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引起的火鸡、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学综合症,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星  韦平 《水禽世界》2007,(10):43-4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 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 Virus 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该病能引起禽的免疫抑制.并可导致严重的疫苗污染.对养禽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Robinson和Twiehaus于1958年首次在美围分离了REV(T株)。  相似文献   

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火鸡、鸭、鹌鹑、雉和鹅等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尽管REV本身对禽的致死作用并不很明显,但由于REV能使法氏囊萎缩,其致病基因V-rel能引起B淋巴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侵损禽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其他疾病的并发感染,造成高淘汰率和高死亡率.血清学调查表明,我国鸡群感染REV的比率很高.介绍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继鸡白因病和马立克氏病之后的第3种病毒性肿瘤病,它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群(REV)引起的鸭,火鸡,鸡和野鸡等禽类的一组症状不同的综合征,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或称生长抑制综合征,僵鸡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  相似文献   

5.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所引起鸡、火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综合症。RE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家禽感染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禽类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免疫失败,间接损失不可低  相似文献   

6.
肉鸡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及其它禽类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它是以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它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一群病理综合征,由于病毒引起的肿瘤以网状组织增生为特征,因此称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相似文献   

7.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群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它禽类的一组肿瘤性综合征。诊断RE不仅需要见到典型的肉眼和组织学病变,而且需要证明REV的存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的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RE)是继鸡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之后的另 1种病毒性肿瘤病。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REV)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该病毒不仅能通过接触横向传播 ,还能通过鸡胚垂直传播 ,疫苗的广泛污染己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近几年来 ,时有鸡群RE感染的报道。本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因感染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或发病死亡 ,更重要的是免疫抑制而引起的继发感染。1 病原学REV属反转录病毒科禽类C型反转录病毒属。目前己分…  相似文献   

9.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鸭、鹅、火鸡以及其它禽类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是包括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症和慢性淋巴组织瘤等在内的一类病理性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已知REV有2种型:不完全复制型和完全复制型(非缺陷型)。目前REV群包括REV—T株(仅此一株为不完全复制型,其余为完全复制型)、雏鸡合胞体病毒(CS株)、鸭传染性贫血病毒(DIA株)、脾坏死病毒(SN株)、REV—CA5株。我国于1986年南京地区首次从鸡分离到REV,经鉴定属于非缺陷型REV,并定名为REV—CA5株。  相似文献   

11.
屈哲  徐镔蕊  王勇  睢艳平 《中国家禽》2006,28(24):13-15
经剖检观察到病鸡脏器上的肿瘤结节,病理组织学检查到心、肝、脾、肺、肾、肠等组织中有大量网状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病变组织中有REV抗原。因此,将组织学病理变化和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相结合可以作为实验室快速、准确诊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陆桂平  陆熹 《中国家禽》2005,27(22):27-28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病原,属反转录病毒科中C型致肿瘤病毒类的一种.该病毒主要侵害火鸡,但也能引起鸡、鸭等禽类以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的病理综合征[1~2].REV基因组两端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非常保守,同源性在94%以上[4].通过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REV LTR序列常被用作检测REV存在的方法[4~6].  相似文献   

1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鸡群中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鸡贫血病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等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比较普遍.鉴于REV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RE的诊断和综合防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鸡传染性贫血在本地鸡群的感染情况,对宁波市7个区、县的15个鸡群进行了3种疫病4种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362份被检血清中,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抗体阳性率为55.0%,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体阳性率为21.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抗体阳性率为32.0%,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抗体阳性率为66.8%;15个鸡场AB亚群禽白血病和鸡传染性贫血共感染率为100.0%;12个鸡场共感染了3种免疫抑制性疫病,混合感染率高达80.0%。调查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病在宁波市鸡群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5.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免疫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为反转录病毒科禽类C型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后主要引起感染家禽免疫功能抑制和慢性肿瘤,该病的控制对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和生物制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引起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llculoendotheliosls)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禽类的一群病理综合征,包括肿瘤形成、矮小综合征、免疫抑制和慢性肿瘤。1958年,Robinson从美国患淋巴肿瘤的火鸡中首次分离到REV—T毒株,随后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REV具有急性致瘤作用。1986年,国内首次报到该病发生,1988年,何宏虎等从自然病例中分离到RFV—C45毒株,证实了该病在我国的存在.自1996年以来,有关REV  相似文献   

18.
湖北某农户散养的土鸡,鸡群精神委靡、整体消瘦,对病鸡进行剖检,发现部分鸡体表和脏器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取病变典型的组织制作病理切片,镜检可看到髓样细胞瘤和网状细胞。提取病鸡组织DNA,用两组Multi-PCR分别检测A、B、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ALV-B、ALV-J)和马立克病病毒(MDV)、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结果仅扩增出与ALV-J和REV相应的条带,表明该鸡群为ALV-J和RE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引起免疫抑制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病毒.REV日可诱发慢性肿瘤,ALV-J能造成血瘤、肿瘤.但它们在感染鸡群中更多呈业临床感染,并诱发一些非特异性的并发症或免疫抑制,造成禽流感、新城疫等的免疫失败[1].正是由于其呈亚临床感染,无症状往往被养殖户忽视,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从广东某鸡场送检的疑似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病鸡中采集病料,处理后经接种DF-1细胞,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离并鉴定出1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命名为GD09。依据已发表的REV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6对引物,采用分段扩增的方法完成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全长8295 bp,符合典型的复制完全型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序列中不含已知致癌基因。将该分离株的亚群特异性gp90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各参考株相应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D09分离株与中国分离株HA9901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