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又称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最早于1962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市发现,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IBDV主要侵害雏鸡法氏囊内的B淋巴细胞,损伤法氏囊,造成免疫抑制~([2]),干扰各种疫苗的效力,使感染鸡对其他细菌性、病毒性以及寄生虫性疾病更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具有传染性,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在幼鸡和青年鸡中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鸡IBD进行防治,就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鸡IBD的症状及诊断进行分析,并就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IBDV可在不同宿主系统中增殖。本试验建立了简便、快速的多克隆AC—ELISA方法用于滴定不同宿主系统增殖的IBDV,并与滴定抗原的常规方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Gumboro Disease,GD)或(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接种疫苗。自从20世纪60年代IBD初次暴发以来,接种疫苗就一直是成功控制该病临床症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按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IBD疫苗的使用,曾使本病一度得…  相似文献   

6.
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养鸡业中危害较大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使法氏囊发炎、坏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受破坏和损害,导致鸡对疾病的敏感性增强。贵州金华农场工厂化养鸡场于1993年开始饲养罗曼商品代蛋鸡,在育雏期间,暴发法氏囊病,使整个育雏期死亡率高达38.4%。后来我们认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宫,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 (vvI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9.
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GD)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于美国德拉瓦州的甘布罗镇。许多科研论文更喜欢将之称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因为病毒入侵法氏囊,并在其中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淋巴细胞是IBDV的靶细胞,尤其B淋巴细胞是最主要的靶细胞,法氏囊是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且对生产威胁极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已遍布全世界许  相似文献   

1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免疫缺陷病,属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IBDV往往与鸡新城疫、大肠杆菌以及鸡支原体病形成混合感染,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将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进行分享,旨在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属双股RNA病毒科)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新疫区,其流行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尖峰式的死亡曲线或全群迅速康复.在老疫区,则表现为症状不明显的混合型疾病.本病尤以3-6周龄  相似文献   

15.
迪卡讲座     
三、如何减少法氏囊病的威胁对付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或简称IBD)最确实的控制方法必须从祖代鸡场,父母代场到商品代鸡场做整体性的疫苗免疫予防工作.在小母鸡进入产蛋前,利用油性灭活苗注射接种,使种鸡群在产蛋期间能产生极高的抗体,再经由种蛋使下一代的小雏带有高度的母源抗体使二周龄雏鸡的法氏囊-早期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免受到IBD的侵害,之后再对小鸡实施完善的法氏囊免疫程序,如此才能确实控制  相似文献   

16.
2001年6月份,洛阳市某养殖密集区20-80日龄的经常规免疫的不同鸡群连续发生多起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其病变十分典型,发病率(90%左右)和死亡率(80%以上)均极高,从而提示该地区可能有IBDV变异株或超强毒株的存在。为此,我们应用RT-PCR法对从这些发病鸡群分离到的IBDV可变区VP2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7.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一直是危害我国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鸡业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困扰,在鸡生产中越来越被给予重视。介绍了IBD的病原特点及其致病机理,详细阐述了IBD的鉴别诊断方法,为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危害3~12周龄青年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IBDV主要侵害鸡的淋巴器官法氏囊而引起严重的B细胞免疫应答抑制,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及对其他疫苗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因此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不同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活疫苗是否会对鸡的免疫应答产生影响,本实验选用A、B、C三种商品化IBD活疫苗免疫商品肉鸡,以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疫苗抗体的消长规律为模型,评估3种I BD疫苗对ND抗体产生的影响.免疫后ND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三种疫苗对ND抗体产生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结果提示,临床上选用IBD疫苗不必过于关注其毒力。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变异及疫苗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溶淋巴细胞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雏鸡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或B淋巴前体细胞,使鸡群产生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继发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对各种疫苗应答下降,甚至引起免疫失败,增加幼鸡对其它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鸡群总的死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