因Bar基因和Gus基因导入,经筛选分化、再生,得到具有Basta抗性的转基因植株。在Basta浓度的选择中,2mg/L是百脉根较为适宜的筛选浓度。试管苗叶片筛选剔除假转体和嵌合体植株,转基因植物移栽大田后生长良好。PCR检测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百慕达草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快繁和推广应用,以百慕达草成熟种子为外植进行了组织培养,筛选出了较理想的芽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即芽分化及增殖培养基为MS+1mg/LBA 0.2mg/LIB,芽分化率可达53.8%,繁殖系数为3-4,生根培养基为MS+1mg/LIBA,生根率可达95%以上,同时研究了不同基质,不同季节的试管苗移栽育苗效果,移栽基质以黄心土:砻糠灰=2:1为好,移栽时间以4-6月为宜。  相似文献   

9.
不同草铵膦用量对耐除草剂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Bar基因的耐除草剂水稻品种和不耐除草剂的水稻不育系为材料,幼苗期喷施不同用量草铵膦,研究了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水稻幼苗的致死剂量以及不同草铵膦用量对耐除草剂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的不育系的软盘育秧致死剂量≤15mg/m2、厢面湿润育秧致死剂量≤30mg/m2;在幼苗期喷施一定剂量的草铵膦(15 mg/m2~75 mg/m2)对耐除草剂水稻秧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秧苗素质不同程度下降;喷施草铵膦45 mg/m2~75mg/m2后的秧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发育有所延迟,但产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影响胚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因子,对蟠桃胚培苗的移栽苗龄、移栽基质、肥料、叶面喷施的药剂种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龄10 d的幼苗移栽后成活率最高为86.7%,随着移栽时间的推迟,移栽苗的长势和成活率降低.阳光3号混合泥炭:珍珠岩=2:1、椰糠:蛭石:珍珠岩=1:1:1、草炭:蛭石:珍珠岩=1:1:1这3种基质配比对胚培苗移栽后的株高、株粗和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均可作为胚培苗的移栽基质.移栽后浇灌花多多水溶肥能够显著提高株高、株粗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壮苗效果明显.叶面喷施200 mg/L GA3(赤霉素)处理的幼苗株高是对照的2倍,但会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200 mg/L IAA、200 mg/L 6-BA、多效唑、尿素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因此叶面喷施GA3是促进幼苗生长的有效药剂.初步探索出一套高效实用的蟠桃挽救苗配套移栽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到T6仍表现高抗除草剂且没有分离,说明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恢复系与非转基因恢复系相比,抗虫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在株系间有差异。经对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进行除草剂检测和优势测定,表明转基因杂交稻也高抗除草剂,且F1全部正常结实,结实率达80%以上,并具很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亲本抗性基因通过制种已转移到F1中并得到高效表达,同时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改变原受体的优良性状;经对部分转基因杂交稻进行纯度鉴定,表明秧田喷施除草剂后,本田的不育株率和杂株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到T6仍表现高抗除草剂且没有分离,说明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恢复系与非转基因恢复系相比,抗虫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在株系间有差异。经对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进行除草剂检测和优势测定,表明转基因杂交稻也高抗除草剂,且F1全部正常结实,结实率达80%以上,并具很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亲本抗性基因通过制种已转移到F1中并得到高效表达,同时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改变原受体的优良性状;经对部分转基因杂交稻进行纯度鉴定,表明秧田喷施除草剂后,本田的不育株率和杂株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禾谷镰刀菌侵染拟南芥,结果表明,在拟南芥开花初期,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能够引起花组织和角果产生病变,菌丝进一步扩展到整个植株中,最终引起植株坏死。用组织染色及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证实接种菌已侵入植物组织。说明拟南芥可用来进行禾谷镰刀菌侵染过程的相关分析,也可为筛选抗赤霉病的基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752”抗除草剂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基因枪法对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75 2”进行了bar基因的遗传转化 ,共获得可育的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株系 6个。PCR检测结果表明 ,抗性转基因植株表现为阳性 ,而非转化的对照表现为阴性 ,证明T0 代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整合有bar基因。转基因植株的抗性能遗传至后代 ,在T1 代中观察到了抗、感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2个水稻品种J59和B9363及其转Bar基因株系TR5、TR6为材料,研究了除草剂Basta不同喷施浓度、喷施剂量及喷施时间对转基因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asta浓度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水稻叶绿素含量影响差异较大,喷施剂量和不同施药时期对其影响次之。在两叶期喷施标准浓度(3.2 g/L)Bas- ta,2个转基因株系TR5和TR6均表现良好的耐药性,在三叶一心期,TR5的耐药性好于TR6。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拟南芥PCR检测的DNA快速提取方法。[方法]通过对常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获得可以快速大批量地提取拟南芥DNA样品的方法,并以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为样品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吸收检测,DNA样品完整且污染少,PCR扩增目的片段结果良好,适于作为PCR反应的模板。经过对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的PCR检测,阳性植株目的基因扩增条带清晰,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拟南芥DNA样品的快速提取、PCR检测及拟南芥突变体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因枪法获得可遗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植株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利用基因枪转化系统,将含有由CaMV35S启动子启动的bar基因的转化质粒pCB1导入水稻幼胚,经筛选、再生得到3株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植株。经PCR及Southern分析,在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均检测到了bar基因的整合;经RNA点杂交分析,检测到了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RNA水平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JY119-2的总计321株T#-1代自交后代中,有274株表现出除草剂抗性,47株敏感。从该274株抗性植株中随机选取8株进行Southern分析,结果均检测到了bar基因的整合,表明bar基因已遗传到了T#-1代植株中。  相似文献   

18.
一种适宜拟南芥PCR检测的DNA提取方法(摘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拟南芥PCR检测的DNA快速提取方法。[方法]通过对常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省去液氮研磨和苯酚提取的步骤),获得可以快速大批量地提取拟南芥DNA样品的方法。于1.5ml Eppendorf管内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内含200 mmol/LTri(pH值7.5),25 mmol/LEDTA(pH值8.0),250 mmol/LNaCl,0.5% SDS(W/V)],剪取拟南芥叶片材料少许(1片以下)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用微型研磨棒将叶片捣碎至溶液成绿色,放置3 ~5 min;加入400μl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4:1),混合均匀,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至另一1.5 ml Eppendorf管内,加入300μl异丙醇,颠倒混合均匀,室温下放置5 min,12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以70%乙醇漂洗,放置晾干,加入100μl灭菌超纯水溶解,4℃放置备用。以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为样品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吸收检测,DNA样品完整且污染少,PCR扩增目的片段结果良好,适于作为PCR反应的模板。经过对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的PCR检测,阳性植株目的基因扩增条带清晰,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拟南芥DNA样品的快速提取、PCR检测及拟南芥突变体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