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测定冀桑2号在营养生长期、花期、果期和果后期4个时期的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鲜重和干重,计算叶片鲜重含水量和绝对含水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从营养生长期到花期,冀桑2号3个部位叶片的鲜重含水量与绝对含水量均有上升;从花期到果后期,3个部位叶片的鲜重含水量与绝对含水量呈递减趋势。叶片含水量都以花期最大,果后期最小。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省主栽的龙桑1号、桲椤桑、铁耙桑3个桑树品种的桑树,分别进行三个密度组合的栽植,实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对测定总产叶量统计分析,确定三个品种与密度的最佳组合,建议东北寒地北部选用龙桑1号桑与栽植1200株/667m2的组合建园;南部选用桲椤桑与栽植密度1000株/667m2的组合建设园。  相似文献   

3.
在勉县刘家山村蚕桑试验基地进行了5个桑树品种的比较试验。强桑1号、陕桑305、鲁插2号品种表现较好,产叶量高,抗病性强;湖桑32号产叶量低,抗病性差;鲁插3号表现中等。  相似文献   

4.
应用氧弹式热量计法,测定湖桑32号、冀桑2号、鲁插1号和坎下白桑四个品种1年生枝条在落叶期的热值。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1年生枝条热值范围为17.70~18.22kJ/g,平均热值17.89kJ/g,远高于I-107杨树1年生枝条的热值,略低于刺槐1年生枝条的热值,具有作为生物质能树种的基本条件。冀桑2号1年生枝条热值最高,该品种作为生物质能树种有着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盐分胁迫对桑树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农桑14号、昂绿1号、湖桑32号、鲁插1号4个桑树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以不同浓度盐分胁迫不同时间后桑树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在盐分胁迫下,4个桑树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且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4个桑树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各种浓度盐分胁迫初期都迅速增加,但高浓度盐分胁迫后期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各种浓度盐分胁迫期间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各个品种下降的时期不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分胁迫的持续不断降低,但湖桑32号和鲁插1号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高浓度盐分胁迫后期略有升高。以上结果提示:在桑树对盐分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不同品种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可能与品种的抗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选用鲁插1号、鲁插2号、鲁插3号、昌盛、湖桑32号、71-1,进行硬枝扦插试验对比,2011年3月份开始在我镇进行。鲁插系列的桑树硬枝扦插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这一方法取得成功,能大大减少桑树育苗的用工,缩短桑树育苗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体桑树品种具有生长势旺、叶片肥大、叶质优良等特点。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试人工诱变培育的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和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植株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多倍体桑树品种高产、优质的光合生理机制。测试结果:四倍体和二倍体桑树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光补偿点(LCP)为鄂桑2号[55.89μmol/(m2·s)]>湖桑32号[39.90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鄂桑2号[1 332.44μmol/(m2·s)]<湖桑32号[1 572.06μmol/(m2·s)];鄂桑2号和湖桑32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气孔限制值(Ls)差异不显著,而光合能力(Pm)和二磷酸核酮糖(RuBP)最大再生速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且鄂桑2号<湖桑32号;鄂桑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8月12日>9月22日>9月13日>8月30日,而湖桑3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9月13日>9月22日>8月12日>8月30日,各测定时期湖桑32号叶片的Pn均大于鄂桑2号;鄂桑2号与湖桑32号不同叶位叶片的Pn差异不显著(P>0.05);鄂桑2号的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均大于湖桑32号,且第5、7、9、11位叶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鄂桑2号叶片的光合性能低于湖桑32号,但其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显著高于湖桑32号,这可能是鄂桑2号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改进桑树夏伐技术,促进桑树生长,对湖桑32、选792和新一之濑3个桑品种夏伐后残留叶片的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在夏伐后迅速提高,伐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残留叶还可以减少伤流量、缩短伤流时间;保留基部叶片平均可使每枝多发1芽且新芽生长速度较不留叶明显提高;对残留叶片喷施尿素,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高产、发根力强、抗寒、耐旱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鲁诱1号为母本,二倍体桑树品种育2号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新品种的主要性状特点是:中生中熟,节间较密,叶片肥大,长势旺盛,全年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18.21%;叶质优良,万蚕收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6.5%;有较强的抗寒耐旱性能;发根力强,适宜硬枝扦插。新品种已通过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树品种审定,在农村中试和扩大试验中均表现出突出的丰产性能,并可扦插育苗,适合在黄河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9个桑树品种和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桑树各品种间叶片的含水量、持水能力,并在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桑树叶片的大小、电导率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桑树对干旱的反应存在着品种间的差异,其中抗旱能力较强的为勺桑、9001和湖桑197,较弱的为湖桑199和育2号.  相似文献   

11.
基于AMMI模型的桑品种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桑品种育成与推广过程中,品种的性状稳定性已成为重要影响因子。应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 I模型),对北方蚕区区域性试验鉴定的桑品种产量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第1批鉴定品种的产量性状稳定性高低依次为晋选1号、禾桑、871、7946、7934、湖桑32号、黄鲁选、7435,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湖桑32号的品种依次为7934、7946、黄鲁选、晋选1号、871。第3批鉴定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品种依次为陕桑305、陕桑402、辽育16号、鲁诱1号、晋选7号。第4批鉴定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产叶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品种依次为鲁插1号、昂绿1号、8837。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北方地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开展条叶兼用生态桑树优良品种的选育。从河北省保存的桑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旱耐寒和丰产性能好的育种材料,以桑叶、桑条的产量和品质为目标性状,进行株系选择及抗旱性试验和产量、品质性状鉴定试验,并进一步通过区域试验选育出桑树新品种冀桑4号。该品种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和生长旺盛的特点,在条叶兼用生态桑树的特定收获方式下,产叶量和产条量分别为6.85、13.44 t/hm2,比养蚕专用桑树品种冀桑2号提高4.74%、70.78%;桑叶和桑条的品质优良,100 kg桑叶产茧量和100 kg桑叶茧层量分别比冀桑2号提高5.85%、7.49%,桑条作为造纸原料的综合品质优于红皮花桑和条墩桑1号。该品种已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适宜在北纬42°以南、海拔500 m以下的北方干旱山地和沙地用于生态造林或作为粮、油作物的间作树木。  相似文献   

13.
桑品种对桑蓟马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不同品种桑蓟马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桑品种之间对桑蓟马存在一定的抗性差异,蚕专4号和湖桑7号的抗性最强,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容易受害.桑蓟马在枝条上的分布情况是第4叶明显多于第8叶.5~9月桑蓟马在田间的发生受气候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高温干旱有利于桑蓟马的发生,阴雨多湿的气候条件、夏伐和化学防治是影响桑蓟马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桑树品种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农桑 12号、湖桑 32号、选 792、新一之 4个不同桑树品种的叶水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系列水分生理指标的分析 ,比较出 4个品种叶水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大小顺序均为农桑 12号 <选 792 <湖桑 32号 <新一之。表明农桑 12号、选 792对水分利用率高 ,湖桑 32号、新一之则对水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5.
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嘉陵20号的选育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嘉陵 2 0号是用化学诱变与人工杂交相结合的染色体工程育成的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 (2n =3x =4 2 )。母本为 792 0 (2n =2x =2 8) ,父本为人工四倍体西庆 4号 (2n =4x =5 6 )。该品种营养生长旺盛 ,枝条直立粗长 ,叶形大 ,叶肉肥厚 ,全年公顷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湖桑 32号 (2n =2x =2 8)增加 31 81%。养蚕试验万头蚕产茧层量比对照提高 5 84 % ,4 - 5龄蚕 10 0kg桑叶产茧量比对照提高 7 4 5 %。桑叶 (干物 )蛋白质含量 2 7 5 2 % ,比对照高 4 14百分点 ;可溶性糖含量 5 5 3% ,比对照高 1 0 4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