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了明确紫娟茶自然杂交后的种子所萌发的实生苗与紫娟母株的遗传差异。【方法】采用28个ISSR引物对15份紫娟茶实生苗和紫娟原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它们的花青素含量。【结果】16份紫娟茶共扩增出92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2条,占78.3%,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5,遗传相似范围在0.53~0.79之间,平均为0.66;聚类分析发现,在0.66水平上16份紫娟茶样可分为3组,SS14的遗传相似水平与紫娟原种最高,其花青素含量与紫娟原种最接近。【结论】紫娟茶的实生苗在经ISSR鉴定、花青素含量测量,且遗传相似水平较高的前提下,可以用于构建种质群;后续在利用紫娟实生苗时,可使用区分度较高的ISSR引物855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拓宽紫娟茶中花青素应用领域,建立环保、经济的紫娟茶花青素提取方法.[方法]以紫娟茶为试验原料,0.07%的柠檬酸溶液为酸化剂,纯净水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提取温度(A)、料液比(B)和提取时间(C)为影响因素,以浸提液中花青素质量浓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法优化紫娟...  相似文献   

3.
“紫娟”茶外观表象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紫娟"、"云茶一号"为试材,进行制样分析。紫娟茶外观表现为茶树品种中差异尤为奇特的品种,芽、第1~4叶呈现明显紫色,成熟叶紫色渐渐减弱,呈现明显的绿色。在本实验中普通茶叶选取品性优良的云茶1号为对照,比较分析各芽叶中花青素,叶绿素A、B,黄酮,儿茶素含量差异,探讨影响紫娟茶外观呈色的主要因素及对其内含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花色苷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后续研究、生产高花色苷质量分数‘紫娟’茶产品和‘紫娟’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利用花色苷的特征颜色反应、HPLC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紫娟’茶花色苷的类型、组成和不同季节‘紫娟’茶新梢花色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紫娟’茶花色苷属于黄酮类色素;‘紫娟’茶中可能含有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牵牛花色素等B-环有邻位酚羟基的花色苷,且可能具有4-羟基,在3-羟基上形成糖苷;推断‘紫娟’茶花色苷中有多个乙酰化基团;‘紫娟’茶花色苷的组分丰富,共检测到7个主要花色苷色谱峰;花色苷质量分数随季节变化的幅度较大,呈春季到夏季花色苷质量分数急剧上升,夏季至秋季又趋于缓慢减少的规律,花色苷的质量分数在6月初(5.8mg/g)最低,7月底(61.6mg/g)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选取了4 种紫娟茶产品,分析比较了 所制茶类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优劣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嫩梢的芽、叶和茎均为紫色的茶树品种“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的花青素和其他类黄酮含量比其他大叶种茶树鲜叶含量高。本文建立了“紫娟”茶的黄酮醇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成熟度新梢的杨梅素类、槲皮素类、山柰酚类和总黄酮醇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杨梅素类以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2.29mg/g),一芽二叶新梢、一芽一叶新梢和成熟叶的含量依次分别是2.08mg/g,1.69mg/g和1.05mg/g;槲皮素类含量变化趋势与杨梅素类基本一致,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为4.39mg/g。山柰酚类含量则呈现出成熟度越高含量越低的趋势,含量依次是一芽一叶新梢(1.29mg/g),一芽二叶新梢(1.28mg/g)、一芽三叶新梢(1.12mg/g)和成熟叶(1.03mg/g);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与新梢的成熟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研究“紫娟”茶中黄酮类化合物代谢机理和高黄酮醇含量的“紫娟”茶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MYC1基因在紫娟茶树中的生物学功能和表达特性,克隆了MYC1基因,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光质照射下及不同空间生长的紫娟叶片中MYC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紫娟茶树MYC1基因全长2 576 bp,与葡萄vvMYC1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都含有一段保守的MYB互作区域;在空间表达中,MYC1表达量大小顺序表现为第二叶开面叶芽成熟叶;在不同光质中,MYC1表达量大小顺序表现为自然光紫光绿光蓝光黄光。MYC1可能参与了紫娟茶树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并且紫娟MYC1基因的表达与光质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MYC1基因对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是云南省特有的大叶种茶,其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即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而紫娟茶是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茶树良种,其不仅有大叶种的优势,更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特征,特别是其高花青素含量,在降低三高方面疗效显著。结合国内外的文献,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花青素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预防和治疗功效,为该茶叶以及其内含成分作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丛蓝莓品种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丛蓝莓6个品种的果实花青素含量测定发现,花青素平均含量为4.62mgg,其中,品种爱国者花青素含量最高,蓝丰最低。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评价表明,花青素含量较高的蓝莓品种抗氧化能力较强,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莓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无显著相关性。综合评价表明,品种埃利奥克表现出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16个组分中,醇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2.538%;其次为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21.031%。‘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酚类、烃类、含氮类和萜烯类等11类101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1个组分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19.077%;其次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12.210%。本研究结果对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紫娟’茶创新产品,促进云南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取"紫娟"茶中原花青素并分析其聚合度。[方法]考察不同因素对"紫娟"茶中原花青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提取物中原花青素聚合度。[结果]提取温度、时间及茶粉目数随着水平的升高,原花青素亦相应提高,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茶样粉碎度30目时能够保证原花青素的有效提取。利用(+)-儿茶素外标法所测得的"紫娟"茶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64.11%,其平均聚合度为3.09,儿茶素的原花青素主要以低聚合度的形式存在于"紫娟"茶中。[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原花青素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原花青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沙沙  文利新 《湖南农业科学》2011,(13):121-123,133
原花青素属于生物类黄酮家族,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综述了原花青素的抗紫外线损伤、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病驱虫、抗癌、调节免疫功能、降血糖血脂、抗炎、抗疲劳等生物学功能,及其保健功能和应用,并对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特种紫娟茶与大叶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紫娟茶(紫娟鲜叶制的蒸青茶、晒青茶)和大叶茶(云抗10号鲜叶制的晒青茶、蒸青茶)的香气成分,GC-MS联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娟茶香气物质较大叶茶丰富,且成分差异较大,紫娟茶中分离出大叶茶未检出的化合物有21种,分别为隐品酮、β-甜橙醛、3-乙酰氧基环氧庚烷、乳酸叶醇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烷二烯-2-酮、反-9-甲基-十氢萘-1,8-二酮、橙花叔醇、2,6,10-三甲基-1,5,9-十一烷三烯、2-甲基碘代十一烷、异植醇、6-硝基-环十六烷-1,3-二酮、柠檬烯、甘油、十五烷、十六烷、环戊基乙酸、蒽、邻苯二甲酸-十一烷二酯、Z,Z-4,15-十八炭二烯-1-醇、二十二烷、4-甲基-2-(2-甲基-丙烯基)-3,6-二氢吡喃。这21种化合物是否是形成紫娟茶特殊香气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讨BRA-90花青素对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建立了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模型,采用邻苯三酚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析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肝脏指标变化情况。结论得出BRA-90花青素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为BRA-90花青素在各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科技》2007,(4):60-60
本项目将采用2005年通过国家林业局保护的“紫娟”与“云茶1号”茶树品种,均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紫娟”属小乔木型,嫩梢的芽、叶、茎都为紫色,平均每公顷产干茶1549.5千克;用其鲜叶加工的烘青绿茶,具有茶条紧细颖长,  相似文献   

16.
以黑莓、桑椹、红布李、紫薯、黑米、黑豆为试验材料,乙醇为溶剂,对6种食材进行花青素提取;采用DPPH和ABTS 2种方法测定6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利用Pearson原理分析6种提取物中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初步探索二者规律;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花青素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期为花青素的深度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种食材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能力大小顺序为红布李桑椹黑莓紫薯≈黑米黑豆,其中红布李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维生素C相近,其IC_(50)值为39.38μg/mL,且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5种食材花青素提取物均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莲原花青素在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莲原花青素在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为开发新型健康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以及将原花青素和卵磷脂等抗氧化剂复配,研究原花青素在油酸和各类动植物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采用亚油酸氧化体系表征原花青素对脂肪氧合酶活性的抑制。【结果】原花青素对油酸和动植物油脂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效果,对试验所用的油脂抗氧化效果依次为:茶籽油猪油棉籽油豆油,其中茶籽油的氧化诱导期延长了2.2倍;并且卵磷脂和维生素E对原花青素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尤其与维生素E的复配,能将油酸的诱导期延长14.7倍,猪油的诱导期延长3.6倍。在抑制脂肪氧合酶活性方面,原花青素与茶多酚有着相同的效果。【结论】原花青素对油脂体系有着优良的抗氧化作用,对油脂氧化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特种紫茶降压活性物质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1991年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特种紫茶和云抗10号(对照)夏秋两季的蒸青、烘青茶中降压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特种紫茶在黄酮类、咖啡碱、锌和花青素含量上较对照要高,而茶氨酸和儿茶素总量则较对照低;初步提出黄酮类、锌或花青素是特种紫茶的降压特异物质,而未测的茶叶皂素也极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抗氧化活性与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取溶剂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溶剂对石楠不同部位进行了超声提取;测定了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能力和铜离子还原能力综合评价了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石楠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枝-韧皮部和果序-轴抗氧化活性最强,这与高质量分数的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有关;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枝-韧皮部的总原花青素质量分数为(10.77±0.08)%~(29.31±0.69)%;总黄酮质量分数为(2.60±0.02)%~(7.02±0.01)%;总酚质量分数为(3.15±0.02)%~(6.42±0.07)%,其中85%甲醇提取总原花青素效果最好,70%丙酮提取总酚和总黄酮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石楠不同部位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石楠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可能作为石楠抗氧化成分协同发挥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紫叶生菜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紫叶生菜花青素的积累特点及其氧化还原能力,以国内外10种紫叶生菜为试材,测定不同紫叶生菜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和DPPH·的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紫叶生菜品种叶片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花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S55,总抗氧化能力最高的品种是S44,总还原能力最高的品种是S55;总体来说花青素含量较高的紫叶生菜品种抗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综合评价表明,品种S55表现出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